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情商老师
20572700000006

第6章 不同寻常的孩子(3)

到这时,海伦已把安妮?沙利文视为一个稀奇古怪的对手,她觉得自己已开始了一场隐蔽的战争,便瞅准机会将沙利文锁在她的房间里并藏了钥匙。为了让沙利文能从房间里出来,凯勒上校不得不在窗子下面竖起一架梯子。沙利文明白,她和海伦必有一次心灵的碰撞。为了维护作为海伦的老师所应有的地位,沙利文提出她和海伦应单独到住宅附近的小屋里住两个星期。海伦的父母认为这项安排不会产生好的效果,但他们生怕失掉海伦的这位老师,便很不情愿地同意了这项计划。

在住进小屋以后的前两个小时里,战斗始终没有停止过,海伦不是踢就是叫,不到筋疲力尽决不罢休。沙利文后来对当时的情景做了描述:“我从没见过一个孩子竟有这么大的力气和 耐性。但是,对我们两人来说,幸运的是,交锋开始后,我要略微强大一点,更执着一点。”

海伦?凯勒是在1880年6月27日出生的,但后来她说,安妮?沙利文到她家来的那一天“是 我的灵魂的诞生之日”。海伦在有生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被禁锢在似乎是无法摆脱的束缚之中,是沙利文把她从中解救了出来。学生和老师,即以尊严和仁慈,依靠内心的坚强信心,战胜人体的缺陷,超越那个时期社会所提出的某些要求,携手前进,去为全世界树立一个最出名的活样板。

六、因敏感而特别脆弱(丰富的内心世界)

情商型孩子天性浪漫,情感奔放,多愁善感,因此感情上又特别脆弱,容易受伤。

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并非都是独具天才,或掌握了精湛艺术,而是因为他有比一般人更强 烈的感情,又能将自己的感情传达给别人。正如着名画家李可染先生说:艺术家应该是一个 “多情善感”的人。

是的,很难想像一个对生活冷漠的人,对生活毫无兴趣,对事物毫无感情的人,能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

这种表面看不见的潜在的精神上和心理上的素质,对于有志从艺的孩子来说,也具有同等的意义。许多有成就的前辈曾多次告诫我们,在培养孩子多种绘画技艺的同时,要用锐敏的眼光发现,并异常重视这种宝贵的创作上的内在素质的培植。

儿童画家卜镝在童年的创作能突破他们狭窄的生活面与他们思维的时空界限,除让他们学 习一般儿童应该学习的表现技巧之外,还与他的父母特别重视他的精神素质培养有关,这样做的结果是提高了他对生活的感受力。

孩子对于超越他本身年龄的深沉的人生感情的体验,往往是通过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 --伟大的艺术作品作为媒介的。

卜镝在9岁时,听了妈妈讲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的故事后,画了一幅饱含感情的画。 诗人柯岩看了这幅画后为之感动,她说:“从这幅画里重新找到了自己童年的梦,我不仅从画面上感到了那串串泪珠的热度,而且海的女儿那追求为人而终不可得的绝望与痛苦,使我几天都笼罩在深深的灰色的寂寞里。做为成人,我是完全懂得海的女儿宁愿化为泡沫的执着的追求的,而小小的卜镝几乎是泼彩的画法,又使我想起自己童年时无助于海的女儿而顿足痛哭的情景。”

“卜镝,你画这幅画时哭了么?”柯岩问。

“哭完了一场画的。”卜镝答。

“就哭了一场么?”柯岩又接着问。

“不,一边画一边还哭呢,画完了就不哭了。”卜镝接连回答诗人的问话。

柯岩又接着说:“卜镝画完了就不哭了!多么可爱而又稚气的自信啊!他比小时的我积极;哭完了之后立即行动起来,把人间的颜色送到海底去了。”

伟大的作品对人的心灵震撼和感情拨动的力量是巨大的。

只有动人的感情,才能产生动人的作品。

安徒生的故事太美了。卜镝向妈妈要来《安徒生童话集》自己读了起来。随着故事的情节, 他时而开怀大笑,时而低声叹息,时而流泪,时而深思。

最使他难忘的是那卖火柴的女孩,她和自己差不多年纪,却没有欢乐的童年,在圣诞节之夜,蜷曲在路边被冻死了。她的愿望是多么简单:她只要一盆炉火,能烤烤她冻僵的双腿;她只要有一只烤鹅,能和所有的人一样过个圣诞节;她只要再看看亲爱的祖母,再得到她的爱抚……

但是随着小小火柴的熄灭,这一切都消失了,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寒冷、黑暗、饥饿……

卜镝揉揉发红的眼睛,抬头看着周围的一切,窗外寒风怒号,室内却温暖如春,连棉衣都用不着穿。雪白的灯光照着整齐的书柜、沙发和果盘里的大苹果,爸爸在案头看书,妈妈在厨房忙碌,一股股肉香不时飘进屋里,小妹妹正在翻看新买的画册,她的小脸蛋红彤彤的,和她的毛衣一样颜色……

卜镝看着,想着,一幅画的构思诞生了,他赶紧四处找纸,尽快把这张画画下来。可是不巧,裁好的纸都用完了。怎么办?忽然他看见父亲身边有几张蓝色的卡片纸,“对,就用这个 画。”

灰蓝的纸成了夜空的底色,画的下部是白雪覆盖的田野、城市和村庄,卜镝在空中画了一辆飞驰的鹿橇,上面坐着他和妹妹卜桦,身边还有一袋丰盛的礼物,是送给卖火柴的小姑娘的,有面包、香肠、苹果,还有奶奶的大皮袄。飞奔的鹿撒开四蹄,疾驰的车掠过月亮,可卜镝还嫌它慢:“小鹿,你快跑,快快地跑,千万别让--她的火柴燃尽了……”

画完了画,卜镝才舒了一口气,好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他似乎看见卖火柴的小女孩穿上了大皮袄,脸上露出了微笑。

卜镝的性格与妹妹不同,他平时不太爱讲话,尤其在生人面前,显得格外腼腆,只会憨厚地一笑。因此,许多人初次与他见面竟然以为他是女孩。

比他小两岁的妹妹恰恰相反,妹妹在幼儿园时就能绘声绘色地复述出老师讲的故事,家里来了客人,她都主动打招呼,给客人拿糖送茶;假如两个人一起上街或办事,总是妹妹讲得细致,叙述得生动。就是两个吵起架来,妹妹的小嘴像连珠炮似地说个不停,哥哥总是说不过妹妹。

然而尽管卜镝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他的内心世界却是非常丰富的,他更长于用形象表达小小心灵的爱。

卜镝7岁时看了罗马尼亚影片《波隆贝斯库》,影片的结尾是年轻的音乐家被疾病、宗教分歧摧残致死,他难过地哭了。

回家后他画了一幅大部分以重墨为线条的画,题为《献给波隆贝斯库的一束花》:一扇巨大的黑色窗子,窗前一架黑色的钢琴,波隆贝斯库身穿黑衣望着窗外,一束金色的阳光透过大窗射进屋子。画面的左下方有个小孩子,手擎一束鲜红的花。

原电影中的孩子是个身穿沙裙的小姑娘,卜镝在这幅画里却画了个小男孩。也许这就是卜镝自己吧?记者袁莉莉在介绍卜镝创作的文中写道:“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立刻为小作者深 情的笔调所感动,他是那样地同情这位早逝的天才音乐家。”

卜镝8岁时看了印度电影《流浪者》,主人公拉兹在少年时曾一度误入歧途,当他认识了美 丽善良的少女丽达时,便弃暗投明,一心踏上真正的人生,但那不公平的社会又使他美好的追求一个一个地破灭,经历了种种痛苦的遭遇……

卜镝边看边流泪,回家后,他的美术日记不是简单记述影片中的自然情节或某些段落,而是反映了小作者强烈的爱和憎,他画了一幅体现拉兹和丽达理想追求和美好愿望的《拉兹的梦》。画面上云雾缭烧,琼楼玉宇,到处都是鲜花,一对幸福的恋人--拉兹和丽达并肩挽手奔向那闪光的未来。

电视剧《响铃公主》讲的是王爷的女儿响铃公主爱上了自幼青梅竹马的青年猎人刘刚,由于门第悬殊,狠毒的王爷设计害死了刘刚,痴情的公主最后以死殉情。

卜镝边看电视,边画人物速写,边流泪。为什么好人总要死呢?不,我要让他们活下去,活在我的画中。

这次他用了一张长方的纸,在一边画了美丽的响铃公主,另一边画了勇敢的猎人刘刚,周围用几组小画表现了他们儿时欢乐嬉戏的场面和他们之间纯真的爱情。画的下面写道:“响铃 公主和刘刚叔叔,狠心的王爷把你们杀害了,但我永远让你们活在我的画上。”

人类最能震撼心灵的是感情,感情的表露是任何方式中最有力的因素。

感情是艺术创作之母,有生活火花的点燃和炽烈感情的触发,才会产生具有感人力量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