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情商老师
20572700000036

第36章 未来画家、文学家的训练方法(1)

(儿童的绘画与文学的启蒙教育)

一、儿童画的基本问题(儿童画的特征和启蒙训练)

1.儿童画的特征

孩子不是按照看到的那样去画,而是画自己感知和经验过的事物,因为受着年龄的局限,儿童有着自己独特的绘画方式。

(1)透视画:孩子在画汽车时,画外形也要同时把他知道的车内部的一切画出来。就像通过透视能看到人体内部的情况一样,把司机、方向盘、脚踏板都画出来。这种“透视”的画法和大人的透视画法完全不同。这种的例子处处可见:在画窗子外部形状时,房子内部的灯和全家人围坐在饭桌旁的情景都“透视”地画了出来;画衣服的口袋,也将装在袋里的物品画了出来。孩子的这种画法并不异常,这是孩子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及表现形式,因此,父母不必求全责备,说这不像,那不对,要懂得孩子的绘画心理活动过程。

(2)展开式画(把折叠的物品展开):孩子在画电车时,会同时把电车的侧画、正面和后面都画出来,并把道路两旁的树,画得倒在道路的两旁。不仅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而且放宽视野把自己所知道的整个事物都画下来。展开式的画法也是儿童画的特点。孩子的这种画显得稚拙、可爱、富于想象力。

(3)把远处的事物画在纸上方:孩子们总是先把眼前的事物画出来,然后再把远处的事物画到 纸的上方。如果斜着从上方看,就是全景画式的表现。这也是孩子绘画思维的正常表现,并不异常,做父母的也不要指责孩子画得杂乱无章。孩子能够运用科学的远近法来绘画,需要到十一二岁以后。

2.儿童画画的心理特征

儿童的思维都是比较具体的。他们在感知客观事物时,都是一个一个认识的。因此,儿童在绘画上表现出“突出中心事物”这一特点,想要画什么就去画什么。

儿童没有完全建立起合乎逻辑的空间概念。因此,他们不能完善地掌握上下、前后、左右三度空间概念。他们对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又比较晚。让孩子在平面纸上画出表现出具有三度 空间的画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孩子的画就具有一种没有远近、没有前后、没有大小、任意排列的平面构图形式。儿童“求全”,力求表现和反映真实生活,技巧欠缺。这实质是儿童绘画心理活动的反映。

想象与幻想在儿童心理活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们常常以想象代替思维,把幻想与现实融为一体。孩子的知识虽然很少,却可以不受知识常识的限制,海阔天空地任意想象。他们看月牙像个秋千,就想上天去做游戏。这一点和成年人有很大的区别,成年人见多识广,想像力反而受到压抑,自由发挥的余地受到限制。孩子画画时为了表现自己的感受,根本不考虑自己的技巧能不能胜任。

儿童画的创作,在色彩使用上也反映出他们的心理特点。孩子们普遍喜欢色泽鲜艳、对比强烈、明快的色调,不喜欢灰暗的色调。孩子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也主要靠色彩,如“红苹 果”、“红皮球”、“红皮鞋”、“红花”、“绿树叶”……据有关专家研究,这些颜色本身的特性与孩子的颜色视觉有密切的关系。

色彩的差异会给孩子带来强烈的对比感受。因为从颜色本身的特性来分析,在可见光谱上, 每一种色调都发出一种做为主体的电磁波长。每当人们接触时,颜色的主体电磁波便影响人们的脑电波,诱导人的情感转移。如红颜色的主体电磁波波长是最长的,一旦影响人的脑电波,人的反应是警觉、惊醒。而蓝颜色的主体电磁波波长最短,人脑电波反应也就是慢,人感受到的是安祥、深沉。正是由于儿童对颜色具有强烈的心理对比感,所以画起画来,或大红、或大绿、或深蓝、或凝黑,不拘一格,参差杂错。这是儿童由颜色对比产生的夸张感受的表现。孩子生理、心理上发展的局限性使儿童具有自己的心理特点。

3.父母是启蒙老师(孩子学画与父母的启蒙密不可分)

常常听到父母问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画画有发展前途吗?”“我们不会画,怎么去辅导孩子呢?”

事实上,会画画的父母总是少数,大多数父母既不是画家,也不擅长画画,只具备中小学时学过的一点点美术常识。

当然,父母会画画对孩子会有直接影响,辅导起来也方便,但不会画画的父母也不必为此气馁。因为,许多孩子画画好并不是由于他的父母及祖辈画画好而遗传来的,孩子在幼年时期完全可以借助环境的影响,依靠父母的因势利导,跨进绘画艺术的大门。

学龄前的教育主要是接受父母的教育,一个人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有的,是靠后天的教育获得的。在这个教养过程中,父母始终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

父母作为孩子画画的启蒙老师,首先要对孩子进行艺术情感的教育。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中充满艺术气氛与情趣,会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情绪、性格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经济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室内的布置力求美观、朴实、整洁、大方,富有艺术性,墙上的优美绘画,桌上造型别致、色彩新奇的装饰品,都会给孩子以美的启迪和美的感受。

作为艺术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好奇心,则是父母要注意的事情。 父母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在他们高兴画的时候,要多多地表扬鼓励。孩子做什么事情往往都没有常性,针对孩子兴趣容易转移的特点,想方设法巩固孩子的画画兴趣,经常变换方式、办法来引导他们。

常常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可以丰富孩子的绘画情感与想象力。多带孩子到野外去玩,可以扩大孩子的生活视野,感受自然界多姿多彩的变化,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对生活、事物的感受能力。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眼看、脑想、手练的三结合学画习惯。

总之,父母的启蒙教育对孩子学画是必不可少的,是任何老师也不能替代的。

二、训练画画的方法(儿童画画的训练技巧)

1.如何辅导刚刚学画的孩子(激发孩子学画的兴趣)

在宽阔的马路旁、雪白的墙壁上、住房的门上、路边的电线杆上,凡是有孩子玩耍与嬉戏的地方,都可以欣赏到孩子们的“即兴之作”。这些画,与其说是孩子们在涂鸦,还不如准确地说是孩子们在玩笔、玩颜色。

孩子的绘画兴趣通常和玩分不开。玩的时间长了,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有了求知的动力,就会用极大的劲头与信心去钻研与获取。这样就发展了某一方面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意志,逐渐地萌发了小小的志向,培养了作风,久而久之,便可创造出成绩。

首先是玩,然后由“玩”中产生了兴趣,又由“兴趣”的牵引走入绘画的大门。孩子处于幼儿阶段时,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手腕骨与指骨比较娇弱,动作不够协调,也不够稳定准确。如果给他们几支漂亮的彩笔和几张白纸,他们会无忧无虑、不假思索地画出一些曲曲折折的线条或歪歪扭扭的圈圈、断断续续的点点。此时父母与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沿着孩子思维的路径引导孩子,例如,可以指斜线条说:“呵,天正在下雨”指着圈圈说:“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天空多美啊!”可以拿起笔给下面连在一起的两个圆圈简单添上几笔 ,说:“看呵!小鸡也跑出来捉小虫了。”大人们这样做,能加深孩子对绘画的理解,使孩子画画的兴趣得以萌发。“形”的概念、美的诗情,会像细润的春雨点点滴滴地渗入孩子们稚嫩的心田。

为了激发孩子学画的兴趣,还可以说出有趣的题目让孩子画,如“上幼儿园的路上”、“我 的家”。此外,也可以教孩子进行添画游戏、涂色练习等。

绘画是人类表达思想、抒发与交流感情所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要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还应该培养孩子乐观愉悦的情绪,使生活中的事物形态、色彩、特征变成孩子自己的丰富多彩的图画语言,让孩子能运用这种语言去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对于成年人绘画必须讲究的技巧与技能,不要让孩子过多地去效仿。孩子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培养与锻炼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对艺术的真善美的鉴赏能力、对形象的记忆能力,以及对构思的想像能力,从而获得对生活的艺术再创造与表现能力。

2.处理写生、临摹、速写、默写的关系(借助多种绘画方式提高绘画能力)

学习画画的孩子们度过第一个无目的画画的学习阶段后,便进入有目的画画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画画要借助写生、临摹、速写、默写等绘画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父母可以经常为孩子提供一些范画观赏,使孩子从中悟出些道理,学到一些方法,藉以加深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但是不可以让孩子一味地临摹,视临摹为主要绘画办法是十分有害的。这样做,既缺乏生动活泼的趣味性,又会僵化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孩子成为不爱动脑筋的小画匠。

在写生训练中,注意避免让孩子长时间对明暗体面关系精雕细刻。防止孩子形成视觉反映的惰性,失去对生活形象敏锐的反应能力。为此,在孩子进行写生练习时,最好穿插安排一些速写练习,锻炼孩子在短时间内用简单概括的手法把所描绘对象的主要特征记录下来的能力。

写生、临摹、速写,都是对照实实在在的物体形态作画。如果把这些方法作为唯一的训练手段,会使孩子养成很多弊病。假如长时间这样做,将会助长孩子的依赖性,造成不对照实物或图像就不能作画的恶果。因此,必须辅以默写及其他绘画方式的练习,以巩固提高孩子的形象记忆能力,不断积累更多的生活感受。

3.儿童画的内容与教法

(1)命题画:命题画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孩子在某一阶段的教育要求,为孩子规定画画内容,使孩子根据成年人的要求进行绘画练习。

作为父母,怎样要求孩子进行命题画画呢?有几点是必须注意的。首先,大人一定要求孩子画他们所看到的事情,画他们所经验过的事情,画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选择能引起孩子想像的题材。

(2)意愿画:意愿画是在教师与父母的指导下,由孩子自由确定内容的画。孩子在画意愿画时,不受任何束缚,画得自由活泼,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事物的认识,在意愿画训练中,大人既不应替孩子规定内容,也不要教孩子画什么形象。在孩子画画遇到困难时再给予启发与帮助,使孩子将画顺利完成。另外,命题画与意愿画应该交替着画。

(3)装饰画:装饰画是以花纹装饰某个物体的绘画,目的是为了美化环境、美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