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情商老师
20572700000022

第22章 未来音乐家的训练技巧(3)

电灯在哪里?

指指天花板。

镜子在哪里?

指指大衣柜。

花盆在哪里?

指指小阳台。

地板在哪里?

使劲跺跺脚。

宝宝在哪里?

指指我自己。

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在哪里?

给我指出来。

膝盖在哪里?

小手放在膝盖上,快快坐--好。

这是一首可以无限往下编的儿歌,孩子们可以自己编出许多动作和词。对年龄较小的孩子, 老师可以带着他们做,以后慢慢地,就可以请孩子自己想着做了。

这些儿歌和动作虽然非常简单,但都是孩子开始节奏训练必须首先接触到的。正因为简单, 所以是基础的,比较容易被掌握,并进而引起兴趣。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想出许多有节奏的身体动作,以此作为节奏训练的开始。

2.拍手游戏

拍手常常是一个孩子们最经常重复的动作,因为它能够满足孩子们很多方面的兴趣。孩子生性好动,情绪外露,喜欢用动作来表现他们内心的喜悦,因此拍手这一比较容易控制的简单动作就成为他们情不自禁时最常见的一个动作。拍拍小手还能发出或轻或重的清脆响声,这在他们看来,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我们和孩子一起做拍手游戏,就是为了使拍手变得尽可能的有节奏,或者说通过孩子们喜爱的这一活动来提高节奏感。

(1)为歌曲拍节奏

a.为歌曲中的象声词拍节奏

b.为歌曲拍节奏或节拍。

c.结合身体动作为歌曲拍节奏。

(2)节奏模仿

请孩子们重复你的拍手节奏,即你拍出一个节奏型请孩子们模仿。这是一个纯节奏训练,在开始时最好能用孩子们经常接触到的比较熟悉的节奏型作为入门手段,这样一是便于孩子模仿,二是帮助孩子了解节奏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位置和意义。

比方我们可以从模仿动物叫声这一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入手来进行节奏模仿,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先从四分音符开始。或者,也可以从工具、自然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开始入手进行节奏模仿。

这些节奏都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通过它们比较容易把孩子们引入纯粹的节奏模仿上来。如果不通过这一环节,孩子们往往意识不到节奏在他们生活中的意义,不明白为什么要跟着老 师拍手。

四、世界着名教育体系(世界着名教育家的教育风格)

1.体态律动学

达尔克罗斯是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他在讲授视唱练耳、和声和作曲时,深为学生节奏感不良而苦恼。但是有一天,他无意中从一个有节奏困难的学生走起路来挺有节 奏这一事实得到启发,深信“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加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他随即编出各种练习,让学生跟他即兴弹奏的各种速度走动,体验和培养节奏感。从此他致力于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大约在1900年创立了体态律动学。

体态律动是训练儿童和成人听音乐、感受音乐,并根据音乐的速度、节奏、力度、分句、情绪等变化,将整个身体当作乐器,有控制地作出各种幅度和力度的动作,重新表达出他所听到的乐曲。这样创造出来的协调而合乎节律的动作,既培养了儿童的节奏感,又有助于他对音乐的全面感受,同时也加强了儿童表演的自信心。这样,他的演奏、演唱就不再是单纯的技巧加音色,而是有血有肉的进行再创造。

体态律动不等于舞蹈。舞蹈以训练有节奏、有美感的姿态作为目的;体态律动则以身体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和培养节奏感。

体态律动所授内容与基本乐课大致相同,所不同者在于:基本乐课一般以传授音乐知识为主,而体态律动则以让学生接受音乐经验为主。体态律动课上,学生听老师讲解少,听音乐多。让音乐刺激听觉,产生印象,再以动作表现音乐,即从印象产生了概念;最后通过音乐符号将概念具体化为理性知识。

音乐艺术是用音响这种物理现象,通过人们感官上神经上的生理反应作用于人们的心理。所以人们对音乐的感受会同时反映在身心两方面。例如,人们听到音乐而若有所感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情不自禁地摇头晃脑,甚至手舞足蹈,这就是生理心理两方面同时都有强烈反应的表现。音乐教育就应当从身心两方面同时着手去开导、去启发、去训练学习,只停留在一个方面是片面的。让学生从小,从一开始接触音乐,就习惯于同时从身心两方面去感受音乐,不仅做到心理上内心对音乐有所感受,而且生理上整个机体也能感受音乐节奏、音乐的呼吸和情绪起伏的律动,这样就能使学生真正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精髓和神态。所以身体的动作决不是机械的动作,而是充满生命力的。身体的动作本身就是音乐的化身,身体的动作产生自音乐,反过来音乐也体现在身体动作之中。这样的身体动作就是一种充满生命律动的体态。

达尔克罗斯注意到,孩子们在没有经过训练前,就能拍手、列队行进、走、跳、跑、跃、单脚跳、摇摆、奔跑等,他把这些动作的自然节奏和律动作为体态律动教学工作的基础,并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节奏和律动来训练孩子们对一些基本节奏产生感性的认识。当然,在进行训练时,基本节奏的速度和特点必须用声音表示。比如,可以通过配乐的列队行进使孩子们感觉并认识进行的节奏和速度,一般用2/4拍或4/4拍;通过跳,让孩子们感觉到快而轻巧的节奏,一般用带休止符的跳音;通过跑,可以使孩子们获得快速八分音符跑动的节奏感;通过摇篮、划船或模仿在风中摇的树枝使孩子们感到摇摆的节奏,大多用柔和的双拍子,如6/8拍等;用模仿马儿奔腾的动作,使孩子们感觉到弱起的拍子等。当然在做这些动作时必须配上适当的音乐伴奏。

这些训练会有什么意义呢?通过用声音表示出的基本节奏的速度和特点,可以打下音乐各种因素的基础。由于这些因素在孩子以前的体验中业已存在,所以再逐渐发展这些因素的实感 将不会感到困难。当孩子们在知识和理解力方面有所成长时,就能够使他领会他所做的一切的音乐意义了。

必须强调的是,在学习这些基本节奏中要注意到:一切都是建筑在孩子们的本能和无意识感觉的基础上的,教师只不过是利用孩子们的自然节奏加以训练及引导,并把这些基本节奏移 置入音响,此外并没有教他们什么新的东西。

达尔克罗斯把人的身体作为进行体态律动训练的工具,身体的各部分可以代表乐队中的各种不同乐器,组成一个管弦乐队。

比如手指,手指是整个身体中最轻巧、最灵活的部位,可以被用来表示快的节奏。手指可以一个个独立地活动,为了便于训练,可以把它们编成1、2、3、4、5号,接着让孩子们握起一只手,藏起所有的手指,然后叫一个数字,孩子们必须立刻地、有节奏地伸出相应的手指,有时还可以叫两个或更多的数字。开始时可以用一只手,然后可以用两只手同时进行这一训练。这类训练手指的练习有很多,明智的教师还可以想出无数种运用手指节奏的练习。这类练习对于手指的灵活性,尤其对于今后想学乐器或想做舞蹈演员的孩子是极有价值的。还有头部,它虽然不如手指灵活,但头的律动也适合于表达各种节奏,是一个柔和的乐器,通过转动或点头及轻轻地摆动可以产生许多节奏。比如可以吩咐孩子们坐成一排,手臂在背后挽着,眼睛闭着并弹奏一首慢双拍的乐曲,最好同时唱一首摇篮曲,让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 左右摆动他们的头,直到音乐变得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甚至一些激昂有力的音乐节奏也能用点头表示,如我们常看到一些钢琴演奏者边弹奏边随着音乐的律动有力地顿着头。脚也可以成为乐器,是最自然、最容易被用来作为打拍子的工具的。孩子,包括成人都很喜欢用脚来跟随音乐的节拍。

逐个地对身体各部分进行训练后,就可以使身体的各个不同部位和谐地结合起来,让孩子们有一种整体的感受。下面这段音乐可以利用孩子们的身体组成的管弦乐队来演奏:把孩子们 分成六组,一组孩子靠近钢琴用嗓音演唱;一组孩子围成一圈,随着音乐单脚跳;一个孩子模仿一匹小马,运动他的整个身体在房间里奔跑;一组孩子坐在地板上,用他们的脚后跟模仿马蹄的声音;一组孩子用手指在一只想像的管乐器上演奏曲调;一组孩子击鼓或用他们的拳头击地板,奏出低音节奏。这样的管弦乐队多么奇妙啊!

身体各部分乐器的和谐结合需要大脑的有效控制,因此发展大脑与身体间的协作是体态律动学训练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

要很好地完成训练项目,首先要保持动作的控制和平衡,这就需要大脑和身体的密切配合。 大脑要正确地发出命令,身体要及时做出反应。没有经过这项训练的孩子往往反应比较迟钝,甚至不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肢体,对老师要求做的动作觉得困难。但是可以通过一些练习和训练培养他们对各部分肢体的控制,增强他们的反应能力。开始训练时可以给他们一些简单的练习。例如让孩子们随着音乐的节奏迈着从容的步子走,然后和他们说话,看他们是否能在听你说话的同时仍能随着音乐节拍保持正确的脚步(在听的时候可以走得慢些),当孩子们习惯了在保持节拍的同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后,就加进一些更难的练习,如告诉他们当发出命令时,他们必须停止走,拍4下手,然后继续走。当然这些练习都要用4/4拍的音乐。

在这一训练基础上可进行一种更复杂的练习。比如在第1次发出“改变”的命令时,他们必 须停止走并拍4下手;在第2次发出“改变”的命令时,他们必须点4下头;第3次发出“改变”的命令时他们要单脚跳4下;第4次命令“改变”时他们必须不理会;最后第5次命令“改变”时,他们必须转身向相反方向走,然后这一系列动作又重新开始。这组练习必须用4/4 拍进行,并要教孩子们在一小节的第1拍上开始新的动作,不同的动作可用不同的音乐动作来表示。还可以让孩子们跟随4/4拍音乐的节奏走,当听到旋律中第4拍上的三连音时,他们必须停一小节;如在低音部听到两个三连音时,他们就必须跳4下;4个下行的八分音符可以象征向后退4步;上行琶音可代表身体向上伸展,并且深深呼吸一下,下行琶音可跪、喘气和放松等。

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利用也是完成大脑和身体间协作的重要因素。为了使孩子们集体运动时动作、队形等达到良好效果,同时使孩子们独立活动时互相不发生冲突和影响,要十分准确地选择和控制时间和空间。如集体一致活动做动作和组成队形、图样时,要选择适合的场地(即空间)和注意步调转换、动作范围(即时间)的一致性。否则就不能组成预计的队形和图形。如果孩子们同时但独立地活动时,要注意顾及到相互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需要由空间和发出动作的时间来决定)。表面看这一练习与音乐没什么联系,但实际上这一练习对今后学音乐的孩子有很大的益处。它使孩子们通过这一练习得到一种实实在在的总体协调的感觉及时间和空间距离的实体概念,以利于孩子们在今后学音乐时较容易地体会到音乐中的总协调感,及音乐中较难体会和掌握的一种抽象的时间差距和空间距离的感觉,尤其是在乐队合奏中,在室内乐、重奏、重唱中,往往由于没有这种感觉和体会,而相互间缺少内在的默契,以至影响作品的整体协调及作品内容的表达。

有关时间和空间的训练及练习方式还有很多。如集体活动做一动作或队形时,可在房间中标八个点,从A到H,见下图所示。

让孩子们随着四个被编成1、2、3、4号码的领头的孩子在(四个方位)房间的任何地方循环。当叫四个字母时,如B、D、F、H(A、C、E、G,领头的孩子们必须走到标有这四个字母的位置上,然后带领各自的队列向房间中心前进,走到房间中心时就停下来,这样就构成了“×”字形(或“+”字形)。

如果要孩子们同时做各处独立的活动时,可以运用以下的练习:让孩子们各自在房间里任选一位置,用任何一种他所喜欢的姿势站或坐在他所选定的位置上,姿势要尽可能具有个性。 当音乐开始的时候,他们必须离开各自的位置,当发出一个音乐信号时(如一个滑音或刮奏或琶音等),他们必须跑回到他们原来的位置。如果在跑回的途中,有两个孩子发生碰撞就让他俩坐下,作为对其他孩子的戒鉴。还可以在发出音乐信号时,让孩子们用规定的步数( 如8步、6步等)回到他们各自的位置。如当信号发出时,他们离自己的位置较近,步子就得缩小,如较远,步子就得放大,甚至要跨越。

教育艺术中的一个很大奥秘在于保证身体和智力的练习要相应地紧张和放松。只有当孩子们体验到精神和体力的完全放松时,才有可能集中精力,留心听老师发出的新命令和专心致志 地去做要他们完成的任何事。所以放松对于体态律动课教学有很大的作用,而音乐又常常是使僵硬和紧张的肢体放松的最好工具之一。躺下是最容易的放松法。拔河的游戏也常常被用来作为紧张和放松的训练。当弹奏出紧张、激烈的音乐时,命令孩子们拉紧绳子并保持一会,当另一柔和放松的音乐响起时,就让孩子们放松绳子。可以先用绳子做这一动作,然后拿去绳子,让孩子们凭记忆和听觉再体会紧张和放松的感觉。还可以让孩子们牢牢地站着,手臂笔直地朝上,全身伸展,然后依次放松身体的各个部位,先是右臂,再是左臂,后是头……然后身体从腰部开始弯曲,膝盖退却,并像一只空布袋一样慢慢无力地倒在地上。然后, 可配一段连续的和弦,在每个和弦上要孩子们放松,并喊出身体各部位名称,最后在终止式 时深深叹一口气,最后,放松倒下。

呼吸也可以用来训练节奏。通过呼吸的律动可以表达各种节奏,并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音乐中的呼吸。做以上所有的练习时,必须要有准备,并强调姿势和动作的正确,否则将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和要求。所以纠正工作十分重要。在训练时,教师必须时时注意孩子们的姿势和动作,对一些生理有缺陷的孩子更须通过一些特别的练习加以纠正,否则会妨碍孩子的正常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