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统一之路与分裂之痛
2042900000064

第64章 塞浦路斯名统实分(2)

1988年1月,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和土耳其总理厄扎尔在瑞士东北部的小镇达沃斯举行会晤。这是希、土总理近十年来的首次会谈,双方表示将“集中精力”解决两国间争端,进而建立和发展“持久的和平关系”。同年6月,土耳其总理厄扎尔对希腊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历史性访问”,这是土总理36年来首次访问希腊。希、土两国政府寻求经对话解决争端的做法对塞希、土两族恢复和谈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92年2月,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会议期间,两国总理再度会晤。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和土耳其新任总理德米雷尔着重讨论了彼此间“长期不和、积怨很深”的关系,并希望两国能够缔结一项友好合作条约。这在希腊国内引起一片哗然。

希、土两国长期以来严重对峙,数次造成流血冲突,历史上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希腊有过数百年的统治,这些都对希腊的民族情绪造成很深的创伤。多数希腊人仍对土耳其历史上的“扩张主义,耿耿于怀,胸中义愤挥之难去。更何况,两国在诸如爱琴海领海、领空和大陆架划分、近海石油勘探、两国北部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等问题上分歧严重。双方在塞浦路斯问题上的立场更是相去甚远。

多年来,希腊一直把塞浦路斯问题看做是关乎希腊民族利益的首要问题。希腊几届政府都一再表明,塞浦路斯问题是希、土关系改善的主要障碍,塞浦路斯问题不解决,就谈不上改善希、土两国关系。为解决塞浦路斯问题,希腊和塞希族领导人多年来一直保持密切关系,互通情报,协调行动。塞希族领导人每当参加涉及塞岛问题的国际会议或同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领导人讨论塞岛局势,事先或事后总要到雅典同希腊领导人进行磋商,征得希腊领导人的同意和支持。希腊领导人通常也要进行一番表态,强调希腊历来把塞浦路斯问题放在希腊对外政策最重要的位置。米佐塔基斯这次一改以往的做法,在与土总理德米雷尔会谈时把发展希、土两国关系与解决塞浦路斯问题“相提并论”,甚至提出在发展和改善双方关系的过程中谋求解决塞浦路斯问题,这等于放弃了希腊长期坚持的一项原则,即解决塞浦路斯问题是希、土两国改善关系的前提。

希、土总理会晤在希腊政府内部造成了裂痕,米佐塔基斯被指责“在处理对外事务时缺乏统一路线”。希腊主要反对党帕索克、左翼和进步联盟、希腊共产党等都对米佐塔基斯提出批评,指责他为了同土耳其改善关系,把涉及希腊民族利益的头号问题一塞浦路斯问题“抛到了九霄云外”。

但米佐塔基斯一再声明,希、土改善关系并争取达成一项友好合作条约,正是为了推动塞浦路斯问题的解决。

)第四节国际调解收效甚微

1993年,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向希、土双方提出了建立信任措施的新建议,内容包括在联合国控制下重新开放尼科西亚国际机场和将土族占领的法马古斯塔交由联合国控制,但没有获得希、土两族的积极响应。次年10月,联合国先后主持了五次两族领导人非正式会谈,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调解活动越发显得频繁。

自1974年塞岛分裂,希、土两族各占半边江山。眼看着自己的两个北约盟友希腊和土耳其在塞浦路斯问题上针锋相对,美国一直态度谨慎。美国一方面要求希、土双方克制,不要采取任何敌对军事行动;另一方面要求登克塔什收回独立宣言,要土耳其取消对“北塞”的承认。但同时,美国向土耳其保证不对其进行制裁,会继续保持与它的密切关系。美国这样做的考虑是:希、土关系紧张,甚至发生军事冲突,会影响北约内部团结,特别是北约东南翼的安全;如美支持土,怕希腊对美不满;如支持希腊,又怕影响美土关系。美不仅在希、土两国而且在塞岛南、北部都有空军基地,土耳其的战略地位对美来说十分重要,美国对两国都不愿过分得罪。不仅不能得罪,美国还试图在塞浦路斯问题上进行斡旋调解。

1995年1月,美派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出访塞浦路斯。在两天的访问中,霍尔布鲁克先后同塞浦路斯总统克莱里季斯、外长米海利季斯以及土族领导人登克塔什举行会谈。霍尔布鲁克在会谈中保证,美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塞浦路斯问题的解决,并将把这件事作为政府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尽一切努力推动两族恢复和谈。

1月25日,美国新任塞浦路斯问题特使贝蒂抵达塞岛,试图打破和谈僵局。在5天的访问中,贝蒂与克莱里季斯和登克塔什分别举行了两次会谈,并向他们递交了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信件,在信中克林顿呼吁努力达成两族在塞浦路斯问题上的全面解决办法,并敦促两族领导人采取具体步骤实施联合国的有关建议。

遗憾的是,贝蒂的这次穿梭活动及克林顿的上述呼吁并未能缩小两族在解决塞浦路斯问题上的主要分歧。登克塔什坚持认为:应首先建立相互信任,然后再讨论实质问题;应先达成建立联邦的协议再涉及加入欧盟的问题;在联邦主权问题上,联邦政府享有主权,各行政区也拥有主权。克莱里季斯则强调,双方应在主要问题上找到共同基础之后,才能进行实质性谈判及实施联合国的建议。美国的立场在某些方面与登克塔什的建议较为接近,因而遭到希族的断然反对。

4月底,土族领导人登克塔什在土耳其控制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大选中再次连任。大选一结束,美国务院塞浦路斯问题协调员威廉斯就急忙赶到尼科西亚,向两族提出一项秘密外交建议。内容包括:作为关键的第一步,由美英两国主持两族部长级秘密磋商,就双方存在分歧的主要问题充分讨论,最后达成框架协议;第二步,两族领导人克莱里季斯和登克塔什直接会谈,会谈时间大致定在6月;第三步,联合国秘书长加利邀请两族领导人去联合国总部签署正式协议。美国甚至希望在几个月内解决塞浦路斯问题。

对于美国的调解,希族方面一直态度冷淡。克莱里季斯不止一次地表示,两族必须在实质性问题上找到共同基础才能恢复直接会谈,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希族提出的所谓实质性问题集中在塞岛非军事化、领土划分及加入欧盟等问题上。希族的这一态度,最终让美国的秘密外交无果而终。

希族随后调整策略,一边发起入盟攻势,企图以此压土耳其就范;一边加强同希腊的军事结盟,大批购买武器,希望以此吸引国际社会对塞岛局势的关注。

1997年1月4日,塞浦路斯政府宣布它同俄罗斯签署了一项购买价值4亿美元的S一300地对空导弹协议。塞国紧张气氛骤然上升,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

塞政府称,从俄购买导弹旨在保护它在西海岸拟建的空军基地。根据1993年11月塞浦路斯与希腊签署的两国联合防务协定,希族人控制的南部地区一旦遭到土耳其军队的袭击,希腊将给予空、陆、海三方位的保护。这一空军基地正是为起降希腊军用飞机而建的。塞政府强调,它购买导弹是为了加强自身防御能力。

土耳其对塞政府此举反应强烈,认为这些射程达150公里的导弹是属进攻性武器,希族人完全可以用这些导弹袭击土耳其境内的飞机。土外长奇莱尔威胁称,如若希族人一意孤行,土耳其别无选择,只能用武力摧毁这些导弹。美国也称,塞政府的这一决定“将破坏塞岛政治气氛,使争取和平的努力更加困难”。

有分析家认为,塞政府此举欲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借导弹问题再度引发国际社会对塞问题的关注。塞岛自1974年分裂以来,以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社会为此做出了种种努力来斡旋解决塞浦路斯问题,但收效甚微。美国一度承诺要推动解决这一问题,但也没有兑现诺言。随着1998年总统大选的临近,塞政府迫切在该问题上能有所突破,这无疑需要国际社会的积极调解;二是通过购买导弹来增加它在未来谈判中的筹码。据估计,在美国和欧盟的压力下,塞岛两族领导人再次举行直接会晤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会谈能够举行,宣布部署地对空导弹将成为希族人在谈判中的重要筹码。

俄罗斯在这场导弹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俄在过去两年中向塞政府出售了不少先进的坦克和装甲车。这次,俄又不顾美国和土耳其的强烈反对,坚持向塞出售S一300地对空导弹,表明了它要在解决塞浦路斯问题上同美国和西方争夺发言权的决心。俄这样做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俄打算把塞浦路斯作为向中东拓展军贸的中转地,从而再度挤进几乎丢掉的中东武器市场。其次,俄想通过与塞希族的这宗买卖,牵制土耳其的对外渗透。土耳其利用与中亚、外高加索国家的传统联系,不断与它们拉关系。第三,北约东扩使俄罗斯十分被动,塞岛希、土两族的背后支持者又同为北约成员国,俄打算利用与塞政府的一纸导弹协议在北约内部制造矛盾。

或是洞穿了俄罗斯的用意j美国在导弹危机爆发后立即派国务院南欧事务负责人卡瓦诺前往塞岛斡旋。卡瓦诺先后同塞总统克莱里季斯和土族领导人登克塔什举行了会谈。临近访问结束,卡瓦诺宣称“导弹危机已经结束”,克莱里季斯总统保证在接下来的16个月里不部署俄制导弹。

土族领导人登克塔什对克氏的这一保证表示“谨慎的欢迎”,同时提醒危机并未结束。土耳其也称,“希族人现在或在16个月之后部署俄制防空导弹对土耳其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土耳其的担心不无道理。塞总统克莱里季斯很快澄清:他并不是屈服于美国的压力才把部署导弹的时间推迟16个月,而是俄罗斯的导弹制造商要在16个月后才能交货,塞政府购买和部署导弹的计划不会改变。他敦促国际社会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谋求塞浦路斯问题的解决。克氏的表态引发了又一场轩然大波。

面对国际社会的压力和土耳其的威胁,克莱里季斯携同外长和国防部长等政府要员1月16日前往雅典,向希腊领导人寻求对策,以共同应对塞岛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据称,双方在“如何应对当前局势”及未来战略上达成了协议。克莱里季斯不久放风说,若土耳其和塞土族能满足以下条件,塞政府可以放弃购买俄导弹。这些条件是:①土耳其从塞岛撤走1.5万名驻军及相关装备;②塞土族无条件同意恢复两族和谈;③土耳其同意在塞岛上空及附近空域建立禁飞区。这些条件显然都是土耳其和塞土族难以接受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终未见俄制导弹运来。塞政府把导弹的交货日期从1998年7月先是推迟到11月,后又推迟至年底。12月29日晚,塞总统克莱里季斯宣布,塞将不再部署俄制s一300导弹。沸沸扬扬达两年之久、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塞岛导弹危机到此结束。

此前,塞政府一再表示,只有在解决塞问题的努力取得实质性进展,或双方采取步骤实施塞岛非军事化的情况下,它才会同意不在塞岛部署这些导弹。塞政府所开列的条件在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作出退让,出于何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