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重生之进击的农家女
20182400000003

第3章 妖精打架

这日宋和仁又去了田埂上关心民生疾苦,其实在宋初夏看来就是又去显示优越感装逼去了,这二逼得……

宋初夏笑得灿烂如花的跟他挥手甜甜的喊:“爹爹再见~”三岁的孩子如果使得一手撒娇好手段,长得也很漂亮并且打整得整齐干净的话,很容易就可以萌杀所有撒娇对象,成功又收到一枚宠爱眼神之后拉了拉宋志远的手,宋志远一把将她抱起来,两个小鬼一起进了宋和仁装模作样的书房。

古代乡下的日子相当无聊!

老太太和王荣娘在院子里做针线,托宋和仁是个秀才的福,不足一岁时候的宋初夏几乎日日能在早上听着他读书或是读诗的声音打发无聊……哪怕那声音不怎么好听,也比王荣娘和老太太聊别人家长里短之外毫无内涵的废话让人高兴得多。

当她能走路之后,就能光明正大的以亲近爹爹为由每日赖在书房安静的坐在宋和仁的大腿上偷偷看宋和仁的书本。就是中文的繁体版,多数能认不能写。

在每每宋和仁想白日做梦她有什么读书天赋的时候,她都会做出相当茫然的表情,宋和仁总是日日忧虑宋初夏是不是天生神童,将来会不会才华横溢得堪比某某朝代的文君啊昭君啊什么什么的君,又想为什么自己没有给她改个名字叫什么君?

宋初夏撇嘴,天下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爱闲扯淡,小时候她也常常烦恼自己将来是上清华好呢还是上北大好……长大以后才发现自己的成绩差到只能靠走艺术报考这条路才能上大学了……

然后宋和仁忧虑着,又惆怅的想到了“为什么初夏不是个男儿身?”这茬子去,于是又是长吁短叹。

没错,自生了宋初夏后,王荣娘至今没有任何好消息传来,宋家老太太和宋和仁盼了好几十年的儿子依旧没有踪影。这是村长家除了宋志远和宋初夏两人之外所有人的一桩心事。

宋初夏常常义正言辞的以“要监督哥哥用心读书”的无耻理由拒绝让宋老太太或是王荣娘让她离开书房。

在历经一年多的风风雨雨,宋初夏偷摸读书架上那点风流才子俏佳人或是什么神仙精怪异人传磕磕盼盼到今天(……有时读到高潮被抱走了……)她和宋志远又有了新的重大发现……=_=

一本画册子散成十好几页落在地上,三岁的宋初夏一张白白的团子脸被惊呆了于是出现面瘫状,指节处有小窝显得肉呼呼的小手捏着一页彩画儿清澈无辜的大眼睛看向小哥哥宋志远……“这是什么?”古代彩色小h漫……哎哟我去……宋和仁个不靠谱儿的!居然收藏得如此轻而易举就被找到了,老不羞……

已有八岁上了两年学堂略微早熟的宋志远涨红了一张脸,慌乱的从宋初夏手里抽走春宫画儿,把她从怀里放到地上,不知道该怎么对三岁的小妹妹解释这个,想了想几个略大他几岁的同窗平日意味不明的笑容和小声的嘀嘀咕咕,一边手忙脚乱的收拾那些散掉的图一边严肃的看着宋初夏说道:“这个,就是,传说中的,妖精打架图!大人说小孩子看了会被妖怪抓走的!”

三岁的小屁孩儿嘴角抽搐,宋志远想着三岁的孩子懂个屁啊,于是把春宫画册藏到书架上原来的地方,宋初夏说:“远哥哥给我讲妖精打架的故事呗~?好不好?”乞求的可怜小眼神一枚。

宋志远涨红着脸,满头冒汗,宋初夏一边维持自己“天真呆萌”的萝莉形象,一边在心里吐槽自己,这逼装得……

宋志远被逼急了,居然急中生智,把宋初夏抱起来,两人坐在门前的门槛上,栅栏围起来的简陋院子里几只母鸡在宋老太太种的青菜里走来走去,宋志远面容严肃的开始了“妖精打架”故事长篇连载第一章……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哦……我去……听了半个时辰之后的宋初夏以一种敬仰的仰望目光望着宋志远……这特么居然是一个泼猴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妖精打架”的故事……

我的志远小哥哥诶……真特么难为你了!宋初夏愧疚的想到。

“还想听吗?”宋志远又找回了一切尽在掌握的当哥哥的感觉,哪怕说得口干舌燥,但是看到妹妹崇拜(大雾……)的目光,心里也觉得满足。

虽然宋初夏前世就看过这出“妖精打架”这种版本的电视剧电影不下几十回,剧情简直可以倒背如流!特别是经典的六小龄童版悟空小时候央视天天重播,都快看腻味了。

但是古代一个萌萌哒小正太给你背原著,顺带还可以是不是的问一下“这个是什么意思啊?”“那是什么意思啊……”普及一下文言文小常识,想想真是不要太爽。

每个孩子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向往自由打破世俗的孙悟空,宋初夏前世就是个熊孩子,她的心里住着好几个孙悟空。

猛然被宋志远惊起了关于孙悟空的回忆,顿时蹦跶起来,“妖孽,看俺老孙一棒……”

萝莉身体里的二逼灵魂跟村里几个四五岁的孩子蹦跶得很欢乐。

“什么?你们居然没有听过这个故事吗?”宋初夏忘了在这种穷乡僻壤只偶尔有大人进城路过茶楼听说书先生讲的那一点点。

于是在一种脏兮兮还挂着鼻涕的小屁孩儿中间,宋初夏欢快的扮演着一个说书人的角色,连比带划,连蹦带跳,眉飞色舞,比说书的还像说书的。

那些围观的孩子中,大至十来岁的都有,也有跟她差不多三四岁的。

宋志远放学回家看见的就是这么个场景,心里微微无奈,连喊道:“夏夏……快跟我回家……”

宋初夏意犹未尽的走了。

宋老六家的幺女宋佳看了远去的两人一眼,提着自家篮子慢慢往回走,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三四岁也可以帮着家里捡点儿野菜什么的,正是发芽的时节,也不难弄到。

“幺妹,我帮你拿!”

一起听故事的十岁男孩子看她人小,将篮子抢过去。

宋佳甜甜的笑了笑,“谢谢根子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