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武术
2013300000193

第193章 :《武当小师傅浅谈“凝神调息”》

再讲之前我先说明几点:

一,这是武当典籍中记载的,师父传下来的,我没权利改动

二,门派不同,方法不同,感觉不同,只作参考

三,只讲凝神调息,不讲别的

张三丰在《道言浅近说》中这样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这八个字包含四层意思:

1。凝神

2。调息

3。近一步调息

4。近一步凝神注:这八个字,要全面实行,按层次做下去。

下面讲第一层功夫:

凝神:

张三丰不把调息作为第一步功夫是有道理的,我们知道,呼吸是介于随意和不随意之间的一种运动,由大脑皮层来管理,气功调息,属于是随意性运动。只有大脑安静下来,并将注意力转移到集体内部,才能对呼吸进行有效的调整。

静心:

凝神者,收己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清凉恬淡,始的收入气穴,乃曰凝神。

注意一下几点:

1,凝神之前,先要清净齐心,就是说,练功伊始,先要整理一下错乱的思想,把正在考虑的问题先了结一下,把准备办的事情先挂一挂,把纠缠在心头的情绪先清除一下,总之,要努力把一切都放下,这样心基本就清了。

2,如果功前思想杂乱,就不要着急收入内心,应该先做好疏导工作,心未清净的时候,最好是没有目的的,静静的看这眼前的东西,因为眼睛看这眼前的东西,大脑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兴奋点,但如果是没有目的的看,兴奋点就会被抑制,这时候要通过心理抑制,有时候更可以生出一个念头来帮组抑制,如果心未静就闭眼,之前的各种念想在大脑里就会反反复复安静不下来,越发理不清楚。

3,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所谓自劝自勉,就是自我疏导,在大脑中的兴奋点,不可能一下子就消失了,这时候就需要自己用意思加以引导,加强对杂念的抑制,完成了上面的步骤,初步实现了清凉恬淡的心态,始得收入气穴(丹田)。这个过程,就是把日常的心态,变成练功的心态。清凉恬淡就是这种转移的前提和基础。这个基础,需要下狠功夫!收入气穴之后,应该微闭双眼,默运意念经山根循任脉经络,缓缓落入丹田。山根在两眼中间,为下丘脑所在部位。双眼一闭上,山根就会微微发凉,这是调动了人体的分泌中枢,沿着山根经任脉进入丹田,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反复练习,知道形成条件反射。”

调息:

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意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道言浅近说》。只要心静了,呼吸就不那么难控制了。

以下几点及时讲解:

1,意念要随息自然进入丹田,初步凝神之后,心就会慢慢静下来,主体意念要不断的呼气吸气沿着任脉进入丹田。神以息而定,息以神而安,互相依附,始曰大定。做到神息相依,这是调息的基本功,反复为之,便可建立起意念,七夕。任脉经络包括丹田三者间的条件反射。

2,意念默守丹田的自然呼吸,在意念随意自然的进入丹田之后,要改为默守小腹的自然起伏,即意念岁吸气而守鼓起小腹,随呼气而守凹进小腹,就是顺势呼吸,长时间锻炼可建立意念,气息,丹田的条件反射!

3,默运神光下照丹田与丹田呼吸相互结合,神光是什么?意念!一种主体的意念,这是上面凝神之后产生出来的,重要的是要做到瞬息相依,瞬为目,为神出入之门。息为鼻,为气出入之门,瞬息相依就是用意念观照一起一落的小腹,形成神气相抱,瞬息相依的态势。

这些在我们武馆,仅仅是内功修炼的入门课程。

凝神之后,气息自然就下去到丹田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