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个文学知识
1997000000087

第87章 狄更斯

第3章第53节狄更斯

狄更斯的生平及创作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在英国文学史上,十九世纪是小说的世纪。查尔斯·狄更

斯、威廉·M、萨克雷、乔治·艾略特、夏洛特·勃朗特、爱米利·勃良特、盖斯凯尔夫人

等人形成了一个群星灿烂的小说鼎盛时代,而狄更斯则是在众星之中最为光华赫煜的一颗。

狄更斯生于一个下级职员之家,弟兄众多,家庭贫困。八九岁时爱上了读书,胃口很大,读

过许多书,背得许多诗。二十岁到鞋油厂做童工。每周挣六七个先令贴补家用。后来父亲因

负债累累被送进债务人监狱,更使小查尔斯饱尝了人世的辛酸。他十五岁进律师事务所当小

职员,十六岁学速记开始向报社投稿,二十岁入报馆当记者,主要采访国会新闻。律师事务

所的工作和国会的活动让狄更斯看到了英国社会的腐朽与复杂。狄更斯曾多次在国外旅行和

居住,其中对他影响的有两次。一八四二年他第一次去美国,是想就近观察那场共和国制度

的大胆实验是否真给人民带来了自由和平等。他在美国看到许多新气象,感到欣慰,却也发

现了不少问题。他看到了蓄奴制度,甚至看到以蓄奴制自豪的美国人。他在回国后出版的《

美国手记》衷心地赞扬了美国的长处,对黑奴制度和政府的腐败现象却避而不谈。这表现了

他对共和制度的维护,但却写出了一本沉闷的书。一八四六年他到巴黎居住,对那时的法兰

西非常赞赏。在给朋友的信上他用不太高明的法文写道:“法兰西的光荣万岁!共和国万岁

!人民万岁!打倒王权!打倒波旁分子!打倒基佐!处死叛徙!让我们的血为自由、正义和

人民的事业而流!”由此可见他深情地挚爱着共和国制度。

狄更斯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他二十四岁出版了第一个文

集《波兹手记》。从此开始了终身的写作和出版工作。先后出版过长篇小说十四部,中篇小

说二十余部,短篇小说数百篇,游记两部,随笔集一部,是一位多产的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了这

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

发对

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

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对劳动人民的反抗

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狄更斯最初用幽默风趣的笔触写了《匹克威克外传》(1837),使人们感染到他的乐观主义;

而不过两年,他就在《奥列佛·特维斯特》(1838)里写孤儿的苦难和伦敦贼窟的黑暗;进入

40年代,他又写了一系列小说揭发崇拜金钱的罪恶后果,其中《董贝父子》(1848)尤为深刻

;《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一部充满人世沧桑之感的成熟作品;接着而来的《荒凉山庄

》(1853)、《艰难时世》(1854)与《小杜丽》(1857)则更见阴郁;《双城记》(1859)强烈

地谴责了法国贵族的残酷,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民采取暴烈行动的戒惧;60年代的《远大前

程》(1861)写的是前程渺茫,而《我们共同的朋友》(1865)则用巨大的垃圾堆来作英国社

会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更多使用和对于小说结构的注意是他后期小说的特点,表示了他在小说艺术上的

发展;然而他最吸引读者的依然是他一贯保持的优点,即真实的细节与诗意的气氛的结合,

幽默、风趣与悲剧性的基本人生处境的结合,具体情节与深远的社会意义的结合。这些结合

加上他对于语言的莎士比亚式的运用,使狄更斯的小说不仅内容丰富、深刻,而且以其艺术

上的创新对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狄更斯的重要作品

《双城记》

《双城记》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以法国革命为时代背景,律师席多尼·卡尔登为

中心,描写在他周遭出现的许多人物,从事拼命的行动,即是本故事的主要题材。梅尼特医

师由于掌握了横暴侯爵的不良行为的证据,而遭人陷害入狱。在狱中度过长年的牢狱生活,

被释放后就带着美丽的女儿露茜前往伦敦生活。而律师卡尔登,在偶然机会认识了露茜,而

逐渐产生私慕的恋情。根据查访得来的消息,知道她已和身在英国的法国亡命贵族查理·代

被新的革命政府逮捕。由于他是反对法国贵族的横暴而离开法国的,这点颇令卡尔登欣赏,

而卡尔登本身又是侠义心强烈的人,于是抛弃自己的私情,帮助他们结合。曾得到梅尼特医

师照顾,而后经营酒吧的得伐石夫妇,尤其得伐石夫人,因为一家曾受候爵的凌辱,所以非

常诅咒一般的贵族。于是对一般女子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率先高喊革命的需要来煽

动民众,最后导致候爵家的佣人卡贝尔及他的女儿玛莉被逮捕。代尔纳得知这种不合理的逮

捕,非常气愤,乃奋不顾身的前往巴黎搭救他们,然不出所料也遭到逮捕。后来,由于梅尼

特医师的有力证言,曾一度被判无罪。但是,对贵族仍有余恨的得伐故事夫人举出梅尼特医

师在牢里写的秘密文件,证明代尔纳是候爵的血缘,革命政府针对此点,宣判代尔纳死刑。

断头台上行刑的声音,令人感到十分恐怖。对于即将失去丈夫的露茜,其心情的悲痛可想而

知。而卡尔登也打算结束他长期的游荡生活,想为露茜救出她的丈夫,当他发现自己和代尔

纳的外表酷似,于是设法进入牢中,替代代尔纳而挽救了代尔纳的生命。

这部小说塑造了三类人物。一类是以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为代表的封建贵族,他们“唯一不

可动摇的哲学就是压迫人”,是作者痛加鞭挞的对象。另一类是得伐石夫妇等革命群众。必

须指出的是,他们的形象是被扭曲的。例如得伐石的妻子狄安娜,她出生于被侮辱、被迫害

的农家,对封建贵族怀着深仇大恨,作者深切地同情她的悲惨遭遇,革命爆发前后很赞赏她

坚强的性格、卓越的才智和非凡的组织领导能力;但当革命进一步深入时,就笔锋一转,把

她贬斥为一个冷酷、凶狠、狭隘的复仇者。尤其是当她到医生住所搜捕路茜和小路茜时,更

被表现为嗜血成性的狂人。最后,作者让她死在自己的枪口之下,明确地表示了否定的态度

。第三类是理想化人物,是作者心目中以人道主义解决社会矛盾、以博爱战胜仇恨的榜样,

包括梅尼特父女、代尔纳、劳雷和卡尔登等。梅尼特医生被侯爵兄弟害得家破人亡,对侯爵

兄弟怀有深仇大恨,但是为了女儿的爱,可以摒弃宿仇旧恨;代尔纳是侯爵兄弟的子侄,他

大彻大悟,谴责自己家族的罪恶,抛弃爵位和财产,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赎罪”。这对互

相辉映的人物,一个是贵族暴政的受害者,宽容为怀;一个是贵族侯爵的继承人,主张仁爱

。他们中间,更有作为女儿和妻子的路茜。在爱的纽带的维系下,他们组成一个互相谅 狻·

感情融洽的幸福家庭。这显然是作者设想的一条与暴力革命截然相反的解决社会矛盾的出路

,是不切实际的。

《双城记》有其不同于一般历史小说的地方,它的人物和主要情节都是虚构的。在法国

大革命广阔的真实背景下,作者以虚构人物梅尼特医生的经历为主线索,把冤狱、爱情与复

仇三个互相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情节错综,头绪纷繁。作者采取倒叙、插

叙、伏笔、铺垫等手法,使小说结构完整严密,情节曲折紧张而富有戏剧性,表现了卓越的

艺术技巧。《双城记》风格肃穆、沉郁,充满忧愤,但缺少早期作品的幽默。

《雾都孤儿》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的第一部社会批判小说。富人的弃婴奥利佛在孤儿院里挣扎了9年,

又被送到棺材店老板那儿当学徒。难以忍受的饥饿、贫困和侮辱,迫使奥利佛逃到伦敦,又

被迫无奈当了扒手。他曾被富有的布莱罗先生收留,不幸让小扒手发现又入贼窝。善良的女

扒手南希为了营救奥利佛,不顾贼头的监视和威胁,向布莱罗报信,说奥利佛就是他找寻已

久的外孙儿。南希被贼窝头目杀害,警察随即围剿了贼窝。奥利佛终于得以与亲人团聚。

《雾都孤儿》中个性化的语言是狄更斯在人物塑造上运用得十分出色的一种手段。书中的流

氓、盗贼、妓女的语言都切合其身份,甚至还用了行业的黑话。故事结构上,狄更斯不拘任

何格套,想要多少巧合就安排多少巧合。奥立佛第一次跟小偷上街,被掏兜的第一人恰巧就

是他亡父的好友布朗罗。第二次,他在匪徒赛克斯的劫持下入室行窃,被偷的恰好是他亲姨

妈露丝·梅莱家。这在情理上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但狄更斯自有天大的本领,在具体的

细节描写中充满生活气息和激情,使你读时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对这种本来是牵强的、不自

然的情节也不得不信以为真。这就是狄更斯的艺术世界的魅力。狄更斯精心选择了一系列细

节,不但描绘了客观事物,而且切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极其丰富的想像力。他运

用的艺术方法,不是“批判现实主义”所能概括的。英国作家、狄更斯专家乔治·吉辛把狄

更斯的创作方法称为“浪漫的现实主义”(romantic realism)。

《雾都孤儿》在一问世即受到热烈欢迎的同时,长期以来也引起了激烈的论战。时至今日,

许多争论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但正如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爱德华·勒孔特所指

出的,“迄今为止,仍然使我们感到震惊的是作者的一种偏好,即对作品中的人物费金动辄

使用诨名‘老犹太’。”

《雾都孤儿》问世一百多年来,早已成为世界各国读者最喜爱的经典作品。小说中那个愚蠢

、贪婪、冷酷的教区干事“邦布尔”在英语中已成了骄横小官吏的代名词,并由此衍生出“

妄自尊大”,“小官吏习性”等词义。邦布尔先生婚后训斥老婆,“哭能够舒张肺部,冲洗

面孔

,锻炼眼睛,并且平息火气。”这句话收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的新版《哥伦比亚名

言辞典》。小说《雾都孤儿》后来改编成了多种电影、动画片、连环画,搬上了荧屏、舞台

。在中国,《雾都孤儿》大概可以算得上一代又一代读者最熟悉的世界文学名著了。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

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

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