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
19914100000063

第63章 人工杰作——世界交通之最(2)

大桥总重29万吨,其巾仅钢结构桥面就重达3.6万吨。如此庞然大物高耸于山川之间,如何保证它的稳定性?如何才能避免大桥在风力作用下像琴弦一样颤动摇晃,甚至崩塌呢?大桥建造工程总指挥格尔内向媒体介绍说,建造这一座大桥使用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英国总设计师诺曼·福斯特将大桥桥面结构设计成三角形,以有效地减少风阻。除了计算机模拟试验外,有关风力模拟户外试验从1997年就开始了,法国气象局专家甚至在图卢兹一带修建了一个人工山谷,然后向这个“山谷”灌水,水中夹杂了许多小颗粒,专家们通过水流颗粒的变化模拟出塔恩河山谷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风向,从而对大桥各种建筑结构的比例不断进行修改。最终,大桥的设计使其可以抵御时速250千米的大风。

最长的桥梁

位于美国路易西安纳州的庞恰特雷恩湖桥,连接纽奥良和曼德韦尔,全长38.4千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桥而收录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

庞恰特雷恩湖桥是由两座平行桥梁组成,其中1号桥于1956年建成后通车,2号桥于1969年建成后通车,2号桥比1号桥约长16米,为38422米。

大桥原来双向收取通行费1.5美元,1999年5月,为缓和交通堵塞,改为单向收取通行费3美元。2005年8月,在遭到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后,大桥虽然也受损,但损害几乎全在较老的1号桥上,且大桥的基础仍然是完好的。

最长的吊桥

1998年4月5日,世界上目前最长的吊桥,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正式通车。

大桥坐落在日本神户市与淡路岛之间,全长3911米,主桥墩跨度1991米。两座主桥墩海拔297米,基础直径80米,水中部分高60米。两条主钢缆每条约4000米,直径1.12米,由290根细钢缆组成,重约5万吨。大桥于1988年5月动工,1998年3月竣工。

明石海峡大桥首次采用180MP级超高强钢丝,使主缆直径缩小并简化了连接构造,首创悬索桥主缆,这也是第一座用顶推法施工的跨谷斜拉桥,由著名的法国埃菲尔集团公司承建。

最大的港口

鹿特丹,位于荷兰西南部莱茵河口地区新马斯河两岸,距北海28千米,又邻近英国、比利时、法国、德国等西欧发达的主要工业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因而成为这些国家大宗进口货物的集散中心,素有“欧洲门户”之称。鹿特丹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和荷兰第二大城市。市区人口约60万,连同郊区城镇在内共计105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战后重建和扩大。炼油、化工、造船等工业发达,港口建设和管理有丰富经验。鹿特丹市年产值约占荷兰国民收入的13%。市区两部分由4条河底遂道连接,并建有世界贸易中心。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二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和共同市场的建立,鹿特丹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港。1965年7月,鹿特丹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为1.31亿吨。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和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更促进了鹿特丹的繁荣。1982年,有3万多艘来自世界各地的远洋海轮在这里停泊,再加上20万艘左右的内河船舶,货物吞吐量达2.52亿吨,居世界第一位。

鹿特丹的最高吞吐量曾达3.1亿吨(1973年数据),1991年达2.9亿吨,连续29年名列世界前茅。鹿特丹港港区面积约100平方千米,码头岸线长约38千米,拥有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全年进港停泊的远洋轮达3万多艘。

横渡大西洋的第一艘汽船

1819年,美国的蒸汽动力船“萨班那号”首次从美国横渡大西洋航行至英国。但其中使用蒸汽动力航向的只有85小时,返航时完全是靠扬帆航行的,所以,它还不能算是第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蒸汽船。

完全依靠蒸汽动力横渡大西洋的汽船是英国的“西留斯号”汽船。1838年4月4日,“西留斯号”汽船在爱尔兰昆市镇起航,以平均每天6海里的时速航行了18天零10个小时,于同月22日抵达美国新泽西州的山迪岬。所以说,“西留斯号”是世界上最早连续不断地使用蒸汽横渡大西洋的汽船。

最大的游船

以英国女王名字命名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二号”,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一艘食宿海上环球旅行的巨型游船。船长293.6米,宽32米,船上除了1000名服务人员和水手外,还能装载1800名旅客,载重为69916吨,有完善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二号”游船上设施豪华,有电影院、舞厅、歌厅、游泳池、网球场、饭店、理发室、药房等。船上每天还出版日报。游船远看简直就像一座雄伟的海上城市。全程费用每人8650—47000美元不等。最昂贵的特拉法加和安尼女王的套房票价,要卖到97035美元。

首次穿越大西洋的单人飞行

第一个单人飞越大西洋的人是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查尔斯·林白空军上尉(后来成为空军准将)。查尔斯·林白生于密执安州底特律,是瑞典移民的后代。

林白驾其单引擎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于1927年5月20日格林威治标准时间下午12时52分从美国纽约长岛的罗斯福基地起飞,1927年5月21日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晚上10时21分在法国巴黎布尔歇机场降落。全程5810千米,历时33小时29分。圣·路易精神号瑞安单翼飞机装有165千瓦(220马力)的发动机,林白的这次从纽约飞至巴黎,跨过了大西洋,其间并无着陆,他因此获奥特洛奖。

最早使用“SOS”的轮船

茫茫碧海,混无涯际。一只航船,不论吨位有多么大,都不过是沧海一粟,一旦遇到风暴,或者机器失灵,就不得不相附近海区的港口、海岸、或者是过往的船只发出遇难求救信号,请求救援。

“SOS”虽在1908年7月1日生效使用,但有些船只仍然使用“CQD”(Come Quickly,Danger!)。1909年1月白星班船“共和国号”和意大利班船“佛罗里达号”在浓雾中相撞,“共和国号”用的也是“CQD”。一直到1909年8月,“SOS”才第一次使用,那时美国的轮船“阿拉普豪伊号”在哈特斯拉角不远处,尾轴破裂,无法航行,不得不向临近海岸和过往船只发出“SOS”信号。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SOS”纪录。

最早的机动船

1802年,英国人薛明敦采用瓦特改进的双重作用凝缩引擎,在苏格兰建成了“夏洛地·邓达斯”号船。这是一艘用蒸汽机带动蹼轮,可以不依靠自然风或人力航行的机动船。

当时有一位名叫富尔顿的美国科学家,来到英国进行科学考察,他仔细地观察和研究了“夏洛地·邓达斯”号,并在法国巴黎试制了一艘类似“夏洛地·邓达斯”号的船。

1807年,富尔顿回到美国后,建造了“克莱蒙特”号,在哈德逊河上以每小时6.4千米的速度试航成功,并于当年8月17日起,定期航行于纽约与奥尔巴尼之间。两地的距离约为240千米,经过改进的船航行32小时就可以到达。所以一般人认为,“克莱蒙特”号是世界上第一艘机动船。

最大的油轮

海洋自由号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轮,总吨位15.8万吨,体长339米,可容纳4375名乘客和1365名船员。

提起“泰坦尼克号”,人们无不感叹其恢弘的外观、豪华的装潢。然而在巨型豪轮“海洋自由号”面前,即使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巨轮也黯然失色。它的尺寸相当于“泰坦尼克号”的3倍,耗资5.1亿英镑。

2005年8月,海洋自由号在芬兰南部沿海城市图尔库建成下水,并正式投入使用。制造商阿克尔造船厂将其以高价售给全球第二大游船公司美国皇家加勒比游船公司。

最大的挖泥船

1980年1月23日,在波涛滚滚的长江口岸,有一艘式样奇特、背上负有长达60多米转盘吸箱的挖泥船正在进行操作,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黄褐色的泥浆如同离弦之箭射向100米开外的浅滩,这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边抛式挖泥船。

该船由日本制造,全长200米,宽29米,吃水12米,总吨位达14000多吨,可一次装载6500多立方米的泥浆,背负的转盘吸箱可在180度角的任何范围内进行挖泥操作。该船最优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既可以把挖出的泥沙储存在船舱里,以便把泥沙运往别处抛掉,又可以边挖边抛泥,从而大大地减少了泥驳船往返抛泥的时间。

最大的潜艇

俄罗斯台风级核潜艇长度171.5米,宽度22.8米,水上排水量21500吨,水下排水量26500吨,排水量为保守估计数字。这艘潜艇是世界上最大的潜艇。

台风级较美国的俄亥俄级大了一半左右,其设计较以往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有很大的不同,20具导弹发射管置于巨大的帆罩前方,帆罩则位于舰身中段稍后。外艇上铺设了“集束护卫”无回音瓦。艇内隔间与武器系统配置得宜。浑圆的舰体及短胖的帆罩使台风级有3米冰层的破坏能力。

台风级第一艘在1977年开始动工,1980年9月下水,而于1982年开始服役,第二舰则在次年服役。台风级的计划已在1989年全部完成,不过这种既庞大又复杂的潜艇似乎已不再受到当时的苏联当局的青睐,因此至今亦没有任何后续的计划。

第一艘空间渡船

美国国家宇航局研制的航天飞机,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希望:一般身体健康的人也能乘坐航天飞机遨游太空了。美国的航天飞机是一种兼有航天器和航空飞机两者特性的大型运载工具,人们常常称它为空间渡船。

1977年8月12日上午,美国宇航局在加利福尼亚莫哈维沙漠上空成功地进行了航天飞机的第一次大气试验飞行。这架命名为“企业号”的航天飞机是由一架波音747型飞机托载飞行,到达6736米的高空,点燃一组起爆器,使航天飞机脱离母机。然后,由驾驶员驾驶它绕了一个大圈子。最后,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降落。

最早的飞船

飞船又称为飞艇,是从气球发展而来。早在1670年,美国人弗朗西斯哥拉那就提出了充填轻于空气的浮升气体来制造飞船的科学设计。1755年,约瑟夫·加莱为这一设想进行了大胆的设计。1782年,气球的诞生直接为飞船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第—艘载人飞船是法国人亨利·吉发德于1851年试制成功的,这艘飞船长44米,直径12米,体积2499立方米。由重160千克的3匹马力的蒸汽机来带动螺旋桨。它的外形好像—支雪茄。

1852年9月24日,吉发德把氢气注入气囊驾驶着这艘飞船,在巴黎郊外伊伯多罗母,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在微风中飞行了27千米,创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飞船的飞行纪录。

最早的国际航线

1913年11月29日,法国飞行驾驶员罗朗德·加罗斯第一次驾驶着飞机穿越地中海,完成了一次从法国到非洲的飞行。从此以后,人们大胆地进行了各种尝试,开辟国际航线,使得更多的人乘坐飞机在短时间内作长途旅行。

在1919年2月8日,第一条国际航线终于诞生了。这条航线是从法国的巴黎穿越英吉利海峡,到英国的伦敦。由于第一条国际航线开辟成功,飞机便逐渐成为人们进行国与国之间、大陆与大陆之间来往的重要交通工具。现在,大家都喜欢乘坐大型客机进行洲际旅行,既舒适又省时。但在当时,乘坐上那设备简单的客机,穿洋过海作长途旅行,确实需要有一定的勇气。

最早的超音速飞行

所谓超音速飞行,通俗地说就是速度超过声音速度的飞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活塞式战斗机在加速俯冲速度达到M=0.9时,就曾强烈感受到了音障,并有的飞机因此而失事。当喷气式飞机出现后,使飞机速度有可能大幅度提高时,能否突破音障就成为航空界注视的一大焦点。美国于1944年开始了研究,它采用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1945年,美国贝尔公司制造出X—1火箭实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