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
19914100000053

第53章 妙趣生灵——世界动物之最(1)

最大的史前动物

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35亿—0.65亿年前的地球上一类爬行动物的总称。它们的种类很多,身体大小、形状、生活习性各不相同,陆地、海洋、空中都是恐龙类爬行动物的活动场所。

从早侏罗纪到晚白垩纪,恐龙家族适应环境因而发展迅速,使得恐龙向着多样性方向发展,恐龙的种群数目增加,使恐龙这一类具有优势,恐龙由此得以支配地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6亿年之久。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

最早的恐龙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硅化木公园发现的距今2.25亿年鸵鸟大小质量约90千克的恐龙化石。最迟出现的恐龙是角龙类恐龙,它们在白垩纪距今1.35万年前以后最盛。

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

鸭嘴兽有一个平而扁的阔嘴巴,短而钝的粗尾巴,还有一对蹼。乍看起来,同家鸭差不多。而它那身漂亮而柔软的灰色绒毛,又可与中国的特产水獭相媲美。

鸭嘴兽是现存哺乳类中最原始而奇特的动物,仅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约克角至南澳大利亚之间,在塔斯马尼亚岛也有栖息。鸭嘴兽是单孔目哺乳动物,是形成高等哺乳动物的进化环节,在动物进化上有很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所谓单孔目动物,是指处于爬行纲动物与哺乳纲动物中间的一种动物。它虽比爬行纲动物进步,但尚未进化到纯粹的哺乳动物。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用肺呼吸,身上长毛,且是恒温;而单孔目动物又以产卵方式繁殖,因此保留了爬行动物的重要特性。

它虽被列入哺乳纲,但又没有哺乳纲动物的完整特征,是最原始最低级的哺乳纲,在动物分类学上叫做“原兽亚纲”或称为单孔目卵生哺乳动物。

最大的哺乳动物

蓝鲸亦称“剃刀鲸”,是地球上最大与最重的动物,属于哺乳纲、鲸目、鲤鲸科。分布广泛,从北极到南极的海洋中都有。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

蓝鲸是在地球上生活的现存最大动物。最大的蓝鲸有多重还不确定,大部分的数据取自20世纪上半叶南极海域捕杀的蓝鲸,数据由并不精通标准动物测量方法的捕鲸人测得。有记载的最长的鲸为两头雌性,分别为33.6米和33.3米,但是这些测量的可靠性存在争议。美国国家海洋哺乳动物实验室(NMML)的科学家测量到的最长的鲸长度为29.9米,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辆双层公共汽车一样长。

由于蓝鲸巨大的体积,我们不能直接称它的体重。大部分被捕杀的蓝鲸都不是整头称的。捕鲸人在称重之前将其切成合适的大小,因为血液和其他体液丧失,这种方式低估了蓝鲸的体重。即使这样,有记载,27米长的鲸重达150—170吨。NMML的科学家相信30米长的鲸估计会超过180吨,目前NMML科学家精确测量过的最大的蓝鲸重达177吨。

最小的爬行类动物

生物学家在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上发现了身体非常小巧的蜥蜴,由鼻尖至尾端,体长只有1.6厘米,可以蜷曲在一个硬币的范围内,堪称为世界上最小的爬行类动物。

由于这种微小的蜥蜴极其罕见,现已被列入濒危动物名单。这种微小的蜥蜴已被命名为雅拉瓜壁虎,是在多尼米加共和国最南端的比塔岛上发现的,生物学家相信它是该岛和附近部分陆地上的独特物种。

比塔岛过去数百年来不断有生物学家前来研究动植物,但看来他们都忽略了这种微小蜥蜴的存在。全球已知的哺乳类动物、鸟类和爬行类,总数共有23000种,而这种小蜥蜴可能是其中形体最小的。

加勒比海各岛屿长期以来都是世界上微小生物的出产地。如在古巴发现的蜂鸟,被认为是世上最小的雀鸟,它的体长仅为5厘米。该地区还有一种身长只有1厘米的青蛙。不过虽然它比小蜥蜴还小,但属于两栖类,不是爬行类。

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因其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大鲵是我国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也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大鲵是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全长可达1米及以上,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显肥壮扁平。科学家研究发现,大鲵小时候用的是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

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其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有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大鲵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黏液,身体腹面颜色浅淡。

大鲵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为食。它有很强的耐饥本领,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两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

最大的食肉类动物

许多科学家认为阿拉斯加棕熊是世界上最大的熊科动物,也是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体型巨大,伸长可达3.25米,肩高1.50米以上,体重达800千克,超过了北极熊。

棕熊是美国国家保护动物,现在其数量正在慢慢地增多,但仍处于濒危状态。棕熊是杂食动物,以许多东西为食,包括樱桃、根、嫩芽、真菌、鱼、昆虫及小型哺乳动物。

棕熊有毛茸茸的毛皮,呈白色、棕色、黑色或杂色。虽然叫棕熊,但是它们的毛色通常偏灰。在棕熊的背部有一块鼓起来的肌肉,当它们挖洞时,那块肌肉便给予棕熊的前肢以力量。它们有一双有力的大掌,有1.5米长,一掌拍下去足以杀死一头和自身一样大的马鹿。由于爪子不能伸缩,它们的爪子不是很灵活。尽管它们的爪子不灵活,那巨大的力量还是致命的。头大而圆,尽管看起来很笨重,当它们快跑时时速可达56千米/时。棕熊不仅速度快,而且很有耐力,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跑几十分钟。

最大的陆地动物

非洲象体躯庞大而笨重,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雄性和雌性非洲象呈二态性(雌雄两性在体形或身体特征上都有所不同)。被美国濒危物种法案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被华盛顿公约(CITES)列入附录I,但是在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三国,非洲象被重新划定到附录II。

雄性非洲象肩高约3米,重约5000—6000千克,而雌性非洲象重约3000—3500千克。非洲成年象确实强悍,一般体重4吨以上,大的可将近10吨。近年来研究表明非洲象有两种: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常见的非洲草原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耳朵大且下部尖,不论雌雄都有长而弯的象牙,性情及其暴躁,会主动攻击其他动物。

最为濒危的猫科动物

苏门达腊虎是同类物种中体型最小的老虎,雄性体重100—150千克,雌性体重75—100千克,脸部周围的颊毛较长,胡须也长,全身鹅黄色。

苏门答腊虎拥有所有老虎中最暗的毛皮,它的黑色条纹显著,条纹之间的间隔很小,而且条纹常是一对对排列,前腿也有条纹。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达腊岛,栖息的环境从平原、森林到高山。

苏门答腊虎由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著名兽类学家波考克于1929年定名并确立为新物种,其祖先源自更新世早中期的大陆虎类。12000年前海平面上升,使得苏门答腊地区与亚洲大陆隔绝,数以万计的野生虎被分离形成差异显著的新亚种。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以及过度捕杀等原因,现在仅存野生的苏门答腊虎大约有400—500只,主要在印度尼西亚岛的五个国立公园。

最大的鸟纲类动物

鸵鸟是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的鸟类。它产于非洲,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带,是世界上存活着的最大的鸟,平均身高2.5米。成熟的雄鸟体高1.75至2.75厘米,体重60至160千克。雌鸟稍小。

鸵鸟头小,宽而扁平,颈长而灵活,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通常呈淡粉红色;喙直而短,尖端为扁圆状;眼大,继承鸟类特征,其视力亦佳,具有很粗的黑色睫毛。鸵鸟只有两趾,与一般鸟类有三、四趾不同,是鸟类中趾数最少者,内趾较大,具有坚硬的爪,外趾则无爪。后肢强而有力,除用于疾跑外,还可向前踢用以攻击。鸵鸟的翼相当大,但不能飞翔,羽毛蓬松而不发达,缺少分化,主要功用是保温。雄性成鸟全身大多为黑色,翼端及尾羽末端之羽毛为白色,在白天时格外显眼,其翅膀及羽色主要是用来求偶。雌性毛色大致与雄鸟相似,只是毛色棕灰不像雄鸟那麼艳丽。

最高的陆上动物

长颈鹿是一种生长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物,是世界上最高的陆生动物。雄性个体高达4.8—5.5米高,重达900千克。雌性个体一般要小一些。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等国,生活在非洲热带、亚热带广阔的草原上。

长颈鹿眼大而突出,位于头顶上,适宜远望,遍体具棕黄色网状斑纹。其祖先并不高,主要靠吃草为生。后来,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地上的草变得稀少,为了生存,它们必须努力伸长脖子吃高大树木上的树叶。这样一代代延续下来,长颈鹿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长颈鹿的长脖子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独树一帜,但和其他动物的脖子椎骨同样只有7块,只是它们的椎骨较长,一块椎骨有两厘米长。由于它们要时常咀嚼从树上摘下的树叶,这就使得它们的下颚肌肉不停的运动,而脸部因缺少运动而生长缓慢,所以长颈鹿总是一副僵硬的表情。

最香的动物

麝,又称为麝獐、香獐,在有角下目是现存最原始的科,种类少,麝的前肢短,后肢长,蹄小耳大,雌雄都无角,雄性有发达獠牙。体呈棕色,背部较深;有的呈灰褐色,有的略带不甚明显的土黄色条纹和斑点。麝属中有四个种,包括原麝、林麝、黑麝与喜马拉雅麝。

雄麝脐香腺襄中的分泌物干燥后形成的香料即为麝香,是一种十分名贵的药材,也是极名贵的香料。

麝栖居于山林。多在拂晓或黄昏后活动,听觉、嗅觉均发达,白昼静卧灌丛下或僻静阴暗处。食量小,吃菊科、蔷薇科植物的嫩枝叶、地衣、苔藓等,特别喜食松或杉树上的松萝。麝独居生活,颇警觉。行动敏捷,喜攀登悬崖,常居高以避敌害。喜跳跃,能平地起跳2米的高度。雄麝利用发达的尾腺将分泌物涂抹在树桩、岩石上标记领域,在领域内活动常循一定路线,卧处和便溺均有固定场所。栖息在某一领域的麝不肯轻易离开,即使被迫逃走,也往往重返故地。夏末上高山避暑,每年垂直性迁徙约两个月,然后重返旧巢。

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

黑猩猩,是黑猩猩属的两种动物之一,但由于黑猩猩和人类的基因相似度达98.77%(最近有些研究为99.4%),所以亦有学者主张将黑猩猩属的动物并入人属。原产地在非洲西部及中部。

黑猩猩是猩猩科中最小的种类,体长70—92.5厘米,站立时高1—1.7米,体重雄性56—80千克,雌性45—68千克;身体被毛较短,黑色,通常臀部有一块白斑,面部灰褐色,手和脚灰色并覆以稀疏黑毛;幼猩猩的鼻、耳、手和脚均为肉色;耳朵特大,向两旁突出,眼窝深凹,眉脊很高、头顶毛发向后;手长24厘米;犬齿发达,齿式与人类同;无尾。

这种猩猩的食量很大,每天要用5—6个小时觅食,吃以香蕉为主的水果、树叶、根茎、花、种子和树皮,有些个体经常吃昆虫、鸟蛋或捕捉小羚羊、小狒狒和猴子,雄性获得的猎物允许群内成员共享。有一定的活动范围,面积在26—78平方千米,觅食区域往往是它们集中的地点。群与群间有往来,长久保持母子关系,分群后还常回群探母。有午休习性。孕期约230天,每胎1仔,哺乳期约1—2年,雌性30岁龄可生第14胎。寿命约40年。

眼睛最大的动物

巨鱿鱼的名字来自其巨大的体型。雌性巨鱿鱼体长可达18米。这种巨大的海洋生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科学界的一个未解之谜。古希腊神话和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都提到过这种神秘的深海动物,但没有人确切地知道这种海洋庞然大物生活于何处,是怎样生活的。现在保存得很好的巨鱿鱼标本都是由渔夫发现的。当渔夫收网捕获深海的鱼时,有时会将巨鱿鱼的遗体拖上来。人们以这样的方式发现了300多只巨鱿鱼。

巨鱿鱼属于软体动物门下的头足纲类动物。与其他的头足纲类动物特征一样,它们的口被八条短一些的腕足和两条长一些的触手包围着。它们用布满圆形吸盘的有力触手来捕捉食物。科学家也知道头足纲类动物是最复杂的无脊椎动物,它们是很聪明的。此外,巨鱿鱼有目前动物世界中所知最大的眼睛,足有一个足球那么大。

最懒的动物

树懒是哺乳动物,共有2科2属6种。形状略似猴,产于热带森林中。动作迟缓,常用爪倒挂在树枝上数小时不移动,故称为树懒。树懒是唯一身上长有植物的野生动物,它虽然有脚却不能走路,靠得是前肢拖动身体前行。

人们往往把行动缓慢比喻成乌龟爬,其实树懒比乌龟爬得还要慢。树懒生活在南美洲茂密的热带森林中,一生不见阳光,每周在排便的时候才下树,以树叶、嫩芽和果实为食,吃饱了就倒吊在树枝上睡懒觉,可以说是以树为家。

树懒可谓是种懒得出奇的哺乳动物,什么事都懒得做,甚至懒得去吃,懒得去玩耍,能耐饥一个月以上,非得活动不可时,动作也是懒洋洋的极其迟缓。就连被人追赶、捕捉时,也好像若无其事似的,慢吞吞地爬行。像这样,面临危险的时刻,其逃跑的速度还超不过0.2米/秒。

最长寿的动物

海龟早在2亿多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是有名的“活化石”。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记载,海龟的寿命最长可达152年,是动物中当之无愧的老寿星。正因为龟是海洋中的长寿动物,所以,沿海人仍将龟视为长寿的吉祥物,就像内地人把松鹤作为长寿的象征一样,沿海的人们也把龟视为长寿的象征,并有“万年龟”之说。

海洋里生存着7种海龟:棱皮龟、蠵龟、玳瑁、橄榄绿鳞龟、绿海龟、丽龟和平背海龟,所有的海龟都被列为濒危动物。其中有四种产于我国,主要分布在山东、福建、台湾、海南、浙江和广东沿海,我国群体数量最多的是绿海龟。

海龟有鳞质的外壳,尽管可以在水下待上几个小时,但还是要浮上海面调节体温和呼吸。海龟最独特的地方就是龟壳,它可以保护海龟不受侵犯,让它们在海底自由游动。除了棱皮龟,所有的海龟都有壳。棱皮龟有一层很厚的油质皮肤在身上,呈现出5条纵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