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界艺术5000年
19912200000067

第67章 建筑者之家

第一次大战之后,德国进行了教育改革。德国在一战战败后,失去了许多殖民地资源,这对一个战败国来说,新的发展就更加困难。所以,德国政府把新的希望寄托在能源和国民的才智上。1919年,德国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是一个不公平的条约,所有德国人都感到耻辱,国家分裂、贫穷,人民也显示出了低落的情绪。建筑者之家就是这个时候创立的。

建筑者之家并不是一个艺术派别,而是一所设计学校,是著名的建筑师瓦特尔·格罗匹亚斯组织创立的,位于魏玛。当时格罗匹亚斯的意图是要把这个学校作为现代各种工艺美术流派的汇集地,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所有现代艺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虽然学校最初叫建筑者之家,但是没有建筑学科。

这个学校的寿命不长。德国签约之后,魏玛共和国建立,这个新成立的共和国寿命并不长。1933年,希特勒上台,获得了首相的权力,魏玛共和国也就寿终正寝。也就是这个时候,警察关闭了建筑者之家。这个学校仅仅存在了14年,但是它的影响却很久远,它甚至影响到了远在地球另一边的美国的艺术教育。

建筑者之家历来被看作是现代名声最大、最革命的艺术学校。在学校短短的14年历程里,许多压力施加到学校的身上,压力来自官方、大众和报界。这个学校占用过四种不同的建筑,换过三个风格不同的领导人。学校的办学方针非常到位,换教员从不拖泥带水。从学校创办开始到学校被封闭,只有一名教员始终留在学校教书,其余的都被换掉了。

有人说,学校停办是这个学校的运气。因为,这是一个很革命的学校,无论这个学校的老师还是学生,都带有很浓厚的共产主义情绪,都是共和国时代的产物,他们是和共和国同步的。这些人自然要成为纳粹的眼中钉。学校一停办,学多师生离开了德国,其中多数去了美国,所以,他们就把他们对现代艺术的感受带到了国外,影响到了国外。组合艺术

欧洲有位新达达派人物——克莱因·奥尔登堡。他要当众为大家作画,一个乐队在他的旁边演奏,演奏的并不是成型的曲目,而是一个单音,这个单音长达10分钟。在这10分钟里,奥尔登堡在一些裸体上涂油彩,然后让模特在画布上打滚,于是,作品诞生了。你可能不会相信,这也可以叫艺术。但是,这种艺术在20世纪中叶非常流行,在德国,约瑟夫·博伊于斯也主持上演了这样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