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界艺术5000年
19912200000045

第45章 具瓦格纳颠沛流离的一生

瓦格纳,德国作曲家,现代音乐的开创者。

1813年5月22日,瓦格纳生于莱比锡。他的父亲为政府机关职员,在瓦格纳出生后数月即去世。他的母亲再嫁给犹太演员路德维希·盖尔。1821年,他的继父去世。在莱比锡求学的时候,瓦格纳对戏剧和贝多芬的交响曲发生了深厚的兴趣。虽然学的是钢琴,但他更喜欢研读歌剧的声乐谱。对歌剧的兴趣跟他所处的时代有关,这也促成了他后来写歌剧,表达自己对歌剧的理解。

浪漫主义作曲家因为对自我的追求,比古典音乐作曲家度过了更为波澜起伏的生涯。而瓦格纳的一生,不仅穷困潦倒、疾病交加,而且有过冒险经历。20岁的时候,他任维尔茨堡的合唱指挥,开始了音乐生涯。这之后的6年,他一直在德国各地奔波,一边作曲,一边担任指挥参加演出。

6年之后,他在巴黎生活了3年。在巴黎的时候,为了糊口,瓦格纳从事过一些文笔活动。在巴黎,瓦格纳创作了《黎恩济》,并着手创作《飘泊的荷兰人》。这两部歌剧均在德累斯顿演出,这促成他离开巴黎去德累斯顿。1842年,瓦格纳在德累斯顿获得助理指挥之职。这对一个大歌剧家来蜕是很低微的。但是,漂泊的他却不得不委身于此。1845年,《汤豪舍》问世,另一部歌剧《撒拉森人》开始动笔,但《撒披森人》最终没有写完。1848年,德累斯顿起义失败后,瓦格纳表示同情的自由思想招来了杀身之祸。他被通辑,被迫逃亡瑞士。在瑞士期间,他同他的恩人威赞东夫人产生了爱情,这段爱情,使他写出了著名歌剧《特利斯坦》,也促使了他和妻子离婚。

在瑞士的10年是瓦格纳一生的转折点。著名的政治性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在苏黎世酝酿成熟。同时,与李斯特的友情促成了《罗恩格林》1850年在魏玛上演,虽然他自己直至11年后才看到《罗恩格林》的演出。

1860年,流亡了10多年的瓦格纳终于获准返回德国。但是,他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回到故乡而好起来。相反,婚姻和经济使他不得安宁。1864年又因负债面临坐牢的威胁,幸而路德维希二世十分赏识他,鼎力相助,邀请他前往慕尼黑,还提供种种有利的工作条件。但是,1865年《特利斯坦》在慕尼黑演出却不太成功,这部歌剧对于歌剧与现代音乐的意义,到后来才被人们认识到。瓦格纳爱上了李斯特之女、指挥家汉斯·冯·比洛之妻科济玛·冯·比洛,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也引起了宫廷的反感。瓦格纳只得离开慕尼黑前往瑞士。1868年《纽伦堡名歌手》在慕尼黑上演也没有改变他背井离乡的悲惨境遇。他开始悉心筹划在拜洛伊特建造一座特殊的节日剧院,专演他的歌剧。为了这个计划能够实现,他对债务的有增无减丝毫不在乎。1876年,剧院建成,首演《尼伯龙根的指环》。此时瓦格纳已同科济玛·冯·比洛结婚,并在拜洛伊特建起一间别墅。瓦格纳的健康状况越来越不好,这影响了他晚年的创作,他的最后一部歌剧《帕西发尔》的写作时断时续,直到1882年才完成。

1883年,瓦格纳在访问威尼斯期间死于心脏病。

瓦格纳的人生道路荆棘丛生。他的理想越远大,敌人也就越多。他的音乐虽然受到一部分人的喜爱,但遭到的更多是嘲笑和谩骂,甚至他去世时,对他乐剧的评论还是毁誉参半。哲学家尼采在青年时期很看重瓦格纳的歌剧,认为他的歌剧继承了古希腊戏剧的传统,充满了悲剧的力量;但是,当《帕西发尔》完成后,尼采看到的只有对基督教的投降。瓦格纳表现的是戏子的作风,这促成了开启20世纪哲学艺术两位大人物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