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层领导任职理论与实务
19646400000058

第58章 语言艺术(2)

(二)开头新颖,结尾精彩

演讲的开头十分重要,它可以唤起听众的注意,提起听众的精神,获得听众的好感,形成深刻的印象,为心理沟通打开大门;还可以为全篇演讲打开局面,以便尽快引入正题。演讲的开头要新颖,要有一定创意,不要落入俗套。常见的几种开头方式有:选取与听众关系密切的话题作为开端,拉近听众的心理距离;提出问题,造成悬念,启发听众思考;引用名言,讲述轶事,调动听众兴趣;讲述惊人事件,引起听众关注;展示有关物品,使听众进入特定的意境;赞扬在场听众,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等等。

演讲的结尾应当精彩,尽可能与开头相互照应,使之浑然一体。精彩的结尾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成功演讲的结尾,应是动员听众行动的起点或启发听众深入思考的起点,使听众受到鼓舞、振奋和启迪,感到言虽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一般可采纳以下几种结尾方式:把演讲的要求作一总结,既能暗示听众要结束演讲,又强调了演讲的观点和结论;用充满激情的话结尾,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情绪激昂;用提出问题结尾,可以引发听众继续思考;用幽默的话结尾,在听众的笑声中结束。

(三)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演讲的语言应当生动逼真,形象感人。生动形象的语言,能把抽象化为具体,深奥讲得浅显,枯燥成为生动,复杂变成简单,逼真感人,耐人寻味。为使演讲的语言生动、形象、逼真、感人,应重视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二是要发挥语言的音乐性;三是要体现语言的情感性;四是要展示语言的趣味性;五是要力求语言的巧妙性。

演讲的语言必须通俗易懂,简明精练,真正做到口语化。为了使演讲的语言通俗易懂,变成口语,可采取如下方法:一是把讲起来费劲、听起来难懂的长句子改成听众容易理解的短句子;二是把讲起来不顺、听起来别扭的倒装句改成听众容易掌握的正装句;三是把讲起来模糊、听起来含糊的文言词语改成听众容易分辨的白话词语;四是把声音短促、不易听清的单音词换成回响时间长、听众印象深的双音词;五是尽量少用听众生疏晦涩的行业用语、专业名词。

(四)风格自然,声情并茂

演讲的风格要自然得体,适合自己。只能学习借鉴而不能刻意模仿别人的演讲风格。演讲要充满自信,充满激情,要用真情和哲理感染听众。要分析听众的心理,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演讲。如果是正式会议和外交场合,必须严肃正规,语言表达要力求准确;如果是一般社会活动,则可轻松自如,气氛活跃一些。对工人听众,演讲要豪迈实在;对农民听众,则要朴实风趣;对知识分子,要论据充足,逻辑严密。要熟悉讲稿,最好是丢开讲稿进行演讲,眼睛看着台下的听众,和他们进行情感的交流。也可以用一些小卡片来代替讲稿,它可以保证你的演讲不偏离内容。要放松自己,不要讲得太快,要注意把握语言的节奏和语音的高低,增强立体感和旋律美,使听众在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的节奏韵律中产生心灵的呼应和共鸣。

一、谈话语言艺术

(一)与上级领导谈话

与上级领导谈话,关键是要打消顾虑。由于地位的差距,中层领导者在与自己的上级领导谈话时,心情往往比较紧张,生怕出现什么差错,引起上司的不满或误解,因而总是显得格外小心谨慎,顾虑重重,稳打稳扎,步步为营,不能正常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事先准备好的话也说不完整。这样一来,双方不仅不能正常地进行沟通,而且容易产生心理隔阂,妨碍工作的正常开展。由此可见,顾虑必须打消,谈话才能正常进行。

与上级领导谈话,要谦虚谨慎。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有尊重意识和服从意识。不要夸夸其谈,更不能目中无人。要与上级领导坦诚相见,如实汇报自己的真实思想,准确回答上司的问题。要相信上级领导的胸襟和水平,除了极少数官僚主义者外,绝大多数上级领导都能够正确看待和处理好上下级关系,不会因为谈话而给小鞋穿。即使有不同的看法,只要你真正是从工作出发,摆事实、讲道理,善于表达,善于说服,上级领导肯定也会重视的。

与上级领导谈话,要根据内容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谈形势要客观冷静,科学分析,说话应实实在在,切忌故弄玄虚,炫耀卖弄;谈经济要谈实情,报实账,说感受,提建议;谈工作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楚,是非分明,语言朴实,简明扼要,有的放矢,虚心听取上司的指示和意见,大胆承认所犯的错误;谈生活要开诚布公,平等对话。

(二)与下属谈话

谈话口吻要平和真诚。要轻言细语,用语言的逻辑力量提高说服力,用语言的亲切感和实在感表达彼此的真情与关心。不要高谈阔论,不要摆官架子,不要打官腔,不能以势压人,不能用居高临下的方式和口吻与下属谈话。要想好谈话的主题和目的,无主题、无目的的谈话,很难收到好的效果。要避免为谈话而谈话、被动式的谈话和应付式的谈话。要善于表达谈话的意图,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可直截了当,也可婉转含蓄,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布置工作的谈话要观点明确,直截了当,指令准确,口齿清楚,信息完整,便于下属理解和执行。要耐心地听取下属的工作汇报,不要随意打断和反驳。要正面回答下属提出的问题,不要回避,不要绕弯子。

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谈话。与性格开朗、敢于直言的下属谈话,可以洒脱自然,无拘无束,力求妙趣横生,意味隽永,给下属一种精练简明,明晰无误,生动具体,形象醒目的感觉;与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下属谈话,可以采取温文尔雅,弦外之音的方式,给下属一种距离很近的感觉,愿意与你将心比心,肝胆相照;与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人、谨小慎微处事的下属谈话,要实实在在,朴实无华,要给下属以积极向上、饱满充实的感染力,鼓励他们学会丰富自己的内心,充实自己的生活,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与思想深刻、处世严谨、酸甜苦辣都尝过、感情世界静如止水的下属谈话,可采取尽量简单扼要,直面人生冷暖的方式,使他们能够重新振奋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主持会议语言艺术

会议是人们聚集在一起交流思想、沟通信息、商议问题、规划行动、布置工作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是领导者实施领导、开展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会议的类型很多,如汇报会、研究会、协调会、总结会等等。领导者往往是通过各种会议来部署工作,下达指令,听取汇报,征求意见,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因此,领导者必须掌握好主持会议的艺术,恰当地把握会议进程,达到预期目的。

(一)提出议题

一般情况下,主持者宣布开会以后,要有一个开场白。首先要介绍一下与会人员的情况,如有哪些上级领导到会,哪些正式代表参加会议,哪些方面的人员列席会议。然后要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会议的目的、宗旨、议题、要求、议程,并对有关问题作出必要的解释。开场白要开门见山,不绕弯子,既要把开会目的讲明,又要把重点指出,使与会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为领会会议精神打下良好基础。

(二)引导讨论

作为会议主持者,讨论时要始终注意观察与会者动向,善于把大家的思路和话题引向会议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上来,防止东拉西扯、漫无边际地谈论或者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钻牛角尖,拐不过弯来。如果发现讨论离了题,要及时提醒,给予引导,使其回到议题上来。如果会议出现冷场,要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加以扭转。比如:当与会者缺乏思想准备,不便发言时,可以让大家再看看会议材料,准备一下意见;当与会者有思想顾虑时,应设法消除其顾虑;当气氛过于紧张严肃不利于发言时,主持者可以请那些有威信而又勇于发表意见的人带头发言,等等。总之,会场上要形成浓厚的民主讨论气氛,使与会者的各种建议和意见都能毫无保留地发表出来。主持人切不可过于自信,独断专行,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主持人在会议上的讲话要准确精练,机智灵活,以利于正确引导会议,活跃会议气氛,调动与会者的积极性。

(三)掌握进程

会议的任何议题都不应无休止地讨论下去。当一个问题已经讨论充分时,就要适可而止,主持人要及时引导讨论转入下一个议题。当不同意见在会上争持不下时,要做好疏通工作,使各方保持冷静,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在重要问题上力求取得一致意见。经过疏通和商讨,如果仍存在较大分歧,应把议题保留下来,会下再进一步调查研究和交换意见,等时机成熟后,再提交会议继续讨论,以便作出决定。

(四)及时总结

当与会者的意见充分发表后,主持者要善于把意见集中起来,及时总结,作出决定。要注意避免以下情况:一是缺乏民主。当与会者还没有充分发表意见,或者发表的意见与主持者不同时,主持者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二是缺乏集中。当各种意见充分发表后,主持者犹豫不决,该拍板时不拍板。在会议结束之前,要把会议进行的概况、讨论了哪些问题、交流了哪些经验、取得了哪些共识,向与会者报告。同时,要对下一步工作的安排,任务的落实,进行重点部署。会议总结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尤其要强调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四、谈判语言艺术

领导者的谈判,是指领导者对涉及组织切身利益的分歧和冲突,在双边或多边进行反复磋商,寻求解决途径和达成协议的活动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组织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更多合作与联系,冲突和争端也在所难免。为了协调和改善各方的关系,争取合作、支持与谅解,谈判就成了越来越普通的现象和常用的手段。领导者要想取得谈判的圆满成功,须要注意研究和掌握谈判的艺术,具备高超的语言技巧。

(一)叙述技巧

(1)要准确地介绍本方的人员、希望达到的利益、关键的问题何在、必须坚持的原则等等;(2)叙述时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紧扣主题。要使用规范化的语言,表达要充满诚意,要给对方真诚的感觉,不能用挑战的口吻;(3)语言要幽默、诙谐、风趣、含蓄,给对方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二)发问技巧

(1)引导式发问。按我方的需要发问,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引导对方回答我方需要的答案。

(2)求助式发问。以友好的姿态,希望对方体谅我方的难处,能从对方那里得到帮助。

(3)挑选式发问。给对方提出问题,同时也给定几个答案,让对方选择其中的答案回答。

(4)证实式发问。针对对方的答复重新措辞,使其证实或补充。

(三)答问技巧

(1)应有必要的思考时间,便于准备好应答策略;(2)对没有了解对方真正含义的问题,不要随意回答;(3)对一些不宜或不便回答的问题,可以避开或者寻找事由予以拖延,不了了之;(4)对只需作局部答复的问题,切忌和盘托出,以免陷入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