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咨询师临床操作手册
19626300000006

第6章 临床心理学概述(2)

5.临床心理咨询师

现在,对于进行临床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人,一般称为临床心理学家或临床心理士。临床心理学在美国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审查,获得资格,才能够确立社会地位。日本在1988年设立“日本临床心理士认定协会”,“临床心理士”是日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中发展最早、影响最大的专业资格,也是唯一需要心理学硕士学位才能获得的资格。目前日本已经有约1.7万人拥有“临床心理士”资格。临床心理士的培养主要是依靠大学和研究生院的专业训练,而其他资格则主要通过各个协会或者学会的培训。临床心理士的申请条件是指定大学的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到2006年5月1日为止,日本全国一共有156所大学通过了指定审查。这156所大学具有较完善的临床心理士的教育和训练系统和设备。临床心理士的工作主要有能够选择和运用各种心理测验技术进行心理评估,根据各种心理治疗的理论,提供有效能的心理治疗。作为临床心理士必须学习的5个方面知识包括:

①学习心理测试。包括问卷法和投射法。

②学习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精神分析、荣格分析心理学、来访者中心疗法、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游戏疗法、心理剧、箱庭疗法、艺术疗法、催眠疗法、团体治疗。

③学习基础心理学。其中包括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家庭心理学。

④学习哲学文化宗教。

⑤学习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机构是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该协会是由日本16家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治疗学会联合而成的。

获得临床心理士认证后,每5年需要重新审查。在这5年期间,临床心理士必须获得15分以上才能重新更新资格。这总计15分包括以下(1)~(6)中,必须含有(1)和(2)中任何一个项目,并跨越3个不同的项目。

(1)本协会举办的“临床心理士研修会”和“心理健康会议”;

(2)日本临床心理士协会主办的全国大会,以及各个地区临床心理士协会主办的培训;

(3)本协会承认的相关学会主办的活动;

(4)本协会承认的和临床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坊和培训;

(5)本协会承认的督导经历;

(6)本协会承认的和临床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论文以及著作的出版。

四、临床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临床心理学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支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作为最早的精神病学家,1885年到法国留学,师从当时有名的神经病学权威沙科,开始关注起催眠疗法。回到维也纳后,弗洛伊德开始与前辈内科医生布洛伊尔合作,共同研究歇斯底里的催眠疗法。发现患者在觉醒状态下回忆不出自己病症的原因,而在催眠状态下则较容易说明神经症症状的产生的过程。也就是说,发现意识背后存在着无意识,其对神经症状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了解和治疗患者的精神病,必须探求其无意识。由此,开发出了用催眠来治疗歇斯底里患者,探求其无意识世界,将无意识转为意识的方法,这就是“催眠净化法”。但是,也有些不能接受催眠的人,催眠对他们不起作用,疗效也不稳定,并且催眠还存在增强患者依赖性的危险。进而,弗洛伊德决定不用催眠疗法,而改为让患者在觉醒状态下,把想到的都自由地说出来,在意识参与的情况下,挖掘其潜意识,这个方法叫做“自由联想法”。

弗洛伊德的思想不仅仅是对心理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同样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日本人古泽平作(1879—1986)留学维也纳师从弗洛伊德后,开始在日本传播精神分析学,于1955年创立日本精神分析学会,担任理事长一职。

荣格,生于瑞士,1900年于巴塞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在苏黎世大学精神病研究所工作。1906年,当他知道弗洛伊德后,开始与弗洛伊德通信,此后,积极协助弗洛伊德领导的精神分析运动。但是,由于与弗洛伊德产生了分歧,1913年,荣格公开与弗洛伊德决裂,创立了自己的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与荣格都很重视无意识,即在无意识重要性的认识上是一致的。但是,对无意识世界性质的理解却无法折中。也就是说,弗洛伊德把无意识世界看做是“性”的结果,而荣格认为无意识还有更广泛的含义,除了“性”以外,还有一种普遍的生命力。相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我们称荣格的方法为分析心理学。荣格在日本的影响,最先主要是其著作的翻译,直到1965年河合隼雄(1928—2007)作为日本人第一个获得荣格分析家资格,将荣格的思想和方法传到日本,随后,分析心理学在日本得到迅速发展。

罗杰斯(1902—1987)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农学系。1922年到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系学习临床心理学。罗杰斯首创非指导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成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拓者之一。

从1950年开始,罗杰斯的理论在日本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比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在实践操作方面的影响力更甚。

第二节临床心理学的任务——适应和治愈

如第一节所述,临床心理学是处理“心理问题”的学科,其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成长和生活。本节将就其所指进行详细阐述。

一、症状是问题的信号

人们持有的临床心理学上的问题本身与表现的症状有很深的联系。症状是问题的信号,仔细考虑信号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如果能够把表现为某种症状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联系起来,那么,对于同一症状就没有必要多次思考其解决方法了。比如,发热是症状,吃退烧药的话温度也许就会降下来。但是,我们必须慎重考虑它是由感冒还是别的疾病引起的,必须对引起发热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这用在临床心理学上是一个道理。

当人体产生疼痛或不舒服等身体症状,或者焦躁、抑郁等精神症状的时候,从本人的角度来看这些就是造成痛苦的直接原因,因此都想尽快地消除这些症状。但是如果不找到并解决造成这些症状的根本问题,症状当然不会消失。心理问题大多是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并受本人所处的状况的影响。因此,要解决心理问题不仅需要本人的改变,也必须改变周围的环境,所以有时解决心理问题需要很长时间。

二、适应与不适应

1.适应

在心理学中常常提到“适应”一词。所谓的“适应”,是指为了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更容易生存而改变自己。我们为了生存必须首先适应气温等所有的生理环境,同时只要是在社会中生活,适应社会环境也是极为重要的。在心理学上,各种行为及发展的原理都被看做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说,一边努力更好地适应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一边活动。

2.外在适应和内在适应

适应包括配合环境调整自己的外在行为的过程,和在进行外在适应的过程中调整内心以达到统一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如果发生分歧,心理负担就会增大。

例如,在只有外在适应进展而内在适应止步不前的话,自身的一致性就会受到阻碍,本体会受到很大的压力。即使外在适应的人,也可能内在完全不适应。另外,内在稳定但外在行为却表现得不适应的情况下,就给人固执和内闭的印象,即所谓的反社会状态。当然这种状态就不能被称为生气勃勃的状态。

3.与环境的信息互换行为

另外,适应的形式可以分为,从外部环境接受各种信息和行为方针的形式,及注重内在主动影响环境的形式。并且通过两者的交互作用做出各种行为决定,以及形成新的行为。如果换一种说法的话,可以把这种活动称为与环境的信息互换活动。这种信息互换如果处于平衡良好、圆满进行的状态,就可以说生命活动处于活跃充实的状态。

不好的状态是,自己被配合环境的形式所支配的“过度适应”状态,和完全与外界断绝信息互换的“过度防卫”状态。

第三节临床心理学的目标——痊愈

通常,生理疾病后的健康恢复的时候使用“痊愈”一词。临床心理学上的援助也是以“痊愈”为目标的。在此,有必要先仔细考虑一下“治愈”的含义。另外,在临床心理学和医学中,治疗和帮助的结果称为“预后”。

一、“原状”和“痊愈”

感冒等病的情况中所说的“痊愈”,其含义是大致回到了原来的状态。但治疗龋齿时我们所说的“痊愈了”“治好了”,却含有牙齿补好了的意思,这种情况下并不是意味着恢复了原状,而是恢复了咀嚼食物的功能。

临床心理学中的帮助,未必是以恢复原状为目标的。这种说法或许会给人消极的印象,但临床心理学的目标是“更好地生活”或“变得更适应”,这样一来也许就不会感觉消极了。究其原因,临床心理学上的问题大多是在个体到目前为止的生活模式中产生的,如果考虑到为了将来打算就要或多或少地纠正其生活模式的话,那么把“恢复原状”当做目标的话反而失去意义了。正是因为如此,临床心理学的帮助才被称为“完全的发展帮助”,即帮助个体向更好的方向变化。

二、慢性化的问题和目标

另外,我们暂且把有慢性病的人看做是能够很好管理自身疾病并能过日常生活的人。在“原状”这层意义上来说他们虽然是“没有治愈”,但是功能上并没有什么问题。

从这个角度考虑,个体即使存在某些心理问题,但只要能管理自己并能过日常生活就可以。精神障碍严重慢性化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这种治疗目标是成立的。医学上称这种状态为“缓解”。

三、发展障碍等情况

在某种原因的影响下,使原来就不能获得正常功能而成为问题的时候,临床心理学的帮助和治疗的目标与“痊愈”相比其“促进发展”的色彩更浓。因此,积极地“促进发展”,与教育的关联性就变大了。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行为和症状,对此必须区分这些所谓的问题行为和症状是向好的发展的表现,还是病情发展的表现,并区别对待。

第四节临床心理学的工作对象——来访者

一、常见问题

1.现实问题

即使没有精神方面的障碍,我们也会面临日常生活中很多繁杂、琐碎的问题,从而感到不安、焦虑、不满等。还有,在现实生活中必须面临作出决定时,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决策障碍。如育儿的不安、选择职业时的迷茫、关于职业和家庭的关系、慢性病或疾病晚期出现的无助感等。还有这样的一些情形,能意识到自己有问题,在现实中应对时却找不到好的应对解决方法,然后寻求援助。尤其是伴随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的问题,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症状自然消失的现象开始增多。

2.神经症问题

神经症指的是由于一定的心理负担在某种程度上持续,从而呈现出身体的、精神的症状,属于机能的障碍,是可逆的。这个定义排除了由于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心理原因,意味着找到心理原因则症状就会消失。除了突然产生强烈的不安感以外,常害怕在人们面前出现,或没有身体方面的问题,但是却出现明显的感觉身体不太好、心情压抑等症状。由于问题的本质与症状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经常发生出现了症状,本人却还没怎么意识到的情况。鉴于此,在寻求心理原因的同时,必须要进行心理咨询援助。

3.精神病问题

精神病主要指的是作用于本人内部的素质,尤其是早期发展上的问题。症状表现多样,并且是平常很难见到的一些表现,对此大多需要进行药物治疗,而完全治愈要花一定的时间。妄想和幻觉、思绪紊乱、不会与人交往、奇异行为、抑郁和躁狂、自杀等都属于此类问题。

4.其他问题

除上述问题以外,还有一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引起的发展障碍和身体障碍。如离家出走、不适应集体生活、不能自理、学习困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