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咨询师临床操作手册
19626300000016

第16章 临床心理治疗的适应证分类(4)

二、情感淡漠

这里所说的情感淡漠,准确来说是大学生情感淡漠。

情感淡漠是指漠然的状态,大学生特别是在专攻的领域中,丧失学习欲望,不去上课。但是大多数情况在兴趣或者是打工的领域却有积极的活动。情感淡漠一般被认为持续做心理治疗比较困难,也有治疗进行得相当顺利的案例。但是即便是接受了心理治疗,实际上,多数人都花费了好多年才回到“本业”。但是长年留级的结果,是退学或是被开除学籍。一般情感淡漠并没有丧失现实适应的能力,但也有部分案例怀疑是边缘状态,或者是精神病的反应。也有被分类于情感淡漠的案例,在其他临床上,被分类为神经症抑郁状态、抑郁症、逃学、不工作、回避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

三、不工作

学校毕业后或者退学后不工作持续半年以上的状态称为“不工作”。这里虽然没有被确认身体和智力问题,但就是没有产生工作的欲望。被称做“上班拒否”、“就业拒否”。多数的案例,能做短期的打工。其中,作为正式的工作人员工作的大多数的案例仅仅能持续2~3年。

这种状态被看做逃学、情感淡漠的持续型或者后发型。当然,如果有抑郁症、分裂症等精神病水平的反应,优先选用这些分类名。达到神经症水平,闷在家里的情形下,分为封闭型神经症最合适。边缘人格状态的情况下,通常伴有******的行为。

四、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广义的含义是未成年人的******行为,即不仅仅是杀人、抢劫、放火、强奸、暴力、伤害、胁迫、恐吓、盗窃、欺诈、赌博、******等触犯法律的行为,还有私自外宿、和不良异性交往、饮酒、吸烟、吸麻醉剂、服用兴奋剂、伴有伤害的喧哗、深夜徘徊、偷拿父母的钱等,在相当广的范围内是包含所有的“不良行为”的行为。这里包含,低额商品顺手牵羊,逃票乘车,校内暴力,校园欺凌,儿童的******,等等,多数人在达到成人之前,可能有某种不良行为。

在对不良行为、犯罪的研究中,在心理学上重要的是是否有和罪恶相应的罪恶感。即便是同样的刑法犯罪,各个行为根据状况和动机,罪行的重度相当不同。而且,吸麻醉剂、暴走行为、****等行为,不用说对他人犯罪,就是对自身伤害的危险性也很高。即便是严重的罪行也没有感觉到罪恶,相反,也有极其轻的罪恶感,比如说人工流产感觉到很强的犯罪意识。不良行为包括集团行为和个人行为。不良集团的成员的一部分很快会进入暴力团。这样的集团对于没有得到健全家庭、伙伴集团的少年,就好像在这里体验到了健全家庭和温暖伙伴的感觉。一般,一旦进入暴力集团,重犯的危险性很高。

在不良少年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中,被认为出身于贫困家庭、单亲家庭比较多。但是不能一概而论,即便是贫困家庭和绝大多数人是过着没有犯罪的生活的,父母事故死亡或者是病死的情况下,或者是父母协议离婚的情况下,不良行为的发生率和普通的家庭没有很大的差别。但是父母自身重复犯罪的行为,虐待家人,失踪,对孩子漠不关心,不正常地给生活费这样的情况长期出现的案例中,发生不良行为的危险性比较普通的家庭有明显的增高。

如果从临床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拥有和犯罪程度相当的罪恶感,过后不再犯罪生活,这是治疗的目标。

五、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边缘性”,如前所述的那样,本来意味着神经症和精神病的边缘,最近,通常被认为人格障碍的一个类型存在。所谓“人格障碍”的概念,通常,从儿童时期到成人期有不良行为乃至******的行为的倾向。大体上的案例,没有表现出神经症、精神病的中心症状。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是对某些特定的他人的感情极度动摇。在大多数的案例中,发生冲动性的行为、麻烦的行为多次重复地进行。比如,总是在深夜里打长时间的电话骚扰,容易和异性发生性关系,很快就花完工资,鲁莽地驾驶,有自杀的企图等等。

这样的行为的背后,有对于自己、他人的认知分裂(splitting)。即对于自己、他人是什么样的人的这类问题不能统和所有的因素而整体地回答出来。对好人和坏人,优越和劣,爱和厌恶这些事情常常做出二者选一的判断,并对此动摇不定。有学者指出,他们的精神世界由对爱情的强烈的欲望的不满足和担心被重要的他人抛弃的不安形成了旋涡。

六、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自恋的人,认为自己是非常伟大的人。对于别人不能把自己当做伟人对待,会感觉有强烈的愤怒。缺乏对他人共感的能力,屡次利用他人作为道具。为此,在人际关系中,产生比较多的麻烦。在分裂症、情感冷淡患者中也有同样的症状。

七、******性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被分类为******性人格障碍的人包括从儿童时期开始的盗窃、逃学等等不良行为,到成人以后反复进行欺诈、恐吓、强盗、伤害、杀人、放火、强奸、幼儿虐待等等重罪。容易因为细小的事情生气,而且在家庭生活、职业生活中较难维持一贯性的人际关系。

这样的人,多数从儿童时代中感觉不到来自父母的充分的感情,实际上大多数家庭环境不好。而且,在学业等方面被推测可能有感觉到强烈的自卑。

八、性行为障碍(sexual disturbances)

性行为障碍有性感缺乏、阳痿、同性恋、服装倒错、露阴癖、窥视症、虐待症、受虐症、恋物癖、近亲强奸等等各种各样的表现。有对于儿童、老人、动物、尸体进行性行为的案例。有些文化中,这些行为是违法的,但也在有些文化中是被允许的。根据某些文化,这样的行为不被看做心理疾病。特别是最近,把同性恋爱看做正常的倾向越来越强。同性恋是对于同性感觉到性的欲望。但如果****性行为多数被看做问题。

性行为障碍还伴有神经症、精神症,有荷尔蒙异常、遗传基因异常、精神发育迟滞、脑部疾病等等。但是,多数的案例中并没有确认这样的障碍,还不如说是从儿童时代起表现出来的生育环境、性教育的问题。即周围没有存在合适的模仿对象、性对象,而******、发生性的同一性障碍这样的情况却比较多。

第七节生涯发展的问题

这类属心理学中“正常水平”的问题,即包含着很深的心理创伤的人生问题。

一般在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咨询室、儿童咨询所、教育中心中,家人为了咨询心理疾病,而来访问的案例相当多。比如,儿童表现出不上学、不良行为、自闭症、学习障碍的情况下,咨询作为父母怎样应对比较好;或者配偶者表现出抑郁症、分裂症的情况下,请教怎样照顾比较好的案例。对于这样的案例,因为咨询师不能给出所谓的既“科学”又万能的方法,所以需要咨询师和来访者一起摸索与各自案例相应的合适的解决方法。

比如,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特别是在大学中的学生咨询中心,咨询关于将来发展、适应性的问题或者是同伴、异性的人际关系较多。

公司中的心理咨询中心,大多提出工作的适应性,和同事、上司、部下的人际关系,婚外恋及******等相关问题。

医院中的心理咨询室,存在较广的关于严重的身体疾病、身体障碍的心理问题。特别是患上癌症、艾滋病的情况下如何面对死亡。在医学上如何延长生命被视为最重要,可是心理学上更重视“生命的质量”。也有关于如何处理由于身体上的障碍而受到了歧视、不理解的咨询。精神科附属心理咨询中心,特别是对于患者对入院、服药抵抗时,家人如何处理类似的情况而咨询的特别多。最近有关痴呆老人的问题变得比较多。而且,还有一些提出有关医疗失误的处理、回归工作岗位等问题。

以一般市民为对象的心理诊所、心理咨询室中,关于离婚、变换工作的问题比较多。而且,中年以后关于生活方式的问题有增加的趋势。

在遭遇地震、洪水、火灾、霹雷等自然灾害的时候,目击战场、难民居住地等悲惨的光景时候,自己或者家人被强奸、诱拐的时候,被监禁、拷问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无一例外地受到很深的心理创伤,表现出暂时的心理疾病。这其实就是自然的普通的反应。为了平息暂时的心理混乱,去附近的心理诊所,求助心理咨询。

在遇到这样的打击之后,事情过一段落后,如何度过丧失家人、友人、家、财产、工作、人生的重要时期,产生故乡的文化、地域共同体的悲惨的体验,这些悲惨的体验又怎样与自己的人生统合,从此怎样更好地生活的课题,常常成为来访者咨询的问题。

而且,还有不归类于所谓的“心理问题”。有的治疗中心负责为那些将来想当咨询师的人提供督导、教育分析等服务。这类训练过程和心理治疗本质上是基本相同的。在训练过程中,会注意到自己的问题,如果能够克服这些问题,这种体验对以后成为心理咨询师来说有很大的益处。关于这一点,后面的章节将有更详细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