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咨询师临床操作手册
19626300000014

第14章 临床心理治疗的适应证分类(2)

六、人格解体性神经症(depersonalization neurosis)

这里,在自己外界的存在感、现实感丧失的情况下,被称做人格解体性神经症,屡次感觉到“世界像在玻璃的另外一侧”“觉得不太对劲”这样的表现。当然,神经症水平的人格解体性神经症,不对现实加以歪曲,但是对现实有奇妙的疏离感觉,这种症状被看成具有和充满痛苦的现实保持距离的作用,和强迫性神经症同样,症状自身带来非常大的痛苦。

虽然本书把此类归于神经症水平,但是引起所谓的人格解体性神经症之后,有时会引起某种精神病的症状,由于“心灵创伤”的严重而被认为是边缘性心理障碍。

七、封闭性神经症(seclusive neurosis)

虽然身体上、经济上有到户外社会活动的可能性,但是,无论何时都在自己家、自己的房间、闭门不出。通常,本人不是有意识地不出去,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能够外出”这样的感觉,这种状态的背后被推测为某种心理上的烦恼和欲望尚未得到满足,而且(如之后所述的分裂症的症状自闭的那样)对现实的考虑没有严重的障碍的情况下才用这样的分类名。

这里也包含后面所叙述的逃学和情感淡薄的一部分。而且,这样的行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分类为回避型人格障碍,本书分类到社会的行为问题中来。

八、神经症性抑郁状态(neurotic-depressive condi-tions)

抑郁是丧失全部的活动性(状态),不仅是对工作、学业没有兴趣,而且对爱好、社会的事物也丧失了关心和兴趣。正常的抑郁是由失恋、失业、挫折、离别、被告知重病和亲人的去世等事件所引起的,即便是时间很长也会在数月中慢慢地从这种沮丧和失去的过程中加以恢复。但是,神经症水平的抑郁状态,这里对于心理的伤痛本人没有明确的意识,一方面和后面所叙述的抑郁症相差很远,能够保持对现实的正常认识,还能确认抗抑郁症的效果,另外一方面,如果调查一下外界条件的话,有父母的不合,同年级学生的欺负,父母和教师的轻蔑,这些成为心理创伤的契机从而产生了抑郁的状态,而当变化这些条件后,如果出现了明朗的变化,用这样的病症名就比较恰当。

九、抽搐(tic)

抽搐被称做肌肉的不随意频繁地运动,如意外的引起强烈的眨眼、脖子前抻、肩膀抖动、不假思索的随口说出脏话,这些症状都是抽搐。当然,现实的意思没有明显的歪曲,也没有和症状相连的躯体上的异常,根据情况不同出现频度各异的情况,可以分类成神经症水平的抽搐。多数的情况下是想要避免这种痛苦,想要引起大家的注目,想要攻击某人,有这样的欲望存在于潜意识中。

十、口吃(stuttering)

口吃是由特定的语音开始说单词和句子的时候,反复地发开始的音节这样的症状,并能够见到与症状相关联的身体的异常,根据情况发作的频度有很大的变化,与焦虑和紧张相关联,在模仿他人口吃为契机的情况下,被诊断为神经症水平的口吃,在口吃背后和抽搐一样被推测有潜在的动机。

十一、选择性缄默症(elective muti**)

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在学校、街上等特定的场面不能够发言。换而言之,这种场面以外的情况,如和家人以及非常亲密的朋友,能够进行正常的对话,这样的反应的背后很多都被推测有紧张、焦虑或者是愤怒,对于他人的要求,有强烈的抵抗感。在焦虑、紧张较大的情况下,有可能通过纸笔进行笔谈交流,在愤怒和抵抗很强的情况下,用纸笔交谈也是非常难的。

十二、遗尿(enuresis)遗粪(encopresis)

遗尿、遗粪是指穿着衣服进行排泄。夜尿是睡眠中的遗尿,虽然尚且没有发现身体的异常,10岁以后产生遗尿,5岁以后产生遗粪的情况下,被分类为“心理问题”比较多,遗尿和遗粪是在排泄训练不充分的情况下产生的,作为神经症的症状,在不少情况下,被理解为无意识的混乱及矛盾,而产生的不适应的反应。比如虽然本人没有充分地意识到有接受母亲照顾的心情,从而反复进行夜尿;对于父亲的敌意容易引起便秘,积累到一定极限便终于漏了出来。

十三、吮指(thumb sucking)咬指甲(nail biting)

幼儿期以后,频繁地被观察到吮指、咬指甲的行为,这个被推测是无意识的纠缠,是作为神经症水平的症状。比如,是否寻求母亲的照顾,攻击的欲望作为“咬自己的手(指甲是作为一种武器)”这样的形式,来向自己攻击。当然,这样的解释是成立的,不用说这样的解释是以其他的行为作为一个整体基础上进行的解释。

十四、拔毛癖(trichotillomania)

这里是用力拔头发,女性较多。这种面向自己的攻击性行为,被认为是一种自伤的行为,类似的行为是抓手周围的皮肤,咬手指头,对颈部、胸部强烈地叩击。本人自己能够认识到最好不这样做时,被认为是神经症水平的症状。

十五、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

这种症状也被称做青春期拒食症、厌食症。通常情况下在没有推断躯体疾病的情况下,根据身长比正常体重低80%以下的情况,而且推测有某种无意识的烦恼(比如,不想成为像母亲一样的女性),则使用这样的分类名。因此,不包含宗教理由和政治理由所引起的节食和绝食。

一般来说,青春期的女性,开始陷入减肥的状态比较多,最近有男性患者增加的趋势。如果是重症的话,可能由营养不足导致死亡。

有这样的状态,没有感觉到空腹,即使有空腹感也只吃很少的食物,或者是完全不吃,而且在极端的情况下,感觉到这样的做法很好。一般来说,进行相当的运动,有时做一些重体力活,有意思的是虽然自己吃得很少,为家人和恋人却做相当细致(精美)的食物,而且多数的案例为突然的大吃,然后意识性的呕吐。比如,深夜把放入冰箱内的食物全部拿出来偷偷地吃,然后把手指放入喉咙中迫使自己呕吐,多用泄药,反复出现厌食和贪食。

本书把这样的症状作为神经症水平的分类。但是,如果长时间地拒绝吃饭,引起身体异常,也被称做心身疾病。而且,可以把吃饭包含在社会活动里面,作为“社会活动的问题”加以认识。实际上,如上所述,伴有生命危险的极端消瘦的病例几乎都被认为是边缘性精神障碍水平的病理水平比较妥当。

【DSM与神经症】

美国精神医学会,从1952年开始编《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并多次改版和修订。这个诊断法在各国得到广泛的利用,第2版以来,取消神经症的分类是最大的特征。第3版的修订版(DSM-Ⅲ-R)以来,神经症的分类被分到焦虑障碍、身体表现性障碍、人格分解性障碍中。

焦虑障碍以前包含焦虑神经症、恐怖神经症。

躯体障碍包含疑病症、转换性癔病、相貌恐怖症。即以焦虑、烦恼、运动障碍、感觉麻痹、疼痛、面向身体拘谨为表现。人格解体障碍包含人格解体性癔病、多重人格、人格解体性神经症、暂时性健忘、方位障碍。像本章所叙述的那样,神经症这样的分类名容易产生神经障碍这类的误解。而且,因为估计身体原因或者是未被发现的精神障碍的原因,之后,表现出器质性乃至生理性异常,神经症分类被排除在外。

考虑到这一点,DSM排除神经症的概念,并仅仅根据表现的症状加以分类。

但是,各国很长时间应用的“神经症”的概念,在实际上有很多有益的地方。其中一点,如本书所叙述那样,神经症这样的概念,与精神病、边缘性精神障碍等加以对比,表现出病态水平时加以应用。如果仅用症状学分类,这一点较为模糊。

比如,在DSM-Ⅲ-R中,焦虑障碍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这样的分类。这里是指对于自己或者近亲者遭遇灾害、事故,战争时的杀戮、虐待,以及强奸、诱拐幼儿,体验到深刻的“心理伤痛”,并持续一个月以上,常想起悲惨状况的片断,失眠、注意力持续集中困难,受到虚脱感和抑郁症折磨,丧失现实感,试图回避与发生的事情关联的事情,有持续反应的情况。这样的概念曾经包含有被称做“战争神经症”,临床上是有效性很高的概念。

但是,PTSD的概念也不是没有问题。本来,作为PTSD是神经症水平的反映,PTSD也和一般的神经症一样,以心理伤痛为症状的契机而产生心理疾病。但是一般的神经症的情况下,成为契机的体验,没有被本人充分地认识。对于多数人能忍耐的压力,PTSD中这样的体验,谁都能看得清楚。

但是,PTSD这样的概念,也包括不是神经症等分类。首先,虽然从悲惨的体验开始没有经过一个月时,一旦产生这样的反应,被称做PTSD。但是,进行这样悲惨的体验的数周期间,产生这样的反应,当然是自然的正常(DSM-Ⅳ中,这样的状态在一个月以内分类为Acute Stress Disorder)。这里,在DSM中,为了不使用“反应(reaction)”这样的用语。另一方面,由于这样的打击,超过了神经症的水平,产生了边缘性水平的反应、心身疾病的反应。或者,有引起妄想、幻觉等精神病的反应、痴呆的案例。PTSD这样的概念对于这样的各种各样的水平的反应,如果一律都用这个名的话,在临床上,有产生混乱的危险性。

不管怎样,在心理问题中,因为哪一种分类都不完全,考虑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各个方面,为开发在临床上更有用的分类方法,还要继续努力。

第三节精神疾病水平的反应

一、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常常被简称“分裂症”比较多。这里的“病”的主要症状是幻听(仅仅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妄想(一般来说,从不能作为证据的微小的事物中确信非现实的事物)、被洞悉感(自己的思考不经表达就被他人知道)、思维插入(心灵感应似的,他人的思考被灌输)、疑似体验(自己的身体感觉到他人的意志活动)、无为(一天中什么也不做,即便是处于很不清洁的状态,也不去清洁)。有些病人能感觉到身体的异常,如“身体中好像有虫子在腐蚀”等,还会说些“水桶很多塞,打开塞,如果好,一些花花绿绿”等等意义不明了的语言。经常几个小时保持一动不动的姿势(木僵)。虽然也有痴呆化的案例,但通常保持记忆力等智力机能。

幻听是多数听到对自己非难、轻蔑的内容,在妄想中,追踪到他人对自己有恶意,多数是散布关于自己被害的内容(被害妄想),或自己是天皇、基督的转世等夸大的说法(夸大妄想),在多数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很多发展为被害妄想。比如,因为今天在十字路口警察和自己眼神对视,所以认为警察把自己当做间谍组织的一员,来杀自己。当事人对这件事情既明了又确信。

根据这样的症状,分裂症病人与正常人的互动很少。一般来说,进行普通的交流是很难的。在和咨询师对话的时候,多数都保持一定程度的疏通性。如果咨询师刚开始就能捕捉到其异常的行为、语言,就变得容易理解。

分裂症的症状被确认有某种程度的自我防卫的机能。比如,通过妄想,回避认识自我的社会能力的低下,回避责任,保持自尊心等等。分裂症中,怀疑、遗传因素的相关性较为浓厚,与自闭症一样,所有的分裂症者未发现共同的器质性异常。当然,因为有同卵双生儿的一方发病的案例,环境因素(比如,父母否认本人的意志、感觉、方法等)的重要性也被指出。但是从效用较高的药物已经被开发这个事实,可以肯定地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确实存在异常的可能性改变。

二、抑郁症(depression)

这里举出的抑郁症是精神疾病水平的疾病,即不仅拥有抑郁感、行为抑制、歪曲现实思考等症状,有时候有罪恶妄想(犯有不可挽回的罪恶的妄想)、疑病妄想(患有重病的妄想),对于未来产生非现实性的绝望,因此有很多企图自杀的案例。

抑郁症有躁狂和抑郁双相障碍交替发作的特点。抑郁症状态时,来访者有抑郁感、悲哀感、诉说空虚感、倦怠感,活动性极端低下。根据不同人的情况,有出现1天中几乎不说话、不活动;相反,因为有焦躁感而来回走动、揪扯身体。另一方面,如果有躁狂状态,则情绪高扬,一个接一个贷款购买不能支付的高价物品,对周围人宣扬没有实现可能性的计划。有自己身体比谁都美的感觉而出去裸奔,还有对很多人发出性诱惑的案例。

抑郁症被认为是一丝不苟、完美主义的表现,对他人非常的在意,具有特有的病前性格。而且,由于抑郁症的有效药物得到了很好的开发,治愈率得到了提高。和分裂症一样,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和外界因素相关联的可能性很高。至少从目前的观点来看,应该说是原因还不清楚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