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满分作文一点通
19253100000034

第34章 哲理故事篇(4)

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和背景可以帮助你更容易的驶向成功的彼岸,但也最可能埋没掉你的才能。譬如技艺精湛的渔夫教出了三个没出息的儿子,主要是没让他们了解生活的艰难,品尝失败的经验,却只是一味的传给他们技术,生活在糖水中的孩子怎么学得好呢?假设你有某一方面的才能,但你良好的家庭条件似乎并不需要你靠你的这个才能来“养家糊口”,你还是会继续朝这个方面努力,还是会本能的放弃?而“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就没得选择,不管适不适合,有机会有条件就会努力去学。这就是为什么穷人的孩子能早成家!

【示范二】中心“别人的帮助与自身成长”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是所有的帮助都是有利于我们呢?他人的帮助能把我们带上天,也能把我们踢下地。正如技艺高超的渔夫努力帮助自己的三个儿子,望子承父业,结果教出三个技艺平平的凡人。他的错误在于没让他们自己选择应该学什么,自己去闯,导致他们一事无成。面对帮助,我们应有选择的接受,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拒之门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我们的成长!

【试一试】中心“经验与教训”

【试一试答案示范】

在我们的印象中,经验似乎是褒义词,而教训似乎是贬义词。因此,我们常常沉浸在经验中,没有对过去的教训进行反省。其实,失败和挫折能让我们得到更多的经验与教训,而它们又是成功所必不可少的。技艺高超的渔夫想把自己的经验全传授与儿子们,让他们少走弯路,就手把手的教,不让他们与失败、挫折接触,可结果却适得其反。儿子们拥有了经验,却失去了教训,最后与成功失之交臂。得到经验并不一定会有教训,但有教训就一定能得到经验。由此可见,教训有多么重要啊!

合作

【原始素材】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示范一】中心“用人与用剑”

武士比武要用好剑,但越是技艺高超的武士用剑却越随便。用人也一样,雄才大略的管理者,无论是伊尹,姜尚,还是三教九流的人物,他都能好好任用,发挥他们最大的才能;蹩脚的管理者,就算手下有才能杰出的智者,也不能成大业,比如说扶不起的刘阿斗。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之所以将他俩放在同一个庙,是因为弥勒佛热情快乐,来的人多;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严格把关。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将他俩放置在两个庙,必然香火断绝,这时人们就会怪他们无能,而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示范二】中心“智慧与才能”

一个人有智慧,也有才能。高智慧可以使一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缺少智慧使人不知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这里“学”可以看成才能,“思”可看成智慧,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庙里,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要不是佛祖运用智慧合理安排人员,弥勒和韦陀都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而正是佛祖运用了智慧,两位佛的才能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试一试】中心“合作有助于成功”

【试一试答案示范】

蚂蚁与恐龙诞生于同一时代,而蚂蚁合作得生,恐龙独行灭亡。小蚂蚁与大恐龙相比,力量悬殊,可是合作却帮助他们渡过了一切难关。“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拾材火焰高”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后来他们合作住一个庙,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合作使人本身的才能加倍地得到发挥。

对话

【原始素材】

天台国清寺里有两个诗僧,一个叫寒山,一个名拾得。他们共同走在月光里,林木摇曳的石桥上,开始了这样的一段对话:寒山问:“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憎我毁我弃我,如何处治?”拾得答:“你且任他由他随他避他放他不要理他,你且听他!”寒山又问:“世间打我骂我恨我厌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拾得答:“只是忍他由他耐他敬他让他不要理他,你且看他!”听完,寒山豁然开朗。

【示范一】中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人生之路何其坎坷。有高耸入云,寒不可御的雪山;也有深不见底,让人望而却步的悬崖。面对这些阻碍,你会如何做?勇敢的攀上雪峰?但历史上多少骄子死在高寒之处。无谓的跳下悬崖?那只能粉身碎骨,永远无法达到幸福的彼岸。

瞻不成前顾不成后,迷雾重重,这时的你很容易迷失自己,失去人生方向。这时候,找个朋友,告诉他(她)一切,寻求帮助。

如月光下的诗僧——寒山和拾得的一番对话:

寒山问:“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憎我毁我弃我,如何处治?”拾得答:“你且任他由他随他避他放他不要理他,你且听他!”寒山又问:“世间打我骂我恨我厌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拾得答:“只是忍他由他耐他敬他让他不要理他,你且看他!”听完,寒山豁然开朗。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呀!

【示范二】中心“承受”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只有懂得承受的人,才能成为大气者。有多少人因为别人的不认同而自甘堕落,又有多少人因为别人的诽谤而大动肝火,又有多少人因为别人的嘲笑而自毁前程……

许多人会和寒山一样遇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憎我毁我弃我”,遇到“世间打我骂我恨我厌我轻我贱我骗我”,大部分人也会和寒山一样不知所措。很少人能想拾得一样明白“任他由他随他避他放他不要理他”,“忍他由他耐他敬他让他不要理他”。他明白只有承受才能让自己更具有战斗力,来应付世间的是是非非,才能让自己有足够结实的立足之地。

承受并不代表胆怯,不敢面对,而是一种大度的忍让,智慧的修行,是为自己补充能量的战术。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盲目的前进往往适得其反,惟有承受,我们才能在人生路上步步为营,径直冲向终点。

【试一试】中心“心境”

【试一试答案示范】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恶我憎我毁我弃我”是一种挑战,若想获得胜利,就必须有一份“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让他不要理他”的心境。红尘如网。我们往往被尘世所羁绊,而不能脱身。我们为何不学学那老僧,拥有一份如日月的心境,同竹林一起遮断人世所有的纷乱与繁杂。做梦蝶的庄子吧,独立于舟上,宁曳尾于涂中飞舞于花丛;做闲适的陶潜吧,未尝不可“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做清淡放达的王维吧,让他教你如何“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哲理故事材料自我积累与运用

【原始素材】

【练习一】中心“教育”

【练习二】中心“偶像”

【练习三】中心“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