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软实力
1855300000041

第41章 个案研究:北京奥运会与中国软实力(2)

从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同步通信卫星转播到1984年洛杉矶的“计算机奥运会”,再到2000年悉尼的“首届因特网奥运会”,在不断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的同时,信息技术也将奥林匹克之门向世界各国人民敞开,使奥运会成为四年一度的全人类共同的节日。342先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奥运会水平的提高。

为实现我国“科技奥运”的承诺,我国政府在科技办奥运方面做了许多工作。2002年2月7日,第29届奥运会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2004年1月12日,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与美国能源部部长斯潘塞·亚伯拉罕共同签署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清洁能源技术合作议定书》,决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展清洁能源技术合作。3432008年奥运会启用了首个奥运专用卫星,通过科技手段监测每个运动员的训练状况、身体状况以及动作技术状态,避免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伤病影响比赛。344

最后,政府制定务实目标,平安奥运。

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也体现在设定务实目标办奥运上。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一个月的时候,中国政府放弃了原本过于理想化的“举办有史以来最好的奥运会”的口号,采取更加务实的做法—“平安奥运”、“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

历史上,奥运会历来是恐怖势力、分裂势力、极端势力制造影响、进行捣乱的重要目标。德国慕尼克奥运会出现参赛运动员被杀害的恐怖事件;汉城奥运会开幕前夕,机场发生爆炸案。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需要应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安全威胁。首先,国际恐怖主义、藏独、疆独、法轮功邪教和有组织的犯罪活动都有可能利用北京奥运会制造突发事件,引起国际关注。其次,内部潜在威胁也不可忽视。由于社会转型引发的各类问题导致了众多的“个人”及“群体”性事件。总而言之,“稳定”成为奥运的一场真正“战役”。345为此,我国政府借鉴往届奥运会安保经验,构建高效的奥运安全保卫指挥管理体系,为实现平安奥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奥运会的平安举行。

(二)北京奥运会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共同的心理。奥运会对民族精神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振奋民族精神、唤醒民族意识、维系民族情感、和增强民族凝聚力。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凝聚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激发了爱国热情。

首先,“祥云”火炬全世界传递,凝聚了全球华人的民族意识。“祥云”火炬在全世界范围内传递过程展示了中国的国力,迎来全世界华人前所未有的盛情欢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与自豪,有力地凝聚了全球华人的民族意识。346

其次,火炬传递遭遇“藏独”分子破坏和CNN主持人“辱华”事件激发爱国主义精神。2008年4月7日,北京奥运会火炬抵达巴黎传递,藏独分子暴力抢夺残疾人火炬手金晶手中的圣火,随后冲击圣火传递队伍,辱骂爱国留学生,撕毁五星红旗。某些西方政客及媒体借对“3·14”事件的歪曲解读和不实报道,恶意攻击北京奥运。2008年4月9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电视台主持人卡弗蒂宣称中国人是一群“暴徒和恶棍”。347对于这些事件,中国国内的国民意识和爱国主义情绪空前高涨。为了抗议西方对中国及奥运的攻击,中国民众在网站上自发发起签名等爱国运动,其中在MSN推展的‘红心爱中国’活动以及新浪网发起的‘反分裂、护圣火’签名活动都得到了几百万人的签名支持。”348这一系列活动都极大地凝结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华人的爱国精神与意志,国家与民族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第三,奥运会提高民众整体素质,展示中国国民的良好形象,改善我国的国际形象,进而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以志愿者为例,据统计,奥运会和残运会期间,共有10万赛会志愿者、20万拉拉队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以及100万社会志愿者提供各种服务。349积极参与并发展志愿者事业有力地提高了公民意识和服务意识。奥运志愿者大军是北京奥运会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中国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夺取了一块最珍贵的金牌,把中国的崭新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北京奥运会展现中国文化吸引力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说过:“奥运会是体育竞技舞台,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北京奥运让中国在国际上充分展示了自己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从而树立起“文化中国”的形象,增强了中国的文化吸引力。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惊艳全世界

首先,开幕式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文化。“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五千年”,三小时的精彩开幕式演出融合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今天的现代化成就,将中国文化巧妙完整的呈现给300多万来华参观者和50多亿电视观众面前:笔墨纸砚——中国的文房艺术;太极拳——动中求静的健康哲理;京剧——中国文化的光彩符号;夸父——为理想孤独的狂奔等一系列中国元素,传达着中国“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变法图强”、“和睦协调”、“有朋之乐”等思想。

第二,奥运广场和奥运村民间工艺展区积极宣传了中国民俗文化。

为促进文化宣传,北京共设立了26个奥运文化广场,来自各地的艺术家和群文工作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演艺活动,接待游客150万人次以上。《牡丹亭》、《西厢记》、《桃花扇》和《长生殿》等中国民族戏曲和文艺演出给比赛和报道之余的外国运动员和记者提供了领略中国文化的窗口。奥运村内设立的民间手工艺展示区,汇聚了中国传统的书法、刻瓷、绳结、捏面人、金属雕等多种民间技艺,成为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舞台。此外,北京奥组委还组织强调通过体会和寻找认同感的“中国故事”系列文化展示活动,如现场重现古代造纸和制作玉器的场面,当观众观看完整个过程后,就会得到一张现场造出来的纸张,并用制作好的玉器在这张纸上盖一个印章,作为留念。

第三,北京本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外国友人展示了中国。

北京承载了中华的千年文化,底蕴深厚。外国友人在京旅游参观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参观北京的名胜古迹,感受胡同四合院文化、购买中国特色的商品,如珍珠、瓷器、茶叶,吃地道的中餐。北京融合了古老神韵和现代活力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为有着悠久文明的中国融入世界创造了条件。

(四)奥运外交展示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

和平的对外形象是崛起大国最迫切需要向国际社会所表达的品质,是建设良好国际关系的关键。当前中国迫切需要一个突出“和平发展”大国形象而展开的国际战略,向世界说明,“日益发展的中国将是一个繁荣昌盛、文明进步的中国,将始终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共同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秉持以合作求共赢的姿态,致力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全人类的普遍繁荣。”350

北京奥运会也促进了“首脑外交”的展开。8月的北京,上演了一场在中国、奥运会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规模空前的“奥运外交盛宴”。8月7日到11日,短短5天时间内,中国的“首脑外交”创下了多项历史记录: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各国“首脑”贵宾达106人;北京奥运会成为世界政治巨头的大聚会: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领导人齐聚北京;中国历史上规格最高的国宴: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的11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王室代表、地区领导人和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了胡锦涛主席在8月8日中午举行的欢迎宴会。351出席北京奥运会的外国政要,也积极利用平台,展开外交活动。 奥运会为促进各国首脑交流和理解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352

四、反思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全世界对中国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了解,也为中国民众提供了了解世界、展示自我的平台,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软实力的塑造和建设。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首先,硬实力基础上才有软实力的彰显。成功申办、筹办并最终举办北京奥运会,提升了我国的软实力,但这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军事、科技硬实力基础上。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快速发展,直至成为国际上不可或缺的力量,是我国申奥成功的真正原因。而筹办奥运期所需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奠定了最终17天的成功赛事。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硬实力基础上才有软实力的彰显。

其次,对外国媒体的开放透明有助于营造对我国有利的舆论环境。北京奥运会接待了2万多名注册记者和超过1万名非注册记者。353对此,中国政府采取了透明和包容的态度。奥运期间,无论是赛事本身,还是赛事以外的报道,中国政府给了外国媒体史无前例的采访报道权限。媒体透明最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借此中国站在世界媒体的舞台中心,展示自信开放的魅力。

第三,广泛交流,消除误解,提升国家软实力。多年以来,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往往是建立在某些媒体的歪曲不实报道的基础上,对中国存在莫名的误解和敌视。这主要是因为东西方匮乏的交流。比如,奥运会举办前夕,韩国、日本和美国的代表团提出中国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因而纷纷先后表示要携带大量口罩以及自带食品。然而,随着奥运会开幕,各国代表团来到中国,发现北京的天气晴朗,而且奥运村为他们提供了24小时的品种丰富的饮食,并没有像他们预想的那样危害到身体健康或影响比赛水平的发挥,误解自然而然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