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18438800000037

第37章 社会服务(6)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德阳市受灾严重。灾害发生后,农工党德阳市委立即通知农工党员要坚守工作岗位,他们已走在了前面,就连在休假的同志,在没有任何人通知、没有任何人要求的情况下,都在第一时间及时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全力以赴参加救治受伤群众,消毒防疫工作。有的同志跟随医院救护组来到绵竹、什邡救援现场,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参与废墟掩埋人员的抢救;有的同志在后方医院,几天几夜,不能休息,在露天或帐篷里完成了一台台手术、一次次治疗;有的同志本身就来自极重灾区,遭受了巨大灾害损失,但仍坚守岗位,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农工党德阳市医院支部主委、医院ICU中心主任张雅卫,震后几天几夜没休息,坚守岗位,不停地施治和护理,疲惫的身体已全然感觉不到双脚大片血泡的疼痛。灾区送来的全是生命垂危的伤员,医务人员凭借许多年临床经验和过硬的医疗技术,把死亡率、致残率降到最低,医疗救助奇迹不断产生。总之,在挽救生命,救死扶伤的战场上,农工党德阳市委的一大批从事医卫工作的党员挺身而出,争分夺秒,与时间抢生命,为人民解危难,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农工党德阳市委被农工党中央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市委会99名同志作为抗震救灾的优秀党员受到了农工党中央表彰,谢天佑、张雅卫两位同志被四川省统战系统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发挥优势,展现风采的平台,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我们医卫界的农工党员发挥专业特长、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这一伟大的事业添砖加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作者系农工党德阳市委副主委。本文成文于2011年7月)

整合省委会资源,搞好“农宜合作”

汪治泉

从2004年我担任农工党四川省委社会服务处主持工作的副处长开始,到2010年轮岗到农工党四川省委研究室,我的工作相对注重于宏观性和全局性的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因为社会服务工作更加具体地体现了党派工作的社会责任,更加直接地展示了党派的形象。每当我回望在社会服务处的日子,有关“农宜合作”的诸多片段是我内心深处记忆最深的。

一、协调两种内部文化

简而言之,“农宜合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宜宾市的基层为重点,推动帮扶活动在宜宾市的市、县、乡(镇)纵深开展。由农工党四川省委和中共宜宾市委、市政府在医药卫生、计划生育、教育科技等方面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联合调研,开展智力咨询和人员培训活动;在贫困地区举办医卫、教育扶贫活动;帮助引进资金、项目和人才。在我看来,“农宜合作”对于社会服务工作而言,就是整合和集中农工党内资源,在宜宾开展全方位的社会服务活动。

和以往不同,“农宜合作”是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全面合作,如何让双方的不同内部文化在工作中相互促进,既是在长期定点合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搞好“农宜合作”的关键。党派机关的内部文化尤其强调平等、协商,党派机关的处室更多的是扮演好协调者的角色。中共宜宾市委、市政府在工作中则更多的体现了决策者和执行者特点,一方面是注重集思广益,一方面是纪律性突出,要求所属部门坚决执行既定的方针政策。简而言之,我们要按照党派机关的运作模式协调整合党内资源,然后与中共宜宾市委的运作模式相互对接,实现为宜宾市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共同目标。

二、整合党内资源

“农宜合作”是农工党四川省委实践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落实到社会服务处,就是以具体项目为纽带,在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教育科技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每年为贫困地区老百姓办几件实事和好事。如何整合党内资源,是我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整合党内资源首先是要争取领导重视。因此,无论工作有多忙,我都坚持定期向农工党中央反映情况、及时向省委会领导汇报工作。时任办公室主任的傅池在联系中央领导来川、协调省委会领导赴宜、做好后勤工作等方面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在我们的努力下,2006年8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李蒙应邀出席在宜宾举办的四川省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2009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到宜宾调研酒类工业发展。此外,通过积极请示和妥善安排,在我负责社会服务处工作期间,原四川省副省长、现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刘晓峰,省委会主委王正荣,副主委侯一平、钟勤建、张庆文、韩盛玺,秘书长夏华祥均曾亲自参加“农宜合作”项目的协调与落实。

有了领导的重视,整合党内资源还必须搭建好平台,把我们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体现在让基层老百姓受益的具体项目上。注重发挥座谈会的沟通作用是我的工作经验之一,通过组织座谈会,把省委会的工作意图及时与项目的参与方沟通,确保每一个项目在正式推出前都得到了充分讨论,为项目顺利落地运转奠定良好的基础。

按照这个工作思路,我和省直属中药所总支主委、社会服务专委会主任王笳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王笳主委在医卫界和制药企业界的威望高、人脉广,既有极强的动员能力,又热心党派工作,不仅积极组织,更是身体力行。记得有一年夏天,炎热的天气让人坐着不动都冒汗,而王笳主委仍然坚持亲自清点药品、搬运药品,让受赠方深为感动。

按照这个工作思路,我们以中药所总支为平台,先后引进四川科伦集团、四川大行宏业集团、四川恒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石家庄以岭药业有限公司、四川奥邦药业有限公司、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山西中远威药业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参与到“农宜合作”项目中来,累计投入资金逾千万元,为捐建学校、医疗合作、计划生育等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整合党内资源搞好“农宜合作”,我的体会就是以引导、尊重、信任为原则,拿出前瞻性和操作性兼备的项目方案,听取和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包容不同的基层组织或者所联系企业的不同运作模式。这样,我们才能得到这些既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又有活动能力的优秀党员们的认同,才能努力让他们的积极性长期保持下去。

三、对接中共宜宾市委、市政府

在宜宾开展全方位的社会服务活动,离不开中共宜宾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中共宜宾市委、市政府搞好对接,是发挥“农宜合作”为宜宾市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关键环节。

与中共宜宾市委搞好对接,首先就是要在建言献策方面配合好宜宾的总体工作部署。为此,我有意识地加强了与农工党省委办公室、研究室的工作联系,以社会服务处与宜宾市相关部门的合作渠道为抓手,省委会调研组多次深入宜宾农村进行调研。2005年,我们提交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的《四川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的提案被列为“1号提案”,此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此外,我们的建言献策工作,在加大对金沙江沿岸的生态保护、优化沿岸工业布局、宜宾港志城作业区和向家坝水电站建设等关系到宜宾长远发展的项目方面,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与中共宜宾市委搞好对接,还必须围绕宜宾的中心工作,下大力气协调省级相关部门。我建议,我们在这方面不仅要由省委会出面协调,还可以由设在各厅局的省直组织推动落实。在我们支持帮助下,原万里长江第一码头“菜园沱码头”顺利论证立项,并落实初期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在我们的帮助协调下,宜宾至泸州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提前开工,前期到位资金1.5亿元,使得宜宾至泸州、重庆的长江航道在枯水期可过千吨级船舶,极大地推动了宜宾市水运基础条件的改善,为今后宜宾市实现经济大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我看来,做好对接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最终还要落实到“诚意”二字上面。我们的诚意体现在,对于由我们直接组织实施的项目,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对于涉及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言献策和整体协调工作,始终遵循“以智力支援为主,服务于地方建设”的宗旨。正是因为这种诚意,“农宜合作”才会始终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事业感和成就感

回望我负责社会服务处工作的6年,“农宜合作”的义诊、药品捐赠、捐资助学、定点帮扶等项目就是串起记忆的一个个闪光点。

2004年,社会服务处联系中药直属支部向筠连县巡司镇中学和沙林小学捐赠了200套校服、300套冬衣、200套图书和一批体育器械及学习用具。

2005年,社会服务处联合四川大行宏业集团向筠连县双藤镇捐资15万元,帮助走马村小学搬迁新址,给当地230多名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希望和方便。

2006年,为解决筠连县贫困家庭学生的大学学费问题,我们协调企业慷慨解囊,组织党员踊跃捐赠,筹集资金近8万元,让10名贫困学生顺利进入他们考入的大学就读。

2007年,省委会多次协调省级相关部门支持宜宾大力建设农村饮水工作,并号召党员积极捐款,帮助筠连县酸草村修建人畜饮水池。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在兄弟省份的农工党省委的大力帮助下,我们联系了省内外多家大型医疗企业为灾区捐款、送药。宜宾也是受地震波及的地区,在我们的协调下,价值81万元的捐赠药品在第一时间送到了宜宾。

2009年8月底,社会服务处联系省内外多家大型医疗企业向遭受50年一遇特大洪水的长宁县捐赠价值30多万元的药品。

……

当我回望“农宜合作”的时候,每一次项目的具体落实,每一次看到群众的笑脸,都让我从中得到难以言喻的事业感和成就感。

五、结语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指出,一个民主党派与一个地方的党委政府合作,这是四川省的创造,也是一种可贵的创新。“农宜合作”贯穿了我在社会服务处工作的始终,有关“农宜合作”的美好回忆是我人生经历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由此得来的工作经验为我现在全面负责研究室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作者系农工党四川省委研究室副主任。本文成文于2012年)

亲历“农宜合作”,见证农工真情

吴学军

“农宜合作”是农工党四川省委与宜宾市政府于1998年签订的合作项目,2005年续签第二期。“农宜合作”实施以来,农工党四川省委本着以“智力支援为主,服务于地方两个文明建设”的宗旨,以项目为纽带,在医药卫生、计划生育、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是2005年初到农工党宜宾市委机关工作的,当时对“农宜合作”知之甚少。随着对党派工作的熟悉,以及“农宜合作”第二期的实施,我对这一项目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作为民主党派机关工作者,我全程参与了农工党宜宾市委在“农宜合作”中的服务、联系工作。我也亲自见证了农工党四川省委情系戎州大地,与宜宾人民同饮三江水,携手促发展的深厚情谊,看到了一段民主党派与地方政府精诚合作的多党合作的典范。现在回想起来,许多往事仍历历在目。

2005年,省委会开始与宜宾联系续签“农宜合作”第二期的事宜。宜宾市政府高度重视,很快就拿出了方案。我和市政府的一位科长忙着布置协议会场。当年12月26日,农工党省委在省委会主委、副省长刘晓峰带领下来宜和宜宾市政府续签了合作协议。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中,刘晓峰主委了解到了宜泸航道改造进展受阻的情况。2005年前,宜宾至泸州长江航道改造工程已经进入规划,宜宾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未获交通部批准立项。工作进展缓慢。刘晓峰主委对这一水路改造工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签订协议时他就表示将为争取这一工程的早日动工做好协调工作。通过刘晓峰主委的亲自联系与协调,这一工程很快被交通部批准立项,一期工程于2006年底开工,2008年底全面完工,总投入1.5亿元。建成后的一期工程由深1.8米、宽40米、弯曲半径400米的四级航道提升为深2.7米、宽50米、弯曲半径560米的三级航道。这一项目的落实到位,受到宜宾各界的交口称赞。我听交通局的朋友说,交通部直接打电话让他们到北京汇报水路改造工作,他们感到非常意外和惊喜。现在,宜泸航道第二期整治工程也已经实施。正是因为宜泸航道整治工程的提前动工和完工,为宜宾港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宜泸渝枯水期可过千吨级船舶,使宜宾真正实现了通江达海。

后来我了解到,类似这样的项目协调还有很多。如2000年,农工党省委刘晓峰主委协调宜宾“菜园沱集装箱码头”工程,为码头落实初期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2001年,农工党省委为筠连县两个小码头建设争取到20万元资金。2002年,筠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建设资金150万元,时任农工党省委副主委、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正荣做了大量工作,将资金落实到位。2007年,王正荣副主委再次为屏山县卫生院迁建落实资金300万元。

2005年12月,由农工党四川省委牵头联系,四川大行宏业集团有限公司向宜宾市筠连县捐款15万元,以帮助该县双腾镇走马村小学搬迁新址。我陪着农工党省委社会服务处的汪治泉处长一行到筠连县双腾镇捐款。走马村小学地处双腾镇一个偏远农村的山坡上,校舍陈旧,远离居民住宅区,尤其缺少水源,这给230多名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省委会领导的到来,让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非常激动,学生们热情地为领导们戴上红领巾。大行宏业集团的罗总将15万现金交到学校负责人手里。2006年底,我们再次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一座崭新的学校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农工党援建希望小学,成为当地人的美谈。

2007年,我们机关工作者再次陪同省委会社会服务处领导一行,到筠连县双腾镇酸草村考察农村饮水问题,并为该村送去饮水工程款8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