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18438800000002

第2章 序言

刘晓峰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是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环境保护和人口资源的代表人士为主,由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组成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1930年8月9日,农工党在上海正式成立。根据斗争形势需要,三易其名。成立初期,党名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1935年,改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正式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农工民主党是我国国内最早成立的民主党派,也是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时间最长的民主党派。从1930年至今,中国农工民主党已经走过80多个春秋,与中国共产党一起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中国农工民主党80多年的历史,是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团结合作的历史,是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共进步、同胜利的历史。在农工党光辉历程的绚丽画卷中,描绘着四川省农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为建立新中国不怕牺牲,为建设新中国努力拼搏,为建设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四川而履职尽责、不懈奋斗的光辉形象。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多党合作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农工党四川省各级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农工党四川省各级组织和党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在四川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农工党卷》紧密围绕多党合作的内容和形式,以记录农工党在四川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为线索,以作者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史料,反映农工党四川省各级组织与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的真诚合作、和衷共济、团结奋斗历程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反映四川省各级农工党组织和农工党员在经济社会建设和统一战线事业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帮助下发展壮大的历程。《农工党卷》以真实、生动的叙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创立的多党合作制度巨大的优越性、强大的生命力,以雄辩的事实证明: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是中国国情的政治需要,是中国振兴和崛起的根本保证,必定能够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刘晓峰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