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100位中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18436600000043

第43章 张仲景 襄阳拜神医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张仲景)

张仲景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他的父亲张宗汉曾在朝为官,喜好读书,所以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张仲景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蔡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下决心也要成为像扁鹊那样的神医,去帮助百姓解脱疾苦。

立志做医生的张仲景特别喜欢读医书,十岁时,拜同郡的名医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名士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后来,张仲景果然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成了名医。

一年,张仲景的弟弟要去外地做生意,临行的时候他对张仲景说:“哥哥,我这次要出远门,你给我看看,日后有没有大症候?”

张仲景给弟弟抚了抚脉,说:“明年只怕你要长个瘩背疮!”

弟弟惊讶道:“哎呀!常听你说,疮怕有名,病怕无名。长个瘩背疮,我眼看不见,手摸不着,怎么治呀?”

张仲景说:“不要怕!我给你开个药单,到时候服了这服药,把疮挪到屁股的软肉上就好了。日后谁认出是瘩背疮,就叫谁医治。谁治好了,要给我来个信。”

弟弟拿上药单,安心地走了。一年后,到了襄阳。一天,他突然觉得脊背上疼痛,忙照哥哥开的药单取了药吃了。没过几天,疮真的从屁股上发了出来。他求遍了襄阳的郎中,这个说是疖子,那个说是毒疮,都没有认出是瘩背疮的。后来,同济药堂名医“王神仙”看后笑了笑,说道:“这原是个瘩背疮嘛!是谁把它挪到屁股上的?”

张仲景的弟弟回答:“是我哥哥挪的。”

王神仙说:“他既然能挪,就一定能治!”

张仲景的弟弟说:“他远在南阳,远水救不了近火,还望先生劳神治治吧!”

于是王神仙就开了药方。张仲景的弟弟吃了药,又贴了几张膏药,不多久,疮就好了,他随即给哥哥写了封信。张仲景接到书信,十分高兴,立即准备盘费,打点好行装,奔襄阳而来。

一天清早,张仲景来到襄阳同济药堂的大门前,他向管事的央求说:“我从河南来,生活没有着落,请贵店收留我当伙计吧!”

王神仙闻声从药店走出来。

他见这个年轻人干净利落,就说:“好吧!我这里缺人,就收你当个炮制药材的伙计吧!”

从此,张仲景就在同济药堂住下来了。他聪明好学,药理纯熟,不但熟悉各种中草药的性能,而且炮制药材干得又快又好。没几天,王神仙看张仲景有些医学基础,就让他做自己的帮手。王神仙抚脉看病,他抄药单,王神仙遇着疑难病症,抚了脉再叫张仲景摸摸。张仲景把这些医理深深地记在心上,写在本子上,就这样度过了一年。

后来,张仲景在阅读和研究了大量医书和古籍的基础上,广泛借鉴其他医家的治疗方法,结合个人临床诊断经验,开始着手撰写《伤寒杂病论》。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张仲景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之作。这是继《黄帝内经》之后,中国医学史上又一部有重大影响的光辉典籍。

微阅读

张仲景(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名医、医学家。名机,南阳郡(治今河南南阳)人,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在中医临床和方剂学方面,张仲景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人们尊为“医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