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100位中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18436600000017

第17章 叶圣陶 父亲的教育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叶圣陶)

叶圣陶的父亲是地主家的账房,略通文墨,也有一定的见识。

他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在叶圣陶三岁时就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叶圣陶六岁时,父亲就把他送进了私塾。

私塾先生是当地很有名气的黄老先生,学问很好,教学极严。

父亲对儿子的要求也很严格。叶圣陶一放学回家,父亲就督促他温习功课,还立下了“弗熟不得进膳”的家规。因为叶圣陶学习自觉,记忆力又强,所以并没有出现因书背不出而吃不成饭的事情。

跟着黄先生,叶圣陶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过了一年,父亲又送他到顾家花园跟随一位张老先生读四书五经。

张先生教书,同样非常认真,对学生的要求也特别严格,规定学生对所学内容都要读熟背诵,否则就动用戒尺施以体罚。叶圣陶在学习上丝毫不敢懈怠,他用心读书,学过的每篇文章都能顺畅地背诵出来。

父亲鼓励儿子熟读圣贤书,但他认为不能把孩子关在书房里“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应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增长孩子的见识。所以,父亲每次出门都会带着叶圣陶,不仅教给他待人接物的道理,沿途所见,都尽量讲解,这就大大地开阔了叶圣陶的眼界。每次回家后,父亲还要求他回忆外出见闻,作类似日记的记录,以此训练他的写作能力。

为了使叶圣陶多增长些文学知识和历史知识,父亲又带他到茶馆听说书、听昆曲。叶圣陶小小年纪就听了不少的书,像《珍珠塔》《三笑》《三国志》《水浒传》等,他都听过,有的还不止听过一遍。

这些文化熏陶,使叶圣陶提高了艺术审美的能力,也使他有了文学根底。叶圣陶的父亲把家庭、私塾和社会结合起来的教育方法在今天看来都是很科学和开明的,正是父亲的良好教育为叶圣陶以后的成就打下了基础。

微阅读

叶圣陶(1894—1988),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并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和文章,为我国现代教育、现代文学、现代出版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