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类奇闻怪事总集
18432800000037

第37章 奇特的男性(6)

宾尼明知这次手术有丧命危险,但他同意冒险一试。经过两次3小时的手术,医生割开他脊锥骨,把每节都扶正,然后用33公分长的钢缆及8个金属螺丝固定在背部。手术后他在医院里足足休养了一年。

当他穿着一件特制的玻璃纤维保护背心出院时,他说:“我第一次站起来时非常高兴,看世界的角度都不同了。与人交谈时可以抬起头用眼睛接触了,到超级市场高架上拿东西也没困难了,更令我兴奋的是我能交女朋友了。”并使宾尼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神话般的减肥纪录

浑名为“快乐的肉墩子”的职业摔交手小威廉·科伯,1926年出生于美国乔治亚洲。小威廉在1965年前后仅两年半的时间中,成功地使自己的体重由原来的364公斤下降到105公斤,创下了减肥259公斤的显赫纪录,腰围由原来的2565厘米(77市尺)缩小到11176厘米(33市尺)。遗憾的是好景不长,20年后,即1985年,“肉墩子”重新“发福”,又回到了19595公斤的“正常”体重。

美国匹兹堡,有个21岁名叫保罗·M·基梅尔曼的小伙子,他创下了7个月减肥162公斤的纪录。从1967年1月1日起,保罗坚持每天摄入300600大卡的速制食品,截至同年8月3日,他的体重由原来的221公斤减至5897公斤。1987年10月,他体重仍保持在7937公斤。

美国田纳西州的男性公民罗恩·艾伦(生于1947年),在1984年8月的某一天,体重由1134公斤减至10365公斤,竟然在24小时内减肥975公斤,创下了神话般的世界减肥速度之最的纪录。

因笑得福穷汉变富翁

一位并不富裕的美国青年比尔·莫里斯,1980年的一天,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翻阅画刊,不知什么缘故哈哈大笑起来,持续笑了15分钟而欲罢不能,有时能笑一个多小时。当地电台、电视台、音像公司制片商纷至沓来。他的笑声磁带一上市,即被抢购一空,制片商需要观众笑声陪衬,也登门请他代劳。莫里斯不久便遐迩闻名,并因此发了大财,成为富翁。令人奇怪的是,经过一段时间后,病又不治而愈,想笑反而笑不出来了。

世界第一的浪费家

罗马皇帝维泰利乌斯是历史上最大的浪费家。他每天吃饭的费用相当于今天135亿日元,8个月用去共约3,240亿日元。他最喜欢吃的是莺舌、孔雀脑汁以及八目鳗鱼的乳汁等。

太空废物击伤人

已退休的77岁瑞典老农夫柏森在瑞典南部一处森林中伐木时,被一枚人造卫星上掉下的碎片击中手臂,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被此种“太空废物”击中的人。

一所实验室分析这些碎片的结果,证明是从一枚人造卫星上掉下来的。但该实验发言人表示,至于那枚人造卫星到底是什么卫星或属于那一个国家,则无法断定。

柏森受伤并不严重,只是右前臂受了一点轻伤。这是第一件有案可查的人类被人造卫星掉下来的碎片击中的案例。

世界上的一人语言

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现在大约有2000个民族,说2790种语言。其中,有一种叫乌伯克(oubykh)语,全世界只有一人会讲,此人是居住在土耳其偏辟乡村,名叫特弗菲克·伊森克的82岁老人。

100多年之前,约有5万名生活在高加索山谷的部落山民讲乌伯克语。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这些人从俄国迁走,徒至靠近马尔拉海的奥斯曼帝国。后来,他们又多次受到土耳其暴君的驱赶,许多人被迫奔走他乡,留下来的人为了生存,多改用土耳其语和高加索语与当地居民交往。这样,会讲乌伯克语的人便越来越少。现在,虽然还有四五名部落的长者记得一些乌伯克语词句,但真正掌握这种语言的仅剩伊森克一人。连伊森克的儿子都无法用乌伯克语与父亲交谈。现在,伊森克已步入古稀之年,人们担心他去世以后,乌伯克语会失传。为了抢救乌伯克语,欧洲学者多年来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伊森克简陋的茅舍。对他的每句话都进行录音整理。巴黎语言研究中心的40多名学者研究舌认为,乌伯克语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语言,其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全世界只有一人会讲,而且在于这种语言的复杂性。乌伯克语有80多个音素,其中83个是辅音,元音仅有3个,而光是“SH”就有4种不同的发音。为了整理、记录这些音素,研究人员不得不使用拉丁语、希腊语和自己创造的各种特殊符号。

现在,土耳其官方不提倡恢复乌伯克语,年轻的一代也不愿学习这种语言。看来,任何复活这种语言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因此,伊森克在垂暮之年立下了遗嘱,希望死后葬于他诞生之地——土耳其班德尔马附近的山村,并嘱咐儿子届时在他的大理石墓碑上刻上这样的墓志铭:“最后一个讲乌伯克语的人——特弗菲克·伊森克之墓。”

握手的最高纪录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1907年的新年招待会上,与8513位来宾握手,创造了握手次数的最高纪录,时隔73年,一位22岁的瑞典人斯文·拉尔欣决心打破这项纪录,一天,他一大早就站在斯德哥尔摩车站门口,主动同进进出出的旅客们握手。在近16个小时里,他破纪录握手11220次。然而,当他准备进行第11221次握手时,这位新纪录创造者竟累得昏倒在地。

扒手国王

埃及最后一任国王法鲁克在1936年登基,当时他只是一个11岁的少年,从那时开始,这位国王就一直像个被纵坏了的孩子一样,他贪得无厌,娘娘腔,而他最大的快乐,是专从到访宾客处“扒”东西。

他喜欢那些闪闪生辉的事物,无论那些东西是属于谁的。这位埃及国王也喜欢“扒”到手,他喜欢从别人身上“扒”东西,甚至还从监狱中把最老练的扒手带返宫中,请这名扒手监犯教自己“扒”东西,结果法鲁克学得一手熟练的小偷功夫。

法鲁克每逢在迎接宾客或参加派对的时候,总喜欢向身边的宾客扒东西,结果,他一生扒得无数的袋表、银包、打火机和化妆用品,包括英国已故首相丘吉尔的袋表。而他就把这些扒到的东西都放在一间小仓库中收藏,到后来,整间仓库塞满了这些扒来的东西。

这个法鲁克于1952年被埃及人民推翻,流亡于意大利,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结果暴食而死。

服刑100年

100年的徒刑,几乎就是无期徒刑。可是,法国土伦的姜·巴布迪斯托·姆伦却服完了这一徒刑。他作为加里奴隶帆船(古代一种带桡的帆船)的奴隶,服了100年零一天的刑。

姆伦是梦寐以求进行政治改革的热血汉。1684年,当他17岁的时候,因犯煽动罪被判刑100年,被送到加里船的船底服这100年的徒刑。把罪人作为划船人使用是地中海沿岸各国的习惯。于是,姆伦被铁链捆在停泊于马赛和土伦港的牢狱船的船底。服刑期间,得到国王路易十五的恩赦,成为目由之身,但是姆伦却说:“还是现在这样才幸福,”他没有离开自己服刑的地方,终于服完100年零1天的刑期,才离开人世。

拥有18台电视机的“超级电视迷”

美国的古列特夫妇家中只有3个人,却拥有18部电视机。相信是全美国拥有最多电视的家庭。

他们所有的电视机没有一部是小于19寸的,而且部部是彩色。古列特是纽约市一位退休中学教师,据他解释说,他们一家三口都喜欢看电视,而且人人口味不同,所以需要如此多部电视机。他承认3个人之中,又以他对电视最着迷,一星期最低限度看40个小时。

通常他早上5时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同时开着3部电视收看新闻节目。如果他们夫妇哪一天不外出的话,那3部电视机会一直开到晚上睡觉才关掉。

古列特在中学及大学时是位田径健将,又喜欢美式足球,故此对电视播映的体育节目绝不轻易放过。他表示自己什么运动都喜欢,尤以美式足球为甚,故此在秋季球赛中,他极可能同时开着7~8部电视机,以免错过任何一场球赛。有4部电视机是收看不同足球队的比赛过程,一部是关于田径比赛的,另外3部则是3个不同电视台的新闻报道。

通常他只收看画面,不要声音,但如有特别精彩或刺激的新闻,才会将声量调高,他这样做是因为妻子不喜欢同时有两部电视机的嘈杂声音。

古列特为他的电视机装了一条碟式卫星天线,可以收看到超过100个电视台。当他不看体育或新闻节目时,则会收看纪录片,艺术或教育性节目。

跟他们同住的女儿则喜欢看长篇别集,她拥有自己的电视机,所以也是任意收看。

古列特太太也是一位退休中学教师,地表示自己对电视没有丈夫那样着迷,但她亦以电视作为主要的资讯来源,并有自己喜欢的节目,特别是关于大自然的纪录片,旧的英国电影及剧集,对60分钟时事杂志节目也从不会错过。

崇拜凳子的人

自古以来,阿散蒂人十分崇拜凳子,把凳子视为崇高权力的象征。酋长即位,被称为“获得凳子的人”;酋长下台,叫做“失去凳子的人”;酋长的土地,称为“凳子土地”;为谋求酋长职位而发生争斗的人,叫做“争夺凳子的人们”。阿散蒂族最高酋长的凳子是一种不高的镀金木板凳。每当新酋长登基,他要求臣民视凳子为生命,誓死保卫它。阿散蒂人曾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殖民者企图夺取金凳子的梦想。现在,这金凳子仍存放在阿散蒂王宫里,平时宫门戒备森严,每逢“大朝”节日,便将金凳子抬出来,放在五彩缤纷的大伞下面公开展览。今天,凳子在阿散蒂人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几乎人人都以拥有一只雕工精细的凳子为荣。父亲留给儿子的遗产是凳子;男子求婚,凳子是不可缺少的彩礼;新婚之夜,新郎新娘要端坐在凳子上山盟海誓。

阿散蒂族约有90万人,是生活在加纳中部的居民。

没有两手的画家

波兰的路德米尔·贝内迪克托维奇(1844~1926)年在1863年时参加了祖国对俄国的战争,失去了两手。退伍后,他立志当一名画家,在右臂的假手上绑上画笔,从事绘画创作。他最拿手的是画历史场面,成为波兰最有名的画家之一。他还是国际象棋的名手。虽然他在年青进失去了两手,但他从来不自馁,度过了63年丰富多彩的一生。

没有两手的书法家

德国的托马斯·舒威卡(1540~1602)年生来就没了双手。但他克服了身体缺陷,在脚趾上捆上鹅毛笔,练习书法,成为优秀的书法家,常常在国王或贵人面前表演他的书法绝技。

水下演奏第一人

1975年3月有一个名叫葛特拉的人,他居然在美国华盛顿州奥林比亚“长青州立学院”的游泳池水底下用小提琴演奏了德国古典作曲家享德尔的乐曲。我们知道,水的密度比空气大800倍。因此水对手和手臂的阻力也就大得多。他一方面要克服水的阻力,一方面又要在水的浮力下保持身体的平衡,而且能够一点儿也不减弱拉动弓子的速度,真可谓之不易。不过,这样的演奏又有什么价值呢?小提琴弦的震动很快被水所遏止,在游泳池旁的人根本听不见他演奏的乐声,只不过是看见他在做着一系列奇怪的拉琴的动作罢了。

天才与白痴

集天才与白痴于一身的奇人,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法国的弗洛利,出生时被医生断定“心智极度迟钝”,并且双目失明,于是他成为弃婴,后来被人送入法国雅曼达一间精神病院里。就是这个在精神病院里度过一生的弗洛利,有时候却一变而成为天才,令科学界大为惊奇,有一次,他为一群数学家“表演”,题目是:你有64个箱子,在第一个箱子放入一颗米,第二个箱子放的是第一个箱子的1倍,如此类推下去,到第64个箱子时,你应该放入多少米?结果,不到半分钟,弗洛利报出了正确的答案。

瑞士的葛富利曼特,是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一生全靠他人照顾的白痴,但他在幼年时却表现出艺术的天赋。有一回,他拿着别人给的粉笔在黑板画画,竟然画出栩栩如生的动物与儿童素描。37岁时,他已成为全欧极负盛名的艺术家,一幅由他手绘的《群猫嬉戏》图,被收藏在当年的英国皇宫内。与葛富利曼特相似的人在日本也有一个,名叫山下。他的图画自1957年便开始获得极高评价,据估计,至少有超过10万人在画展中欣赏过他的画。现在,他已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偶像。但山下同时也是一个白痴,他12岁时,被送到精神病院,甚至现在,他仍不能照顾自己,24小时都要一个监护陪伴在侧。

盲人摄影家

28岁的埃及盲人摄影家纳兹赫·拉兹克,不久前在开罗举办个人影展,展出近30幅作品,赢得观众好评。

10年前,纳兹赫因意外事故双目失明,但他身残志坚,在朋友的帮助下,以顽强的毅力学习摄影技术,并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摄影创作方法,如拍人物时,先用手触对方然后根据对方说话声音进行调焦;拍花卉则以步测距,用嗅觉辨别方向,拍风光照片时,就根据风吹树叶的声音判断大树的位置。印度的写信大王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拉姆·琼斯,是当今世界的修书冠军。这位印度人一年四季伏案写信,并投寄于素昧平生的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影视明星、科学泰斗以及宗教领袖。他的书信以篇幅冗长而著称于世。前几年,印度电影明星拉马钱德兰当选为内阁首席部长,拉姆·琼斯挥笔直书,以3个多月时间写成长达50米的贺信一封。在信中,拉姆慷慨陈词,以幽默的笔触希望电影制片厂能拍摄一些帮助农民摆脱贫困、走上丰衣足食之路的影片。拉姆·琼斯曾经上书印度总理甘地,这封信洋洋数10万言,由25万个单词组成,甘地总理断断续续看了两个多月。后来,琼斯费时一年写成给罗马教皇的信,信笺长达3公里,重50公斤。之后,这个写信大王又大书特书,向两伊领导人修函,以劝导他们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

海底绘画

伟大的画家在灵魂深处搜寻灵感。比利时画家杰米则在约183米深的海底搜寻灵感。48岁的杰米被许多这一流派的画家称为世界第一流水底画家。他曾在海底绘画逾370幅。描绘对象包括珊瑚塔、海底植物及岩石结构,但却很少绘鱼类。杰米说:“它们拒绝摆姿势”。

杰米以前任制图员及预制厨房安装员。1938年,他首次感到自己有创作能力。他的妻子希田德说:“他潜水已有25年了。他突然想到他应该在水底绘画。”为了潜到水底工作,他把27块铅系在潜水衣上,使他能停留在他的海底画室。他使用的画具是加重的画架,合成纤维制的帆布,还有绘油画用的颜料。杰米以每幅85美元的价格出售他的作品,实际上并无大批收藏家涌到他在法国耶尔的住宅。他仍相信他的存货将来会涨价,他无意放弃这门职业。杰米说:“海洋是我的发源地,我渴望分享它”。

头顶能煎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