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性做人理性做事
18319000000032

第32章 智慧集(1)

箴言的作用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少小离家,云山苍苍,心里难免有几份惶恐。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长,请求指点。

老族长正在临帖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生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随手写了"不要怕"三个字,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前来求教的年轻人说:"孩子,人们的秘诀只有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三个,够你半生受用。"

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过中年,有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心事,归程日短,近乡情怯,他又拜访那位族长。

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封套来对他说:"这是老先生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回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的只是人生的一半秘诀,拆开封套,里面赫然又是三个字:"不要悔。"

对了,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这是经验的提炼,智慧的浓缩。这六字箴言的奥秘,要一本长篇小说才说得清楚。但是,我相信对那些有智慧的人,这几个字就够了,留一点余味让人咀嚼体会,岂不更好?

心灵沟通

"不要怕"、"不要悔", 这是人生的浓缩,也是生命的箴言。生活就是这样,如果左盼右顾,能一心一意干好事情吗?

干什么事情都要勇敢、坚决,追求卓越,向往卓著,勇往直前。不要吃后悔药,不要整天在后悔中过日子。

奇人霍金的启示

如果有谁向我们说:一个中枢神经残废,肌肉严重衰退,失却了行动能力,手不能写字,话也讲不清楚,终生要靠轮椅生活的青年,凭借一个小书架,一块小黑板,还有一个他以前的学生作助手,竟然在天文学的尖端领域--黑洞爆炸理论的研究中,通过对"黑洞"临界线特异性的分析,获得了震动天文界的重大成就,对此,你一定会感到惊奇,然而,这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他为此荣获了1980年度的爱因斯坦奖金。

他的名字叫史蒂芬?霍金,是个英国人,当时只有35岁。更有趣味的是,作为天文学家,他从不用天文望远镜,却能告诉我们有关天体运动的许多秘密。他每天被推送到剑桥大学的工作室里,干着他饶有兴味的研究工作。

我们常常惊叹那些专业知识的底子甚薄,然而在某些或某一个特殊方面、特殊领域成就卓著的"鬼才"们。其实,奇人霍金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以及他借此而获得的高度成就,说明世间还有另一类"鬼才",即由于残疾之类不幸的折磨和求生意愿的炽烈,而激发,而活化,而升华的特殊洞察力或特异才能。只要人的精华--思维着的大脑依然蓬勃地工作着,就有无可限量的人生希望和创造潜力。在这里,悲观或者乐观,坚强或者懦弱,前进还是退却,依赖还是自立,像效率可靠的阀门一样,给残疾人的生存智慧开启着成功之路或自弃的际遇。

霍金的获奖,是赢得了科学界公认的理论物理学研究的最高荣誉。就是体魄健全、研究工作条件一流的理论物理学的研究工作者们,又能有几个获得这样的殊荣?这似乎暗示着:人类生存智慧的重大命题之一,即真正地认识"天生丽质难自弃"的规律。不论你的生存条件如何,都不要自我磨灭自身潜藏的智能,不要自贬可能达到的人生高度,要锲而不舍、韧性地钻进去发掘自身才能的最佳生长点,扬长避短地、踏踏实实地朝着人生的最高目标坚定地前进!

肉体的残疾固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人体有诸多的自我补偿或代偿功能。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残疾,心理卫生意义上的残疾,这一类残疾非但缺乏补偿或代偿功能,还具有剥夺智慧、贬低人生价值的消极作用。这样的人,甚至可以由于体形之丑,导致"以形代智"或"自惭形秽"的人生态度。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因为他们实在是把自身的"天生丽质"抛弃得太远了。

心灵沟通

保尔?柯察金、吴运铎、张海迪的故事我们已经是耳熟能详。今天我们再谈霍金的故事,心灵仍然受到震撼:无论你生存条件如何,都不要自我磨灭自身潜藏的智能。肉体的残废固然不幸,但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残疾。

天才和懒猫

斐塞司博士悠闲地站在窗前。他似乎在凝望着什么,思考着什么。但是从神态看,又好像什么也没有思考,就是工作之后漫无目的地遐想,即所谓神游。四周静静的,阳光从天空直射下来,照射在窗前的空地上。

一只母猫躺在阳光下。它懒懒的,很舒适的样子。母猫安详地打着盹,那种舒展的姿态与四周的宁静是那样吻合。

树影开始移动,猫身上的阳光失去了。这只猫站起来,重新走到阳光下。这一切,是那么自然而然,仿佛一切都事先安排好了,又好像母猫接到阳光的通知似的。

这一景象唤起了斐塞司博士的好奇。

究竟是什么引得这只猫呆在阳光下?

是光与热?

对,是光与热。

那么,如果光与热对猫有益,那对人呢?为什么不会对人有益?

这个思想在脑子里一闪。

这个一闪的思想,成为闻名世界的日光治疗法的引发点。

之后不久,日光治疗法在世界上诞生了。

斐塞司由"想"到了猫对光和热的追寻,进而想光与热对人的益处,再与人类的健康事业联系在一起;我们呢?

斐塞司医学博士、诺贝尔奖获得者观看一只猫睡懒觉时所想的,使我们获得了难得的教益和联想。

心灵沟通

灵感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壶盖被顸起中发明了蒸汽机;迪斯尼在和一只老鼠的生活中创作出了风靡全球的动画片《米老鼠》;斐塞司从一只在阳光下睡觉的懒猫身上发现了日光疗法……善于抓住机遇正是伟人与凡人的最大区别。

善于发现美

l972 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看过报告,非常气愤。据说,他在报告上批了这么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那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连续多年,旅游收入列亚洲第三位。

上帝给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东西,确实都不是太多。就拿我们身边知道的来说,它仅给杭州一个西湖,仅给曲阜一个孔子。就拿个人而言,它给每个人的东西同样也少之又少,它只给了牛顿一只苹果,并且还是掷过去的;它只给了迪斯尼一只老鼠,这只老鼠并且是在迪斯尼自己连面包都吃不上的时候到达的。

上帝的馈赠虽然少得可怜,但它是酵母。只要你是位有心人,你会惊喜地发现上帝的馈赠是多么的丰厚。君不见,聪明的江南人利用西湖把杭州做成了天堂;智慧的北方人利用孔子把曲阜变成了圣城。君不见,沉思中的牛顿因那只苹果,奠定了自己物理学上无可撼动的地位;潦倒的迪斯尼利用那只老鼠,创造了一个价值连城的动画帝国。

也许你曾抱怨上帝的不公。在同龄人中间,它送给别人美貌,送给别人金钱,送给别人地位,送给你的却仅是办公室的一把旧椅子。然而,假如你有幸读到了李光耀的那句话,你也许会突然振奋起来--原来那把旧椅子是上帝有意送来的。既然如此,哪里还有理由不把它变成一件文物。

心灵沟通

人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不仅要发现外界的美、他人的笑,更要学会发现自身的美。不要拿自己的缺点去比别人的长处,真正明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句话,才能正确的评价他人和自己。

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充分利用它,你也会成为美神维纳斯!

高明的施舍

听朋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尖的喉结像一投瞰榄上下滚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仅有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吁吁,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动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又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是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

我噘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又来了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屋前屋后的被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他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他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叫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心灵沟通

人要争取生活的主动,尽自己所能去创造生活,改变现状,确实用心良苦。真正的帮助应该是使他清醒地认识自我,认识生活。生活没有旁观者,它需要每个人的参与,需要人们自食其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靠别人的施舍只能混过一时,不能长久。

细节与结论的思考

有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要紧的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只手指伸进桌上的一杯尿液里,再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接着便将那杯尿液递给学生。

看着每个学生都忍着呕,照样把探入尿杯的手指塞进嘴里。教授笑嘻嘻地说:"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只可惜不够心细,没有注意到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进嘴里的却是中指啊!"

有位法学院的教授,上课时说了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一个树洞,居然从树洞的另一边跑出了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跳上另一棵大树,却在树枝上没站稳,掉了下来,压晕了正仰头看的猎狗,兔子终于逃脱。

故事讲完,许多学生提出他们的疑问:

兔子怎么会爬树呢?

一只兔子怎么可能同时压晕三条猎狗呢?

"这些问题都不错,显示了故事的不合理。"教授说:"可是更重要的事情,你们却没问--土拨鼠到哪里去了?"

有位教美术史的教授,在谈到古代国家使用的颜料时说:"将贝壳烧烤之后,磨成细粉,再以胶水调和,可以做成白色的颜料。"

接着,教授便举行考试,其中有一个是非题:

如果你在海边捡到了贝壳,带回家放进烤箱,以五百度烤上三十分钟,再拿出来磨成细粉以胶水调和,可以做成黑包颜料。

结果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看完这个题目,便十分自信地答"是"。

注意结论,而忽略细节,或专注细节而忽视结论。匆匆忙忙地,以自己想当然的方法去思想,却忽略了查证的功夫,这是人们常犯的错误啊!

心灵沟通

这就是所说的观察力,不论何种情况,自己是否有兴趣,只要是自己生活中出现的,都应该认真地观察。这对自己是一个有益的锻炼。注意事情的过程,可以查证结果正确与否;注意结果,会思索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这不是难以培养的,但需要大家有意识地做起来。

勇敢地走进禁区

一天,某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八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这时,有个年轻人在下面小声嘀咕了一句:"为什么?"总经理满脸严肃地答道:"不为什么。"那个年轻人回到岗位上还在不解地思考着总经理的叮嘱。其他人便劝他只管干好自己的工作,别的不用瞎操心,听总经理的,没错。可年轻人偏偏有股犟脾气,非要走进那个房间看看。他轻轻地叩门。没有反应。又轻轻一推,虚掩的门开了。房间里只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纸牌,上面写着"把纸牌送给总经理"几个字,年轻人十分困惑地拿起沾了许多灰尘的纸牌,走出房间。当他将纸牌交给总经理后,总经理一脸笑意地宣布了一项让人震惊的任命:"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

之后那个年轻人果然把销售部的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后来,总经理向众人解释道:"这位年轻人不为条条框框所束缚,勇于走进某些"禁区",这正是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所应具备的素质……"众人恍然大悟:很多成功的门,其实是虚掩着的,只要勇敢地去叩,并大胆地走进去,呈现在眼前的,很可能就是一个崭新的天地。

心灵沟通

要打开成功之门,需要克服从众心理,不能人云亦云。"从众定势"不利于个人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虽然它使得个人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打开成功之门,不仅不要盲目崇拜权威,不要盲目从众,还要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和过人的勇气。

敲开紧闭的微软之门

有个找工作的年轻人来到微软分公司应聘,金发碧眼的洋总经理一时没反应过来,因为公司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便用不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听清后颇感新鲜,心想莫非对方真是个人才?使笑着说那今天就破例一次。

面试的结果却出乎意料。对总经理来说这是他在微软任职以来所经历过的最糟糕的一次面试。年轻人的中专学历与微软所要求的本科学历不符,他对软件编程也只略知皮毛,对于总经理提出的许多专业性问题,年轻人要么答非所问,要么根本就回答不上来,面试中双方几次陷入僵滞的尴尬局面。

面试结束,总经理显得很失望,他对年轻人说:"要知道微软公司人才荟萃,从高级管理到专业技术人员,都堪称业界精英,微软的大门不是能够轻易叩开的。"正当总经理要回绝他时,年轻人说:"对不起,这次我是因为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认为他只是找个托词下台阶,便随口说道:"那好,我给你两个星期时间,等你准备好了再来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