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世界主要国家安全机制内幕
17837700000013

第13章 专业的来源:多种职业背景的人才组合

作为最高层级的幕僚部门,国安会办公厅的工作要求很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其专业性主要来源于领导者(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处理战略问题的经验和管理能力。政策分析与设计、战略评估与推演都属专业性很强的活动,稳定、高效地进行这些活动,首先是对各种问题、信息、人才和跨部门资源的领导管理问题。处理战略问题的经验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专门工作经历。这些经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军事、外交、情报等部门领导岗位的任职经历,掌握各领域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规则;另一类是长期分析研究工作的经验。战略问题研究是二战后兴起的一个新职业,在美国主要体现为各种智库的发展、大学相关院系的设立,以及政府与学术机构之间人员的交流(即“旋转门”)。分析判断能力是极其宝贵和至关重要的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战略问题研究直接训练培养这种能力,直接为高层处理情况、分析问题做准备。二战后美国战略问题研究的大发展,成为一项重要事业以及受尊重的职业,有许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战略研究人员相对公正、中立,不受部门利益制约。在美国国安会办公厅成立初期,工作人员由各职能部门首长派出,因此被视为部门代表,得不到充分信任,逐渐地这些工作人员也不受原来派出部门的信任,于是变得两头受气。从研究机构直接招募人员,有利于避免这种情况。

二战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主要来自两类人员。一类是研究型,如邦迪、罗斯托、基辛格、布热津斯基、艾伦、莱克和赖斯;另一类是职业型尤其是职业军人,如索尔斯、卡特勒、古德帕斯特、斯考克罗夫特、麦克法兰、波因德克斯特、鲍威尔和琼斯。如果研究型与职业型人员正副手搭配,国安会办公厅的领导层就能达成某种平衡,如军人出身的斯考克罗夫特与中情局的盖茨,擅长外交的基辛格与擅长军事的斯考克罗夫特搭班子,国安体系就能更好地运转。美国国安会办公厅人员规模不大,长期在100人以内(在基辛格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时国安会办公厅作用很突出,资深专业人员约80人),除值班、技术和保障人员外,约有半数是独当一面的成熟领域专家。曾任戈尔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富尔斯称,他在选择高级助手时,从国务院、国防部、参联会、中情局以及智库和大学70个人里选1个-2个。由此看来,这些人可谓“精英中的精英”。

专业性的来源:规范的作业程序和团队精神

美国国安会体制中的跨部门政策委员会是开展业务工作的主要平台。由于人员个性、部门利益与习惯、工作重点以及对重大问题难以避免的分歧,该机制的顺利运转难度很大。一位资深人员称,对他们来说“最容易的就是形不成政策”。无论在危机管理还是在战略设计上,规范的程序和团结协作都是成功的关键。大多数跨部门政策委员会遵循界定问题、明确规范、提出目标、制定政策、起草文件等五个步骤。(见注4)

注4:跨部门协调的五个工作步骤

界定问题

明确问题是什么,涉及哪些国家利益,对既定战略目标有何影响;对情报报告做出评估,努力理解事态的推动力量,明确掌握了哪些东西,没掌握哪些东西,哪些是假设;明确各部门是否有共识;明确采取行动和不采取行动各有什么后果;向情报、外交等职能部门提出信息要求。

明确工作规范

提出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建立跨部门工作程序,就如何会商、评估问题,形成解决方案及相互协调做出规定。

提出政策目标,评估政策选项,形成总体战略和政策

包括预防性战略、反应性战略;明确各部门的权责界面、能力与资源需要,以及整合的方式和途径;与盟友和国际伙伴进行沟通;监督政策执行,制订应变计划。

确定达成预定目标的政策工具、手段和途径

制定行动规划,对各机构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协调。

起草综合的政策选择文件

一般包括:战略目标、途径、各政策措施及时间节点;总体需求和预先行动,指挥关系、通联职责;力量、资源和后勤需求;评估政策成功的标准,完成政策的节点,确保实施者理解所要采取的行动,并及时反馈实施情况。根据总统的偏好,可提出一个或多个政策选项,并提供多数或少数意见。

虽然各地区和功能委员会负责不同的领域,但有一系列基本问题具有共性,包括:

一、是否确有必要采取行动?对何种国家利益构成威胁,有否其他替代方案?

二、希望达成的目标,为这些目标美国政府可以公开做出哪些表态和承诺?

三、目标国家、其他地区国家、盟友以及中立国家,会怎样看待美国的政策承诺?国会和公众可能会怎样看政府的决心意志?

四、盟友支持美国目标和计划的能力与意愿有多大?关键国家是否有共识?它们的利益是什么?在多大程度上它们会从支持美国政策中受益或受损?要付出多大代价?能否协同行动?

五、有可能反对美国政策的地区国家、中立国家甚至盟友,可能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它们怎么算计与美国对抗的利益、代价和风险?

六、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对美国政策的可能反应,它们在支持或反对美国政策问题上,怎样权衡利弊?

七、美国采取行动的成本、风险与不采取行动的代价与风险多大?

八、美国政策可能遇到哪些法律和国际决议问题?

九、在政策受挫时,是否有升级的意愿和替代方案?

十、美国政策可能产生哪些后果,包括意外后果?

十一、参与行动的美国各职能机构对成本和利益有何预期?

这些工作步骤以及问题清单,既来源于长期的实践,也来源于对战略问题的研究和经验教训的总结,当这些东西内化为人员素质和工作习惯之后,会极大地提高跨部门、跨领域工作的效率,使具有不同个性、期望、经验和任务的人员组成协同一致的团队。美国国安会系统特别强调,有效的跨部门政策制定和行动协调,必须具备定期质疑在事件和危机初期所持假设的能力,以保持对事态性质的把握并及时对事态大前提的变化做出反应。

美国研究界指出,鉴于跨部门政策委员会繁重的任务、广泛的范围和问题的复杂性,要成为有效团队中的得力成员,需要保持思维的灵活,保持对事件的参与,保持警觉,保持工作的重点,并具有优异的写作技巧以及不偏不倚的公正态度。这些要求,表面上不难,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并不容易。例如,保持公正,要求国安会办公厅工作人员没有个人野心和预定的僵硬立场,能够客观地面对不同观点和政策问题的不同方面,了解同伴及其他职能部门的观点和关切,有能力形成平衡的分析和建议;给总统的建议必须简明,有客观事实依据,尽量降低个人倾向的干扰;在危机处理中,必须有能力从危机情况里跳出来,观察利益、动力或战略背景是否发生了变化。再如保持思维活力、警觉和参与问题,国安会办公厅高级主任及资深专家,往往一天工作12小时-14小时,一周7天,精神及身体很容易陷入机械的麻木状态。国安会高级主任往往同时在3个-5个跨部门政策组工作,对下属3个-6个下级主任负责,除常规职责外还要承担大量其他工作,经常长时间开会,开完会还得写材料。这些对身体和心理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为了提高效率,国安会办公厅的人员规模不可能很大,因此无论有多专业,其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对于最高层级幕僚机构来说,真正的考验是处理大事与急事的关系,也即如何平衡战略设计与危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