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20世纪的中国对外关系卷
1711200000101

第101章 20世纪中国对外关系大事记(4)

1940年9月25日 日军在海防登陆,西南国际路线中断,美国贷款2500 美元给国民政府。

1940年9月27日 德、意、日三国军事经济同盟成立。

1940年10月9日 英国正式通知日本,开放滇缅路。

1940年11月13日 日本举行御前会议,决定《支那事变处理纲要》。

1940年11月30日 日、汪签订《调整中日关系条约》,并发表日、满、华共同宣言。国民政府外交部声明:日、汪所订立非法条约无效,倘有任何国家承认该汪伪政权者,即与之断绝国交。罗斯福称,美国将对华信用贷款1亿美元。

1940年12月10日 英国政府宣布贷予中国平准基金借款及信用借款500万英镑。

1940年12月29日 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表示中、美、英三国命运有密切关系,将予中国大批军援。

1941年2月14日 美特使居里在重庆会见周恩来,表示美国赞助中国统一,反对日本。

1941年4月1日 中美平准基金协定签订,美国贷款5千万美元。

1941年4月13日 苏、日在莫斯科签订中立条约。莫洛托夫召见中国大使,称苏联援华政策不变。

1941年5月25日 美国政府批准第二批援华武器,价值约5千万美元。

1941年6月5日 中、英500万镑出口信用借款协定在伦敦签字。

1941年6月18日 《中英滇缅划界条约》在重庆签字。英外交大臣艾登在下院宣布。

1941年7月1日 国民政府宣布与德、意绝交。

1941年7月14日 国民政府发表中英两国关于撤销不平等条约之换文,表示战后撤销治外法权。

1941年8月17日 外交部发表声明,热烈赞成“大西洋宪章”之八点计划。

1941年9月14日 中、美、英三国经济会议在香港开幕。

1941年9月22日 《中缅移民协定》签字,中国人可移居缅甸。

1941年10月13日 苏联政府将我唐努乌梁海划为其自治区。

1941年11月12日 英、美公布《对华贸易付款新办法》。

1941年11月22日 中、美、英、澳、荷五国外长会议在华盛顿举行,首次公开联合对日战线。

1941年12月8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9日,中国对德、意、日宣战,中共发表《为太平洋战争宣言》。

1941年12月23日 蒋介石主持中、美、英军事代表会议,通过《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6条。

1941年12月24日 香港陷落。

1941年12月31日 罗斯福致电蒋介石,建议成立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请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

1942年1月1日 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1月2日 蒋介石致电罗斯福,允就任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

1942年1月3日 盟国宣布,反轴心国之第一最高区域统帅部及西南太平洋区之统帅部已组成。

1942年2月2日 美国对华贷款5亿美元,英国对华贷款5千万英镑。

1942年3月1日 蒋介石飞抵腊戍,视察缅甸战场。

1942年3月4日 史迪威抵重庆,就任中国战区盟军参谋长。

1942年3月31日 太平洋作战会议在华盛顿成立。

1942年4月2日 滇缅路封闭。中英成立《中印航空协定》。

1942年4月8日 美国空军首次飞越喜马拉雅山脉,开通“驼峰”空运航线。

1942年6月2日 外交部长宋子文与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签署《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

1942年10月10日 英美两国同时发表声明,废除在华之不平等条约。

1942年10月11日 中美新约在华盛顿开始谈判。

1942年10月28日 中英新约在重庆开始谈判。

1942年11月12日 国民政府与古巴政府在哈瓦那签订友好条约,取消华侨入境限制。

1943年1月9日 日、汪发表《共同作战联合宣言》,签订《关于交还租界及撤废治外法权之协定》。

1943年1月11日 中美、中英分别签订《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及换文》和《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及换文》。

1943年1月12日 外交部照会英国,声明中国保有收回九龙之权。

1943年5月17日 联合参谋团开会,罗斯福、丘吉尔及蒋介石代表宋子文参加。(此次为中国首次获得战略发言之机会)

1943年6月4日 罗斯福建议中、美、英、苏四国领袖会议。

1943年6月10日 中、美、英、苏先后批准《同盟国战后救济复兴协定草案》。

1943年6月24日 宋美龄访白宫,与罗斯福详商战后远东和平与善后问题。

1943年8月4日 宋子文在伦敦接见记者称:中国期望击败日本后,收回东北及台湾,朝鲜应独立。

1943年10月30日 中、美、英、苏商定并签署《四国普遍安全宣言》。

1943年11月23日 中、美、英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举行会议。

1943年11月26日 通过《开罗会议宣言》。

1943年12月1日 国民政府正式发表《开罗会议宣言》。

1944年5月2日 《中英租借协定》和《中英财政协定》在伦敦签字。

1944年6月19日 中、英、苏三国在华盛顿举行“航空会议”。

1944年8月19日 日本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研究对华政策。

1944年9月29日 中、美、英三国代表在美国顿巴敦橡胶园举行战后世界和平机构会议。

1944年10月9日 中、美、英、苏四国政府同时公布《国际组织建议案》。

1944年11月10日 汉奸汪精卫死于日本名古屋。

1945年2月3日 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克里米亚的雅尔塔开会。

1945年4月12日 罗斯福逝世、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

1945年4月25日 联合国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开幕。

1945年6月1日 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

1945年6月26日 中、美、英、苏、法等50国代表在旧金山会议中签订《联合国宪章》。

1945年6月30日 宋子文抵达莫斯科,商订中苏条约。

1945年7月26日 中、美、英三国发表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3日 波茨坦会议结束,协议设立中、美、英、法、苏五国外长会议。

1945年8月9日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全国人民举行大反攻。

1945年8月10日 日本政府向美、英、苏、中等国发出乞降照会。

1945年8月14日 外交部长王世杰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代表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附件。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接受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 中、美、苏、英正式宣布,接受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6日 国民政府派徐永昌赴菲律宾,代表中国接受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8日 中法签订《收回广州湾租借地条约》。

1945年9月29日 中、美、英、苏同意成立盟国远东委员会,监督实际投降条款。

1945年10月25日 中国战区台湾区受降典礼在台北市中山堂举行,台湾重归中国版图。

1945年12月5日 中荷新约在重庆换文,荷兰放弃在华特权。

1945年12月15日 杜鲁门发表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

1946年1月5日 国民政府发布关于外蒙古问题公告。

1946年1月13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立,中国为常任理事国之一。

1946年1月20日 外交部声明,我国不受《雅尔塔秘密协定》之拘束。

1946年1月28日 联合国大会决议,以中、美、英、苏、法五国文字为正式语文。

1946年2月28日 《中法新约》在重庆签字,法国放弃在华特权。

1946年3月19日 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在南京正式成立。

1946年4月29日 美国政府同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关于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之协定》。

1946年6月14日 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在华盛顿签订《中美处置和租借法案物资协定》。

1946年6月22日 毛泽东发表《关于反对美国军事援蒋法案的声明》。

1946年8月5日 巴黎和会决定由中、美、英、法、苏5国轮流担任大会主席。

1946年8月30日 国民政府和美国政府签订《中美剩余战时财产出售协定》。

1946年9月17日 外交部声明:中国从未放弃九龙城治权。

1946年11月4日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946年12月12日 国民政府在南沙群岛重建国界碑。

1946年12月18日 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坚持扶蒋、制造中国内战的政策。

1946年12月20日 王世杰、司徒雷登在南京签订《中美空中运输协定》。

1947年2月1日 中共中央发表声明,宣布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条约和贷款不予承认。

1947年2月6日 国民政府公审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

1947年4月26日 杜鲁门命令将美国海军剩余舰艇271艘移交给中国政府,并派300名官兵协助中国发展海军。

1947年6月28日 日本赔偿战舰92艘,中、美、英、苏抽签平分。

1947年7月22日 杜鲁门派其特别代表魏德迈来中国考察政治、经济、军事情况。

1947年8月24日 魏德迈离华前发表声明,指责中共发动“暴动和破坏”,要求共产党停止使用武力。

1947年10月28日 同盟国11国初步确定日本赔偿总额为540亿美元,中国政府要求分得赔偿总额的40%。

1947年12月19日 美国国会通过1800万美元对华贷款。

1948年2月11日 马歇尔宣布美国国务院已正式建议以5.7亿美元援华。

1948年2月20日 苏联政府宣布,与国民政府签署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延长2年。

1948年6月5日 外交部长王世杰发表对日政策声明。

1948年7月3日 王世杰与美国政府代表司徒雷登签署了涉及中国财政、经济贸易的资源主权的《中美关于经济援助之协定》。

1948年8月5日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国农村复兴中美联合委员会协定》。

1948年11月9日 蒋介石致函杜鲁门,要求美国迅速给予并增加军事援助。

1949年1月8日 国民政府要求美、英、法、苏四国政府出任国民政府与中共和平谈判的调解人,遭四国拒绝。

1949年1月26日 国民政府军事法庭在上海宣判日本侵华战犯、前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无罪。

1949年3月1日 美国经济合作总署中国分署署长莱普汉向美国国会提出援助国民政府的新计划,要求每个月给国民政府2千万美元的援助,为期1年,共2.4亿美元。

1949年3月25日 美参议院外委会通过援华法案延长期限至明年2月15日至,动用已拨予国民政府而尚未使用之5800万元款项。同日,美经济合作总署拨款1600万元给国民政府。

1949年8月2日 美国驻国民政府大使司徒雷登离华返美。

1949年8月8日 美国国务院发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3日 中苏建交。

1949年10月4日 中保建交。

1949年10月5日 中罗建交。南斯拉夫表示愿意与中国建交。

1949年10月6日 中朝、中匈、中捷分别建交。

1949年10月7日 中波建交。

1949年10月16日 中蒙建交。

1949年10月27日 中国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交。

1949年11月23日 中国同阿尔巴尼亚建交。

1949年12月16日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到达莫斯科。

1950年1月18日 中越建交。

1950年2月14日 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它有关协定。

1950年5月9日 中瑞(典)建交。

1950年5月11日 中国同丹麦建交。

1950年6月8日 中缅建交。

1950年6月9日 中、印尼建交。

1950年6月25日 朝鲜战争爆发。

1950年6月27日 杜鲁门命令美军直接参加侵朝战争。

1950年6月28日 毛泽东发表讲话,严斥美国对朝鲜和中国领土台湾的侵略。

1950年9月14日 中、瑞(士)建交。

1950年10月25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

1950年10月28日 中芬建交。

1951年5月21日 中国和巴基斯坦建交。

1951年7月10日 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开始。7月26日就议程达成协议。

1951年9月18日 周恩来发表声明:美对日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绝不承认。

1952年6月1日 中日签订第一个民间贸易协定。

1952年10月4日 中锡(兰)签订贸易协定。

1952年12月31日 苏联将中长路移交中国。

1953年7月27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

1954年4月29日 中印签订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1954年5月11日 中国和阿尔巴尼亚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互派大使。

1954年6月17日 中英决定互派代办。

1954年6月25日—28日 周恩来访问印度。6月28日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

1954年6月28日—29日 周恩来访问缅甸。6月29日中缅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

1954年7月23日—26日 周恩来访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7月25日发表中德会谈公报。

1954年7月26日—28日 周恩来访问波兰。

1954年7月31日—8月1日 周恩来访问蒙古。

1954年10月5日 中挪建交。

1954年10月12日 中苏北京会谈结束。发表《中苏联合宣言》等文件。

1954年10月19日—30日 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中国。

1954年11月19日 中荷决定互派代办。

1954年12月1日—16日 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12月12日中缅两国发表联合公报。

1955年1月2日 中国和南斯拉夫建交。

1955年1月20日 中国同阿富汗建交。

1955年4月18日—24日 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

1955年4月22日 中国同印尼签订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

1955年8月1日 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开始。1955年9月10日中美会谈就双方平民回国问题达成协议。双方进入第二项议程“双方有所争执的其他问题”的讨论。

1955年12月8日—15日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率领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

1955年12月10日—1956年1月13日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访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56年1月2日—23日 宋庆龄访问缅甸。

1956年1月14日—16日 朱德访问匈牙利。

1956年1月17日—29日 朱德访问捷克斯洛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