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人说话术
1704700000067

第67章 说话范本(12)

那是在一个春风拂荡的日子里,我来到吉林市郊外的狼头山,这是东北地区西团山文化的原始人遗址。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东南面山坡上一层层梯田般的台地上,还依稀看得出原始人的住房遗址,房屋凹进地下,一排一排依山而建。西北面的山坡上,是原始人的墓葬地。墓地用石条砌成,里边都有随葬品:猪骨、石刀、石斧等等。在山坡上,偶尔可以捡到断裂的陶壶、陶鼎的碎片,有的房屋里还留存着用火的遗迹。我徘徊在狼头山上,不免心潮起伏,思绪万一千:3000年前,这里遍地荆棘丛生,清亮亮的河水从山下潺潺流过。我们的先民们挥动石刀石斧,燃起篝火,斩除荆棘,团结一心,呼啸呐喊,猎获野兽,抬回野果……朝朝暮暮,岁岁年年,一步步从黑暗走向光明,从野蛮走向文明……这时,从山下田野里忽然传来一阵悦耳的歌声:“5月里,播种的好时光,劳动的人儿格外忙……”我听着这歌声,心中怦然一动,想到了恩格斯那一句名言:“(劳动)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朋友们!我们赞美和歌唱5月,不就是因为在这劳动者的节日里,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劳动的幸福和欢乐,更深切地体会到劳动的崇高和神圣么?

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就因为人类在劳动中展开了思想的翅膀,锻造了语言的锁链。劳动创造了财富,创造了知识,也创造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创造了整个世界。人类从亘古的荒原里,从遍布荆棘的丛林中,从盘根错节的高树上走下来,走进这高楼林立、电光闪烁的信息社会。电子时代,何尝容易?有艰辛的开拓,痛苦的耕耘;有悲壮的拼搏,无尽的挫折;有如血的悲歌,浩然的壮语!正是在这痛苦与幸福交织的劳动与创造里,人类才不断的走向完美,走向光辉灿烂的未来!

我们不会忘记,劳动曾经被扭曲。多少年来,我们只以为脐手胝足、垦地拓荒,“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水不断流满脸”,这才是劳动;只以为扬起风镐,挥动铁锤,这才是劳动。不错,这确是实实在在的劳动。但是,朋友们,这仅仅指的是体力劳动,人类还有另一种重要的劳动——脑力劳动,却被我们忽视了。闭塞的自然经济,狭隘的小农观念,使我们目光短浅,安于麻屋布衣,粗米糙饭,不敢企望高天,雄视辽远,使我们的科学技术步履蹒跚,沉重而缓慢。当春雷震响的时候,我们蓦然回首,这才惊诧地发现:贬损脑力劳动,毁弃科技文化,这是多么愚昧而野蛮的历史倒退啊!今天,神州大地上,正奔涌着“文化热”、“科技热”、“发明热”的浪潮,每一个劳动者不再以“大老粗”为自豪。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大时代里,每个劳动者将不再只是挥动镢头的愚公,他同时也是掌握最新科学技术的智叟!一代崭新的有知识、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将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卓越的才能,去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

我认识这样一位普通的知识分子。他生长在美丽的天府之国,50年代末,毕业于成都轻工业学院。怀抱眷眷的报国之情,来到了北国江城。30年来,他曾有许多机会可以回到锦绣的家乡,却都被他主动放弃了。这些年里,他先后取得了11项科技成果,蓝天上飞翔的人造卫星,大海中驰骋的舰艇,都有他研究制造的零部件,他的一腔热血和一颗赤诚的心,都贯注在祖国的塑料工业上。有许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然而他不无自豪地说:“在神圣的劳动中我收获了快乐,在创造的艰辛里我体验到人生的幸福。一个人最大的快乐,就在于永不疲倦的追求和创造,劳动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他说得多么好啊!在我们祖国有多少像他这样普普通通。朴朴实实、默默无闻地工作和任劳任怨地耕耘的劳动者啊!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我们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与发展,不都凝结着这些普通劳动者的汗水、鲜血、痛苦与欢笑吗?

有一位哲人曾这样说:“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全部的精神贯注到这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亲爱的朋友!劳动,曾经引导我们冲破黑暗,走出野蛮,跨向一个崭新的世界,它还将继续引导我们走向一个更加灿烂更加辉煌的幸福明天!让我们歌唱劳动,赞美劳动,拥抱劳动吧!在劳动和创造中,我们将获得无上的光荣和幸福!劳动,是神圣的!让我们在这神圣的劳动中寻找快乐,追求幸福,创造希望吧!

本例是一篇歌颂劳动和普通劳动者的演讲。从总体来看,整篇演讲的内容显得比较充实,说服力也较强。演讲者紧紧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内心的客观存在和所思所想,夹叙夹议,有理有据。在表述具体事例时,演讲比较注重细节描写,着力表现劳动者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给人以很深刻的印象。此外,演讲者还注意结合现实生活中“脑体倒挂”的现象,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劳动的本质,既澄清事实,又使演讲具备了较强的针对性。整篇演讲从追溯历史到关注现实,由远及近地论述了劳动的神圣伟大,最后以祝愿和号召作结,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说服力和感染力都是比较强的。

16.“五四”青年节演讲

“五四”青年节演讲是在庆祝“五四”青年节的集体活动中所作的演讲。它对于弘扬“五四”精神,鼓舞广大青年为祖国建设发奋国强以及提高青年人觉悟、陶冶青年人情操等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主要内容:

(1)表达心情,向青年朋友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2)追溯“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走过的道路,颂扬青年的爱国、民主、进步的精神。

(3)结合新时期的特点,论述“五四”精神依然是时代的主流。

(4)对广大青年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经验之谈:

(1)真诚地赞美青年人所具有的朝气,激发他们的自豪感与上进心。

(2)针对新时期青年人的新观念与新追求,把爱国进步的精神同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赋予传统观念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3)指出在青年人中间存在的一些错误观点,批驳其谬误性,有利于让对方接受并不新颖的观点。

(4)在当前时期谈爱国与进步往往让人觉得空洞,因此演讲应善于结合青年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强化理论的可操作性,使于青年人理解和接受。

(5)了解青年人的所思所想,使用他们熟悉和易接受的语官.分析他们具体的想法和做法,以朋友的身份加强与青年人的交流。

我们这一代

朋友,您去过天安门广场吗?您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吗?就在这雄伟的纪念碑上,有这样一组浮雕:一群男女青年,高举着“废除卖国条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他们无畏地迎着卖国贼的枪口奋进。

帝国主义、反动统治的淫威没有吓倒他们;监禁、酷刑、枪杀,同祖国的命运相比,算得了什么!热血青年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不可欺,中华民族不可侮;人民不要专制独裁,百姓反对军阀混战;我们要的是民主,是独立,是领土完整,是国富民强!

于是,在中国,在天安门广场,爆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呵,朋友,这就是忧国之魂在怒吼,这就是爱国之心在闪光。面对灾难深重的祖国,面对在流血、在呻吟的母亲,千千万万个爱国青年挺身而出,一代一代的英雄志士倾洒热血,终于迎来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今天。

今天,64年后的今天,成长起我们这一代!

我们这一代是曾被称为经过了十年动乱的不幸的一代。但是,我们这一代又是奋斗的一代,因为我们有冷静的头脑,有沸腾的热血,有勤劳的双手,有一颗赤诚的心,我们有能力在党的领导下让祖国春回大地。我们要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筑起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我们要像共产主义战士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要像杜芸芸那样,把一颗纯金般的爱国之心敬献给祖国

要像张海迪那样,把自己全部的光和热无私地奉献给人民。

我们要像“五四”的爱国青年那样,虽“身无分文”,却“心忧天下”,决心‘改造中国与世界”。64年前,祖国需要的是救国志士;64年后的今天,祖国需要的是建设大军,是继往开来的新一代!正如萧伯纳所说的:“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朋友,也许你会这样说:“‘五四’的年代早已过去了,难道还要我们像‘五四’青年那样去拼搏,去奋斗吗?”是的,我们今天仍然需要继承发扬“五四”的爱国精神,用“五四”精神去开创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因为,朋友,不要忘记,我们是前辈的后代,我们同时是后代的祖先;我们不能只以后代的身份坐享其成,我们更应该以祖先的姿态去为后世造福。如果不是这样,“五四”燃烧的火炬岂不要在我们手中熄灭?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对得起“五四”的先烈吗?对得起我们的祖辈吗?如果不是这样,我们能对得起我们的后代吗?

“五四”的历史经验告诫我们:只有不甘落后,奋起拼搏,才能振兴中华;“五四”的精神告诉我们:只有用自己的双手,才能建设美好的新生活!

“不管母亲多么贫穷困苦,儿女对她的爱也绝不会含糊。我只喊一声‘祖国万岁!’更强烈的爱在那感情的深处。”这就是我们的心声,这就是中国青年的赤子之心,这就是“五四”精神在我们这一代身上的延续!

这是一篇旨在弘扬“五四”精神的青年节演讲。演讲者从追溯“五四”运动的历史入手,论述“五四”精神的伟大。然后,演讲者结合经历“文革”的一代青年的自身特点,论述“五四”精神在新时期青年身上应如何发扬光大。接着,演讲者又批驳了“五四”精神已经过时的错误说法,指出爱国、进步的精神在当今时代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录后,演讲者代表青年一代向祖国表达心声,使演讲的主题得到情感上的升华。从全篇来看,贯注演讲的始终是一份对祖国的拳拳之心,眷眷之情,这成为本篇演讲的精神主脉。

17.“六一”儿童节演讲

“六一”儿童节演讲是在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活动上所发表的演讲。它对于提高广大儿宣的思想觉悟、激发他们为祖国建设发奋学习的热情以及沟通长幼之间的情感等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主要内容:

(1)表达心情,向小朋友们祝贺节日。

(2)描绘儿童时代的美好画面,表达自己的眷恋之情。

(3)讲述新旧社会儿在生活的强烈反差,提醒孩子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对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提出富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5)再次向孩子们发出祝愿和问候。

经验之谈:

(1)使用儿童易于理解与接受的语言.添加幽默风趣的佐料,营造亲切轻松的气氛,激发小听众的浓厚兴趣。

(2)描绘自己的童年时代,细致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和当时的真切感受,激发小听众的共鸣与好感。

(3)抓住儿宜好奇心强的特点,以提问的方式引起他们的注意,引发他们的思考。

(4)善于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来阐发自理,使不易理解的道理形象化、浅显化,使于小听众理解与接受。

(5)在提及小听众身上的缺点时,可以拿自己作为反例,在自我调侃中使小听众懂得改进的道理。

祖国的花朵

——“六一”节讲话

小朋友们:

你们一定奇怪我为什么捧着一束绿色树枝,是吗?答案很简单: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我愿做你们的绿叶。

看到你们花枝招展、喜气洋洋的样子,我就想起了20年前。那时,我也是“祖国的花朵”呵,可是我不配称花朵,我只是一个调皮的、满身肮脏的“小坏蛋”。

你们唱歌跳舞,就拨动了我心中《童年》的旋律:“池溏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那是多么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天地呵!可是那小天地里也有我的无赖和缺陷——“总是要等到睡觉以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我想,你们一定不像我这个小调皮,是么?

你们比我懂得多,对吗?——即使方仲永那样的神童,荒废学业也会一事无成;即使小板凳做了3次,还做得难看死了的爱因斯坦那样的“笨蛋”,刻苦钻研,立志造福于人类,也会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你们的生活环境太好了。当然也有家庭条件差的,那就看看爱迪生吧,他一边风里来雨里去卖报,一边搞科学实验,终成世界发明大于!

我的花朵们!你们的绿叶知道你们都有美丽的梦。在这万物欣欣向荣的6月,就让你们的梦扎根在肥沃的土壤里,蓬勃地生长吧,长成我们学校的希望,长成我们祖国的未来。

祝你们的节日——是一首次乐的歌!

本例是一篇简短而又颇有特色的“六一”儿童节演讲。演讲者上台时巧妙借用了“树枝”这个道具,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以向小听众提问的方式开始演讲,一下子激发起小听众聆听的兴趣。演讲者接着引用一段歌词,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的乐趣和烦恼,以调侃自己的调皮、不用功来反衬在座小听众的懂事、用功,既引发了孩子们的共鸣,又向他们阐发了几个小道理,避免了教条式枯燥灌输。演讲者还引用了方仲永和少年爱因斯坦的两个事例,向小听众说明了勤奋读书的道理,又以爱迪生的故事来鼓励孩子们克服困难、为理想而奋斗。最后,演讲者向孩子们发出祝愿,并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侯,结束了这篇生动、亲切、简短而又颇有感召力的演讲。(三)名人演说经典回故

1.人权与女权——梁启超

概念推演的明畅辩说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启蒙思想家、宣传鼓动家。曾发动“公车上书”,提倡维新变法,宣扬改良主义,并介绍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思想和学说,对当时中国思想界影响重大。此外,他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也作了系统深入的整理研究。其著述编为148卷的《饮冰室全集》。

1922年11月6日,梁启超针对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面前作了《人权与女权》的演讲。他由题目中“人权”与“女权”概念并列的不合逻辑,引出现实问题。然后由自然界“人”与历史上“人”的划分,谈到“人权运动”的兴起。再由“人权运动”过渡到“女权运动”和“中国女权运动”。进而触及核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主张。这种通过概念推演,即概念的划分与连续限制的论辩方法,使问题步步深入,内容环环相扣,颇具逻辑魅力和说服性。加之这位大学问家如数家珍般的广征博引,庄谐相济、挥洒自如的语言艺术,更增添了其艺术魁力和感召性,实为风格独具的论说文字之佳品。

诸君看见我这题目,一定说梁某不通:女也是人,说人权自然连女权包在里头,为什么把人权和女权对举呢?哈哈!不通诚然是不通,但这个不通题目,并非我梁某人杜撰出来。社会现状本来就是这样的不通,我不过照实说,而且想把不通的弄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