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人说话术
1704700000054

第54章 说话忌术(21)

在成人的交往中,坏的幽默对人伤害之大,就象好的幽默使人受益不浅一样。挖苦、嘲讽、轻蔑显然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都不是好事,对家庭关系的败坏,对孩子的伤害尤其大,因此任何人都不能拿人尤其是孩子来作恶劣幽默的施展对象。在孩子之间彼些使用的不好的幽默也是用来捉弄他人的,如果不加以改正,不仅造成家里不安宁,也无法使孩子学到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不恰当的幽默我们可以称之为恶作剧,说白了就是捉弄人。我们下面来讨论这种不恰当的幽默,它的成因、方式及如何有效地在家庭中避免。

恶作剧或捉弄本身并不坏,因为它也可以表示亲昵,尤其是在家人之间。捉弄是好是坏,完全看对方的反应如何,也就是说只有对人反应敏感的人才能捉弄人而不怕造成不好的结果,因为他知道适可而止。捉弄人也可能乐趣无穷,只要双方都感有趣。出现这种情况是双方都了解对方无意损伤自己的自尊心;相反,恶意的捉弄就是要损伤对方,使自己感到高人一等。捉弄那些没有自信心的人,或捉弄过份而不知停止,都会产生不好的结果。

恶劣的捉弄最常见于父母没有处理好子女之间争端的家庭,偶尔的小捉弄是家庭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与我们要说的不可混为一谈。但是家里如果有人认为这已经成为一个问题,那就该好好检查检查了。为了处理好这种情况,我们先弄清它形成的原因,看看到底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家人尤其是孩子之间的恶劣捉弄?

首先,捉弄可能是嫉妒的表现,为了贬低对方的优点而捉弄他;其次,捉弄可能为了表现权威。例如年龄小的孩子可能通过捉弄哥哥姐姐、使他们被父母责罚而开心为乐,来显示自己可以驾驭别人、操纵别人,特别是比他年长的人;其三,捉弄可能是对父母发出的抗议,表示父母有些做得不合适的地方需要改正。

在一个家庭里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10岁的哥哥老是捉弄6岁的弟弟,并且必定在星期六早上他们去爷爷奶奶家的路上。后来发现事情的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哥哥厌倦了每个星期都到爷爷奶奶家去一趟,但因为家里各成员间沟通不好,他没有学会向父母说出这种感觉,于是就捉弄弟弟来发泄不满。后来他们把周末一次减少到每月一次,这种情形就不再发生了。捉弄弟弟只是在向父母发出警报,有什么事不对劲了,要改正。生活中我们还见过许多家庭,当父母出去时,让大孩子对弟妹负太多的责任,于是他们就开始捉弄弟妹以表现他们的权威,以及下命令甚至威胁。而年幼的孩子为了削弱兄姐的权力,也捉弄他们、抗议或故意不服从等等。这时的捉弄就很危险,是一种必须改善的关系的警告。让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几乎每个家庭都可能见到:

哥哥站在过道一边,妹妹经过时,用手碰他一下,然后加快脚步。哥哥道“嘿!你干嘛——”追过去打了她的背一下。妹妹尖叫着喊爸爸妈妈,说哥哥瞪了她一眼,然后还打她。两个孩子互相控告对方的不是。

在这个例子里,父母如果要找出谁先“开始”这场争吵的,那就错了。他们永远也无法确定“妹妹的手碰哥哥一下”是故意的(如哥哥所说),还是无意的(如妹妹所说);也没法确定哥哥在那儿有没有轻蔑地瞪了妹妹一眼(如妹妹所说)。假设哥哥瞪了妹妹一眼,或下巴抬得高高的,这就是一种挑衅:“我让你来跟我吵。”妹妹有完全的自由选择接受或拒绝,接受的话就是回击,就好象说:“好主意,我们来吵!”在这个例子里她至少接受了一半。她也可以拒绝,不去理会,不予反击,就象在说:“对不起,这次不跟你吵!”在哥哥一方也是一样,妹妹碰撞了他一下,他可以选择还击或不理会,就当作妹妹不小心碰的。

如父母能沿着这个途径和孩子讨论,分析他们争吵的原因,就会发现争吵的责任是双方的,两个孩子都不罚或都罚都是十分公平的。最重要的是任何情况下都要教孩子用这种方法来检查自己的行为。当然不排除有时是一方故意作恶,一方纯粹无辜,这种情形很少,而且也可能因受害者不报复而减少一方的有意攻击。

从以上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捉弄”形成的一些要点。捉弄一旦形成,每个行为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甚至只是看一眼!另外也显示出,如果一个孩子热衷于报复他的被捉弄,那么另一个孩子就倒霉了。由于孩子有这种急于使对方倒霉的心理,他就要不断地报告。而作为父母的就应该警告两个孩子,再有捉弄行为发生,两个都要罚!这个建议在许多母亲看来都觉得不合理,事实上这是公平合理而又有效的。因为被捉弄的人常常不自觉地迎合,招惹对方再捉弄他,以使对方倒霉。如果两个都罚就可以消除了这个动机,结果捉弄就减少或没有了。

如何在家庭中避免或阻止这种不恰当的幽默呢?下面提供几种方法:第一,教育孩子从“接受还是拒绝挑衅”的观点来看待不恰当的幽默或恶作剧或捉弄;第二,尽力去了解捉弄发生的原因;第三,鼓励孩子有自己的爱好和活动,免得一天到晚都在一起,引起争端;第四,在捉弄发生时,要双方都罚或都不罚。有些恶劣捉弄非制止不可,有的可任其自然,否则会剥夺了孩子作为“孩子”的权力;第五,不要强迫孩子分离的彼此的东西;第六,不要拿孩子来跟另一个孩子比较;第七,教育孩子尊重家里每一个人的隐私。如果掌握了这几种方法,那我们相信,在一个家庭中,是可以避免那些不恰当的幽默,从而使得真正的健康的幽默发展起来。

21.切忌自以为是

当我们在处理家庭关系时,会面临很多问题,每个人所想的都带有自己的特点,正因此,我们需要牢牢记住一个秘诀,那就是,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不自以为是的方法是,我们需要先为他人着想,作出假设,然后再去验证这一假设。

验证假设是很重要的,因为许多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争吵和困惑,都因为未验证假设,或未征得对方的同意,或未向对方说清楚,当你“以为”对方也会这么想,不必和他商量就去做时,即使他本来同意你的作法,也往往会恼怒生气。如果在两个关系亲密的人中间经常发生这种情形,长此下去一定会发生感情问题。

如果“受伤害者”压抑愤怒的情绪,什么也不说,那么积压下来的问题就更严重。有时即使他愤怒表现出来,却会得到“哦,我以为你不会在意”或“我怎么知道你会反对”等一类多半是借口的回答,这种回答往往给人以自以为是的恶劣感觉。只有在摸清了对方的意思并征得了他的同意后,假设才能定论,否则永远只能是“假设”。当你非常了解对方时,要问过之后才能确知,两种情况都不能以“不知道”或“以为”为托辞。现在举两个例子来看看“未经证实的假设”所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

下面让我们来看两个关于“自以为是”的故事,看看这种毛病会给家庭关系带来多么大的恶劣后果。这两个故事都是由美国著名的家庭心理问题专家讲述的,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这是一位医生的故事。J医生是一位有名的内科医生,学问、地位、名望、财产都有了,还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四个优秀的孩子,可称人人羡慕。但他却和妻子关系处不好,使他十分苦恼。这是他第二个妻子。第一次婚姻因无法忍受妻子的专横而离异。他为现在这个妻子的美貌、柔顺所吸引,婚前她常喜欢制造一些奇异的惊喜取悦他,没想到却成了婚后的问题根源。

这位妻子自以为很了解丈夫的喜好,并且以此而骄傲,她经常不经他同意就重新布置家里。开始时,丈夫假装很惊喜,但后来发现与她的喜爱不同,于是渐渐不能忍受这种“惊喜”。他开始发脾气了,抱怨妻子故意在背后和他作对,他躲进他的古旧的书房里的时间越来越多。两人关系的裂纹与日俱增,苦恼到了极点,因而去找专家帮忙,但收效甚微。一天夜里,J医生打电话给那个专家:他已发动了他的汽车,准备去自杀!让专家通知他妻子去看他自杀。专家用了两个小时让他倾吐心中的苦恼和怒气,并说服他好好谈谈。第二天早上他诉说了下面这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