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宝宝四季少生病:0-3岁宝宝照顾细节400个
16822200000009

第9章 宝宝四季不生病的日常生活护理细节(8)

2.被褥太厚太重。

爸爸妈妈担心宝宝睡不热,拿很厚、很重的被子给宝宝盖,这样反而压迫宝宝身体,使宝宝呼吸不畅,身体处于紧张状态,夜梦多,易惊醒。妈妈在给宝宝挑选被褥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暖和且材质轻的被褥。

3.门窗紧闭。

为了宝宝不受风寒,爸爸妈妈喜欢将门窗紧闭,防止冷空气透进窗来。这虽然能保持房间的温度,但是长时间不通风,室内空气浑浊,影响宝宝的呼吸,容易使脑部缺氧。

第十九节关于宝宝的免疫力

69什么样的宝宝可能存在免疫低下呢

免疫力低下是指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入侵异物,处理自身衰老、损伤、死亡和变异细胞的能力不强,免疫力低下的宝宝很容易生病,可能表现如下情况:

1.经常性、重复性地得病。

如经常性地腹泻,患中耳炎、脑膜炎、败血症、皮肤感染等。多数疾病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

2.患病后久治不愈。

每次得病后总是很难痊愈,治疗的效果也不好。

3.有白血病、肿瘤等疾病的宝宝。

宝宝出现以上情况时要及早就医,进行诊断、治疗。

70免疫力低下该怎么办

免疫力低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先天性免疫低下、后天继发性免疫低下和生理性免疫低下。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治疗。

护理细节

1.先天性免疫低下。

先天性免疫低下是遗传因素的影响,多为基因不良引起的,一般治愈比较困难。

2.后天继发性免疫低下。

后天继发性免疫低下是宝宝因细菌或病毒感染、药物、营养不良和其他疾病引发的。针对该种病症,爸爸妈妈首先应查明引起疾病的具体病因。由感染引起的,有效地清除感染源,免疫功能会有所好转;药物引起的立即停止或更改用药;其他疾病引起的抓紧治愈好疾病,便能改善免疫低下的情形。

3.生理性免疫低下。

生理性免疫低下的宝宝相对没那么严重。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感冒等感染造成的。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宝宝的免疫系统和身体其他部位一样,经历发育不完全到成熟的过程,所以,宝宝容易因生理性原因引起免疫低下,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转好。

71增强宝宝免疫力的几种方法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保护屏障,她能使人体免受病毒、细菌等的侵害。日常生活中适当地采取一些方法提高宝宝的免疫,能使宝宝少患病,更健康。

护理要点

1.保证宝宝足够的睡眠。

睡眠不好,容易引起体内T细胞的数量减少,而T细胞是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作用是对付体内的病毒和肿瘤。建议0~3岁的宝宝至少保证12个小时以上的睡眠,具体情况睡眠章节有提到。

2.让宝宝多喝水。

宝宝多喝水,不仅能加强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还能使宝宝体内粘膜处于湿润状态,更好地抵挡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一般情况下,1岁以内宝宝的饮水量应是每日每千克体重120~160毫升;而2~3岁饮水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00~140毫升。照此推算,处于该阶段的宝宝每天需水量大约为1200~1600毫升,除去饮食摄入的水分外,还应该每天直接饮水至少为600毫升。

3.提倡母乳喂养。

宝宝出生后,妈妈最好选择母乳喂养。母乳中还有比配方奶粉更多的免疫成分,如含有多种抗微生物抗体、乳铁蛋白、双歧因子、活性的免疫细胞等等,对于增强宝宝的免疫力更有好处。

4.有步骤地添加促进免疫的食品。

食物中可以提高免疫力的物质主要包括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微量元素锌作用最为明显。宝宝从第4个月开始可以添加辅食,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宝宝饮食的特点,逐步地添加富含该类元素、能提高宝宝免疫力的食品。

第二十节影响宝宝健康的坏习惯

72不吃早餐

社会整体节奏加快,从一早便能看到忙碌的身影,这其中有很多人为了节省时间而省略早餐,或者为了减肥等目的而故意不吃早餐。

妈妈如果不吃早餐,通常会饮食无规律,容易感到疲倦,头晕无力,天长日久就会造成营养不良、贫血、抵抗力降低,并会产生胰、胆结石。哺乳期妈妈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宝宝的健康。

改变习惯:妈妈一定要把吃早餐当成一种必须的作业来完成。

73用饮料送服药物

当宝宝因为药的味道不好的时候,妈妈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用甜味饮料送服。吃药不当会使病情恶化,特别是随便将饮料与药物搭配。饮料内的化学成分会与药物内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一旦反应有害,就会后患无穷。例如用绿茶搭配服用含铁质的药物时,绿茶中的单宁酸和铁会结合在一起,让铁难以被人体吸收;用牛奶搭配服用抗生素,会使抗生素失去效力。

改变习惯:白水搭配药物服用是最佳选择。对于宝宝来说,如果药物的味道难以接受,可以给他们加点白糖。

74开灯睡觉

有些人认为寝室太暗无法入睡,因为黑暗给人们一种不安的情绪,大人怕黑便认为宝宝也会怕黑,或者就是想夜里起床照顾宝宝方便一些,就开着灯睡觉,殊不知这样对宝宝的成长非常不利。

造成学龄前儿童眼睛近视的原因,多年来认为有两种因素:一是父母遗传,二是看电视过多,受到电磁辐射的侵扰。如今,美国学者又提出第三种因素,即婴幼儿夜间在开灯的房间内睡眠可受到灯光的伤害。儿童眼睛近视率与儿童在婴幼儿时期夜间睡眠灯光照射状况呈正比。

改变习惯:关灯睡觉,即便在夜间照顾宝宝时,也要使用光线暗淡的灯具。

75起床先叠被

很多人,习惯一起床就把被子叠好,觉得这样家里才会更整洁。

人体本身也是一个污染源。在一夜的睡眠中,皮肤会排出大量水蒸气,使被子不同程度地受潮。人的呼吸和分布全身的毛孔所排出的化学物质有145种,从汗液中蒸发的化学物质有151种。被子吸收或吸附水分和气体,如不让其散发出去,就立即叠被,易使被子受潮及受化学物质污染。

改变习惯:起床后,可将被子翻过来,接触身体的一面冲上,晾1个小时左右再叠被子,还要定期晒被子,才能保证被子在睡眠的时候为你和家人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76穿袜入睡

天气变冷时,很多爸爸妈妈喜欢给宝宝穿上袜子睡觉,防止宝宝受凉。

但是穿着袜子睡觉,袜子会阻碍脚部热量扩散,而这些无法扩散的热量会让全身发热,使人们在起床后感到疲倦。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就会影响人体正常的体温调节,使交感神经变迟钝、凉症加重。如果袜子过紧,还会影响血液循环,使下肢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节。

改变习惯:如果因为脚尖发凉而无法入睡,可以套上脚套睡觉,这样可以使脚背的血管保持一定的温度,从而对付凉症。或者睡觉前用暖水袋将脚部温暖一下,睡前再取出来。

77饭后即睡

俗话说的好“舒服不过倒着”,很多人,午饭后就立即睡午觉,舒服又享受,觉得这是一件美事。尤其很多爸爸妈妈们习惯喂饱宝宝后就让其睡觉。

吃饭,尤其是吃饱后,人体血液,特别是大脑的血液流向胃部,由于血压降低,大脑的供氧量也随之减速少,造成饭后极度疲倦,易引起心口灼热及消化不良。

改变习惯:建议饭后休息半小时再睡。

78吃得过饱

许多人吃饭的时候都爱吃得饱饱的,尤其在冬天,仿佛吃得饱饱的,身上的热量就更多一些,抵御严寒的能力也就越强。

长期吃得过饱容易引起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减弱。尤其是过饱的晚餐,因热量摄入太多,会使体内脂肪过剩,血脂增高,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婴幼儿营养过剩容易出现肥胖。

改变习惯:“吃饭七分饱,平安一辈子”就是这个道理,晚餐更不能吃得过饱。特别是对宝宝来说,见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吃个没够,需要父母严格“把关”定量。

79婴儿不用洗澡

有的爸爸妈妈认为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体软,如果不小心还会弄伤或者引发感冒,况且婴儿看起来不脏,擦下就可以了,不用洗澡。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新生的宝宝新陈代谢旺盛,如不经常洗澡,汗液及其他排泄物会刺激宝宝娇嫩的肌肤,容易发生皮肤感染。

改变坏习惯:新生宝宝有条件的可以每天洗一个澡,冬天则适当减少,每周洗1~2次即可。

80早走路

坏习惯:别家宝宝都能自己走路了,咱也抓紧练吧。有些爸爸妈妈把宝宝能够独立行走看成是可喜的开端,在宝宝还没有准备好时就早早地锻炼他站立、行走。

可能后果:O型腿和X型腿

过早地站立与行走会对婴儿的骨骼发育造成一定影响。由于儿童出生时骨骼正处于发育时期,没有完全钙化,包围在骨骼外面的是一圈软骨,宝宝一岁以内就学着走,由于站立不稳,就会向内或向外用力,导致两边软骨发育不平衡,时间久了,容易影响腿部骨骼发育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即常见的O型腿和X型腿。

支一招:放松心态,宝宝想走时拦都拦不住。

81牵手走

宝宝开始学走路了,听说学步车对身体发育不好,还不安全,那就爸爸妈妈亲自弯腰牵着宝宝走吧。可是如果总是牵一侧的手,或者太过用力,也会有问题哦。

可能后果:桡骨小头半脱位

婴幼儿骨骼硬度差、弹性大。尤其两岁以下宝宝刚学会走路,爸爸妈妈长时间单侧向上牵领走,宝宝重心易发生偏移,这对骨骼发育不利。另外由于宝宝肘部桡骨小头的环状韧带薄弱,也易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如果领的途中宝宝突然跌倒还可能会脱臼。

支一招:左右手交换、轻轻领着宝宝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