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智慧背囊
16810600000050

第50章 青春无悔(3)

我们像疯了一样,用手拼命地扒开沙子,并喊其他人来帮忙。其实那奶瓶和鞋子也许只是个巧合,99.9%的可能是我们要找的婴儿正安全地躺在家里,或是正在幼儿园里玩耍。但我们没有停手,有0.1%的可能就足够了。要知道,我们每次去抢救的受伤者,他们生还的可能性都只有千分之一。生命太宝贵了,哪怕有一丝希望,我们都不会放弃。

突然,约翰兴奋地大叫起来:“我找到他了!”确切地说,是个“她”。这是个只有9个月大的女婴,她被毯子包裹着,浅浅地覆盖着一层沙,还在甜睡,全然不觉周遭发生的不幸。一定是紧急煞车时,由于惯性被弹出了车窗,刚好落在沙丘上。令人无法相信的是,她除了右脚上有处小划伤外,毫发无损。我简直无法形容当时的喜悦之情。

虽然在后来的交锋中,我们曾无数次败给死神。但挂在倒车镜上的婴儿鞋时刻提醒我,只要有一丝胜利的希望,我们的战斗就是值得的。

心灵感悟

只要有一丝希望,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奋力一搏。心中怀有希望,就会对生命有更多的期盼。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天寒地冻的冬天想到冬天过后就是阳光明媚的春天,在饥寒交迫的时候想到前面就是自己那温暖舒适的小屋,在穷困潦倒的时候想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时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只要心中怀有希望,就会对生活有更多的期盼,坚持自己的信念,胜利就在前方。

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变得难

方寸

上世纪60年代,有一位韩国学生漂洋过海,来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

下午时分,在校内的一个咖啡厅里,有一些人坐在里面闲聊。这位韩国学生也喜欢喝咖啡,有时,他不经意间会听到这些人的谈话内容。他惊奇地发现,这些人当中有许多成功人士。他们当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有某个领域的学术权威,还有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能与这么多优秀的人物距离这么近,他在兴奋之余开始关注他们的谈话内容。久而久之,他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幽默风趣,举重若轻,他们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回想起在国内他所接触到的成功人士,大多把自己的成功经历描述得艰辛坎坷、难上加难。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他想了很久才想通,原来在这之前,他被国内的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毕业论文《成功并不像你想的那么难》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写道:“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道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果然,这本书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你圆满地做完这件事情。这个关于成功的理念让许多驻足在困难面前的人重拾勇气,迎难而上,最终获得成功。

作为这本书的作者,这位韩国学生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他后来成为韩国一家知名汽车公司的总裁。他最爱说的话就是:“成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变得难。”

心灵感悟

提起成功,大家就会想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头悬梁,锥刺股”,在人们眼里要想成功就需要一番艰难的跋涉,这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还没去做就已经有胆怯心理。

实际上成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只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变得难。使人望而却步的不是喜马拉雅山的严寒而是人们那一颗心的脆弱。只有敢于迎难而上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给别人一点时间

老蔡

即将毕业的我忙于找工作,却一直没有着落。为了锻炼一下自己,我只好先找一份兼职。在老师的介绍下,我到学校附近的复印室做帮手。

第一次到店里,我随随便便地穿了件宽松的外衣,牛仔裤、运动鞋,我想那只不过是份普通的工作。老板娘从店里出来,我惊呆了。那是一个30多岁的妇女,穿着套裙,还化了淡妆,宛如出入摩登大厦的白领一族。她看了我一眼,不屑地说:“我们店虽然不大,但每天有那么多客户,你要注意点形象。”我感觉到她很不喜欢我,她也许是碍于老师的面子,才把我收下的吧。

随后一天的工作都很闷,她一个劲地指挥我做这做那,还对我挑三拣四,说我复印的图像不清晰,打字太慢什么的。她训人的时候就像慈禧太后再世。这一整天,我和她并无只言片语,只管默默地工作。

第二天,我还是硬着头皮来了。为了生活,我必须战胜那个可怕的“慈禧太后”,我把自己认认真真地打扮了一番。她看了我一眼,眼神照旧冷冰冰的,我强装的微笑在空气里凝固了起来。接下来的工作,我都很机械地做着,感觉时间过得好慢。这份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折磨,这里的气氛让我喘不过气来,我第一次面对社会,感觉到了从没有过的无奈。

有一天,一个顾客拿来图片,主要是做图片的扫描和修改。“慈禧太后”一改往日的急性子,耐心地帮顾客修改。一个多小时过去,她笑着对顾客说:“做好了。您看看行不行?”顾客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跑过去一看,惊呆了,整个图片处理得十分逼真,我不禁叫了起来:“你好棒哦!”她的脸上露出了少见的笑容,我顿时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原来她并不是那么苛刻傲慢的人,而是对工作、对人的认真负责让她变得追求完美,我对她有了一种崇敬之情。从那天起,我们的关系似乎改善了许多,她经常教我一些处理图片的技巧,我也不再是终日默默无语,没事的时候和她侃侃学校里的趣闻,我开始感觉到工作的快乐。

后来,我终于找到一家公司和我签约。要离开了,老板娘非常舍不得我,“小姑娘啊,开始我挺烦你的,做事情慢吞吞的。但渐渐的,我也发觉你其实很可爱。可惜你来的时间太短了,不过我很高兴,你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给别人一点时间,你将有机会了解那些刚开始你并不太喜欢的人,而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或许正是你所缺少的。

心灵感悟

给别人一点时间,你将有机会了解那些刚开始你并不太喜欢的人;给别人一点时间,你将有机会看到让你不满意的工作变得让你满意了;给别人一点时间,你将有机会看到人生意外的惊喜;给别人一点时间,你也许会看到人间的至美。

我们给予别人的是一点时间,别人得到的是机会与尊重,我们收获的是别人的感激,收获的是工作中的成果,收获的是自己人格的大度与宽容。即使收获不了这些,至少我们也学会了用更理智、更聪慧的方式,把事情、人际关系处理得更圆满一些,更完善一些。何乐而不为?

投资自己

苇笛

10年前,小柯带着一张专科毕业证书去了深圳。在朋友家安定下来后,小柯就直奔人才市场。她忙着看广告,选单位,投简历,面试……为了一份工作到处奔波,足迹几乎踏遍了深圳的每一个角落。终于,在到达深圳的第28天,小柯接到了一份录用通知,担任一家印刷公司的总经理秘书,月薪1800元。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小柯分外珍惜。每一天,她都用心去做事情:接电话、发传真、订外卖、印资料……3个月后,小柯顺利地通过了试用期,她的心情,随之轻松下来。下班之后,她开始和同事一起去逛夜市泡酒吧。如果不是后来的一场风波,她大概会一直继续这样的生活。

那一天小柯上班不久,一位老客户陈先生来访。小柯接待了他,将他引进总经理办公室并为他倒了杯水后,便退了出去。

半小时后,总经理笑容可掬地将陈先生送出公司,反身回来却面若寒霜,指着小柯大骂:“一条狗还知道看家呢,你这个秘书有什么用,连个客户都打发不了……”劈头盖脸的一顿痛骂,将小柯整个骂蒙了,她的泪怎么也忍不住……后来,一位好心的同事告诉她,陈先生已经退休,总经理根本不想见他……就在那一天,小柯做出了跳槽的决定。为自己报了英语口语和广东话两个培训班。

半年后,小柯看到了一则港资企业的招聘广告,便投出自己的简历。经过一系列的笔试,收到了面试通知。面试是由老总主持,用英语及广东话交替进行,她沉着应对,每一个问题都答得圆满,不久,便成为新公司的一名业务员,月薪为3500元。

新公司主营船运代理,小柯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货物安排航线,使其在最短时间内抵达目的港。小柯将所有港口及航线背得滚瓜烂熟。很快她的业务就从生疏变得娴熟,任何一批货物到了她手上,都能及时安排出一条既经济又快捷的航线。

一年后,公司成立了开拓国内业务的揽货部,小柯成了部长。她的月薪,变成了6000元。升为部长的小柯更加忙碌,要推广公司,要拜访客户,要签订合同……她的努力,自然也收到回报,公司在国内的业务不断增长,她的薪水也不断上涨……小柯在这家公司里做了6年,她的月薪早就突破了五位数,其间,她恋爱,结婚,做了母亲。孩子上幼儿园的那年,恰逢香港科技大学的MBA 班在深圳招生,她当即报名,并顺利通过了考试。此后的两年里,小柯再无休息日,每周六、周日,小柯风雨无阻去上课。

两年后,小柯顺利毕业。当时有一家国际著名的船代公司,准备在深圳成立分公司。他们通过猎头找到小柯,请她担任经理。一系列考查后,小柯走马上任,她的年薪为40万元……近年来,国内的投资热一浪高过一浪,从房产热到基金热再到股票热,小柯始终不为所动。她总说,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她的经历,证明她的投资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心灵感悟

人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价值,而是要自己去创造。眼光永远要向前看,否则就会迷失自己。人们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必须学会坚强、勇敢、智慧和保护自己。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机会需要自己把握,同时也需要自己来创造机会。如果人们选择把时间投资在学习上,学习另一种能力,另一种别人无法取代、各地可以运用的能力,虽然现在看不到效果,但学成之后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了。如果你现在不满意你现在的生活,就要不满意三五年前你的决定;如果三五年后你想过不一样的生活,就要从现在学习改变。

彼德

尤今

彼德,原名罗宗华,出生于四川资阳,在家里务农,自小便帮父母干农活。他在家日做夜做,却依然还是村里最大的穷户。

彼德说:“我们每年都要到邻居家去借粮。我和妹妹没鞋穿,整个夏天都光着脚丫,衣服上永远缀满补丁,更糟的是,时时必须向人借钱交学费。由于家里实在困难,我读到初一便辍学了。”

他很想脱离贫穷的困境,于是咬紧牙根去学编竹筐,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了个小篾匠。收入大大地增加了,全家人就都加入到编竹筐的队伍里。

“编好的竹筐送去卖,卖光了,就得走一段长长的山路,买竹子来编。”彼德回忆道,“竹子很长,山路很弯,扛着竹子走,十分吃力,一不小心失去平衡,便会连人带竹子摔进山沟里,跌得头破血流!”

编竹筐太辛苦了,他不想一辈子当篾匠,于是16岁的他,决定离开农村,到城里去谋生。

那一年,是1996年。彼德这个土里土气的小伙子,站在位于成都九眼桥的劳务市场,满怀憧憬地等人来雇。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到一家小餐馆洗碗,从早上7点开始把手浸在洗碗水里,一直做到夜里12点才休息,十分辛苦。

1997年,他转换到一家西餐馆去当厨工,改变他整个人生的关键人物出现了,她就是玛丽。玛丽是美国人,一连几天光顾彼德任职的这家西餐馆,但却觉得食物很不地道,有感于旅居成都的洋人越来越多,心地宽厚的她,向西餐馆老板毛遂自荐,表示可以给予厨师和员工免费的厨艺训练。彼德抢先报名,和餐馆另外两位厨师每天上玛丽家学习。

彼德学做的第一道西式点心是苹果派,他从学做苹果派得到的最大心得就是:“凡事都得认真,丝毫马虎不得。”从原料的选择到烘焙的温度,都得小心应付,一招不慎,全盘皆输。玛丽授课极有耐心,她总是先示范一次,才让学员学做一次,然后,大家一起开开心心地品尝烹饪的成果,再讨论学习的成败。在玛丽家足足学了3个月,彼德不但掌握了许多烹饪原理和方法,原本一窍不通的英文也日渐进步。每次去上课,他总抱着一部厚厚的字典同行,把菜谱上的英文字一个一个地翻译出来,猛学苦记,回家后再细细消化。

玛丽为彼德不懈的学习热忱和刻苦的学习精神感动了,知道他不是个蜻蜓点水的“过客”,而是准备认认真真地在烹饪界当个“长驻军”,便主动表示愿意资助他继续学习。于是,他选择了一家烹饪专科学校,系统地学习了西餐的烹制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