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智慧背囊16本)
16801600000025

第25章 长大成人篇——体验生命的律动(5)

由于他年轻时无法体会父亲的遗言,耽误终身大事,年近半百才成婚。虽然年事渐长,逐渐体会了父亲临终前交代的话,但似乎为时已晚。他的体力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面对着无法支撑起来的家,心里有着无限的悔恨与悲伤。

有个夜晚,他喝了点酒,带着酒意,把16岁的儿子叫到跟前。他先是一愣,这不就是当年的自己啊?父亲临终前交代遗言的景象在脑海中显现,他有些自责地喃喃自语:“我怎么没把那句话听进去啊。”

说着,眼泪直滴脸颊,儿子站在面前,懂事地安慰着:“爸爸,您喝醉了,早点休息吧!”

“我没有醉,我要把你爷爷交代我的话告诉你,你要牢牢记住。”

“爸爸!什么话这么重要呀?”

“当年你爷爷临终时交代我不可以‘少壮不努力,老来没成就’,我没听进去,也没听懂。结果,我费尽一生才体会出这一句话的道理,但为时已晚。”

“这句话不是人人都知道吗?”

“是啊。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从年轻时就努力奋发向上。一定要年轻时就学好,不然老了就像我一样一无是处。你一定要认真对待这句话,希望你好好做人,将来儿孙都能成才,不必再把这句话当遗言交代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铁杵成针

◆文/佚名

明朝万历年间,中国北方的女真部落日益强大。皇帝为了要抗御强敌,决心整修万里长城。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却早已年久失修,其中“天下第一关”

的题字中的“一”字,已经脱落多时。

万历皇帝募集各地书法名家,希望恢复山海关的本来面貌。各地名士闻讯,纷纷前来挥毫,但是依旧没有一人的字,能够表达天下第一关的原味。皇帝于是再下昭告,只要能够中选的,就能够获得重赏。经过严格的筛选,最后中选的,竟是山海关旁一家客栈的店小二,真是令人深感意外。

在题字当天,会场被挤得水泄不通,官家也早就备妥了笔墨纸砚,等候店小二前来挥毫。只见主角抬头看着山海关的牌楼,舍弃了狼毫大笔不用,拿起一块抹布往砚台里一沾,大喝一声“一”,十分干净利落,立刻出现绝妙的“一”字,旁观者莫不给予热烈的掌声。

有人好奇地问他能够如此成功的秘诀。他被问之后,久久无法回答,后来勉强答道:“其实,我想不出有什么秘诀,我只是在这里当了30多年的店小二,每当我在擦桌子时,我就望着牌楼上的‘一’字,一挥一擦,就这样而已。”

原来这位店小二的工作地点,正好面对山海关的城门,每当他弯下腰,拿起抹布清理桌上的油污之际,刚好这个视角,正对准“天下第一关”的“一”字。因此,他不由自主地天天看、天天擦,数10年如一日,久而久之,就熟能生巧、巧而精通,这就是他能够把这个“一”

字临摹得炉火纯青的原因。

有许多平凡的事,因为重复而熟能生巧,也因此产生出色的成绩。

推销之神的成功秘诀

◆文/佚名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有一次召开了一场大型演讲会。台下数千人静静等待着原一平的到来,想听他的成功秘诀,等了10分钟之后,原一平终于来了。他走向讲台,坐在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说,半个小时后,有人耐不住了,断断续续离开会场。1个小时后,原一平仍然一句话也不说,这时,会场上大部分人都走了,最后只留下十几个人了。这时,原一平说话了,他说:“你们是一群忍耐力最好的人,我要与你们分享我成功的秘诀,但又不能在这里,要去我住的宾馆。”于是十几个人都跟着原一平去了,到了原一平房间后,他脱掉外套,脱掉鞋子,坐在床上,把袜子脱了,然后他把脚板亮给那十几个人看,人们看到原一平双脚布满了老茧。原一平说:“这就是我成功的秘诀,我的成功是我勤奋跑出来的。”

聪明出于努力,天才在于积累。

没有免费的午餐

◆文/佚名

许多年前,一位聪明的国王召集了一群聪明的臣子,给了他们一个任务:“我要你们编一本各个时代的智慧录,好流传给子孙。”这些聪明的臣子离开国王后,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完成了一本12卷的巨著。

国王看了以后说:“各位先生,我确信这是各个时代的智慧结晶。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们不会去读,把它浓缩一下吧。”这些聪明人又经过努力的工作,几经删减之后,完成了一卷书。然而,国王还是认为太长了,又命令他们再浓缩,这些聪明人又把一卷书浓缩为一章,再浓缩为一页,然后减为一段,最后变成一句话。

聪明的老国王看到这句话后,显得很得意。“各位先生,”他说,“这真是各个时代智慧的结晶,并且各地的人一旦知道这个真理,我们大部分的问题就解决了。”

这句话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没有积极的行动,你就与成功无缘。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古时候有一个穷和尚,决定要到南海去,但他身无分文况且路途遥远,交通又极不方便,但他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他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到南海去。于是,他便沿途化缘,一步一步往南海的方向迈进。路过一个村庄化缘时,他碰到一个富和尚。富和尚便问他:“你化缘干什么?”

穷和尚回答:“我要去南海。”

富和尚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凭你也想到南海,我想到南海的念头已经有好几年了,但一直没有准备充分。像你这样贫困的人,还没到南海,不是累死就是饿死了,还是找个寺庙安稳度日吧!”

穷和尚不为所动,坚定地说:“我迟早有一天会赶到南海的。”

几年以后,穷和尚从南海返回,又到这个地方看望富和尚,这时富和尚却还在准备他的南海之行。

要想获得人生的丰收,就必须积极地努力,积极地奋斗。

苦难中造就的天才

◆文/佚名

一位哲人说:“上帝像精明的生意人,给你一分天才,就搭配几倍于天才的苦难。”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位同时接受两项馈赠,又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奇人。

他首先是一位苦难者。4岁时一场麻疹已使他快入棺材。7岁又险些死于猩红热。13岁患上严重肺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疗。46岁牙床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牙齿。牙病刚愈,又染上可怕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手中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肌体。后来声带也坏了,靠儿子按口型翻译他的思想。他仅活到57岁,就口吐鲜血而亡。死后尸体也备受磨难,先后搬迁了8次。

上帝搭配给他的苦难实在太残酷无情了。

但他似乎觉得这还不够深重,又给生活设置了各种障碍和漩涡。他长期把自己囚禁起来,每天练琴10至12小时,忘记饥饿和死亡。13岁起,他就周游各地,过着流浪生活。他一生和5个女人发生过感情纠葛,其中有拿破仑的遗孀。姑嫂间为他展开激烈争夺。在他眼中这也不是爱情,而只是他练琴的教场。除了儿子和小提琴,他几乎没有一个家和其他亲人。

苦难才是他的情人,他把它拥抱得那么热烈和悲壮。

他其次才是一位天才。帕格尼尼3岁学琴,12岁就举办首次音乐会,并一举成功,轰动舆论界。之后他的琴声遍及法、意、奥、德、英、捷等国。他的演奏使帕尔玛首席提琴家罗拉惊异得从病榻上跳下来,木然而立,无颜收他为徒。他的琴声使卢卡观众欣喜若狂,宣布他为共和国首席小提琴家。在意大利巡回演出产生神奇效果,人们到处传说他的琴弦是用情妇肠子制作的,魔鬼又暗授妖术,所以他的琴声才魔力无穷。维也纳一位盲人听他的琴声,以为是乐队演奏,当得知台上只他一人时,大叫“他是个魔鬼”,随之匆忙逃走;巴黎人为他的琴声陶醉,早忘记正在流行的严重霍乱,演奏会依然场场爆满……帕格尼尼不但用独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满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个欧洲和世界,而且发展了指挥艺术,创作出《随想曲》、《无穷动》、《女妖舞》和6部小提琴协奏曲及许多吉他演奏曲。几乎欧洲所有的文学艺术大师,如大仲马、巴尔扎克、肖邦、司汤达等都听过他的演奏并为之激动。李斯特大喊:“天啊,在这四根琴弦中饱含着多少苦难、痛苦和受到残害的生灵啊!”

上帝创造天才的方式便这般独特和不可思议。人们不禁要问,是苦难成就了天才,还是天才特别热爱苦难?

一个人若想成才,必须有顽强的意志、不怕吃苦的精神和正确的人生态度;而苦难往往为一个人提供历练这些优秀品质的客观条件。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苦难是造就天才的温床。

一本日记造就的大师

◆文/佚名

德国青年卜劳恩,又一次失业了。满大街地转了一天,依然没有找到工作。情绪极度低落的卜劳恩去酒吧坐了半天,直到将身上最后一块钱换了酒喝下肚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可是,家里也不是天堂,他寄予厚望的儿子克里斯蒂安并没有给他争气,他的成绩单居然比上学期还退步了。他狠狠地瞪了克里斯蒂安一眼,再也不想跟他说话,便回到自己的房间呼呼大睡起来。

当卜劳恩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早上。他习惯地拿起笔补写昨天的日记:

5月6日,星期一,真是个倒霉的日子,工作没找到,钱也花光了,更可气的是儿子又考砸了,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盼头?

卜劳恩来到小房间,打算叫儿子起床,但克里斯蒂安早已经自己上学去了。就在此时,卜劳恩突然发现,克里斯蒂安的小日记本忘记锁进抽屉了,于是便忍不住好奇地看了起来:

5月6日,星期一,这次考试不太理想,但当我晚上将这个消息告诉爸爸的时候,他却没有责备我,而是深情地盯着我看了一会儿,使我深受鼓舞,我决定努力学习,争取下次考好,不辜负爸爸的期望。

怎么会是这样呢,自己明明是恶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怎么就变成深情地盯着他看了呢?卜劳恩好奇地翻开了克里斯蒂安以前的日记:

5月5日,星期天,山姆大叔的小提琴拉得越来越好了,我想,有机会我一定要去请教他,让他教我拉小提琴。

卜劳恩又是一惊,赶紧拿起自己的日记本来看:

5月5日,星期天,这个该死的山姆,又在拉他的破小提琴,好不容易有个休息天,又被他吵得不得安生,如果他再这样下去,我非报警没收了他的小提琴不可。

卜劳恩跌坐在椅子上,半天无语。他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起,竟然变得如此悲观厌世、烦躁不堪,难道自己对生活的承受力还不如一个小孩儿吗?

从此,卜劳恩变得积极和开朗了起来。他日记里的内容也完全变了:

5月7日,星期二,今天又找了一天工作,虽然还是没有哪家单位肯聘用我,但我从应聘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我想,只要总结经验,明天我一定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5月8日,星期三,我今天终于应聘成功了,虽然是一份钳工的工作,但我想,我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出色的钳工。

他,就是德国漫画巨匠埃·奥·卜劳恩。卜劳恩1903年3月生于德国福格兰特山区翁特盖滕格林村,曾经在工厂当过钳工,给报刊画过漫画,为书籍画过插图。

而最广为人知的是他的连环漫画《父与子》。《父与子》

的素材,大多来源于他和儿子克里斯蒂安在一起的日子。

卜劳恩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艺术形象,深深打动了全世界读者的心。《父与子》被人们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后来有人采访卜劳恩时问他:“听说是一本日记造就了您今天的大师成就,这是真的吗?”

卜劳恩说:“是的,确实是因为一本日记,但需要申明的是,那个大师不是我,真正的大师是我的儿子——克里斯蒂安。”

卜劳恩的经典名言是:一个人只要具备善良、正直和宽容的性格,那么便没有什么困难能够压得倒他。宽容别人,宽容生活,就是宽容自己。

不要乞求表面的公平

◆文/佚名

一个青年人非常的不幸。10岁时母亲害病去世,他不得不学会洗衣做饭,照顾自己,因为他的父亲是位长途汽车司机,很少在家。

7年后,他的父亲又死于车祸,他必须学会谋生,养活自己,他再没有人可以依靠。

20岁时他在一次工程事故中失去了左腿,他不得不学会应付随之而来的不便,他学会了用拐杖行走,倔强的他从不轻易请求别人的帮助。最后他拿出所有的积蓄办了一个养鱼场。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将他的劳动和希望毫不留情地一扫而光。

比尔·盖茨说:“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与其怨天尤人。抱怨命运的不公,不如使自己变得更坚强,尽力去和命运抗争。他终于忍无可忍了。他找到了上帝,愤怒地责问上帝:“你为什么对我这样不公平?”

上帝反问他:“你为什么说我对你不公平?”

他把他的不幸讲给了上帝。“噢!是这样,的确有些凄惨,可为什么你还要活下去呢?”

年轻人被激怒了:“我不会死的,我经历了这么多不幸的事,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害怕。终有一天我会创造出幸福的!”

上帝笑了,他打开地狱之门,指着一个鬼魂给他看,说:“那个人生前比你幸运得多,他几乎是一路顺风走到生命的终点,只是最后一次和你一样,在同一场洪水中失去了他所有的财富。不同的是他自杀了,而你却坚强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