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外帝王未解之谜
16795600000004

第4章 世界篇(3)

她的背叛和自杀之谜

阿克兴角,公元前31年9月2日:一夜之间这个海湾成了陷阱。当安东尼的船只一大早就一艘接一艘地呈纵列队形穿过海湾狭窄的出口时,屋大维的船队摆成了一个巨大的弓形挡住了安东尼船舰的出海之路。安东尼正想组织一个船队的楔子,冲破这个封锁圈的时候,敌方的船只却一步一步地往后退,要把安东尼引到海上。

在慢慢的运行中,这些船只分在两边,形成双翼之状,中间的阵线逐渐薄弱。然后是一声进攻的号令,那两翼的船只迅速而猛烈地冲安东尼在和屋大维的海战中战败击过来。这是一种运用在海上的陆战技巧,就像战士们在陆地战争中进行熟练的变化一样。直至下午,从安东尼战船高高的甲板上,箭和长矛像雨点般地落在屋大维较小一些的船只上。罗马人用带火的箭和重型石弩进行射击。好几艘罗马人的战船包围着安东尼指挥的一艘大战舰,不让那些甲板上的士兵有喘息的时间。强行登上那些大战舰好像是不可能的,但船体的突破口一旦打开,他们就可以把致命的火焰发射到船舱里去。

大战好久不分胜负。这时发生了有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情况:克娄巴特拉的船队不顾约定,扬帆突然冲出战斗的中央,调头东驶。安东尼站在旗舰的甲板上,惊异地看着埃及战船的紫帆从自己的身旁飘过。他近似瘫痪地看着这个不期而至的景象。然后他反应过来,匆忙发出命令,登上一只小船,带着一个小小的浅水船队追赶克娄巴特拉。

正在顽强战斗着的人们几乎没有注意到女王的逃跑和安东尼的追赶。后来才逐渐地从一艘船到另一艘船爆发出一片喊声:“安东尼逃跑了!他把我们抛弃了!”

一次没有统帅的战斗自然很快就决出了胜负。

安东尼很快追上克娄巴特拉的船队,上了克娄巴特拉的大船,但他只是站在甲板上,避免与这位女王见面。

他好像还一直处在震惊之中,这是因为他的心上人出乎意料的逃跑让他陷入这种震惊。他未表达出来的疑问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学家们提出的问题:克娄巴特拉采取这一行动要干什么?她为什么要提前撤离战斗?这次战斗应该能实现她建立埃及罗马大帝国的政治梦想。

而安东尼是在为她进行战斗!

在安东尼的眼里,女王的这一行为是叛变,是可耻的逃跑行径。现在他的士兵们理所当然地要谴责他的这种行为。

但是,克娄巴特拉真的欺骗了他吗?历史事实似乎在证明,她在导致这次战斗的事件之前就已确信,这次战事不会以胜利结束。在战斗的过程中,最初的迹向很明显地走向了反面,那么,现在对她这位强权政治家来说,该是出面拯救而且必须要拯救什么的时候了。作为不受敌人阻扰的旁观者,这场战斗的景象和持续的时间也让她陷入了惊慌失措之中:屋大维的快速、能随机应变的船只像猎犬一样包围它的猎物——安东尼的强大的、但显得颇为粗笨的大战船。说安东尼得知妻子已自杀,也决定自杀不定什么时候,防卫必然要松弛——然后她与她的战船也会变成被追逐的对象。

对于克娄巴特拉的这种行为,当然还可以提出其他的原因:她的战船用逃跑的办法来保存重新与罗马决战的基础,就是说,为未来保存一种筹码。就这点而言,她是为安东尼采取了这个行动。但是克娄巴特拉真的想到了这个战略了吗?许多科学研究家看到的全是另一回事:克娄巴特拉显然是在利用她的逃跑——一般都这样解释——为自己保持着这样的选择权,即她还想把她生命中的第三个罗马人屋大维纳入到她的赌博中。在安东尼明显的失败之后,她如果要成功地实现她的梦想——建立罗马——东方世界大帝国,那么就必须让自己对这位新的罗马将军具有吸引力。这是一个疯狂的、残忍的想法。屋大维对克娄巴特拉信任的程度怎样呢?当然,这不过是一种绝望的想法。因为要与屋大维勾结屋大维后来成了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或私通已不可能了。克娄巴特拉此时已是一个失败者。她的美丽和她的权势都已完了。这个冷漠的屋大维已不是那个可以用东方的豪华和异国情调来摆布的男子了。

亚历山大,宫殿之岛。这场赌博大势已去,以亚历山大为领导中心的东方世界大帝国之梦也已经做完。一阵长长的嘘嘘声盖满了亚历山大许多黑夜。“这就是第俄奈索斯天神,他像老鼠们离开一艘正在下沉的船一样离开了这座城市”,本地人都知道了这样情况。

面对失败和不共戴天之敌的逼进,安东尼用剑自刎身死。克娄巴特拉让人把他的尸体放进了她的陵墓。这座陵墓就在亚历山大大帝陵墓的附近。她亲手为他的尸体涂抹香料,并像一位法老一样安葬他。

在屋大维逼进的部队面前,她竟躲藏进这座陵墓中。

克娄巴特拉还未死去,就已经被埋葬了,克娄巴特拉面临着她生命的崩溃。

世界的毁灭气氛笼罩着亚历山大。在路上,人们像吓坏了的动物一样畏首畏尾地对待逼进的危险。如果屋大维和他的士兵进入这座城市,将会成为什么样子呢?

罗马这个胜利者会报复亚历山大吗?

当克娄巴特拉面对罗马新当权者的时候,她已经不再拥有她所能投入赌注的一切。站在屋大维面前的是一个双眼失去光芒的女子,神情上还留着哀悼安东尼死亡的伤痛与激动不安。她所有的珍宝都已落人胜利者之手,留给她的只是向胜利者请求给她的孩子们放一条生路。

她为自己既不敢有什么请求,也不敢有什么希望。

她眼前出现了她姐姐的命运,她在亚历山大战争之后戴着锁链被带至罗马游街。克娄巴特拉想避免这样一种结局:她想在自杀中维护自己的尊严。

她是不是自己让蛇咬死的?如古代作家所述的那样,还存在疑问。更可能的是她求助了用毒药浸泡的毒针,或者是一种医学上用的双刃小刀。

首先有人同意这样的看法,克娄巴特拉不是独自一人自杀的,还有她的两个女仆和她一起自杀。一条毒蛇的毒液——尤其是眼镜蛇,大概也不够同时要了三个人的性命。此外,克娄巴特拉要在屋大维的严格监控之下,成功地弄来三条或更多的毒蛇是不可能的。因而,古代作家异口同声地说,后来在克娄巴特拉的房间里根本没有发现一条毒蛇,这也不一定真实。

用毒液浸泡的毒针来自杀也有疑问,但在那时却是一种大家所知的集体自杀方法。普鲁塔尔赫这样强调说:

“有些人还说,在克娄巴特拉的手臂上发现有两个模糊不清的、几乎是看不见的刺孔。”尸体的完好无损说明,夺去克娄巴特拉生命的,确实是一条眼镜蛇的蛇毒。普鲁塔尔赫对此说道:“她的身体上没有一处有红肿的现象,人们也不能确证其他的中毒征兆。”正是因为缺少这种外部的表现特征,人们才感到眼镜蛇蛇毒对人神经的毒害。克娄巴特拉把小蛇放在胸口上,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有名的毒蛇蝰蛇,它在咬人时释放的毒汁会引起皮肤颜色的变化,皮肤最终呈可怕的蓝黑色。但在这位埃及女王身上没看到一点儿这样的痕迹。

克娄巴特拉死了。她没有实现她一生的目标,那是当然的。亚历山大并没有成为世界的首府,却成了新罗马的埃及省。很明显,一切都与原来的愿望相反,亚历山大成了罗马统治埃及的根据地。她到底得到了什么呢?她是否只是那两个罗马大人物玩的皮球,是他们走向权力道路上的投资者,是他们的枕头?

我们今天的科学研究家们也不得不承认,凯撒只要在什么地方能办到的,他总是支持克娄巴特拉。在他们共居一起的年代里,他赠送给她很多很多的礼物。而且凯撒还同意,用一笔赎金赎回她受屈辱的父亲奥勒特斯。

这位冷静的战术家凯撒,在埃及停留期间从来没有非理性的表现,他从来没有像他与克娄巴特拉的关系中那样不注意政治方面的思考。也就是说,他的行为举止只有从他对克娄巴特拉的深深的爱慕中寻求解释。

而安东尼呢?克娄巴特拉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在她父亲的宫廷院子里见过这位罗马客人,他当时在加比尼乌斯的麾下。她后来认识他是在她的罗马驻地,那时他已是凯撒的朋友。他迷恋于她还是在塔尔苏斯的邂逅之后。他们用最铺张的大筵席共同庆祝,他们还共同在夜间漫游亚历山大——那是一段美丽、轻松的时光,也许是他们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安东尼失败的战役均是由克娄巴特拉出资的——这么说来,他们又共同地走向毁灭。她寄予那么多希望的安东尼一定让她感到痛苦和失望。但在她悼念他死亡的时候,又是那样痛苦地折磨自己。

还她的本来面目

柏林,古代艺术品博物馆。我们的探踪寻迹也已结束。我们又站在了这座被认为是克娄巴特拉的半身塑像面前。我们的观点变化了没有呢?

直到去世,她一直展示着非凡的魅力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漂亮、妩媚的女子,她跟我们所想象的两千多年前的样子完全不一样。她已经很早就意识到她的地位和权力;她作为希腊的女子,与其说她是法老们的继承人,不如说她是亚历山大大帝的继承人。但她懂得利用埃及的古老遗产,她对两个文化圈的传统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并且懂得享受两者的优越性;她曾要复活那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的埃及的幻想,并不得不与她的男人们一起被埋葬。她留给后世人的不是那种有年代的肖像,而只是一个没有时辰记载的青春描写,如此失去时代的记载,就像她国家的金字塔。

我们现在是在缅怀我们心目中的那个头戴法老王冠、却命运多舛的女人吗?她是个性感而阴险的有诱惑力的女子,她想把西方绑缚在东方没落的奢侈枷锁上。

肯定不是,因为我们是将克娄巴特拉作为世界上的女政治家来认识的,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人物——不同于她的对手——,她是为了和靠着一个幻想而活着的人物。还在后期的共和时代,罗马的统治者凯撒就面临着在基督教和东方宗教之间作出抉择。自从克娄巴特拉时代开始之后,埃及就为东方宗教的传播打开了越来越大的口子。当时凯撒的臣民更喜欢信仰一个充满希望的、在感官上令人快乐的第俄奈索斯的神话,而不愿意过那种基督教徒式的、隐士的、清苦之极的生活。当然,她也适合于我们今天所想象的一个具有自我意识在石壁上,伟大女王的形象流传了下来的、“现代的”女性:

她在和她有关系的两个男人中,既没有完全依靠凯撒,也没有完全依靠安东尼。她以富有的埃及为这两个罗马人提供政治上的起点,也是为实现自己的野心。但先决的条件是,这两个罗马人必须巩固她作为埃及统治者的权力,并因此而给予她独立行动的宽广天地。任何时候,她也不只是她那往往被夸大描绘的罗马情人的异国情调的“宝贝”——她清楚地知道保持住她作为一位人物的魅力,而且懂得把自己的女性举止行为与所有的那种首饰箱、小瓶香水、化妆术等两种文化圈所提供的一切东西区别开来。这个女人不需要性感与****的气氛,不需要异国情调与过分放纵的黑夜,也不需要诡计多端的魔力——像那些作家和画家所描绘的那样——,就把一位凯撒或者一位安东尼吸引到了自己的身边。

难道我们不该改变一下我们的想法吗?难道我们不该把那种由于无知而产生的对这个女人的轻蔑评价,以及对这个女人的反感搁置起来吗?她的生活和行为要求人们承认和理解她当时的处境——也就是说要求人们的同情。在世界历史上还几乎没有一个女人因为敌对的宣传而被描绘得比她更糟糕——,在那种“如果……将会是什么样子呢”的老游戏中,跟谁玩都不如跟克娄巴特拉这个主角玩得更为有趣。

暴君尼禄之谜

被控告的尼禄

罗马帝国皇帝尼禄(Nero,公元3768年)被公认是罗马历代帝皇之中最残暴的一个。历史称他是一位集恐怖、残暴、贪婪与无耻于一身的神,曾给成千上万的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谋害了自己的母亲;毒死了自己的兄弟;由于另有新欢而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在暴怒中使自己的孩子丧命;使世界之都罗马变成一片废墟。尼禄已经被埋葬了2000年。在这2000年里,尼禄生活的一切痕迹都消失殆尽了。目前还能证明他生平的东西仅仅只是少数的文字。记载尼禄史料的主要年轻的罗马皇帝尼禄塑像是塔西坨、苏埃托尼尤斯和卡修斯·迪奥等几位历史学家。他们是谴责尼禄的主要证人,但是仔细阅读他们的著作就可以发现许多自相矛盾之处,令人怀疑其可信度。

即使是尼禄的编年史作者塔西坨、苏埃托尼尤斯和卡修斯·迪奥,在过去几年里也同样面临着检测。研究尼禄的专家马西莫·菲尼将其研究结果概括为直截了当的一句话:“尼禄成为了一个阴谋的牺牲品。”如果尼禄是被告,那么对于法官而言,只存在一种判决:因证据不足和对证人可信度的怀疑而宣布被告无罪。

让我们给尼禄提供为恢复名誉而上诉的权力吧,让我们开始去寻找证据,让我们找到史料中自相矛盾的内容,或者我们干脆试着保持中塔西坨的著作立的态度吧。

控告尼禄的内容是些什么呢?他被指责毒死了同父异母的兄弟,原因是害怕对方和自己争夺王位,而且还嫉妒对方的嗓音比自己动听。由于害怕受到报复,尼禄让人杀死了母亲阿格丽品娜。他的妻子奥克塔维娅由于妨碍了他和波帕埃娅结婚的打算,其结果也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