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外帝王未解之谜
16795600000016

第16章 世界篇(15)

临终时的路易十四

《Secretunr》将在荷兰出版,随后在法国推出,但不会在意大利出版,因为他们的上一本书被教廷带头怀疑。那本书揭露了教廷的秘密和法王路易十四宫廷内种种阴谋。查理二世死时并无子女,遗嘱指定路易十四的侄子安茹腓力继位。

作者们说:“如果查理二世选择的是一名哈布斯堡家族成员——就像他曾经表示的那样,今日坐在西班牙王位上的将不会是波旁家族的卡洛斯国王。”

索尔蒂说:“如果他没有继承西班牙王位,安茹腓力毫无疑问将会成为法国国王。那么就不会出现1715至1723年的摄政时期(路易十五成年前由奥尔良腓力二世摄政),甚至可能不会有法国大革命的发生。”

安能辨我是雌雄

如果说路易十四是法兰西的“太阳国王”,那么他的弟弟奥尔良公爵腓力就是法兰西的“变装女王”了。

常被人们称呼为“殿下”的公爵热忠于艳光四射地自我展示,他经常步态摇曳地穿梭在凡尔赛宫的各厅里,向所有俊美的小伙子们飞吻留情。宫廷观察员圣·西蒙(Saint Simon)曾记载道:“殿下身材矮小,肚子圆鼓鼓的,而且他的高跟鞋好似高跷一般;他永远穿着女装,身上戴满了戒指、手镯等珠宝首饰;他额前垂下的假发扑上了黑粉,上面扎满了各色丝带,并喷了各种香水。”用一句话概括,他就像个穿着天鹅绒舞裙的轻佻妞。在大仲马的经典之作《铁面人》(The ManintheIron Mask)里,路易十四的双胞胎弟弟被关起来的时候脸上罩着铁面具,这样他就不会对国王造成威胁了。在现实中,路易十四和腓力并非双胞胎,长相也大相径庭。用一位作家的话说,腓力只是哥哥“弱小的影子”。“殿下”也从来没有坐过牢。夺去他力量的不是铁面具,而是他从小就打定的主意——让哥哥路易当男孩子,而他则向着女孩子的方向发展。

虽然路易十四痛恨同性恋现象,但他对弟弟还是网开一面。“殿下”是宫廷里最显眼的人物,路易十四也对他十分和蔼。其实他挺喜欢听弟弟无边无际地闲扯,而且还能够忍受弟弟定期地闹点儿情绪。但这些容忍总是含有施舍的成分。每次路易十四要开始处理朝政的时候就会对他说:“我现在得工作啦。你自己玩去吧,弟弟。”

然后,“殿下”就像小鸟一样飞出去,找些无足轻重的事情打发光阴,不是去试几顶假发,就是跑到社交晚会上嚼舌头。

尽管“殿下”的外表华丽耀眼,行为举止处处显露出女性的特征,但他同样是一名英勇的战士。他在带兵打仗的时候面敷脂粉,穿金戴银,头上顶着制作精良的假发,无所畏惧地投入到战斗中。他妻子曾说:“他倒不怕火枪的子弹,相比之下他似乎更怕阳光和火药冒出的黑烟。”

伊凡雷帝之谜

16世纪的俄国沙皇为何被称为“伊凡雷帝”

伊凡雷帝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他生于1530年,3岁时就继承了王位,号称伊凡四世。由于年幼无知,由其母后叶莲娜摄政。叶莲娜摄政期间专横独断,亲信宠臣,致使宫廷内乱,党同伐异。后叶莲娜突然暴毙,死因不明,宫中权贵为了争权夺势,互相倾轧,没有人顾及也根本不将伊凡四世放在眼里。伊凡四世就在这种尔虞我诈、刀光剑影的环境里过早地目睹了宫廷生活的黑暗和丑恶,也造就了他多疑、冷酷的性格。

叶莲娜暴毙后,伊凡伊凡不满8岁就成了孤儿四世的皇叔伊斯基家族最终在斗争中掌握了权力,并长期把持着朝政,他们经常假借伊凡大公之名发布法令,幼小的伊凡心里早已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残酷而恶劣的环境使他过早地失去了童真,他冷酷无情、凶狠残暴,为了发泄胸中的不满,经常残忍地将小鸟一刀一刀地杀死,将小狗从高墙上扔下活活地摔死。在他13岁的时候,他终于得到机会,命令手下放出饿犬将皇叔咬死,并将其暴尸宫门之外。

1547年,17岁的伊凡四世在宫中一些权贵的支持下举行了登基加冕典礼。加冕时他将自己的“大公”头衔改称为“沙皇”,并向世人宣布,他要改变俄国的现状,要使俄国成为两个罗马帝国后的第三个帝国,决不会也不允许有第四个帝国产生。

伊凡的思想、身体在16岁时已非常成熟

伊凡四世执政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征服那些敢于向俄残杀别人已成为沙皇的乐趣罗斯挑衅和不服气的国家和势力。随后,开始整顿宫中权贵。为了加强皇权统治,他向宫中大的贵族势力宣战:下令没收大贵族的领地,将往日声势显赫的大贵族流放边关。沙皇变得越来越残暴,有一段时间,他手里总是握着一根长木杖,顶端是一个铁尖。在同人谈话时,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成为他总是用手指轻轻抚摸杖柄,同时凝视对方。一旦听到什么不高兴的话,便立刻用杖的铁尖向对方刺去。一般情况下,他只将对方刺伤,然后不动声色地欣赏对方淌血的情景。如果把他惹怒了,他会一口气将对方刺死。

沙皇每次作恶之后,都要跑去忏悔,但是,自责的同时就在酝酿再犯。谁若是当面听到沙皇卑躬屈膝的忏悔,那大概就是大祸临头了。从1565—1572年短短的7年中,伊凡四世惩处了大批的贵族,也株连了众多无辜的平民。

他也因此被称为“伊凡雷帝”。禁卫军——杀戮臣民的6000个“小伊凡”

沙皇建立了直辖制和禁卫军,一个新的特权层诞生了。禁卫军士紧紧依附沙皇,狐假虎威地为非作歹,即使触犯法律也能逍遥法外。有了这样一支庞大的直辖禁卫军,沙皇就有了一支享有特权的私人卫队。禁卫军大权在握,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辱骂他们与谋害君主同罪,都要处以极刑。普通区是他们的活动场所,他们在那里可以罚款、动刑、奸淫妇女、洗劫民宅,无恶不作。因为有沙皇给他们撑腰,谁都不敢说一个不字。百姓越痛恨禁卫军,沙皇就越信任他们。

沙皇也正是由于举国上下痛恨禁卫军才感到放心的。臣民们怕他们、恨他们,这正说明他们忠于沙皇。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沙皇的暴虐是通过他们体现出来的。替沙皇勒索和杀戮臣民的是他们这6000个“小伊凡”。沙皇在皇宫内梦寐以求的事,就是由他们在莫斯科和各省来实现的。

自从开始实行直辖制之后,血腥的屠杀在莫斯科随处可见。1565年2月4日,即成立禁卫军的当天,就开始执行死刑,刑场设在克里姆林宫大广场上。功勋卓著的征服喀山汗国的英雄亚历山大·舒伊斯基亲王和他17岁的儿子彼得也在第一批受难者之列。他父子二人被指控曾与安德烈·库尔博斯基亲王密谋暗害沙皇、皇后及他们的孩子。本应先砍彼得的脖颈,但是其父亲要求恩准他自己先死,刽子手倒也成伊凡雷帝的宝座象征无上的权力全他们。亚历山大·舒伊斯基引颈于木砧上,刑斧砍下来,儿子抱起父亲的头,亲吻之后,自己也跪倒就刑。

同一天被砍头的还有另外六个贵族。第七个是季米特里·车维列夫亲王,他被处以木桩刑,臀部被钉在木桩上,他忍着剧痛仍然唱着圣歌,24小时之后疼痛而死。

还有一些幸免刀斧的贵族或被关进修道院,或被流放到边远地区。

伊凡雷帝做事从不疏漏,为了防止贵族逃离俄国,强迫他们每家交纳25000卢布作保证金。最后,为了表明赏罚分明,他将过去流放到比耶罗策斯克的米哈伊尔和安·娜斯塔西亚皇后的近亲雅罗夫·赖夫两位召回莫斯科,官复原职。

伊凡雷帝总觉得有人要谋害他,这种病态的猜疑使他夜不能寐。他甚至不敢住在莫斯科,而搬到亚历山大罗夫自由村的一座壁垒森严的行宫里。他带去了大量的禁卫军,行宫四周随时都有全副武装的军人在巡逻。

伊凡雷帝笃信上帝,为了表示自己对上帝的虔诚,他突然决定把行宫改成修道院,禁卫军都变成教士。每天凌晨五点钟,他就带着孩子去钟楼,敲响晨祷钟声。

在历时三四个小时的晨祷中,沙皇唱歌、祈祷、跪拜,以额触地。早餐后,他听取近臣们禀奏。每天他最喜欢做伊凡雷的帝王之梦的事,除了祈祷之外,就是去监狱视察。他喜欢观看怎样对犯人用刑,各种刑具他都不陌生。据目击者说,每当他恋恋不舍地离开刑讯室时,他总是容光焕发、心满意足。晚上8点,他与全体侍从同去做晚祷,然后共进晚餐,开怀畅饮。每次给沙皇送菜献酒之前,都有一个侍从先尝,以防有人下毒。有时,这群假教士还把一些身份低贱的女人弄来,当着沙皇的面脱掉她们的衣服,鞭打奸淫,借以行乐。狂欢之后,侍从搀扶伊凡雷帝回宫安歇。等在那里的是三位老盲人,他们要轮流给他讲传奇故事,直到他进入梦乡。

关于沙皇的这种奇怪而荒淫的生活方式,很快就传到了国外。因为每天都有躲避伊凡雷帝暴政的逃亡者逃到国外。一些人据此得出结论说沙皇疯了,俄罗斯会从此衰落下去。

血洗双城及盛大的血腥节目

在行宫里,禁卫军不离左右,伊凡雷帝将朝廷显宦逐一仔细排查,想找出一个替罪羊以显示自己的威力,后来找到其表弟弗拉基米尔·安德烈耶维奇亲王。伊凡雷帝硬说弗拉基米尔·安德烈耶维奇收买了一位御厨,要毒死沙皇本人。那位御厨在伊凡雷帝面前重复沙皇已替他编好的话:他曾得到50个银卢布,要在陛下的御膳里撒进某种药粉。

弗拉基米尔·安德烈耶维奇和他的夫人欧多克西及两个小儿子都跪倒在沙皇脚下,申辩自己无辜。沙皇厉声喝道:“叛逆,你一直想给我下毒药,那好,现在你们就先喝下去吧!”他让人端来一杯烈性毒药。欧多西克和两个男孩随后也像亲王一样喝了毒汁。他们四人一起祈沙皇御驾亲征喀山汗国祷,剧毒随即发作。伊凡雷帝亲眼目睹了他们最后的抽搐。

事后,沙皇又把亲王夫人的侍女们唤来。伊凡雷帝命人将她们的衣服剥光后杀死。那个有功的检举人——御厨并没得到好下场,也被处决。沙皇也没有放过弗拉基米尔·安德烈耶维奇的母亲,她虽身在远方,还是被溺死在河里。

惩罚少数几个人,沙皇认为还不足以显示他无比的威力,他还需要更大量的杀伐。新近归顺的两座大城市诺夫格罗德和普斯科夫的情况,使他不大满意。

几个月以后,有一个原籍是利沃尼亚的名叫彼得的惯犯从诺夫格罗德监狱被释放,他想利用沙皇对这里居民的成见进行报复,因而假托当地显要人物之后,致书西基兹蒙·奥古斯特国王,说全体居民对沙皇的苛政已忍无可忍,准备归顺波兰。然后,他到莫斯科去检举这个所谓的阴谋。沙皇得悉马上下达命令,派人到圣索菲亚大教堂寻找这封黑信。这封信当然被查获了。伊凡雷帝高兴得手舞足蹈,借口终于有了。1569年12月,伊凡雷帝统领禁卫军和1500名特种常备军弓箭手从莫斯科出发,去进行惩罚性的远征。他15岁的长子伊凡·伊万诺维奇随同出征。这个孩子是在残酷的环境中长大的,与其父亲有同样的爱好,追求粗俗的快感,嗜血成性。

1577年1月2日,先头部队兵临诺夫格罗德城下。

这是一座人烟稠密、美丽富庶的城市。士兵们先在城市四周筑起栅栏,防止有人逃跑。教堂上锁,任何人不准入内避难。军队入城后,将全部官吏和教士都抓了起来。

晚上,沙皇邀请大主教赴宴。席间,贵族们与大主教开怀畅饮。宴会正酣之时,沙皇突然站起,发出一声怒吼。禁卫军闻声冲进宴会厅,抓住大主教,剥去他的圣袍,捆起他的随员,统统关进监狱。随后,他们洗劫了大主教府,把圣索菲亚大教堂抢劫一空,将珍宝和瓷器全部带走。

从沙皇进城的第二天起,每天大约有1000名市民被押到广场刑讯。刑讯之后用雪橇拖着这些血肉模糊、四肢不全的受害者的头或脚,飞速驶向沃尔霍夫河,将他们扔进冰窟窿。这样有条不紊的大屠杀整整进行了五个星期。这次诺夫格罗德大屠杀的死难者,据史书记载高达6万人。沃尔霍夫河被尸体壅塞,河水卷着鲜血和断肢残臂直泻拉多加湖。

伊凡雷帝率领着这支满载战利品的军队,离开诺夫格罗德向普斯科夫城进发。普斯科夫的居民得知沙皇正迫近他们的城市,许多人胆战心惊地躲进教堂。沙皇进城时,看到家家户户门前都摆出桌子,居民们举着款待客人的食物,跪迎圣驾。居民代表噙着眼泪说:“我们的生命财产悉听陛下处置,因为我们的财产以及我们本人都属于陛下。”这番话使伊凡雷帝龙颜大悦,于是他走进圣灵教堂去做感恩大弥撒。走出教堂时,他决定去拜访大名鼎鼎的教士尼古拉的修室。

只见尼古拉教士身体半裸、瘦骨嶙峋、胡须蓬乱、直眉立目,脖子上围着一条锁链。尼古拉教士傲慢地睥睨着伊凡雷帝,递给他一块生肉。沙皇说:“我是基督徒,在大斋日不吃肉。”这位教士讽刺地说:“你比吃生肉更坏,你喝人血,吃人肉。”他预言如果沙皇敢动普斯科夫一个孩子的一根头发,一定遭五雷轰顶。这时天上乌云密布,教士的话音刚落,远方雷声隆隆。

沙皇刚要举起带铁尖的手杖向尼古拉刺去的时候,突然改变了主意,下令军队撤到城外,几日后便率军返回莫斯科。普斯科夫的居民奇迹般地免于灾难。大军走后,居民们奔向教堂点蜡焚香,向那位挽救了全城的勇敢的尼古拉教士祝福。

回到莫斯科,沙皇大摆宴席,隆重庆祝凯旋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