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16728100000043

第43章 成败归因

韦纳于1971年提出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理论。他认为,造成行为成败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它在我们生活过程的每一特殊阶段都各有差异。不过,经过详细分析也可以发现相当合适的两个方面因素,并可以把它们确定为来源于内在—外在的和稳定—不稳定的而相互交错的两大范畴。

控制点

稳定程度

稳定

不稳定

内部的

能力

努力

成功

“我很聪明”

“我下了功夫”

失败

“我很笨”

“我实际上没下功夫”

外部的

任务的难度

运气

成功

“这很容易”

“我运气好”

失败

“这太难了”

“我运气不好”

从表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行为成败,可从两方面分析其原因:内在的还是外在的,稳定经常发生的,还是不稳定偶然发生的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程度。关于这些联系的程度,经过研究后发现:在通常的情况下,稳定的内在因素是个人的能力,稳定的外在因素是工作任务的难度;不稳定的内在因素是个人的努力,而不稳定的外在因素是来自个人的运气。1972年韦纳还发表论文指出:一个人的当前成败和他自己过去的成败不一致,也和其他人的成败不相同时,那么,一般的说,可将其归因于不稳定的内在因素。而一个人的当前成败和自己过去的成败相一致,和其他人的成败也一样时,那么,就可归因为工作任务的难度了。当一个人当前成败和他自己过去成败相类似,和他人成败不同时,那么则可以归因于他的能力。例如,某生以前考试所得的都是优异成绩,这次考试也得高分,其他同学没有考好,那么,可以归因他是一个比较聪明而且能力强的优等生;如果其他同学考得也很好,那么,一定是这次考试的题目容易。相反,如果一个学生以前的考试成绩都很差,而这次考试成绩却很好,同班的其他同学考得并不好,那么,我们一定会认为他是运气好,碰上的。1979年韦纳又提出“控制维度”概念,指出能力、注意、他人帮助等可以按个人的意志来控制的因素作为一个维度,而能力、运气和心境等不能由个人控制的因素则属于不可控制的维度。此外,他还提出文化背景、社会思潮和个人的知识技术、人际关系等作为成败的因素。不过,以上说到的琼斯、凯利和韦纳他们的归因理论都是在社会知觉的功能下提出来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新兴的认知心理学思想深入社会心理学,人们从社会认知观点看待社会心理学和归因理论时,归因理论就得到了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