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见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治
16694100000051

第51章 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康复(15)

3.适应性调整包括作业调整和环境调整。作业的适应性调整或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注意的要求。在治疗的初级阶段,应减少或限制一次呈现给患者的信息量。随着患者注意力的进步,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治疗性作业活动的复杂程度。环境调整指在开始训练时应在有组织、整齐和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应当限制环境中杂乱和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如拔掉电话线、关上窗户、去除室内有干扰的声音等。随注意力改善,环境应逐渐接近正常,不需要刻意组织、安排环境。

(二)记忆训练

尽管记忆能力随着年龄而降低,但新的、持续的智力刺激预计可以使记忆保持高水平,也可以使一个人从记忆训练中获得更多的东西。对于以记忆障碍为主的患者,康复治疗的总体目标应当是逐渐增加或延长刺激与回忆的间隔时间,最终使患者在相对较长时间后仍能够记住应当进行的特定作业或活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独立程度。

1.内辅助训练内辅助训练指通过调动自身因素,以损害较轻或正常的功能代替损伤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或补偿记忆障碍的目的的一些对策。内辅助训练包括:复述、视意象、语义细加工、首词记忆术、PORST练习法、建立活动常规及有序的环境等。

(1)复述。遗忘的规律是:遗忘量随时间递增,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然后逐渐变缓。因此,及时、经常地进行复述有利于识记的内容在急速遗忘前获得必要的巩固。复述的内容可选择数字、名字、词汇、图形或地址等项目。复述应与检查相结合,循环往复以提高信息储存的能力。随着记忆的进步,逐渐增加刺激与回忆的间隔时间来检查信息保持的时间量,或增加作业量或作业难度。

(2)视意象。患者将要记住的信息在脑中形成一幅图画以巩固记忆,也可以由治疗人员为其画一幅记忆图。如“胡长意”脸上长着大胡子,长长的脸,像个意大利人。视意象法主要用于学习和记住人名、单词、地址及电话号码等。

(3)语义细加工。为了记住词汇,可把单词融进一个故事或句子里,患者通过编一个简单的故事或句子来帮助巩固要记住的信息。如要求患者记住老师、自行车、比赛、足球这组单词,要求患者将这些词放在一起编成一句话,如“老师骑自行车去看足球比赛”。便于保持和回忆。

(4)首词记忆术。患者将要记住的每一个词或短语的第一个字组编成熟悉好记的成语或句子。它是将较多的信息进行重新编码,使得信息简化,信息量减少,从而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力。患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记住新的信息,即减轻了记忆负荷,也易于回忆,即提高了信息提取的能力。

视意象、语义细加工以及首词记忆术等方法是主动的记忆加工过程,由于理解过程被加进记忆加工的策略中,因而也就调动了患者的主动思维过程。

(5)PQRST练习法。给患者一篇短文,按下列程序进行练习,通过反复阅读、理解、提问来促进记忆。

P(preview):浏览阅读材料的大概内容。

Q(question):就有关内容向患者进行提问。

R(read):患者再仔细阅读。

S(state):患者复述阅读内容。

T(test):通过回答问题检查患者是否理解并记忆了有关信息。

(6)建立活动常规及有序的环境。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患者总是记不住手表放在哪儿,则每摘下手表时就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如床头柜。反复多次,使其学会将这个固定的地方和“我的手表在哪里”联系在一起,以后每天当要戴手表时就从床头柜上取表。

2.外辅助外辅助是一类代偿技术,是指利用身体外部的辅助物或提示来帮助记忆缺陷者的方法。通过提示,将由于记忆障碍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到最低限度。

记忆的外部辅助工具分类。

1)储存类工具:可以帮助患者储存不易记住的事情,如日记本、录音机、时间表、计算机等。

2)提示类工具:可以提示患者每日有规律的活动,以便掌握生活规律,如闹钟、报时电子表、定时器、留言机、标签、记号等。

3)环境调整:调整环境是为了减轻记忆的负荷。包括环境应尽量简化,如房间要整洁、家具杂物不宜过多;用醒目的标志提醒患者,如在大门上张贴颜色鲜明的大字帮助患者找到自己的家等。

4)言语或视觉提示:口头提示有关的问题同时让他看有关的图画等。

(三)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器质性中枢神经系疾病可引起推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多种认知过程的障碍,患者常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让患者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计算训练。合理安排脑力活动的时间,训练患者的思维活动。如让患者围绕某一个物品或动物尽量说出一些与之相关的内容如“猫有什么特征,会做哪些事-”让患者看报纸、听收音机、看电视等。帮助患者理解其中的内容,并与患者讨论这些内容。

三、知觉障碍的康复治疗

知觉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训练转移法、感觉整合法、神经发育法以及功能法。训练转移法、感觉整合法、神经发育法为矫正性疗法。这些疗法针对患者的障碍缺陷,通过再训练行为的特定知觉成分以改善功能活动状况。易化或训练基本技能将有利于促进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与重组,反过来又将改善的功能泛化到实际功能活动中去。功能法则为适应性疗法,它采用直接训练损伤的功能活动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康复。对不同的障碍,采用不同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相结合进行康复治疗。

训练转移法的基本观点是含有特定知觉要求的作业训练将会有助于改善具有类似要求的其他作业活动。经过作业活动分析而特别选择的知觉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各种钉盘活动、拼图、字谜练习,视扫描等,可以通过改善(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所必需的)知觉技能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目的。

感觉整合法是利用手法或感觉刺激诱发特定的运动反应的方法。它以神经心理学和发育学为基础。在感觉整合治疗过程中,治疗者通过提供和控制感觉输入-来自前庭系统、肌肉、关节和皮肤)来影响正常的中枢神经系统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从而诱发所需的运动反应,这些整合了多种感觉的“适应性”运动反应又反过来影响脑组织及其加工感觉信息的方式,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感觉整合发生在运动反应过程中。治疗手段包括摩擦或用冰刺激来提供皮肤感觉输入;采用抗阻力和负重训练以影响本体感觉输入,前庭感觉的输入则通过旋转刺激提供。输入有控制的感觉后,患者整合由治疗者提供的各种感觉产生适应性的运动反应,大多数脑血管病患者存在感觉整合障碍。

神经发育疗法促进脑血管病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是通过抑制异常反射和易化正常运动实现的。治疗者训练患者以正常的方式进行所有的功能活动,达到在不需要治疗者帮助下自动控制其自身运动目的。建立起来的正常的自控运动又反过来促进正常知觉如视知觉和躯体构图的重建。

功能法直接训练损伤的功能活动,是治疗知觉功能障碍最常使用的疗法。功能法的基本观点认为脑损伤患者不能从不同的作业活动中进行归纳和学习,而对损伤了的特定日常生活活动(技能)直接进行重复练习是提高患者在该类活动中的独立性的有效手段。治疗活动愈接近日常实际生活活动,对于患者进行概括和归纳的要求就愈少,患者回家后成功的机会就愈多。

(一)躯体构图障碍的康复训练

躯体构图障碍的治疗目标是加强患者对其身体存在的意识和认识。主要采用感觉整合疗法,即由治疗师通过提供并控制各种感觉刺激输入如来自前庭、肌肉、关节和皮肤的感觉输入,以及执行正确的发育运动模式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对于身体各部位及其关系的认识。

1.感觉整合疗法左右分辨障碍的患者在其目光注视下,用刷子摩擦刺激左或右上肢皮肤或进行负重训练以增加该上肢皮肤或本体感觉的输入。

躯体失认患者在训练时用患者的手或粗糙的毛巾摩擦身体的某一部位并同时说出部位名称。

手指失认患者采用感觉整合疗法训练方法。

(1)皮肤触觉刺激。即使用粗糙的毛巾用力摩擦患侧前臂的腹侧面、手掌、手指指腹。

(2)向手掌施加压力。即患者通过主动或被动地抓捏住一个由硬纸板做成的圆锥体而达到向手掌施加压力的目的。这两类型的刺激可以交替进行,每30分钟轮换一次,但每一种刺激的总时间长度至少应达到2分钟。刺激应当有舒适感,如果在摩擦手指时患者出现后撤逃避反应,则需要改变摩擦部位以避免引起保护性反应。

对于单侧忽略障碍患者要进行各种感觉输入刺激,以增强患者患侧肢体的存在意识。输入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治疗师触摸患侧肢体,让患者练习判断触及的部位。

2)在患者注视下,治疗师可用手、粗糙的毛巾、毛刷、冰或振动按摩器等摩擦患者忽略的侧上肢,摩擦刺激时,应避免出现痉挛或加重痉挛。

3)患者自己在注视下用健侧手摩擦患侧上肢。

4)如果上肢的近端功能有一些恢复,患者可借助滑板在桌面上做跨中线的弧形运动,在运动中患者的目光要随上肢而移动。

5)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患侧肢体做负重训练。

2.训练转移法左右分辨障碍的患者通过反复进行强调:“左”和“右”之区别的各种活动,反复使用“左”和“右”的口令,如:“伸出你的左手”,“将右边那只鞋子给我”等,最终将这些体验转移到实际应用中去。

躯体失认障碍可使患者指认或命名身体部位,练习人体拼图。

手指失认可使患者练习手指指认、辨认。

对于单侧忽略障碍者,视扫描训练是临床中最常采用的方法。视扫描训练是指双眼在视野范围内不断地交换注视点、寻找并追踪目标的能力训练。其目的不是增加眼动的速度和准确性,而是通过增加眼动范围来加强对被忽略侧的注意,使患者逐渐意识到被忽略侧的存在,最终能够自己主动地注意被忽略侧。视扫描训练包括划销作业、计算机视扫描作业以及跟踪控制面板上的系列发光体。视扫描训练的原则为由易到难,即从需要付出较少的注意和努力到需要付出较多的努力才能发现扫描目标。由于右脑损伤的患者在有组织的搜寻方面通常有困难,因此训练应从排列整齐的作业开始。随着症状不断地改善,作业的难度可以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如扫描空间范围由大到小;扫描目标的数量由少到多;扫描目标由熟悉到不熟悉;扫描速度由慢到快;扫描间距或密度由大到小、由均匀到不均匀等。

3.神经发育疗法神经发育疗法主要是抑制异常反射和促进正常运动,通过运用手法和运动提供触觉及运动刺激,让患者学会在所有的功能活动中采用正常的运动模式,最终使其能够随意控制自己的运动。治疗者帮助患者建立各种正常的姿势体位,而正常姿势体位反过来又使重新建立一个正常的身体模型成为可能。因此,神经发育疗法不仅用于恢复运动功能,也是恢复正常躯体构图的有效方法。运用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躯体失认的患者时,要鼓励采用双侧肢体同时参与运动。

对于单侧忽略患者,临床研究表明,通过肢体感觉运动功能的参与可以加深视觉的体验,鼓励左侧肢体在左侧空间参与活动可以明显地减轻左侧忽略的症状,还可选用木钉盘作业,将木钉放在忽略侧(左侧),提醒患者用目光在左侧寻找木钉,然后将木钉拿起并插进位于右侧的木钉盘中,整个过程要在患者的目光注视下进行。

4.功能法左右分辨障碍的患者,由于不能重新获得“左”和“右”的概念,则采用一些提示性方法,如在患者的左手戴一只戒指或手镯以示左侧;将手表戴在左手腕上以帮助患者区别左右手;在右侧衣袖和右脚穿的鞋子上用彩色胶带做出标记以区别于左侧等。如果患者仅仅是不能理解“左”和“右”,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使用这两个字作为口令,而是采取指点或提示的方法,如“靠近床边的那条腿”,“戴手表的那只胳膊”等。

对于单侧忽略者,阅读训练是重要手段。左侧忽略着,症状轻者稍加提醒尚可以从头阅读;重者则只能念出一句话或一段文字的右半部分。阅读训练时常采用提示技术,即在忽略侧提供一个视觉提示以告诉患者应从何处开始视搜寻,即帮助患者找到阅读的起始点,提示量随着患者情况的改善逐渐减少。

5.代偿及环境适应对于单侧忽略者,在日常生活中,将红色胶带贴在桌面左边或餐盘的左半边等处用于提醒左侧忽略患者的注意;在镜子前面穿衣服;在单侧忽略尚未完全改善时,为安全和方便起见,应减少注意左边的情况,如将食物放在健侧;站或坐在健侧和患者说话。除视觉提示外,听觉提示也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单侧忽略,将闹钟放在忽略侧,闹钟铃响时,患者需要环视左右寻找声源才能将铃声止住;将电话或呼叫铃放在健侧,当响时,提醒患者注意自己身体的健侧。

(二)空间关系综合征的康复训练

1.基本技能训练

(1)空间关系障碍。训练包括自身空间定位训练和物体之间相互定位关系的训练。自身空间定位训练是训练患者根据指示进行自身定位,如:让患者“坐到我旁边”、“走到桌子后面”、“踩在这条线上”。为了提高患者确定自己在空间中的定位能力,可让患者在容易进去却不容易出来的迷宫里进行训练;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定位关系的训练主要采用各种复制作业,用实物复制时,从简单图案到复杂图案;从根据实物复制到参考照片、图画复制,从复制平面图到复制立体图。训练用具可采用积木、火柴、木钉盘或拼图等。

(2)空间定位障碍。治疗者可设计各种需要分辨不同空间方位的作业让患者进行练习。如:在患者面前任意摆放四块正方形纸板或塑料板。让患者将这些正方形横向平行、纵向垂直排列或呈对角排列。可将图形改为三角形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训练。

(3)地形定向障碍。如果地形定向障碍与左侧忽略或空间关系障碍等有关,应主要治疗这些更为基础的视知技能障碍。

(4)图形背景分辨困难。将三种完全不同的物品放在患者面前。要求患者用看而不是用摸的方法将其找出。随着患者的进步,逐渐增加物品的数量及难度,如将4~5个完全不同的物品和3个相近的物品放在一起让患者来辨认。

(5)物体恒常性识别障碍。反复训练患者描述、区分和演示形状、大小相似的物品的外形特征和用途。将同一物品以不同角度呈现,同一物品以多种规格呈现,并将其与形状类似的其他物品进行比较。

2.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