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有理想,春暖花开
1665300000070

第70章 成长足迹,蜕蛹化蝶(24)

从辽西一个小城市来到北京,上大学算是第一次离家。在对外经贸大学度过了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这五年,我已然长成一个典型的对外经贸大学女生:乐观开放、勤奋努力、无所畏惧。可我也像多数对外经贸大学的“公主”们一样,不断奔跑却忘了为何出发,表面聪明机灵却从未获得期望中的安全感。我们都有一种彷徨和迷惑:为什么我们如此努力,却总是陷入一种境地——被人崇拜,成了所谓的“牛人”,游离于各种面试场合,在各种名企实习,积攒着各种经历,终日“I know what I want”挂在嘴边,却从未真正地心安?

这个时候,和君的名字再次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它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在申请和君商学院的过程中,我将自己在对外经贸大学几年的经历梳理如下:曾经,我的确付出了汗水,我的付出也有所得,但所得越多,泡沫越大,生怕哪天泡沫破裂,将躲在泡沫中的自己重重地摔在地上。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感到恐惧,可前路是如此不清晰。和君像一盏明灯,这盏灯照出了真实的阴影,也照出了我走偏了的那条路:我们一直在缘木求鱼,从未思考出发的理由,之所以不心安,是因为不踏实。没有真正地修炼就去演练,自然打不出漂亮的组合拳,甚至会走火入魔。

因为不想做一个没有根的人,不想再盲目地追逐,所以来到和君,正心诚意地想要找到一群更优秀的人,收起锋芒,以终为始。

二、前路清晰,踏实地走

加入和君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未来想要做一名合格的管理咨询师,帮助中国的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和君面试候场时,我遇到一位创业者,通过跟他的交流,我更加坚定了我从事管理咨询行业的决心。他告诉我,在创业的过程中,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系统学习的经历,也没有在一家成熟的大公司工作的经历,所以没有办法系统地思考也不知道成功的企业是怎样做的,自然无法做每一个创业者每天都在做的复杂的决策,因而时常感到迷茫。我一直觉得他这类人是中国经济未来的中坚力量,我个人也佩服这些人年轻创业的勇气,我想要帮助他们,他们也需要我们的帮助。我能够在高等学府接受系统的商学教育,一路走来都非常幸运(加入和君也是众多我所经历的幸运的事中的一件),我想要做一份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的工作。我不是绝顶聪明的人,但是一路学业的顺利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的学习能力。就个人性格而言,我喜欢能够最大限度发掘潜能的工作,我清楚自己是擅长“讲故事”的,我讲的故事别人爱听,我喜欢与人交际交流。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加入商学院前就对自己有一个职业规划:进入一家国际化的管理咨询公司,帮助世界范围内已经很规范的企业解决困扰它们的问题,同时也是整个行业最前沿的问题。在此5~8年间积累经验、锻炼系统思维的能力,同时关注中国本土的公司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之后以自己的经验帮助中国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尤其是助其在全球化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地位。现在大陆的咨询业规范程度的确有待提高,但是这只是个过程,我一个人不可能改变行业,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改变行业,但是我想先要看懂这个行业存在的意义和行业特点再加上对自己的了解,订的目标就会是相对合适的。我也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做着努力。和君咨询是本土咨询的领军人物,它在迅速发展着,它的原生态案例对于我们一直西化的教育模式和知识体系是个很必要的补充。

和君也是很好的指路人,在申请和君的过程中我们已清楚地知道怎样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建立好自己的系统性思维。我们都能听明白,之后便只要坚持去做就好。

加入和君两个月来,自己身上已经发生了很多改变:

其一,开始读哲学。重新拾起买了很久但一直没读的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英汉对照)。此书确实是经典,文字简练、浅显易懂、中英文表达都十分地道。

其二,开始有意识地运动。开始了每周一次拉丁、一次爵士、一节瑜伽课的锻炼大计。这是一直计划但没做的事中的一件。运动给人带来的快乐是不可替代的。挥洒汗水,是极为享受的一件事。拉丁给我活力,爵士增加气质,瑜伽让人冥想思考、探索身体和精神的极限。我喜欢这些非竞技的运动,不与别人比,更注重自身的愉悦和放松。

其三,每日关注财经新闻。四班同学们轮流值班整理每日财经要闻。学习商学五年,只是不定期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财经新闻,知道其对建立business sense(商业意识)的重要性,但是并未形成习惯,现在每周四我都要值班整理新闻,每天都会收到同志们的要闻邮件,和大家讨论,共同激励。

其四,思考问题更周全。做了班委,在班委会议中总能学到很多东西。在学校没怎么做过学生工作,但在和君,很多兄弟姐妹都是学生工作中的佼佼者,且多数比我年长,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个人的经验都给我很多帮助。和君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丰富的人生感悟。他们性格各异却因对和君文化的某种认同走到一起,我们只有求同存异才可能共同走下去,而之间的不同,往往最能磨炼我们的心智、开阔胸怀。这样的集体,有天然的催人成长成熟的力量。

在商学院的一年恰好是我学生时代的最后一年。针对自身的情况,我制订了如下学习计划:

读史、读哲学、读管理、读接地气的原生态案例;

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资源,精读和君书单中的书,尤其补充自身欠缺的史哲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每次大课必到,课后消化知识,以每次大课内容为主线,建立一个完整的学习框架;

结合大课,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在分享和展示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工作技能,如演讲技巧;

对原生态的案例整理消化,变成自己的存货,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

接下来的暑假,除了每日读书锻炼外,复习CPA,为求职做好准备,开始挑书单中的一些书精读(暑假时间有限,求职季将临,先读书单中管理方面的经典书籍)。

这样的状态真好:倾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放慢脚步,接地气地学习、做事,自信地做自己,爱与被爱。我发现自己就像这篇作文一样,抛却华丽的辞藻,开始写写朴实的文章。

三、一年相伴,一生同行

只有先做好人,才能做对事。学会做一条“潜龙”,沉潜内敛,收起锋芒,这是两位班主任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四班的两位老师都是深谙沉潜之道的智者。志捷老师的职业发展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可他总是对过去的辉煌轻描淡写;赵阳老师在第二次沙龙上给我们讲了这样一句话:“同学们,商学院对我们是‘视为天使,尊为栋梁’,我们不能只用天使的翅膀划过天空,更要学会做栋梁,要用脚步丈量大地。”我深有感触,知道这也正是我个人最欠缺的东西。

加入和君商学院前,四届学长曾经跟我说:“加入和君,别问收获,踏踏实实做点不计回报的事,当你回味时,会发现你得到的远比预期多很多。”过去的这两个月,从申请到加入,开学典礼两次沙龙也都已经过去。这两个月,自己走完了ACCA 14门长跑,去最喜欢的公司Bain实习,六门期末考试,闪电恋爱又分手,与之伴随的是和君开学典礼节目的筹备和参演,加入“牛四班”的班委参与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四班的兄弟姐妹在共同努力中相识相知。我并不是没有过过紧张充实的日子,相反,在对外经贸大学五年,我常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在和君的这种踏实感和归属感是从未有过的。作为“牛四班”的生活委员,我希望做好班级的润滑剂,成为强大的后方,让同志们学得快乐、玩得尽兴。

未来的一年,我们每个人和“牛四班”这个集体都会面临很多挑战,我们怎样互相激励扎实基本功?我们如何克服倦怠保持激情?我们如何互帮互助?我们如何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我们如何求同存异,相互理解?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相信我们会坚定地一起走过这将改变命运的这一年。我也坚信,商学院只是一个起点,未来漫漫人生路上,我们都会因这个标签而相聚,为这个标签而奋斗。像“牛四班”同志们彼此承诺过的那样:有求必应,竭尽真诚。

“生命在于折腾,经历就是财富。”我常常这样说。如果你觉得这句话幼稚,我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这种“幼稚”,用单纯得不能再单纯的眼光去看纷繁的世界。22岁,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对于未来,我当然怀着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从未走出象牙塔的我,不管比同龄人成熟多少,眼神中总是有一丝青涩。我一直vision一个场景,十几年、几十年后,我们和君商学院五届聚会,各自带着自己的孩子,给他们介绍一堆很有意思的“怪蜀黍”、“萝莉阿姨”,给他们看开学典礼的视频,并且跟他们讲,他们的爸爸妈妈年轻时比他们想象的更疯狂,更酷,告诉他们,他们的爸爸妈妈是怎样踏踏实实而又酣畅淋漓地生活的。那将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一个瞬间!人生最大的成就也就在于对自己有个交代吧。

在和君,让我们携手同行,用一个个小小的梦想拼凑大大的希望,寻找一种生活的意义,竭尽真诚,有求必应,踏实地疯狂,疯狂地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