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鲜为人知的月球奥秘
16610800000023

第23章 飞向月球(8)

中国第一阶段的绕月探测工程一举成功。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如果一切顺利,中国将能在2020年前按计划发射可以自动返回地球的返回器。那时候,也许嫦娥就不必后悔偷了灵药了,因为她当年吃下的奔月不死药将不再是一张单程票。

探月后,人类的种种疑问

1954年,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公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月面的危海发现了一座巨大的桥形建筑物,全长近13英里(约1.6千米)。这一发现得到了很多天文学家的确认。

那真是一座“桥”吗?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面研究所所长威尔金斯博士在广播节目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那个桥形物似乎是建造而成。”进而他又对听众的疑问———“如果是建筑物的话,能谈得更具体些吗?”做了回答:“说它是建筑物也就是说它是运用了某种技术建造而成的。”他补充说:“那座桥还在月面上留下了投影,看上去与一般的桥没什么两样。”

在这次广播中,威尔金斯博士不仅只字未提这座桥是“自然形成的东西”,而且还多次强调它“似乎是人工建成”。

他对月面的危海情况了如指掌,但过去那里并不存在这座桥,这也是事实。

因此,他推测,这座桥很有可能是来自其他行星的“人”在近年内建造的。

不仅如此,这种智慧生物还陆续建造了四角形或三角形的壁状物,甚至还建造了圆顶状建筑物,它们在这里出现又在那里消失。这难道不是来自其他行星的智慧生物的特意所为吗?

苏联人在月面上发现了“塔状物”,这对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白宫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震撼。然而,就在同年,即1960年11月20日,美国“月球轨道环行器1号”在执行月球探测任务时,也发现了月面“塔状物”。根据该环行器的观测,美国人称之为“金字塔”。发现的地点就是人类在月面首次留下脚印的“静海”。环行器拍摄的照片显示,那些金字塔有些像埃及的金字塔。

科学家们分析这些照片后得出了结论:这些金字塔的高度为40—75英尺(12—22米)。而前苏联科学家对此高度的估计要大得多,比美国科学家估计的要高出3倍,即至少125英尺(38.1米)以上,相当于地球上一幢15层左右的大厦。前苏联空间工程学家亚历山大·阿布拉莫夫也研究过“月球轨道环行器2号”所发回的照片,他认为这些金字塔的排列方式总在发生变化。他计算出这些金字塔的建造角度,运用几何学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结果令人震惊:这些金字塔与人们所熟知的“埃及金字塔三角”的排列方式完全一致。

在阿布拉莫夫看来,月面上被确信为人工所为的建筑物,竟然与地球上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所熟悉的埃及金字塔的构成方式完全相同,看来这很难用“偶然”一词加以解释。

这些金字塔位于月球的静海,而后来“阿波罗计划”所选择的登陆点正是静海。这看起来不像是某种巧合。美国航空航天局不会不知道月面金字塔所处的位置。这些金字塔的拍摄时间比“阿波罗计划”要早3年,航空航天局试图向公众表明,他们并不知道,这些金字塔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为建筑的,并认为有必要进行研究,然而他们为何当时不公开这些发现呢?显然,“阿波罗计划”

的登月点选择在静海,其主要目的便是试图揭开这个谜底。

我们知道美国人对这次旅行采用了形似天文镜大小的微型导线及银质板,上面用特别方法标有以下材料:用74种语言向外星文明的呼吁、人权宣言中的摘录、埃森那哈会议通过的空间宇航法典摘录、美国总统的呼吁和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呼吁及无线电波。

“阿波罗计划”中第一次载人登月成功的是“阿波罗11号”,其载员是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及考林斯。

当“阿波罗11号”到达月球轨道时,机舱内只留下了考林斯,而登月舱“猎户星”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送上月球表面后,双方通过双波双通道联系。其中一个主要通道伴有电视传真,第二通道为备用,同时美国航空航天局也可以接收到信号。

这些信号澳大利亚及瑞士的无线电爱好者也同样可以接收到。当他们刚一接触月球表面时,阿姆斯特朗就在话筒里叫喊起来:“见鬼,我真想知道这究竟是什么?就在我们面前,在旁边有一个火山口,有几个宇宙飞船停放在那里。

飞船非常大,而且在监视着我们。”接着他嘶哑地喊叫起来:“请发令给考林斯,作起飞准备。”再说那位较为平静、不易激动的奥尔德林,他开动了主通道,着陆后抓起无色的月球土壤。他还拍下16毫米的彩色影片,记下了所有的情节。奥尔德林用主通道转播了一切,并开动了备用联系通道。在备用通道里他说道:“我看见了某些自由发光的石块。”

这些现象孰真孰假,也许只有等到我们能够直接深入到月亮之中时,谜底才能被破解。

开拓月球的诱人前景

人类超越地球,到太空去,到别的星球去考察、去定居,这已不再是神话或科学幻想,而是即将开始的行动。

开辟通天路,架起星际桥,这是开拓天疆的先行行业。21到本世纪末,将有在地球与近地轨道之间航行的新型航天货运和客运机问世。大载容量、舒适安全的客运和廉价的货运服务将逐步普及,为人们提供去太空观光、娱乐和休养的机会。

在近地轨道,围绕月球和火星的轨道,以及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自由点上,将在今后35年内陆续建成太空港。太空港是空间客货运的转运站,其间将有巡天航船常年巡回飞行,又有转运飞行器像驳船一样在太空港与巡天航船之间接送货物和人员。

21世纪初期,近地太空港将建成。到2020年左右,火星太空港有可能建成,形成一个完整的航天运输网络。人类的航天活动,到月球、火星的考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再是冲刺式的而是较长期的、系统的考察,并进而在那里定居。

人类频繁地进入太空,到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定居,将为深入考察太阳系和整个宇宙创造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宇宙的演化,生命的起源,黑洞的假设,重力波的存在,地球以外的生物体,这些困惑着人类的重大科学问题,将会在开拓天疆的道路中找到更加令人满意的答案。人类可以离开地球,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地球上的大陆漂移、火山、地震、大气进行观测、预报。

由于到更广阔的太空里去研究,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一大批学科都会有新的发现和突破,将把科学推向新的前沿。

开办太空企业,这是更有吸引力的、直接造福人类的事业。在宇宙空间物质结合的方式和地面上不一样。在地面上的实验室里,有好些金属无法相互融合,可是在宇宙空间却办到了。而且当它们重新被带回地球时,仍能保持结合的状态。例如铝和钨就是如此。在空间生产的耐火材料既耐高温又轻巧。

当今,尖端工业的发展急需新的合金。拿制造汽车和飞机为例,只有减少车身和机身的重量,才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另外,工业生产还需要新型的电子材料。尽管这些年来,人类在这方面已取得了极其可观的进展,但专家们仍不满足,因为在地面炼出的晶体还不十全十美。如果在宇宙空间就可做得好得多。

宇宙实验室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比如那里工作条件的特点是高温和低温同样无需代价,在日照的一面,卫星的温度可达80益,而阴影处为—60益。

更理想的是把一件东西放在卫星里,使它不受地球、月亮或是太阳的任何辐射,它的温度就可降到接近绝对零度。可是在地球上,创造低温的费用很昂贵,而且要消耗多少能源啊!

人们常说物质有一个固体状态,事实上物质有两种固体状态。这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固体,在地面上从来没有完全实现过。当物质处于液态时,分子在十分混乱的状况下运动。当这些运动着的分子突然被冷却,它们就会僵住不动。并保持被突然冷却时的状态,这就形成了第一种固体状态———玻璃体。但人们也可设法使液体分子不仅停止运动,并排列起来,形成有规则的立体结构:

梅花形。这就是晶体,固体的第二种形式。

在地球上,我们生产的所有固体是介乎以上两种固体之间的东西,没有一块玻璃或一块晶体是真正纯的。但是在太空,由于人们可以十分精确地控制分子的运动,所以能制造出名副其实的、性能超群的玻璃和水晶。

空间还有另外一个惊人的好处可以利用。在地面上必须用坩埚来熔炼金属,但坩埚对金属的质量会产生影响。埚底的沉淀物会污染锅内最末一批产品。但在失重状态下的太空,坩埚就不需要了,熔炼的物质都飘在空中。因此,在宇宙空间,能炼成完美无缺的合金,像金锗合金、铅锑合金、铅锡铟合金等。它们甚至可以给许多工业部门,包括电子工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样,随着新的玻璃问世,可以影响整个光学领域,如照相、电影、电视、望远镜、显微镜。

太空企业得天独厚,将激励一代代天才般的事业家去开发,发现新机会,创建新企业,生长出一条从天上向地球输送资源和财富的脐带。

在月球上建立人类小区

作为人类唯一的、庞大而稳固的“天然空间站”,月球也是人类征服太阳系、开展深空探测的前哨阵地和转运站。

在月球上建立小区是全人类的一个共同的梦想和愿望,因为人们必须要征服月球,必须要把月球纳入到地球的人类发展的轨道上来,所以人类要在月球上建立月球村。月球小区的概念是一大片,这是一种误解。月球基地是要建的,但是月球基地建立前必须寻找出一个最富集的资源地区,必须找到一个最合理利用的一个地块,然后就像建空间站一样,一样一样地发射。关于建月球基地或者说居民小区这样的计划,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很多科学家在研究,怎么做最省钱最快,这些方案也都有,能源用什么,怎么开发等,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难的是实施这个事情。首先地球要有需求,第二那个地方要真正能站得住脚,究竟有多大的规模。这必然是一个国际合作的项目,就像空间站一样,大家来凑份子,发挥各自的特长,把这个基地建好。这个基地倾向于叫月球基地,也就是集研究、开发、利用于一体,在基地里头就像人在地球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下去,因为它各种各样的功能包括大气压、氧气、水、生活用品等一切东西都是和地球上一样的。但这可能是2020年以后的事情。

自古以来,人类就幻想在太空建造琼楼玉阁。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因此,早在1988年初,美国总统里根就向国会提出拨款1100亿美元,在月球上建设“定居地”的计划。美国航空和太空总署曾制订了一份详细的开发月球计划,计划在月球上试种农作物;2020年,在月球上建立科研基地;2025年,兴办月球农场和月球工厂,进行月球城市建设;2040年,在月球南极的环形山中建月球镇;2050年,大规模移民定居月球镇。1988年,日本已着手研究如何在月球上建造一座容纳10万人的月球城的设想。美、俄等国在太空中种植粮食、水果、蔬菜的成功,为人类定居月球提供了有利前景。为解决移民用水,美国宇航局在1988年1月6日,发射的“月球勘察者号”机器人探测器已证实月球上存在大量的固态水,总储量达0.11亿—3.63亿吨。主要分布在月球上北极区5万平方千米和南极区近2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且北极区的储水量约为南极区的2倍。月球上有水,将大大加快人类定居月球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