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女人要懂一点交际心理学
16590000000021

第21章 借用榜样的智慧,做一个不一样的女人(2)

后来,劳拉从鲍威小学考进了圣哈辛托初中。在圣哈辛托初中,来自鲍威小学的小朋友居多,他们相互都认识。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偏远地区其他小学的学生。当时,劳拉总是设法让他们的大群体接受其他小学来的学生,并且不辞辛劳地做这件事。

她的一个初中朋友克伦·汤普森这样描述劳拉:“她是非常非常甜的一个女孩,她是每一个人的朋友。”

1961年劳拉开始读高中,与一般的女孩子不同,她从不把时间过多地花费在穿衣打扮上,也不像同龄人那样活泼开朗,而是像个学究儿,但她举止端庄、亲切随和,所以,大家都愿意与她交往,她的寝室也总是伙伴们聚集的好地方,她虽然喜欢读书,却不会因此而把伙伴们赶出去。

虽然劳拉的中学生活充满着同学之间的友情,还有父母的爱,但是在她要毕业的那一年却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

就在她17岁生日过后两天,她驾着自己的雪佛莱轿车在城郊兜风,后座上坐着她的朋友朱迪。在一个十字路口劳拉穿过停车线,与她的另一个朋友迈克·道格拉斯驾驶的车相撞。17岁的迈克从车里被甩了出去,当场毙命。

吓坏了的劳拉和朱迪被送往医院。她们只有一点点小伤,很快就痊愈了。警局出具报告说两个驾驶员都没有饮酒,因此没有提请诉讼。

尽管事情很快平息下来,但无意中扼杀了一个生命,这对只有17岁的劳拉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更令她痛苦的是,迈克还是她的好朋友。

接下来的日子,劳拉没有上学,她整天躲在家里暗自啜泣,后来她自己承认,那种伤痛几乎“压垮了她”。

几个星期后,劳拉回到学校,由于长久以来,她都很有人缘,所以没有人对她提起那场车祸,她的朋友罗伯特·麦克莱斯基说:“这里没有人认为是她的错。”

然而,劳拉却比往常更加消沉寡言,她在各方面更加约束自己,深居简出,成为同伴中最后一个结婚的人。

这让那些关心爱护她的朋友感到十分难过,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她们都在忙着为劳拉介绍男朋友。

终于,在由她的前室友简·唐纳力·奥尼尔组织的露天烧烤晚会上,小布什遇到了劳拉,小布什后来称,从劳拉身上他找到了一种独特的亲和力。

1977年11月5日,劳拉嫁给了小布什。后来,当小布什决心竞选总统时,劳拉在背后鼎力协助,屡次以温婉的邻家阿姨一般的形象亮相,凭借其特有的亲和力征服了许多选民,使丈夫在总统选举中一举获胜。

大选之前,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对900位美国公民所做的调查显示,有73%的人表示对劳拉“印象很好”,而布什总统的支持率仅为66%。那些摇摆不定的女选民曾这样说,看在劳拉的份儿上,就投布什一票吧。

有竞选评论人士撰文说,在竞选出现胶着状态时,第一夫人广泛的人缘和表现出的沉稳、安祥的个性,是使她丈夫连任的至关重要的“资产”。

而共和党民意测验专家也这样说:“戈尔的妻子蒂帕让戈尔更赋人情味,而小布什的妻子劳拉让小布什变得稳重。她在人们眼中是一个具有宁静说服力的人,就像是一只戴着天鹅绒手套的拳头。”

劳拉沉稳、安祥的个性极具亲和力,她凭着这些筑就了自身完美的人格魅力,成了人人称誉的美国有史以来最出色的第一夫人。

或许我们的性格原本十分孤僻、内向,但只要能够认识到“人合百群”是新世纪社会交往的要求,并通过培养良好的举止风度、学会善待他人等途径来塑造自身无与伦比的亲和力,就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人,从而在交际舞台上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交际箴言

可以说,亲和力是社会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粘合剂,是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情感基础,是个人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赖斯:秀出自己的好口才

古人云:“片语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辱国。”好口才历来是政治家、外交家施展抱负的重要平台,也是个人人格魅力的一大亮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看到有些人待人接物时,尚未开口脸先红;或是夸夸其谈、啰啰唆唆;或是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是粗话乃至脏话脱口而出……须知,没有好口才,不仅会给人留下能力低下和思想匮乏的印象,别人也会因为你的“出言不逊”而冷落你、疏远你。

要想摆脱这种不利的境地,我们就必须克服内向、自卑的心理和不良的说话习惯,鼓励自己“敢说、勤说”,并注重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使自己舌绽春蕾、妙口生花。

1954年11月14日,康多利扎·赖斯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的伯明翰,赖斯的父亲约翰是一位牧师,也是高中的辅导员和橄榄球教练。母亲安杰利娜是一位高中教师,擅长演奏钢琴和管风琴。

赖斯从小生活在一个种族隔离的恶劣社会环境中,尽管父母尽一切可能来保护她,使她免于非洲裔黑人所遭受的折磨和耻辱,但小赖斯仍不可能逃脱种族歧视对她幼小心灵的伤害。

1961年的一天,母亲为7岁的赖斯买衣服,她们在伯明翰一家店里看中了一件美丽的衣服,可一位白人店员挡住赖斯,不让她进试衣间里试穿那件套装。

店员说,此试衣间只有白人才能用,让她们去储藏室里一间专门供黑人用的试衣间。

可赖斯的母亲根本不理睬,她冷冰冰地对这位店员说,她女儿如果不能进这间试衣间,她就换一家店购衣。

女店员为了留住生意,只好领她们去了一间远处的试衣间,自己站在门口望风,生怕有人看到。

又有一次,赖斯因在店里摸了摸帽子而受到白人店员的训斥。

当时,她的母亲对那店员说:“不要这样对我女儿说话。”

然后,母亲对她说:“康蒂(赖斯的昵称),你现在把这店里的每一顶帽子都摸一下。”

赖斯快乐地按母亲吩咐,真把每顶帽子都摸了一遍。

最严重的一次是在1963年9月15日,当时她爸爸正在做星期日布道。

突然,教徒们听到远处传来一声巨响,就在5公里外,一伙白人炸毁了第16街洗礼教堂,4位黑人小姑娘死于非命,她们最大的才14岁,最小的只有11岁。

当时赖斯才9岁,丧身的女孩中,一位就住在她家隔壁,另一位是与她同一幼儿园的小朋友,她们曾在一起玩耍。

赖斯回忆说,对小伙伴的死,她感到非常悲哀和痛恨。她参加了悼念活动,亲眼看到小棺材被抬去下葬。

此事对她的刺激很大,以致于30多年后,在她参与领导美国反对恐怖主义时,她还提及此事,她说这是她对恐怖活动的第一次深刻认识。

面对社会的不公和岐视,赖斯全家都相信这样一条严峻的真理:黑人的孩子只有做得比白人孩子优秀两倍,他们才能平等;优秀三倍,才能超过对方。

于是,当大多数美国孩子还在蹒跚学步时,赖斯就已开始“上课”了。母亲将赖斯的一天安排得就像在正常的教室里一样,但她的课程更严格。

母亲想把赖斯培养成为一流的钢琴家。于是,人们经常能看见母女二人一起花很长时间探讨音乐、语言和艺术。

为了扩大女儿的眼界,母亲还让赖斯参加各种公共学校的学习,使她获得不同的社交和受教育机会。

而父亲则花大量的时间和赖斯讨论国家大事,并将其与历史结合起来,这样从小便培养了赖斯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

父母亲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这个可爱的孩子身上,他们对赖斯说话时从不以对小孩讲话的方式,在上小学前,赖斯已经是一个正规的音乐学生,比起其他孩子来,她不仅表现成熟、言谈举止规矩,而且更能很快进入状态好好学习。

1974年,赖斯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丹佛大学,她是全校惟一的19岁毕业生,此后她又拿到了硕士学位。在1981年,赖斯又得到了政治学博士学位,并进入名声显赫的斯坦福大学任教。

在课堂上,赖斯的演讲才能和分析能力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的真知灼见也常常令学生茅塞顿开,这使她成为斯坦福一位很受欢迎的“小教授”,与她年龄相仿的学生们纷纷排队注册上她的课。

1984年,赖斯还荣获斯坦福大学教学成就的最高奖。这一切,对一位来自伯明翰的黑丫头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

在1987年斯坦福大学的一次晚宴上,赖斯更是凭着几句简短而又具有独到见地的致辞改变了她的职业生涯。

当时任福特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觉得席间言谈索然无味,直到赖斯博士开始讲话,情况才发生变化。

他回忆道:“这小姑娘有自己的一套,我得认识认识她。”1988年大选之后,斯考克罗夫特成为老布什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他马上开始着手挑选将与他在白宫共事的人,他说:“我打的第一批电话中就有给赖斯的。”

由于赖斯专长苏联事务,她被任命为国家安全委员会苏联事务司司长。赖斯不仅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而且很快成为老布什总统和夫人芭芭拉的私人朋友。

与赖斯共事的官员称:“她阐述一系列复杂问题的能力相当强”、“她总是可以非常实际地切中问题的要害。”

1995年小布什当选得州州长,老布什慧眼识珠,安排赖斯与小布什见面。同为体育迷的小布什与赖斯一见如故,聊了很多关于棒球的逸事。

小布什很快发现,赖斯的口才极好,说什么都能丝丝入扣、清清楚楚,而且深入浅出,他曾这样评价赖斯:

“她能够将复杂的政策问题用一种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她可以用我理解的方式解释外交政策问题。”

正是因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超凡的语言表达能力,才使赖斯平步青云,一步走上高层政坛。

2000年11月,小布什当选美国总统后,他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三项政府高级成员的任命,其中之一就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康多莉扎·赖斯。”

2004年11月15日,德高望重的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离任,11月16日,布什总统宣布任命赖斯为国务卿,赖斯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非裔黑人女国务卿。

不可否认,赖斯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高超的口才在她的政治生涯中也着实起到了推波助澜、锦上添花的妙用。

正如美国著名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关系、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可以说,好口才是塑造个人完美形象的点睛之笔,是创设良好人际关系的必备武器,更是赢得成功人生的重要资本。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善于抓住汇报、演讲、发言等场合多说、多练,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从容地秀出自己的好口才。

交际箴言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口才的好坏甚至会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立世和处事的成败。

莉莲:要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

每个人都处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中,虽然对于少年朋友而言,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校的学习上,人际关系和社会背景相比要单纯得多,但即使如此,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却依然存在着很多误区。

比如,有些人在与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交往时能表现得很自如,但与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往往很被动、拘谨、畏缩,不知该如何与他们相处。

也有些人只跟与自己志趣、性格投合的人相处融洽,或只跟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交往,对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想交往的人就不予理会。

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会使我们失去取长补短的好机会,更会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因为这样才能真正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才能拥有完善的人际关系网。

莉莲·梅那斯切·弗农于1928年3月18日出生于德国莱布切格,是一位中上阶层实业家海曼·梅那斯切的长女,莉莲原本有个哥哥弗雷德,在她少年时不幸去世。

小时候的莉莲是个非常忧郁孤独的小姑娘,她太腼腆了,很少和人交往,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呆在屋里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

她极其羡慕那些漂亮的明星,常常一个人对着好莱坞黄金时代画报上的女明星出神,还经常幻想出一些可以跟自己说话的人物,她跟他们谈心,他们照她希望的那样来回答。

莉莲刚5岁时,由于经济恐慌,反犹太主义的风潮再次在德国高涨,她们全家逃到了荷兰;5年之后,当纳粹的铁蹄踏遍欧洲大陆时,他们不得不再度逃往美国。

在逃难中,大家吃着涂有猪油和咸盐的黑面包,尤其是当小莉莲看到携家带口的人群,目睹横尸遍地的街巷时,无数悲剧的影像冲击着她幼小的心灵。

这种颠沛流离的日子在当时看来是伤心的经历,但生活的动荡不安,却使小莉莲的眼界比同龄人宽广许多,而为了适应陌生的环境,她又不得不学习新文化和新语言,交新朋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淡化了她原本十分内向、腼腆的性格,更使她练就了应付未知世界的非凡能力。这对她日后的人生是非常关键的。

由于生活愈发贫困,莉莲没有机会得到良好的教育,她继承了父亲欧洲式工作狂精神,少年时便开始工作。

她做过许多不同的工作,第一个职位是在电影院当售票员,当时只有14岁,每小时能赚10美分。她随后又到贝顿糖果店当营业员。

这些工作都要与公众交往,所以莉莲不得不克服怕羞的心理,变得外向化,更为重要的,她渐渐学会了如何应付各种各样的人。

她说这一经历对自己以后成为企业家极有益处:“我那时候认识到,能够从事与各种人交往的工作应该是种开心愉快的经历。”

1946年,莉莲进入纽约大学攻读心理学。毕业后,她组建了一家做邮订购物业务的公司,并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