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女人要懂一点交际心理学
16590000000010

第10章 做个嘴甜的女人,好人缘是说出来的(2)

2.降低对方对你的期望

大凡来求你办事的人,都是相信你能解决这个问题,都对你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一般地说,对你抱的期望越高,越是难以拒绝。在拒绝要求时,如果多讲自己的长处,或过分夸耀自己,就会在无意中抬高了对方对你的期望,增大了拒绝的难度。如果适当地讲一讲自己的短处,以降低对方的期望。在此基础上,再适时地多讲别人的长处,就能把对方的求助目标自然地转移过去。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拒绝的目的,而且也使被拒绝者产生愉快和欣慰的心情,取代了原有的失望与烦恼。

3.婉转地说明拒绝的理由

在向别人说“不”时,应该婉转地说明拒绝的理由,让对方相信你的拒绝是出于无奈,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生硬地拒绝,对方则会产生不满,甚至记恨你、仇视你。

例如,当同事要求你在一个不合理的期限内完成工作时,如果直截了当地以“我能力不够”,或“我真的忙不过来”为由拒绝对方,轻则让人觉得“你是一个袖手旁观、冷漠无情的人”,重则会影响以后的合作与相处。

而如果你能换种婉转的方式告诉他:“你交代的事我不会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但这样仓促,恐怕我无法做出符合你期望的水平。”这样说话相信同事不仅不会心生埋怨,还会对你切实为他着想而产生感激。

“婉转”的目的也无非是为了减轻双方的期望,特别是对方的心理负担,并非玩弄“技巧”来捉弄对方。特别是上级、师长拒绝下级、晚辈的要求,不能盛气凌人,而应以同情的态度、关切的口吻讲述理由,使之心服。

4.提出“补偿”性措施

当别人来求你为其解决困难,而你又无能为力时,不妨采取一点“补偿”性措施,如主动为对方指出其他可行的解决办法,或推荐一下目前有能力解决这类问题的同行等。这样,既可以使对方获得心理补偿,减少因遭拒绝而产生的不满、失望,又可以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真诚和善意。

比如,老同学想进入你所在的公司工作,于是便找你“走后门”。你知道自己帮不了,因为老同学不仅专业不对口,外语水平也不行,这明显不符合公司的要求。

但是你也清楚,不能直接拒绝,否则就太不给老同学面子了,这时你不如这样拒绝:“真是不巧,我们最近没有招聘人的计划,不过你别担心,我认识一个朋友,他那里似乎在招人。”然后,你再把朋友的联系方式抄一份交给老同学。虽然没有办成事,但相信这位老同学还是会很感谢你的。

5.请“第三者”转告

当别人有求于你,而你又不好当面拒绝,或自己亲口说不合适的情况,这时就可以利用第三者作为“中介”,巧妙地转达你自己难以拒绝的事情。

比如,好友邀请你去参加他的生日宴会,你原本已经答应了,可是在宴会上却偏巧有一个你非常不想见到的人,你想拒绝参加宴会,又担心好友会不高兴,那你就可以找一个你们共同的朋友,带上你要送给过生日朋友的礼物,向好友表示你无法参加宴会的歉意。

虽然拒绝别人很容易使对方耿耿于怀,甚至伤害到双方的感情。但如果你能在拒绝别人时,能注意态度的诚恳、话语的婉转和说“不”的技巧,就可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轻松达到既拒绝了对方的请求,又能使对方欣然接受的目的,丝毫不损双方的情谊和你的好人缘。

交际箴言

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是重要的,但是,如果你碍于情面,对一切都点头答应,实际上是在屈服,是在戴着“假面具”生活,那样不仅会让自己活得很累,还会让自己只为别人而活,直至逐渐迷失了自我。

批评要注意分寸和场合

人生在世,孰能无过?当别人出了错,需要你提出批评、给予指正时,你就需要把握批评的分寸:既要指出对方的错误,又要保留对方的面子。这样,对方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

反之,如果你不注意把握批评的分寸,不仅有可能达不到批评的目的,弄不好还会让对方觉得丢了脸面,自尊心受到伤害,即使对方感到自己有错误,也会强词夺理,或者拂袖而去,弄得不欢而散。

有一次,林茜应邀参加某公司所举办的商务宴会,在宴会上,她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那个公司的一个高级职员穿了一件不十分得体的晚礼服,公司经理看到后马上中断了和他人的谈话,走到那个职员面前。“你怎么穿这样的衣服来了?”经理的声音不大,但还是有人能听到。“对不起……之前准备好的衣服不小心刮坏了,所以就……”“那也不能穿这样的衣服来吧?”经理用嫌弃的目光看着职员身上的衣服,“简直是丢公司的人。”面对咄咄逼人的经理,那个职员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不要再解释了,马上去给我换一件,要么就离开这里,不要再在这里丢人了。”被说得无地自容的职员只好狼狈地离开了会场。目睹这一切,在场的人都觉得这个经理做得过分了,林茜也在心里想:这个经理应该不会在现在的位置上待很久了。果然,几个月后,这个经理被公司调到了外地的分公司,理由是无法和下属很好地相处。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批评人时要顾及对方的自尊心,注意分寸和场合等问题。若不讲分寸,不分场合,随处发威,不仅会使对方感到颜面尽失,不利于问题的解诀,而且会显得你太过盛气凌人,毫无宽容之心。

1.必须讲究场合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误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的确,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即使最温和的批评方式,也可能会引起被批评者的不满,认为你没有给他面子,让他颜面尽失。所以,要批评一个人的错误时,最好避免在公共场合,尽量选择单独会谈的方式,才能消除对方的抵触情绪。特别要注意切勿随便当着对方下级的面或客人的面批评他,否则,对方会认为你是故意丢他的脸,出他的丑,使他难堪,如此会引起双方公开的对抗。许多争吵,往往是由于批评的场合不对引起的。

2.应当心平气和

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批评人时应当心平气和、春风化雨,不要横眉怒目、讽刺挖苦、恶语伤人,更不要高声叫嚷,似乎要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否则最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导致矛盾的激化。当你怒火正旺时,最好是先克制一下情绪,整理一下思绪,等心情平静下来再实施批评。

3.尽量不翻“旧账”

批评人应尽量准确、具体,对方哪件事做错了,就批评哪件事,对于过去的事尽量不要拉扯出来。否则,会使对方感到你一直暗地注意收集他的问题,这一次是和他算“总帐”,从而产生对立情绪。

4.对事不对人

在批评时,要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而不能因为对方某件事做错了,就论及他如何不好,以一件事来论及整个人,把他说得一无是处,一贯如此。比如用“你这个人真是不可救药”、“我算看透你了”等来否定人,都是不可取的。

5.提出正确做法

在批评别人时,大多数人往往是把重点放在指出对方错的地方,但是却不能明确地说明对的方法是什么。

对方听了这样的批评后,只会觉得不服和反感。但是如果你在指出对方的失误之后,再诚恳地告诉他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让他明白你不是在“指手画脚”,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6.不可反复批评

批评别人万不可反复批评,无休无止,因为当一个人受到批评时,心里已经很不自在了,如果再重复批评他,他会认为你总是跟他过不去,把他当反面典型看待。

多一次批评,就会在他心里多一分反感与抵触。

7.做好善后工作

有些人自尊心比较强,当遭受批评之后,有可能会情绪低落、自暴自弃,也有可能对你心存怨恨。所以,在批评之后,不要一批了之,弃之不管,而要做好善后工作,细心观察对方的变化,对他表示关心和体贴,有了点滴成绩,及时肯定;有了困难,及时帮助,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批评是为他好,他才会甘愿接受批评,改正不足,你的批评也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交际箴言

人生在世,孰能无过?即使别人真的有错,你在批评时也要顾及对方的自尊与感受,注意分寸和场合等问题。这样才能显出你的宽容与威信,也才能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修正错误。否则,即使对方感到自己有错误,也会强词夺理,或者拂袖而去,弄得不欢而散。

让忠告听起来更顺耳

忠告,对于帮助他人和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反过来讲,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诚的人,这种人不会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对方。因此,我们应该欢迎别人给予忠告,更应该给别人以忠告。

然而,“忠言逆耳”,在生活中常见这样的情景,本来你是好意给对方提出忠告,对方却往往很不高兴。究其原因,就在于一般人容易受感情支配,即使内心有理性的认识,但仍易受反感情绪的影响而难以听进去。

有为别人着想的良好愿望还不行,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你的忠告才会变得顺耳,别人也才会接受采纳。

1.最好在私下进行

美国的罗宾森教授曾说:“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有人当众说他错了,他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甚至会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看法。这不是那种看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这就告诉我们,在什么场合提出忠告十分重要。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最好以一对一,避开耳目,千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向别人提出忠告。因为提出忠告的时候必然涉及对方的短处,而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被当众揭短时,情面上很容易下不了台,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是善意的,对方也会认为你是在故意让他当众出洋相。

所以,向别人提出忠告时,最好在私下进行,这样不仅有利于维护对方的自尊,不至于使对方陷入被动和难堪,也有利于营造一个相对宽松融洽的沟通氛围,从而有利于使你的忠告被采纳。而且,即使你的忠告不正确,也不会有损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2.选择适当的时机

在对方感情冲动的时候不适合提出忠告。因为当对方在冲动状态下,理智起不到半点作用,他也判断不清你的用意。这时提出忠告,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火上浇油。因此,明智的做法是,等对方冷静下来再说。

另外,当对方很忙的时候,未必有耐心随时倾听你的忠告——尽管它们极具建设性。所以,你应当尽量选择在对方有空的时候去“进谏”,这样对方才会更容易接受你的忠告。如果不知道对方何时有空,不妨先给他写张纸条,然后请他安排时间。

总之,当向别人提出忠告时,你切记不要过于自作主张而忽视了对方周遭的人际环境以及时间安排。否则,对方必定会认准你是个麻烦制造者,从而不会接受你的忠告。

3.先听对方的意见

在向别人提出忠告时,切忌不问青红皂白,便横加责难或一味强求,这样做常常会让对方感觉压抑,容易产生辩驳的欲望,也可能使你们的沟通进入僵持阶段。

所以,应该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按下来不表,先聆听对方的意见,弄清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再以“如果我处于你的位置……”“假如我是您……”这类话作为开头语,进而再提出自己的忠告。这就使对方感到你体谅他,确实在为他着想,他自然就会考虑接纳你的忠告。

如果你的忠告最终也没被采纳,不要因此变得愤怒或尖刻,要知道,你的目的是让对方妥善处理问题,而不是只听你一个人的指挥。

4.忠告内容应简洁

人们大都对长的忠告感到不耐烦。因此,你所提出的忠告内容要简洁而突出重点。

如果你能在1分钟内说完你的忠告,对方就会觉得很愉快,而且如果觉得“有理”,也比较容易接受。即使对方不赞同你的忠告,你也不会浪费他太多的时间。

如果想再具体界定一下的话,那么最好将你的语速保持在每分钟300个字的标准,比这个标准低就显得过于缓慢。

倘若你在提出忠告的时候啰里啰唆,长篇大论,或先翻“旧账”,再予以责备,恐怕还未等你说到重点时,对方已经心生反感,不愿再听了。

5.列举对方的优点

在提出忠告的时候不要把对方指责得一无是处,否则很容易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既然我已经这样了,那就干脆一错到底。”最后反而不如不提忠告。

明智的做法是:可以多列举对方的一些优点,比如,你可以这样说:“你平时工作努力,表现积极,惟一的缺点就是想问题的时候草率了一点。如果你思考问题再慎重些,就很有前途了。”用这种口气跟对方说话,对方会备受鼓舞,很容易地接受你的忠告。

交际箴言

“良药”太苦容易引起不适反应,忠言“逆耳”也常会使人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女人在向别人提出忠告时,切忌言辞激烈、咄咄逼人,而应该采用和风细雨、循循善诱的方式,这样你的忠告听起来才顺耳,也才利于别人采纳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