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震防范与自救
16583100000017

第17章 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4)

腹部创伤并发肠子脱出的伤员,可用一块厚的消毒敷料对肠子加以保护,或用干净的饭碗扣住已脱出的肠子,然后再用绷带包扎,注意避免压迫脱出的内脏。如果脱出的肠子已穿破,且有内容物外溢,可临时用钳子钳闭,将其一起包在敷料内。伤员取半卧位或仰卧位,膝下垫起,以松弛腹壁肌肉,降低腹压;伤员尽量避免用力咳嗽,以防肠子继续脱出。严禁饮食、喝水,因为这样会加重肠子的负担——增加肠内容物,从而加大手术的难度。对疼痛剧烈者,可肌肉注射止痛药剂。

提防震后挤压综合征

地震发生后,挤压综合征是仅次于建筑物坍塌导致外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但如果能及时得到正确的救治,许多人可以保住生命。

在被挖掘出来之前,压在伤者身上的瓦砾起到了止血带的作用,有效地让血液循环不经过受压部位。在被救出后,受挤压肌肉的机械拉伸以及肌肉组织因供血不足出现的坏死,会导致有害物质释放。

埋在瓦砾下时,他们相对来说是安全的。当压迫身体的东西被移走后,血液会进入受损的肌肉组织,这时麻烦就来了。最先出现的是钾离子构成的威胁。在肌肉细胞中,钾离子的浓度很高,它对肌肉的收缩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液中出现太多的钾会让心脏出现不规律的跳动,甚至最终停止跳动。另一种威胁来自肌红蛋白。它能够与肌肉中的氧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

一旦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就会渗入肾脏,并积聚起来,阻塞肾小管,并最终损害肾脏,有时这种损害是永久性的。

给伤者静脉输液能够稀释这些物质,并有助于将它们排出体外。通过其他方法也能够防止心脏受到钾离子的损害。如果伤情严重,就必须透析。通过透析,受损的肾脏往往能够恢复正常功能,不过患者通常需要接受至少两周的透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比如感染、出血等。

创伤现场急救四大技术

止血

止血方法有四种:指压(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还有填塞止血。

指压止血法就是用手指压住出血伤口的上方,使得血管被压在附近的骨块上,从而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指压法要求以一定的力量压住血管,尤其是下肢血管出血,否则达不到止血目的。应用指压法止血,需要事先了解身体大血管的走行位置,准确施压,才能奏效。

加压包扎止血就是用干净、消过毒的较厚纱布,覆盖在伤口表面,如无纱布,可用干净毛巾手帕等替代。然后在纱布上方用绷带、三角巾紧紧缠绕住,加压包扎,即可达到止血目的。

止血带止血就是在出血点附近绑扎止血带。一般扎止血带的位置应在伤口的上方,应距离伤口越近越好,以减少缺血的区域。上肢出血时扎上臂的上部,下肢出血时可选大腿上部,前臂和小腿一般不宜绑扎止血带。用止血带止血方法简便,效果可靠,关键时刻可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但止血带完全阻断了受伤肢体的血流,如果绑扎时间过长,受伤肢体容易发生坏死等严重后果,因此,正确使用止血带非常重要,最好与加压包扎止血法配合使用。最合适的止血带是弹性的空心皮管或橡皮条。紧急情况下,可用宽布条、三角巾、毛巾替代,也可用衣襟、领带、腰带等就地取材。在使用止血带前,在绑扎位置先垫一层毛巾或几层纱布或直接扎在衣物上,避免皮肤被止血带勒压而坏死。连续使用止血带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若连续使用,应每隔1小时放松止血带一次,每次放松时间为30秒至1分钟。

包扎

包扎伤口的目的主要有帮助止血,吸收伤口流出的液体;固定骨折,尤其是开放性骨折;保护伤口不被污染,减少感染机会;固定覆盖在伤口上的辅料,如纱布等。伤口出血量大、速度快,可加压包扎,或者加压包扎加止血带进行止血。出血量小、速度慢,应先清洁伤口再包扎。使用的材料有绷带、三角巾,也可就地取材。包扎要求:轻、快、准、牢,先盖后包(干净敷料),不可过紧或在伤口上打结,暴露肢端。

固定

固定的目的是避免进一步损伤,减轻伤员的疼痛和便于搬运。可以使用夹板、书本或树枝等进行固定。

外伤固定应注意以下事项:有开放性的伤口应先止血、包扎,然后固定。

如有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应先抢救,伤情稳定后再固定;怀疑脊椎骨折、大腿或小腿骨折,应就地固定,切忌随便移动伤员;固定应力求稳定牢固,固定材料的长度应超过固定两端的上下两个关节;夹板和代替夹板的器材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应先用棉花、碎布、毛巾等软布垫在夹板与皮肤之间,尤其是肢体弯曲处等间隙较大的地方,要适当加厚垫衬。

搬运

伤员宜躺不宜坐,昏迷伤员应侧卧或头侧位,要严密观察伤员神情;要保护颈椎、脊柱和骨盆。

包扎方法

包扎是对震后外伤伤员进行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

包扎伤口应了解有无内在损伤,在外伤急救现场,不能只顾包扎表面看得到的伤口而忽略其他内在的损伤。

同样是肢体上的伤口,有没有骨折,其包扎的方法有所不同。有骨折时,包扎应考虑到骨折部位的正确固定。同样是躯体上的伤口,如果发现内部脏器有损伤,如肝破裂、腹腔内出血、血胸等,则应优先考虑内脏损伤的救治,不能在表面伤口的包扎上耽误时间。同样是头部的伤口,如颅脑损伤,不是简单的包扎止血就完事了的,还需要加强监护。对于头部受砸打的伤员,即使自觉良好,也需观察24小时。如感觉头胀、头痛加重,甚至恶心、呕吐,则表明存在颅内损伤,需要紧急救治。

因此,在对伤者明显可见的伤口进行包扎之前,一定要了解有没有其他部位的损伤,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比较隐蔽的内脏损伤。在有出血的情况下,外伤包扎的实施必须以止血为前提。如不及时止血,则可能造成严重失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针对动脉出血和静脉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指压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等临时措施进行临时止血处理,然后送往医疗点或是等待救护人员前来救治。

包扎材料以绷带、三角巾最为多见。在现场急救时,如没有专用的绷带和三角巾,可将衣物、床单、毛巾等物撕成布条来代替绷带,也可将衣物、床单裁成三角巾。绷带包扎一般用于固定肢体、关节,或固定敷料、夹板等。三角巾包扎主要用于包扎、悬吊受伤肢体等。

绷带包扎方法

绷带的包扎方法有环形法、螺旋形法、螺旋反折法、蛇形法、8字形法和回返法几种。

1.环形法

通常用于包扎手腕部及粗细大致相等的部位,如胸部、腹部。将绷带做环形重叠缠绕,第一圈做环绕时稍呈斜形,第二圈、第三圈以环形缠绕压住第一圈,在绷带末端剪出两个布条,对绕肢体后打结。

2.螺旋形法

适用于前臂、手指、躯干等处。多用于粗细大致相等且大面积受伤的肢体的包扎。使绷带螺旋向上,每圈应压在前一圈的1/2处。

3.螺旋反折法

多用于前臂、大小腿等。由下而上,先做螺旋状缠绕,待到渐粗的地方,每圈把绷带反折一下,盖住前一圈的1/3~2/3处。

4.蛇形法

多用于夹板之间的固定。将绷带环形缠绕数圈后,以一定间隔斜行缠绕,在末端按环形缠绕后打结。

5.8字形法

多用于肩、髂、膝、髁等处的包扎。本包扎法是将绷带一圈向上,再一圈向下,每圈在正面和前一圈相交叉,并压盖在前一圈的1/2处。

6.回返法

该法多用于头和断肢端等。用绷带多次来回反折。第一圈常从中央开始,接着各圈一左一右进行缠绕,直至将伤口全部包住,用环形缠绕将所反折的各端包扎固定。

三角巾包扎方法

三角巾主要根据包扎部位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

1.面部包扎法

在三角巾的顶角打一个结,然后把顶角放在头顶部,三角巾的中心部分包住面部,在耳、眼、鼻及嘴的地方剪洞,把左右底角拉到颈后交叉,再绕到前额打结。

2.头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的正中点放在前额,两底角绕到脑后,交叉后经耳绕到额部拉紧打结,最后将顶角嵌入底边,向上反折后打结固定。

3.腹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横放于上腹部,两底角拉向后方紧贴腰部打结,顶角朝下,在顶角处接一小带,将顶角从两腿之间拉向臀部,与在腰部打结后的底角再打结固定。

4.手部包扎法

将手掌放于三角巾中央,顶角折回盖于手背上,两底角左右包绕手背呈交叉状,并将顶角反折于交叉处,然后两底角再回绕腕部一周压住顶角打结。

5.足部包扎法

将脚放于三角巾中央,提起顶角折回盖于足背上,将一侧底角提起折向足的另一侧,绕踝关节一周与顶角打结,然后提起另一侧底角绕踝关节一周,再与另一底角打结。

特别伤口的包扎

除了掌握绷带、三角巾的包扎使用方法外,了解一些特别伤口的包扎方法和包扎禁忌,对于挽救震后伤员的生命,防止错误包扎导致伤口感染和肢体坏死情况的发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腹部伤包扎时,可以用湿润布条润湿伤员嘴唇和舌部,会使伤员感觉好受许多;如果伤员肠子流出腹腔,要保护好,并保持润湿。不要企图把它复位,这会为营救后的手术带来麻烦。如果没有内脏器官外露,应将伤口清洗包扎好。

腹部内脏发生溢出,包扎时伤员应取仰卧位,屈曲下肢,使腹部放松,以降低腹腔内的压力。先盖上干净的敷料保护好脱出的内脏,再用厚敷料或宽腰带围在脱出的内脏周围(也可用干净的碗罩住),然后进行包扎。

如果胸腔受伤穿孔形成开放性气胸,吸气时胸腔扩展,空气会进入伤口,引发肺功能衰竭,这是胸部伤引起的最大危险之一。这时应及时用手掌捂住伤口,阻止吸气时空气进入,应尽快封闭胸壁创口,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让伤员仰卧,头和肩膀倾向受伤的一边。用多层纱布或棉花做垫,用绷带加压包扎;或者利用塑料片或铝箔堵塞伤口,用三角巾包扎好。

头部受伤很可能会伤及脑部,伤口也可能会影响正常呼吸和饮食。要确保舌根不会抵住喉管,使得呼吸通畅,必须除去假牙或已脱落的碎牙,控制住流血。清醒伤员可以坐卧,昏迷伤员如果颈部和脊椎无伤,必须按照恢复位侧卧。

如果脑组织发生膨出,则要用无菌纱布覆盖膨出的脑组织,然后用纱布折成圆圈放在脑组织周围(也可用干净的瓷碗扣住),以三角巾或绷带轻轻包扎固定。

另外,在包扎伤口时要特别注意,要使用干净无污染的布料进行包扎;动作要迅速准确,不能加重伤员的疼痛、出血或伤口污染;包扎不宜太紧或太松,太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太松会使敷料脱落或移动;包扎四肢时,指(趾)端最好暴露在外面,以便观察血液流通情况;用三角巾包扎时,角要拉紧,包扎要贴实,打结要牢固;打结处不要位于伤口上或背部,以免加重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