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言情随身空间香满园
1657100000049

第49章

农村人都没有睡懒觉的习惯,早起那是一定的。君奶奶早早的起来,习惯的先看一遍西屋的鸡舍,再把院子里关着的几只鸭鹅放出来。看看时间差不多了,然后打开大门出去了。她也没有特别的目的,只是谨记着昨晚孙女说的话,要自然在往人多的地方凑,还不能让人看出来她是有意的。

这对君奶奶来说有点难,什么叫往人堆里凑还要自然的,还不能让人看出有目的。犯了难的君奶奶没有办法,从门口往东边望去,嗯,没几个人。再往西边望去,人还是不多。得,看来她出来的早了,大部分的人都还在自己家呢,她还是回去等会再出来。

君奶奶在院子里站着,仔细的听着外边的动静,现在刚好在过暑假,从家里听着外面冷冷清清的,过往的人也不多。君奶奶有心想着再出去看看街上是不是人多,可是一想着孙女说的不能做太明显了,也就打消了念头。

她人老但是不糊涂,如果她不时的往外去看看,就会有人发现不对劲儿。这一刻,君奶奶倒是无比想念以前孩子上学的叽叽喳喳声。

以前莫家村是有着自己学校的,学校不大,仅仅是一间废旧的民舍休整而成的。那时候莫家村的人大部分都是在村里上学的,君奶奶家里的学校又很近,早上很早就能听见说话的声音。后来也不知道是因为人渐渐变得富裕了,还是因为没有老师愿意来这个破旧的村子任教,莫家村的学校也就这样废弃了。

没有了早上的叽叽喳喳声,刚开始还很不习惯的,后来慢慢也就适应了。这不,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君奶奶摇摇头,回屋看看墙上的挂钟,才七点。明明她就觉得过了很长时间了,怎么才二十几分钟呢,难道是钟表又不准了?

说起来君奶奶家的钟表也有些年头了,还是君凌瑄小时候为了上学才忍痛买的,一晃也快二十年了。君爸爸早就想换一个了,只是君奶奶舍不得,怕花钱,才一直用着。年头大了,就容易耗电,君奶奶想着她是什么时候换的电池呢?

正想着是不是去孙女屋里看看到底几点了,就见儿子的房间打开了门。君奶奶赶紧出屋逮着自家儿子问道:“儿啊,现在啥时候了?”

“才七点,怎么,有事?”君书平疑惑的看着母亲问道。

昨晚君凌瑄和君奶奶嘀嘀咕咕,君书平是知道的,只是不知道两人到底打得什么主意,那个时候他还在气愤自家四叔做的事。君书平是个老实人,平日里被自家叔叔沾点便宜也都不说啥,这回事关他的女儿,君书平怎么能忍得住。可是在忍不住,他也只能在自家院子里,隐晦的骂上几句出出气,别的也做不了。

君凌瑄跟君奶奶商量的时候他正在屋里生闷气,君凌瑄也没有叫他,他自然不知道女儿和母亲的打算。

“没事,这不,我起来半天了,还以为咱家的表又不准了,就是问问。”君奶奶抱着手臂说完转身又进了屋。原来表没有坏啊,看来是她太着急了。

闲着没事又在屋里坐了一会,君奶奶看见儿子往外面走,想着孙女今天交给她的任务,君奶奶连忙叫住儿子,“干啥去?”

“不干啥,这不起来去西边看看那乌鸡。”君书平有些奇怪的看着母亲。他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去西边家里看看乌鸡,母亲又不是不知道,今天怎么回事?想着女儿也在,母亲应该没有大事,君书平回答着就往外走。

乌鸡?对啊,君奶奶猛地拍着脑袋,这下她终于找打理由名正言顺的出门了。“回来,回来。今天儿你就别去了,每次出去都还要装着腿脚不利索,明明已经好的不能再好了。还是俺去吧,俺又不是没去过,懂得怎么侍弄它们。”

君奶奶拉住君书平就往外走去,还丢下一句,家里的鸡舍就交给你了。这是君书平跟君奶奶分工好的,原本君书平是管着西边的乌鸡,君奶奶侍弄家里的鸡舍,偶尔君奶奶也会去西边帮忙。主要是两个人都是闲不住的,君凌瑄才想出这个法子让两个人都有事干。

君奶奶急急火火的拉开门,出了大门她又不急了,慢吞吞的往西走着,。君书平看着母亲的背影直摇头,不知道母亲是唱的哪一出,不过他也没有反对就是。

也就是上了年纪的君奶奶,要是君书平这样慢吞吞的走着才会觉得奇怪。君奶奶故意低着头走着,没有精神的样子,别人看不见她低垂着头上的眼睛四处乱瞄。

“嗨,老大家的,这是干啥去?”

君奶奶抬起头看了对方一眼,“是王家大嫂子啊,大嫂子吃饭没有?”嘴里问候着,说话的语气却不显得热络。

被称为王家嫂子的人一听就察觉出不对劲儿了。她跟君老大家的、李家的老太婆是多年好友了,对她们的习性可是知道的清楚明白的。这人心里明显是有事啊。

“咋啦这是?听说你家瑄丫昨儿回来了,还带回来几个大人物,村里都快传遍了。萱丫头这下可算是出了名了,你不说跟着高兴咋还愁眉苦脸的?”

“唉。能咋,还不是昨天的事给闹的。俺家老头子没得早,辛辛苦苦拉扯三个孩子长大,好不容易瑄丫出息了,书平又出了事。你也知道书平原来的媳妇是啥样人,那时候闹腾的,你也不是没瞧见。要不是丫头找来的人,这会儿子还不知道啥样呢。”

“还好事情最后解决了不是?听说瑄丫种地的本事连大人物都是夸奖过的,你家还有两间鸡舍,今年怕是能挣不少钱呢。你这老了老了倒是能享福,儿子孙女都是不错的,也都知道在跟前孝顺着,不像我这样。”王家大嫂子说着说着,就想起自己的情况,也跟着叹气。

说道王家大嫂子也不知道该称她好命还是苦命,她跟君奶奶不一样,人家只有一个儿子养老,她却有三个。一个儿子出息了,居住在省城,娶了城里的媳妇,年年基本上不回家;一个儿子在村子里算得上是富裕户,可是跟她不亲,除了偶尔来送点东西,跟没有一个样;最小的儿子呢,家里过的不好,媳妇觉得是老娘偏心,不愿意养着她,还整天盘算着她的房子。

三个儿子,有两个在身边却跟没有一样,王家大嫂子能开心才怪呢。说道三个儿子,她也知道老大是觉得她是个农民怕给他丢脸,躲着她,恨不得没有她这个母亲;老二是觉得当年的她偏心老大和老小,心里对她有疙瘩;老三家呢,当初最听话乖巧的孩子,娶了媳妇忘了娘。

对这三个孩子,她只当是没有了,眼不见为净。还好她有个女儿,每个月里也能来看她一趟,不然她真不知道怎么活下去。同样是有孩子的,君家只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人家的女儿女儿比不上她家的出息。

可是看看人家现在呢?原本有个整天吵闹的儿媳妇现在没有了,儿子一直都孝顺,现在还跟自己一起住,孙女虽然回来了,可眼看着也有出息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平时来的不勤快,可东西没少送,偶尔也接着去家里住几天;小女儿倒是经常来,女婿也好。

人跟人即使怕比较,这一比较王家大嫂子就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家,儿子没有人家教的好,运气也不如人家。现在看着君奶奶一脸愁容,她嘴里安慰着,心里到痛苦不少。总算她也有一件烦心事了,王家大嫂子心里想着。

“哪呀,你是不知道啊,早些年为了让瑄丫能上得起学,书平没少吃苦。那时候王雪儿那个狠心的娘死抓着钱不放,要不是书平,萱丫头哪里能出去上学。到现在为着瑄丫,还欠了不少的钱呢。只盼着家里的鸡舍真能如瑄丫说的卖上几个钱,也好还了几年前的老账。”

反正别人不知道自家的情况,君奶奶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她也不算是撒谎,君凌瑄上学那会儿确实借了不少钱,只不过都还上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