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孩子怎样吃饭不生病
16418000000020

第20章 当心!儿童饮食误区多(3)

每天给小孩吃大鱼大肉,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现在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养个孩子生怕他营养跟不上。家长们对于营养学没有常识,以为贵的就是好的,大鱼大肉处在食物价格表的最高层,那它们一定就是最有营养的,于是天天买了给孩子做来吃。别的家里要是谁不天天给孩子吃肉了,还会认为他们是不是小气、抠门,不舍得给孩子花钱。

可是,事实上,每天大鱼大肉对小孩子的健康并无好处。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儿童每天摄入80克的蛋白质,将导致37毫克的钙流失;儿童每天摄入240克的蛋白质,额外另补充1400毫克的钙,将导致137毫克钙的流失。额外补充钙并不能阻止高蛋白所引起的钙流失,过量摄入大鱼大肉这类酸性食物,易使人们产生酸性体质,而人体无法承受血液中酸碱度激烈的变化,身体就会动用两种主要的碱性物质钠和钙,加以中和。当体内的钠用光了的时候,就会启用身体内的钙。故而天天大鱼大肉而不注意酸碱平衡,将导致钙的大量流失。反而荤素平衡更能够提高钙的利用率,如豆腐炖鱼,鱼肉中含维生素D,豆腐含钙丰富,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使豆腐中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此外,人们膳食中所摄入的瘦肉、动物内脏、蛋黄中的铁多为三价铁,不易被人体吸收,只有在有维生素C和酸味物质存在的情况下,转化成二价铁才能被人体充分地吸收和利用。而维生素C和酸味物质在蔬菜和水果中含得最多。如果一味地只吃瘦肉、动物内脏、蛋黄等食物,而不吃或少吃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中的铁质就不能被人体吸收与利用,造成营养的极大浪费,出现缺铁性贫血。

吃得太“荤”太“细”还可能诱发儿童孤独症。现在有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胆小怕事,行动迟钝,不愿和人交往,稍不顺心就大发雷霆,这些都是儿童孤独症的表现。然而,这很有可能是家长太过宠爱孩子的原因造成的。因为很多家长喜欢让孩子长期吃鱼、肉、禽、蛋、奶、高糖分食物和精细的食物,认为这些才是营养的食物。事实却是长期食用这些食物会使血液、体液、淋巴液等“生命液体”逐渐呈现酸性化,从而造成孩子的思维和运动功能发生障碍,出现抑郁寡言或激动暴怒的儿童孤独症。专家建议,预防孩子孤独症,要注意合理饮食,注意“粗”与“细”、“荤”和“素”搭配,保证孩子的代谢功能正常有序地进行。

跟着广告走

明明妈妈给明明买吃的东西的时候,最喜欢跟着广告走,广告流行什么,她就给明明买什么,导致明明都变成幼稚园里的小万事通了。每次小朋友们一起看电视,电视里播出来什么食品的广告,明明都会马上大喊:“这个我吃过,我妈妈给我买的!”小朋友们都很羡慕明明,明明也很得意,明明妈妈也很为自己的做法而自豪。明明妈妈的想法是既然可以上电视,肯定是有它的益处,不然食品检查也通不过啊!

事实并非如此。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儿童食品,虽然自我标榜营养丰富,实际营养成分却很单一。某些称之为“鸡味圈”“虾味鲜”“鱿鱼酥”的儿童食品,多以热量为主,孩子若经常食用,会导致营养平衡失调,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造成肥胖等症,引起体质下降,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据国际消费组织的调查结果,95%的广告食品都含有过量的脂肪、盐或糖等,几乎没有以水果和蔬菜为主要成分的食品广告,这很不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们都很舍得开销。精明的商家早看出这点,于是拼命地在广告词上大做文章,竭力渲染、夸大其词,而不是在其产品的营养价值方面下工夫。“跟着广告走”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儿童、青少年甚至很多父母们选择食品的依据。而企业的广告设计往往出自营销策划人员,而非技术人员,其说法很难保证科学客观,很容易误导孩子形成不良饮食习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不良饮食广告对青少年的误导作用而开始对其加以限制,但在我们国家这种限制作用还不明显。

因此这就更需要家长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以能够一眼鉴别出商家们广告词的真伪。12岁以下的儿童尚不具备鉴别能力和批评意识,他们大多跟着广告的宣传要求家长为自己购买食品。家长们也应努力阻止孩子们吃这些食品,在饮食方面保护儿童的健康。

补钙多多益善

涛涛妈妈就知道要给孩子多多补钙,牛奶、海带、各种专门补钙产品,天天可着劲儿地给涛涛买来吃,除了每天给涛涛喝牛奶,吃海带、鱼虾外,还每天给涛涛服用综合维生素片,还每天两片钙片……结果就是有次涛涛去医院身体检查,医生告诉涛涛妈妈说,小孩补钙补过了,过量摄入的钙,人体难以吸收,经由肾脏排出,造成尿钙含量太高,影响肾脏发育,时日长了,还会生出肾结石。涛涛妈妈吓得大吃一惊,这才知道补钙也是要适量的,补过头反过来还会对小孩身体造成危害。

孩子必须要补钙这种观念似乎已被大多数家长所接受,而铺天盖地的补钙产品又为这种观念提供了物质的支持。然而根据专家的说法,家长滥用补钙品已到了相当的程度,如此下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不利。

专家还谈到,有的孩子长不高,经检查,发现骨骼已经出现钙化,这也跟过量补钙有很大关系。小孩长期补钙过多还会使血压偏低,增大日后患心脏病的风险。此外,体内钙水平升高,会降低人的食欲,而且由于铁、锌和钙都是二价阳离子,在肠道吸收时会互相拮抗,抑制肠道对锌、铁、铜等元素的吸收,容易让孩子患上微量元素缺乏症,引起贫血和食欲不振等症状。另外,现在的儿童钙片,多带有草莓、水蜜桃等水果味和粉红、嫩黄等鲜艳的颜色,是由人工色素和香精合成。长期吃这样的钙片,就跟吃零食一样,会造成幼儿食欲减退,还会使糖分摄入过多而产生肥胖,不利于小孩的生长发育。所以盲目补钙不如让孩子多吃天然补钙食物。乳类和海产品中含钙较多,每100克牛奶中含钙102毫克,500毫升奶便可满足3岁以下孩子一天的钙需要量。海产品中的虾皮、海带、海鱼等都是良好的钙质来源。

除了补充营养,户外活动也是孩子补钙所必需的。常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维生素D的别名叫“阳光维生素”,其作用之一就是可以帮助人体摄取和吸收钙元素。国外的孩子一般不吃钙片只补充鱼肝油,同时进行大量户外运动。而我们身边的家长不是怕孩子冻着了,就是热坏了,孩子户外活动比较少,所以不仅冬季,而且春季,甚至夏季,缺钙都比较严重。

如果处于快速发育期,或挑食、偏食严重,可以适当补钙,但如何补,另有一番学问。据专家介绍,现在市面上有三类补钙品,第一代产品多为碳酸钙;第二代产品多辅以维生素D,这些钙源需要胃酸中和,服用过多会伤胃,儿童最好在饭后一小时服,婴儿可在两顿奶之间加服;第三代虽然吸收率相对高些,但也没有一些广告吹嘘的吸收率在90%以上那么神。因为在进行动物试验时,选择的都是些缺钙相当严重的动物,因此吸收率会相当高,而正常的人体一般不会如此缺钙,因此也难以达到理论上的吸收率了。还有就是要在挑选时注意钙元素的真正含量。一些产品本身并非补钙品,含钙量少,但号称也可起到补钙的作用,购买时需要注意。

此外,专家还提醒家长们,不应在服用钙品同时饮用汽水、碳酸饮料等,以免降低吸收率。

滥用补品危害多多

有妈妈曾经这样反映,儿子六岁了,体质一直不好,瘦瘦矮矮的,平时怎么吃都不能让他胖一点,而且经常生病,各种各样的小儿营养品是买了一堆又一堆,可是还是不管用,儿子身体照样不好,甚至反而有更加严重的趋势,好像比以前更容易生病了,上次更是突然流起鼻血来了。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上面小孩出现的问题就是滥用补品的后遗症。家长们盲信广告,看广告词写着此营养品对小孩有多少多少好处,就立马买来给自己小孩服用,也不问到底适合不适合自己小孩体质,实在有些盲目。事实上,中医的“补”是针对“虚”而言的。所谓“虚则补之”,就是说身体“虚”的人,才需要“补”。而对非虚型体质的人,吃那种东西简直就如吃砒霜了。古人云:“误用致害,虽人参、甘草,亦毒药之类也。”

小孩体内各器官的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也尚未完善,脾胃功能薄弱,药性强烈的补品对他们简直如风刀霜剑,会给他们的身体造成很多危害。

补品对小孩的常见危害如下:

1.促使小孩假性性早熟

经常给小孩服用补品补药,即使小孩还是学龄儿童,甚至更小,都可能会发生假性性早熟。

2.加重原有病症

如果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误服了与自己体质相抵触的补药,不仅无益,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如偏阳虚的人服用滋阴药物,则阳虚症状就会加重;偏阴虚的人服用了阳性药物,则阴虚更甚;肠胃经常胀气的人再服人参、黄芪等补气药材,病症也会加重。

3.人参中毒

没有经过医生的指导而滥服人参导致中毒的,大有人在。根据专家研究分析,连续服用人参1个月,每日3克,大多数人会出现极度兴奋、烦躁失眠,甚至精神错乱或出现人格丧失症状。虽然电视剧小说里把人参夸的简直能起死回生,活死人肉白骨,但我们是活在现实里的,吃什么补品之前,最好还是先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吧!

4.出现消化道疾病

小孩子脾胃薄弱,在服用龟板、鳖甲、首乌等后,常常会导致上腹胀闷、苔腻、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等。

5.过敏反应

曾有报道一个小孩在服用鹿茸精后,出现呼吸困难、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其实,鹿茸、鹿血等药大都属于温热壮阳性药材,根本不适宜小儿服用。

6.内分泌失调

经常给小孩乱服补药,还会造成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小孩出现免疫力降低、智力下降等症状。

7.其他症状

擅自乱补,尤其是服用药性偏温热的补药,常可能出现流鼻血、牙龈出血、口渴、便秘等症状。

由此可见,小孩是绝对不能乱补的。小孩即使“虚”也是脾胃虚弱,跟成人、老人的肾虚是不同的,成人、老人的补药也不能拿来给小孩用。小孩的生长发育,自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实在不是可以人为地、随意地加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