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世界名流
1617200000037

第37章 侵华恶魔——冈村宁次(2)

军校里的学员区队长类似于今天各大学中的专职班主任。冈村宁次跟“陆士”这群中国留学生厮磨的三年时光里,与那些张牙舞爪的日本同僚有所不同,是个有心计、有眼光之辈,知道将来会用得着这批人。虽然他骨子里同样视中国人为低能,但表面上佯作谦和平等样,给留学生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并在以后得到了极大的好处。1925年,已割据江浙一带的大军阀孙传芳屡屡邀他做自己的私人军事顾问,据称就是仰拜他做中国学生队长时的学识人品。不过,这位孙佛爷对他的“老师”太抠门,支给的薪水仅相当于日军的少尉级,比冈村本来的级别还低了一等,弄得冈村时常借口“薪水不够侍养老母妻儿”而闹辞职。倒是何应钦一直念念不忘“师生之谊”,日本战败投降后,对先是监视居住后陷于囹圄中的老冈村在衣、食、住、行、医等方面惟恐照顾不周,并联合汤恩伯等国军大员千方百计为他开脱罪责,最后竟是使这个侵华日军总司令“无罪”获释。

带了几期中国留学生“圆满”地完成任务后,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12月,冈村宁次被推荐专读日本陆军大学。陆军大学是战前日本军事教育体系中层次最高的一级,是为经过“陆士”学习并有一定实际锻炼的经验并被认为有发展前途的军官而设立的。正巧冈村宁次在“陆大”学习期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冈村宁次自然也特别“关心”中国发生的辛亥革命,也想到中国施展身手,但未获准,只好更加专心致志地在“陆大”学习。

1913年(大正二年)11月,冈村宁次以在“陆大”第二十五期的总共55名同学中名列第八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了。从此,这个经过东京陆军幼年学校、中央陆军幼年学校、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这样一套完整军事教育的帝国青年军官,自然会“前途”无量。伴随着日本侵略扩张的进程,冈村宁次为个人的步步升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最终跻身于日军高级将领之列。

冈村宁次从陆军大学毕业后,先是到步兵第一联队做了半年的中队长,1914年8月,便被上司调到参谋本部工作。这里环境优美、条件舒适,是许多常年在基层摸爬滚打的下级军官做梦都想钻进来的地方。在这里上班可经常接触到日军上层首脑人物,不但能耳濡目染学些作恶的大本事,而且干得出色的还易被上层发现,便于栽培。冈村宁次调来时,本来应在中国班工作,可上司为了进一步提高他的“学术脑筋”,先将他分配到第四部的外国战史处。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日本人历来把这次大战称之为“大正的天佑”,因为正是趁欧美列强厮杀于欧洲大陆而无暇东顾之机,日本才得以放手向中国展开侵略攻势。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声言要“消灭德国在远东的一切力量”,实则意在攫得中国胶州半岛及德国在太平洋上霸占的一些岛屿。9月2日,日军在龙口登陆;10月6日,占据济南车站,抢夺了胶济铁路;10月底,开始围攻驻守青岛的德军,并于11月7日将其一举攻陷,战事基本结束。

早在1914年2月,日军参谋本部为编纂日德战争作战史,派战史处的冈村宁次等人赴青岛搜集资料。这是冈村宁次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黎元洪上台后,本来比较亲近英、美,但顾及到日本的压力,不得不聘请日本陆军中将青木宣纯为自己的顾问之一。青木到北京上任后,即经参谋本部的推荐,将冈村宁次大尉调来做自己的助手和副官,负责对外联络、文牍书案之类的工作。这样,冈村宁次抛妻别子,在北京的青木顾问处一干就是四年多,直到1919年7月才返回日本。

回国以后,冈村宁次的新职务是陆军省军事调查部新闻班的少佐班员。在新的职位上,冈村宁次不得不暂时放下自己刚刚熟悉又非常愿意做的有关中国的“工作”,每天忙于处理军方对国内民众的宣传事务,为争取陆军的所谓“生存权”和“发展权”摇旗呐喊。

冈村宁次笔头功夫不错,如果不是置身于“皇军”行列,可能也会是个蛮不错的记者、评论家或作家。这个时期他撰写发表的文章,除极尽阐述歪理之能事外,单就文笔看,朴实而娴熟,语意简练而尖锐,有时写得还很幽默,确实是放在哪儿都是块料。

在新闻班干了近两年,1921年6月,陆军省决定选派冈村宁次等人赴欧美考察。对冈村宁次来说,这种难得的机会:既是上司对自己才干的赏识,又意在向其暗示今后的前程远大。

1921年6月18日,冈村宁次登船离开日本。同行的人中间,还有一位肩佩少佐军衔的青年军官,阴沉着脸很少与人交谈,这个天生的特务坯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土肥原贤二。

去欧美考察的期限为半年,研究课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军民关系。其实,由军方安排的这次欧美之行,是一次开阔眼界的漫游旅行。冈村宁次要在所到之处召开调研会,听取当地日本人的意见,但对他来说,尤其期待同已在欧洲工作的好友永田和小∶羲睦沙┨赣岩辍

1921年7月1日,冈村宁次和他的同伴出发,于1922年1月4日回国。在近半年的考察时间里,冈村宁次先后到了加拿大、美国、法国、瑞士、德国、英国等国,开阔了眼界,但更为重要的是,10月27日晨,冈村和小∶羲睦梢黄鸪嘶鸪道肟柏林,于晚上10点多钟到达了德国的南部小城巴登巴登。这时,如约来此的永田铁山正在车站里等着他俩。他们三人聚到一起,自然分外亲热,互相问候后便一道住进了当地最豪华的斯捷法尼宾馆。陆军士官学校在校时期的“三羽鸟”之所以从不同地点相约跑到这里,其实是以游览为名,避开其他日本军官的视线,在这里密谋所谓“改造”日本军队的“宏伟大业”。

他们计划以“三羽鸟”为核心,吸收志同道合的其他少壮军人,在各自的工作职位上酝酿并促成军内的改革。至于国家改革、满洲“问题”之解决等等,是下一步的事情,他们首先要实现日本陆军自身的改革。这就是有名的“巴登巴登盟约”的主要内容。“三羽鸟”为实现自己的狂妄野心,订立了这宗攻守同盟后,冈村宁次又跑到正在莱比锡的东条英机那里密谋。东条英机本来比冈村宁次低一届,但由于其父东条英教是日军著名的高级将领,他也跟着沾光,一群趋炎附势的小军官惟他马首是瞻。冈村知道抓住了他,也就抓住了大部分第十七期的毕业生。这样,“巴登巴登盟约”以“陆士”第十六期毕业生为主体,有部分第十七期毕业生参加,力量一下子壮大起来。到了昭和时代,这帮人正式成立了“二叶会”,后来发展并改名为“一夕会”。随着他们职务的不断升迁,在日本政界和军界里纵横捭阖、翻云掀浪的能量也越来越大。

由冈村宁次“三羽鸟”发起的“巴登巴登盟约”,是这一系列军国主义法西斯军人团体的毒源恶渊。“巴登巴登盟约”和与驻欧美各国少壮军官的交往,使冈村宁次在军界中初步有了自己的盟友和支持者,为他站稳脚跟并寻求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对立志“改革”军内事务、要在中国干一番“事业”的冈村宁次来说,这次欧美之行使他认识到:涉足复杂的中国事务,不但需要从东京和北京的角度来琢磨策略,还必须从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来认识和思考扩张的办法。

1922年1月4日归国后,冈村宁次被调任驻扎在小仓的步兵第十四联队,职务是少佐大队长。小仓位于北九州,与本州、九州各地通向朝鲜、中国东北必经之路的门司相连接,对于研究中国问题,此处无疑是个方便之地。所以,冈村来到小仓后,除了作大队长要处理本职工作外,他一有空就到门司找常去中国的人交谈,念念不忘了解和收集中国的情况。

不久,在国际裁军呼声和英、美、法等列强的压力下,日本被迫一反不断扩张军备的做法,宣布为协调外交,准备“裁减军备”。冈村宁次所在的步兵第十四联队属于陆军第十二师团。根据军部的安排,整个师团将有2054名官兵被裁减。到底谁被精简,大家心里都没有底。但冈村宁次知道他有陆军各级军校毕业的学历,又参过战、到过中国、考察游历过欧美,平日上下级关系又处理得好,像他这样的“人才”是不会被裁减掉的。果然,正当联队其他军官为精简惶惶不可终日、有的甚至已接到退役命令打点行装准备离营时,1923年(大正十二年)3月8日,冈村宁次反而接到了重返参谋本部任职的调令。

冈村宁次有一套笼络人的手腕,也理解那些本来立志“为国捐躯”、此刻又将要离营的退役军官的心情。所以,他亲自到联队所有军官家去告别,对共事期间的合作与关照表示谢意,连这些人的家属也不忘记打个招呼。临别的最后一天晚上,他还自掏腰包在饭店里搞了一次告别宴会,邀请所有少尉以上军官参加。由于冈村宁次在人们眼里是个不摆架子、体恤下级的大队长,所以不但所有军官都应邀前来,连一些干会计、粮草军械之类工作的军佐人员也都来了。众食客在杯光盅影中祝贺冈村宁次少佐再次返东京总部机关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