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世界名流
1617200000034

第34章 飞行奇才——陈纳德(1)

克莱尔·李·陈纳德,1890年9月6日出生于得克萨斯州的康麦斯,祖籍法国,年幼丧母。1911年,他毕业于路易斯安那州大学,1917年毕业于印第安纳州的士官学校,获陆军中尉军衔,后志愿加入空军飞行部队。1923年,他调任驻夏威夷的第十九战斗机中队指挥官,后回家乡机场任飞行教官、训练主任,不久升为上尉。1937年,他应宋美龄之邀赴华任空军顾问,“七七”事变后,他主动请缨驾机参战,先后驾机参加了上海空战、武汉空战。1941年,他回美国招募空军志愿人员组成“飞虎队”赴中国参加对日作战,先后参加了昆明空战和缅甸空战,重创日本空军,为中国夺回制空权。三年解放战争中,陈纳德在中国开办航空公司,替蒋介石运送军队、物资至战争前线。毛泽东对此深为不满,记忆犹新。

【毛泽东评点陈纳德】

美国的海陆空军已经在中国参加了战争。青岛、上海和台湾,有美国的海军基地。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岛、青岛、上海、南京都驻过美国的军队。美国的空军控制了全中国,并从空中拍摄了全中国战略要地的军用地图。在北平附近的安平镇,在长春附近的九台,在唐山,在胶东半岛,美国的军队或军事人员曾经和人民解放军接触过,被人民解放军俘虏过多次。陈纳德航空队曾经广泛地参战。美国的空军除替蒋介石运兵外,又炸沉了起义的重庆号巡洋舰。所有这些,都是直接参战的行动,只是还没有公开宣布作战,并且规模还不算大,而以大规模地出钱出枪出顾问人员帮助蒋介石打内战为主要的侵略方式。

——摘自《别了,司徒雷登》

克莱尔·李·陈纳德(ClaireL(ee)Chennault)1890年9月6日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康麦斯,祖籍法国,其先辈后移民至美国,家族中也曾有过显赫一时的人物,这对他的性格有较深的影响。

陈纳德5岁时母亲去世,几年后他的小学教师巴恩士成了他的继母。巴恩士是一位出色的教师和母亲,陈纳德把她看作良师益友,常和继母出外骑马、野餐,经受大自然的锻炼。他对继母十分钦仰和敬爱,不幸的是在他15岁时,巴恩士也去世了,孤独和悲伤长久地萦绕在他心头,接连两次失去母爱使他变得成熟起来。

自幼在大森林和荒漠中玩耍的陈纳德,有着好强、果敢和冒险的个性,勇于战胜险恶,反应敏捷,身体强壮,能跑善搏,这些都是大自然对他的赐予。他从小就从充满刺激的生活中获得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而且事事要占强,要比别人高出一筹,这种性格造成他一生的传奇色彩并为他获得了极大的荣誉。

他上小学时成绩优异,每门功课名列前茅,13岁便完成了中学的教育。他想考大学,却因年龄太小而未能入愿。

1908年,他和弟弟比尔一起来到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但只能限修农科,他十分失望,想成为一名军人的理想受到挫折。虽然他在暑假时报考过军事院校,但因不愿接受严格管制的军校生活而放弃了这一次机会,仍然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学习。毕业前一年,他转入大学的师范学院,完成大学学业。

1911年,陈纳德从州立大学师范学院毕业,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小镇当乡村教员,他组织这些农家子弟建立棒球队,并多次在州北郊地区学校比赛中夺魁。他第一次学会了领导和指挥这些小伙子,对他后来成功地指挥飞虎队青年队员大有裨益。

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陈纳德进入了印第安纳州本杰明·哈里森要塞的士官学校。由于战事紧迫,受训三个月他就毕业了,授衔陆军中尉,派往驻得克萨斯州特拉维斯的第三十六师服役。驻地附近是凯利机场,飞行员正在驾机训练,飞机的轰鸣声勾起了陈纳德想飞上蓝天的愿望。许多日子的黄昏,这位体育教官常常望着起降的飞机陷于遐思。

机会终于来了。不久,凯利机场开始征召志愿飞行员,陈纳德应征加入了飞行部队。他是一个飞行迷,恨不得立即登机起飞,但教官决不允许,只让新兵接受枯燥的步兵操练。于是他偷偷地学习,与教官套近乎,偶尔教官也让他单独飞行一下过过瘾。不久他调到一个偏僻的小机场,负责检查飞行员训练的时间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陈纳德常常在有的飞行员飞行时间不足时,自己跨进坐舱悄悄飞完剩余时间,好在当时美国飞行部队正在草创时期、制度不严,使他几乎可以支配飞机飞行时间。有一次,他飞到几百公里外的达拉斯,度了一个星期假,而整个机场竟无人知道。1918年底,陈纳德成为一名正式飞行员,但他却比同僚多飞行了80多个小时。第二年春,他取得战斗机飞行员资格,但是大战很快结束了,美军缩编。1920年春,陈纳德还未与敌机交过锋就退役了。

当他沮丧地离开军队不到半年,美国陆军组建独立编制的航空兵部队,首批招募1000名官兵。陈纳德正好有用武之地,应征入伍,这一年他刚满30岁。

1923年,陈纳德调任驻夏威夷瓦胡岛的第19战斗机中队指挥官。在这里,他有机会不断探索他的战斗机空战理论,并付之实践。他不满足传统的战斗机战术,总是突发奇想地证明战斗机部队在空中的优势。多次训练都使他的战术取得成功,但他的战术从未正式被上司采纳。在夏威夷,陈纳德把全中队飞行员训练得出类拔萃,引起美国政府的注意。而他向上司提交的一些颇有创见的计划,却常被否决。三年后,他任职期满,依依不舍地带着全家离开了这个风光绮丽的海岛,又回到得克萨斯州。

在得克萨斯州圣安尼奥的勃鲁克机场,陈纳德担任飞行教官,不久升任初级班训练主任。此时他又迷上了伞兵作战的新战术,并着手加以试验,可惜遭到美陆军参谋长的蔑视。但伞兵作战的新创造受到苏联军方注意,他们欲高薪聘请陈纳德去苏联训练伞兵部队,并要授予他上校军衔。陈纳德没有动心,仍想留在美国陆军航空队施展才能。不料几个月后,美国军方正式决定停止伞兵训练,陈纳德的新战术思想又一次被打入冷宫。

1929年,他晋升为上尉,第二年赴弗吉尼亚州兰利机场的空军战术学校学习,后随校迁往亚拉巴马的马克斯威尔机场,毕业后留校任高级战术教官。当时世界上流行意大利空军将领杜黑的“轰炸机至上论”,陈纳德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挑战,指出战斗机在空战中的重要作用,并要求给战斗机配备强火力。他通过对一战时空战史的研究,又提出新的战斗机编队战术。这些在当时都受到军队内部人士的反对和嘲笑,加之航空队在美军中的地位本来就低下,陈纳德的“异端邪说”更是受到歧视。然而天性耿直好强的陈纳德却不停地呼吁,并用自己的实践来影响他人。不幸的是,在一次听证会上,由于他激烈地批评了陆军参谋长的错误,惹怒了上司,使他失去去指挥参谋学院学习的机会,也就意味着与晋升无缘,前景一片黯淡。

1936年陈纳德因病停止了飞行,到阿肯色州的温泉医院疗养,不久部队示意他退役,理由是他耳聋。无可奈何的陈纳德感到自己的空军生涯走到了尽头,47岁的他已经耗尽了精力和智慧,不再想什么征服蓝天的梦了。

命运似乎总是作弄人,正当他灰心丧气时,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的信。信中,新任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邀请他赴华任飞行顾问,月薪1000美金,外加津贴、汽车司机和译员。陈纳德阅信后大喜过望,于1937年4月30日办妥退役手续,匆匆回到家乡与亲人告别,又雄心勃勃地赶往旧金山,然后乘“加菲尔德总统号”邮轮,向大洋彼岸的中国破浪远航而去。

6月上旬,他到达上海,很快见到了老板宋美龄。蒋介石夫人四十初度,对航空事务茫然无知,必须依赖专家辅助,她选中陈纳德作顾问,要他组成视察组巡视全国的空军,并对其战斗力作出客观评价。一番视察后,陈纳德的评语是:“中国空军还没有完成作战准备。”正当他准备写出书面报告时,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中日战争全面开始。听到此消息,陈纳德立即致电蒋介石,要求允许他参战。蒋介石回电说:“我愉快地接受阁下志愿服役的请求,请即赴南昌主持该地战斗机机队的最后作战训练。”于是陈纳德由原定三个月的临时顾问,突然变成了援助中国抗战的一名军人,从此改变了他的后半生,使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场上的风云人物。

8月上旬,陈纳德首次参加空战,指挥战斗机、轰炸机对日本在黄浦江上的军舰进行轰炸,在杭州上空击落日机三架,首创歼敌记录。这是远东历史上第一次较大规模、予日军以重创的空战。不久,他又组织飞行员训练进行夜间俯冲轰炸,然后频频夜袭上海之敌,吓得日军惶惶不安。

很快,陈纳德的活动引起日军注意,他的专机多次在空中遭到追击。从此,他也曾多次驾机参与空战,其击落日机之多,在二战中名列前茅。日本于是通过外交途径要求美国停止卷入中日战争,撤回陈纳德和其他美国飞行员。不久,美国政府要求在华美国人回国,不要参与军事活动。在其他帮助训练中国飞行员的美国人纷纷离去时,陈纳德坚持不走,使美国官方大怒,威胁他要派司法官来强制遣返回美。陈纳德通过中美友好官员调停,虽留了下来,但从正式场合中消声匿迹了。

1938年4月,陈纳德在武汉参与策划、指挥了著名的“4·29空战”。他采取空城计诱敌机深入,又在夜间指挥中国和苏联空军悄悄飞回武汉张网以待。下午2时,39架日机飞向武汉,待战的中苏飞机腾空迎敌,经半小时激战,击落日机36架,仅3架轰炸机逃回日军基地。中国损失9架飞机,苏联损失2架飞机。这场空战是日军侵华以来遭到最为惨重损失的一次,陈纳德不禁开怀大笑。

1938年10月,陈纳德受宋美龄指派到昆明空军军官学校主持飞行员训练工作。在此期间,陈纳德与宋美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为中国空军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939年圣诞节前夕,陈纳德回美探亲,与阔别两年半的家人团聚。度假期间,他仍在美军中活动,为重返陆军航空队而努力,但未能如愿。于是,1940年初他重返中国,他觉得中国比美国更能实现他翱翔蓝天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