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世界名流
1617200000032

第32章 英国海军的灵魂——蒙巴顿(2)

1943年7月,蒙巴顿参与了盟军在西西里登陆战役,顺利占领整个西西里岛。8月中旬,英美在魁北克城海德公园举行首脑会议,会议决定了盟军次年在诺曼底登陆计划,并同意建立东南亚盟军司令部。丘吉尔力荐蒙巴顿任东南亚盟军司令,指挥英、美、中、印等国军队,美国表示赞同。8月31日正式宣布蒙巴顿出任盟军东南亚战区的最高司令官,晋升为海军上将,保留了陆军、空军的名誉军衔。

10月6日,蒙巴顿走马上任到达印度德里。他发现这里的懒散气氛和各军种之间的摩擦情况,立即着手改组参谋班子,把三军参谋人员合并重新组建,制止了摩擦,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东南亚战区,蒙巴顿重振了士气,以他突出的领导艺术和贵族气质获得各国官兵的拥戴。他到各军驻地巡察,同士兵们谈话,鼓舞他们的士气,很快整个部队官兵都知道了他们的头儿蒙巴顿的名声。在印缅地区,疟蚊猖獗,许多官兵被疫疾痛苦地摧残着,最高峰病员与伤员比例达120∶1。蒙巴顿设立了研究和防治热带疫疾的专家小组,并提供经费与器材,很快将一批防治药品研制出来,使疫疾得到有效控制。他还要求每个营都建立一个卫生清洁站,定期给官兵进行严格的卫生检查,不许留长发胡子,将污染的被装统统烧掉。仅仅几个月,病员数大幅下降,其与伤员比仅20∶1,到战争结束时比值下降为6∶1。

蒙巴顿成功地缓和了英印的紧张关系,他利用中国驻印机构对印度人民宣传盟国人民必须并肩作战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道理,收到极好效果,使一些有反英情绪的印度人在中国的宣传下增强了与英国的联合。他在印度受灾期间争取到从国内运来的粮食援救灾民,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这些措施为他后来出任印度总督打下良好基础。

1944年初,日本开始向缅甸增兵,准备发起进攻。蒙巴顿则早已以逸代劳作好应战准备。2月份的若干战役中他小试牛刀,使盟军取得胜利,歼敌数以千计。丘吉尔致电祝贺,英王批准了10多位立功人员荣获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当英军陶醉在胜利之中时,日军又揭开了英帕尔战役的战幕,以近10万兵力越过亲敦江攻入印度境内,决心与盟军在此决一死战。战役从3月份开始,在殊死的激战中,危机一次次渡过,战线一次次稳定。蒙巴顿冒着眼睛受伤失明的危险指挥英印军队以守待攻,并以充足的后勤保障为前线士兵提供战斗、生活必需品,大鼓士气,力挫日军。在英帕尔以北50英里的科希马城,战火同时燃起,蒙巴顿运筹帷幄之中,调动陆军、空军密切配合,迅速击溃来犯日军,取得胜利。英帕尔战役经过五个月战斗,共歼敌3万名,日军中2万伤病员自行撤退到后方不愿归队,溃逃的5万人员中,一半以上是病人。这是日本在东南亚最大的一次失败,日本东京怒不可遏,一口气撤换了两名司令官和数十名参谋人员,日寇一中将因擅自撤退而被军法判处死刑。

1944年底,蒙巴顿抓住战机,乘日军节节败退而进行反攻。1945年3月,英印联军占领敏铁拉和缅甸第二大城文曼德勒,为进入仰光铺平了道路。5月2日,英军未遇任何抵抗收复仰光。

欧洲战事于5月9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宣告结束,盟军于7月在德国波茨坦举行会议,研究对日作战问题。蒙巴顿作为东南亚战区总部代表前往参加。会议期间,丘吉尔赶回伦敦参加大选。8月2日,会议一结束,蒙巴顿即先行返英,得知5天前丘吉尔大选失利,大感困惑,然而又不得不与新任首相艾德礼周旋,以争取他对自己的支持。

1949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蒙巴顿仍然对残留日军进行进攻。9月9日,他下令在马来西亚的莫里布登陆,受到驻地日军抵抗,英勇的英军军人最后一次将鲜血洒在沙滩上,取得了彻底战胜日本的胜利。

蒙巴顿对日本侵略者极端仇恨,他主张战争应继续下去,一直到日本天皇亲自来马尼拉投降。他说:“我们如果对日本人手软,我们将会犯严重的错误,我担心,如果我们不能使日本人遭受彻底失败的耻辱把他们打回老家去,日本领导人将会利用你没有给他们以粉碎性打击这一事实向他们的人民灌输下述思想,即日本是被科学而不是在战场上击败的。”他坚持自己的受降方式,要给日本军人以羞辱。要日军将领当场解下佩刀交给盟军军官,然后在投降文件上签字。当日军将领想上前与他握手时,他冷峻的面孔在笔挺的白色皇家海军上将制服的衬托下显得威不可犯,他断然拒绝了握手。并事先通知所有参加仪式的盟军军官,所有人不得与日本人握手。他命令日军投降将领离开市政厅,看着他们蹒跚地走出去时,蒙巴顿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厌恶和愤怒。这种愤恨使他在战后出访外国时,从不访问日本。

1946年6月,他回到了英国,获“高级爵士勋章”。第二年,英王加封他为“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表彰他在缅甸的战功。1947年2月1日,蒙巴顿受任大英帝国驻印度总督职务。由于印度殖民地要求独立的力量不断增长,英国经过二战后已无力对印度加以控制,艾德礼首相被迫发表声明,同意在1948年6月以前移交政权给印度。接着印度两大教派及无数小教派纷纷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发生冲突以致发生流血事件,国大党要求建立统一的次大陆国家,而穆斯林则要求建立自己的国家,即独立的巴基斯坦,民族分裂情绪急剧膨胀,战争似乎一触即发。蒙巴顿值此危难之际受命出任总督,无异于赴汤蹈火。

蒙巴顿在印度与各教派领导人频频会晤,经过他与甘地、尼赫鲁、真纳等人商定,制定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的方案,即“蒙巴顿方案”。1947年6月3日,方案正式公布,7月5日该方案交英国议会,7月16日获得批准。8月14日、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先后宣布建国,蒙巴顿分别参加了两个新政权的独立仪式,以示公允。在卡拉奇和德里,蒙巴顿都受到盛大的欢迎,城中几乎所有的人都集中在大路两旁,在欢庆独立之际一睹这位使他们获得自由的蒙巴顿总督。1948年6月21日,蒙巴顿启程回国。他的离去,标志着英国在印度次大陆殖民统治的一个时代的结束。

6月23日,蒙巴顿返回伦敦。三天后,他就向海军首脑提出申请,要求重返皇家海军。10月,他出任地中海舰队第一巡洋舰队司令,此职较之当年战区司令和总督显得太小,但蒙巴顿毫不计较,很有分寸地处理好他与原来是其下属而现在是其上司之间的关系,一时传为佳话。其后,他历任第四海务大臣负责后勤工作(1950年—1952年),继任英军地中海舰队总司令(1952年—1954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地中海舰队总司令(1953年—1954年)等职。

1955年3月21日,蒙巴顿获任第一海务大臣,坐在了他父亲当年坐过的那把椅子上,最终实现了他少年时的誓言。然而他并未沉醉于今天的荣誉,而向更新、更高的目标奋进。1956年,他晋升为海军元帅,登上了皇家海军的顶峰。1959年,他任国防参谋长,成为英国海陆空三军武装力量的专职首长。在此职位上,他对军队机构作了大胆改革,取消三军总部,重建一个统一的有权威的国防部。

1965年7月1日,他正式退休,告别了他49年的戎马生涯,回到布罗德兰兹庄园安享晚年。然而享有如此声望的蒙巴顿并不能闲下来,他不断出访各国,14年间共访问了36个国家,并运用他在欧洲各国王室之间的亲缘关系,协助调解一些国家中的纠纷,往往卓有成效。他关注着英国的海军事务,遇到关键问题还及时出面发表意见,施加一些影响。他还参加拍摄自己传记的电影,由自己来演自己,随剧组四处奔波,几乎又跑了一次他工作过的地方,12小时的长纪录片《蒙巴顿伯爵生平纪实》包括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纪录,虽受到法国、美国的指责,英国也持有谨慎态度,但终于在电视台的晚间时间播映了。

1974年,蒙巴顿访问中国,成为第一个访华的英国王室成员。

在英国,爱尔兰共和军是一个著名的恐怖组织,以推翻英国在北爱尔兰的殖民统治为目标,20世纪70年代十分活跃,其矛头对准英国王室和高级军政官员。由于女王周围警卫森严,他们便选中蒙巴顿为暗杀对象,因为蒙巴顿是王室中最年长者,常以王室代表自居,铲掉他可以打击王室震动英国。1978年蒙巴顿的侄子在德国遭绑架,赎回后转告叔叔说,共和军的主要目标是蒙巴顿。于是政府派了28名保镖日夜守卫在蒙巴顿的庄园,卧室装上警铃,放有快枪以防不测。1979年8月27日上午11点半左右,蒙巴顿在马勒莫小码头登上了“阴影∨”号游艇,和布拉伯恩公爵一家五口及自己的长女及女婿一同出海捕虾。游艇驶进事先安置的网边,正想关掉引擎,忽然一声巨响,整条游艇被炸成几截,艇上乘员只活下来三人,蒙巴顿当场遇难。他脸朝下面对着深深的大海,四肢完整,像在拥抱着他心爱的海洋,这位79岁的海军元帅,最后把自己的灵魂也献给了海洋。

事隔数日,英国政府为蒙巴顿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缅甸英国大使馆前前来吊唁的人排成长龙,连续四天不断。印度宣布举国哀悼一周,世界各大国领导及盟军将领们纷纷发表唁电表示哀悼,为这位在二战中作出卓越贡献的英国海军元帅惨遭暗杀深表悲愤。英国政府发誓要缉拿凶手,为王室复仇。在女王仪仗队的隆隆炮声中,蒙巴顿的灵车载着一位海军的遗体缓缓驶向墓地,这时,英伦三岛笼罩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作者点评】

蒙巴顿的一生几乎都蒙上贵族的光环,即使是战争中的失败,也有着贵族般的解释:惟有这次失败,才会有下次的成功。他步步登高的辉煌履历,使人们被耀眼眩目,而不能清楚地看到光环下蒙巴顿的真相。

在蒙巴顿身上有着几种良好的品质——坚忍不拔,富于创造,痛恨战争。正是这些良好的品质,使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一步步登上英国皇家海军的最高宝座。父亲不公平的辞职给蒙巴顿以第一次意志锤炼,从此他以超人的坚韧和无畏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在其任职的所有职位上,他不满足于现状的个性和丰富的创造能力,使工作和条件得到极大的改观,卓有成效的工作自然使他得以晋升。他痛恨战争,其实是痛恨非正义战争,他主张对日寇应直捣东京老巢,而不在乎原子弹的威力,正表明他与侵略者的不共戴天的正义军人精神。而当他任印度总督时提出的印巴分治方案,则为印度、巴基斯坦地区带来了和平。从他被害后印度、巴基斯坦的纪念活动可看出当地人民对他的无比怀念。

对事业的高度进取精神,塑造了蒙巴顿又一个形象面。“凯利”号被炸沉时蒙巴顿的英勇表现,从印度返英后重返海军的要求,坐上第一海务大臣椅子上的奋进思想,任国防参谋长的改革措施,都充分证明了蒙巴顿不是戴着贵族光环青云直上的,贵族身份无疑给了他比别人更有利的条件和机会,但同时他也利用贵族的关系为国民做出了他人难以做到的事情。

回顾蒙巴顿的一生,透过他头上贵族光环,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固然有许多客观条件促成,但决定因素还是自己。当你具备了特别优秀的素质时,时代和人民自然会选中你为人类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也许是出于同样的缘故,伟大的革命军事家毛泽东对蒙巴顿十分赞赏。在对待人民战争和原子弹的问题上,毛泽东很赞同蒙巴顿的观点,进而论述: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是空的。这种高屋建瓴的理论,足以让惧怕原子弹的人警醒。

(刘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