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世界名流
1617200000023

第23章 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1)

康斯坦丁·爱德华多维奇·齐奥尔科夫斯基,前苏联杰出科学家,苏联火箭动力学星际飞行理论的创始人。1857年9月,他诞生在俄罗斯梁赞省伊热夫斯克县一个林务官家庭。九岁时,他患腥红热丧失了听力,不能上学,在家靠母亲辅导读书写字。两年后其母亲不幸去世,他开始自学并自制蒸汽汽车、风磨、飞行器、测量仪模型,学会了钳工、木工技能。1874年,他(16岁)独自来到莫斯科生活,依靠该市图书馆的帮助自学完物理、化学、微积分、解析几何、球面三角等大学课程。1877年,他回到家乡,一边当家庭教师,一边坚持自学。后举家迁往梁赞,克服重重困难,开始星际航行的探索。四年后,他的《动物机体的机械师》、《自由空间》出版。此后,他开始了金属飞艇的研究和设计,并发明了“自动驾驶仪”,表述了世界上第一个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构想,发表了《火箭列车》论文,首次提出了多级火箭的理论,为人类航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对其事迹深有感触,称“此件可以看”。

【毛泽东评点齐奥尔科夫斯基】

此件也可看。

——摘自毛泽东读新华社《大胆的幻想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批语,见《毛泽东读书笔记》第1517页。

【齐奥尔科夫斯基小传】

康斯坦丁·爱德华多维奇·齐奥尔科夫斯基,前苏联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苏联火箭动力学星际飞行理论的创始人。

1857年8月17日(俄历9月5日),齐奥尔科夫斯基诞生在俄罗斯梁赞省的伊热夫斯克县。父亲是一位称职的林务官,家境并不宽裕。齐奥尔科夫斯基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劳动、生活俭朴的良好习惯。从幼年开始,他就是个天资聪颖、富有想象力的孩子,8岁那年,母亲送给他一只氢气球,这个能在空中自由飘动的小玩意儿,引起了他的好奇和极大兴趣,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激发了乘坐气球飞向神秘苍穹的幻想。然而,对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来说,未来的生活道路却并不平坦。9岁的时候,齐奥尔科夫斯基不幸患上了可怕的猩红热并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几乎完全丧失了听力。这使得少年的齐奥尔科夫斯基非常苦恼,耳聋不但使他无法继续同别人正常交往,受到同伴的取笑,而且无法继续上学,只能待在家里,在母亲的辅导下读书写字。祸不单行,两年后,齐奥尔科夫斯基又失去了慈爱的母亲。接踵而至的打击不仅没有挫伤他坚强的性格和勇于进取的精神,反而刺激了他的求知欲望。十四岁那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他父亲的藏书中找到了几本自然科学的教科书,这些通俗易懂的书中阐明了很多重要的科学道理,给幼年的他展现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从此,书本就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良师益友。齐奥尔科夫斯基不但从书中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而且他还经常根据所学知识亲手制作一些诸如蒸汽汽车、风磨、飞行器、测量仪等模型,在制作过程中,他不仅学会了钳工、木工等技能,锻炼了实际操作的能力,还培养了他判断问题的独立见解和无畏创造的精神,为他后来的科学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874年,年仅16岁的齐奥尔科夫斯基怀着对知识的渴求,带着父亲的企盼,独自离开家乡来到了莫斯科。对于一个举目无亲的外地人来说,齐奥尔科夫斯基在莫斯科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节省父亲每月寄给他的15卢布左右的生活费去买书和实验用品,他寄住在一位贫寒的洗衣妇的一间昏暗的小屋里,每天靠吃黑面包、喝白开水为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苦恼消沉。每天清晨,他总是准时到莫斯科最大的图书馆之一的契尔特夫图书馆去看书,直至天黑。在这里,他结识了优秀的图书管理员费多罗夫。在这位学识渊博的热心人的指导下,齐奥尔科夫斯基不知疲倦地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自学完了物理、化学、微积分、解析几何、球面三角等大学课程,并独自做了无数次实验。通过刻苦自学,他不仅掌握了书本知识,而且也进一步提高了他对科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

虽然,齐奥尔科夫斯基从未将自己在莫斯科的艰苦生活向父亲提起过,但一直关心着儿子的父亲最终还是从别人那儿了解到儿子生活的真实情况,作为父亲,他为儿子学习的成就感到高兴,但对儿子生活的艰苦也十分心疼,坚持要求齐奥尔科夫斯基从莫斯科回家。在父亲的坚持下,1877年,齐奥尔科夫斯基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给他提供知识源泉的莫斯科回到了家乡伊热夫斯克。为了谋生,贴补家用,齐奥尔科夫斯基一边在家乡当家庭教师,一边坚持按照自己制订的计划坚持系统的自学。1878年夏,齐奥尔科夫斯基全家搬到了梁赞,在梁赞的一年多的时间里,齐奥尔科夫斯基开始了星际航行问题的初步探索。他不仅绘出了好几张太阳系图,画出了载人小卫星和在卫星上人处于失重的状态的情景,还设计了可以在地球上克服星际航行中发生失重现象的离心机。他对“无引力世界”问题的苦苦思索,从而萌发了许多大胆的设想,成为其后来星际航行理论的萌芽。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齐奥尔科夫斯基还以校外考生的资格应试,取得了教师的称号,为其独立谋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1879年冬,齐奥尔科夫斯基告别了父亲,乘着雪橇来到了卡卢加省的彼得罗夫斯克,在县立初等技术学校谋得教师的职位。在这里,他与房东的女儿——勤劳的瓦尔瓦拉·沙柯洛娃相爱并结婚。婚后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在做好教师工作的同时,仍专注于进行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1881年,他在气体动力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的第一本著作《动物机体的机械师》出版,在科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的重视,并得到了当时俄国著名学者谢契诺夫的高度评价。由于他在科学研究上的巨大贡献,齐奥尔科夫斯基不久便成为俄国科学院化学物理学会会员。1883年,年轻的中学教师齐奥尔科夫斯基利用学校假期的时间撰写了《自由空间》。在这篇文章中,他首次提出宇宙飞船的运动必须利用喷气的原理,并绘出了第一张宇宙飞船的工作图,勾画了现代宇宙飞船的雏形。

此后不久,这位思想极其活跃的年轻人又把他的研究重点转移到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可操纵的金属气球(飞艇)的研究上来。这时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已是近30岁的人了,由于又添了两个孩子,本就比较困难的家境变得更加贫困,一家人挤在一间居室里。生活条件相当恶劣,但这并没有影响到齐奥尔科夫斯基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他终于完成了他的全金属飞艇的研究和设计,并在1887年发表了《轻气球的理论和实验》的科学论文并应邀到莫斯科自然科学爱好者协会去作报告,引起了听众的广泛兴趣,受到了俄国著名学者斯托列托夫和“俄罗斯航空之父”儒柯夫斯基的热情接待。正当齐奥尔科夫斯基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莫斯科受到肯定而兴奋不已的时候,一场无情的大火焚毁了他们的住所,他进行科学研究的所有图书、工具、模型和手稿都化为灰烬。齐奥尔科夫斯基经受不住如此沉重的打击而病倒了,但困难和挫折并不能摧毁这位历经磨难的年轻科学家追求科学真理和发明创造的巨大热情和坚强决心。病愈之后,他又开始了重新设计金属飞艇的工作,经过艰苦努力,他终于设计了性能在当时最为先进的飞艇。然而,他的这些努力除了受到一些学者像门捷列夫等人的欣赏外,并没有得到当时俄国当局的重视和支持,当局宁愿花费大量金钱买进外国的材料和技术来制造飞艇,也不愿意为他的试验提供经费,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辛勤劳动成果就这样被腐朽的统治者扼杀了。1892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金属轻气球的驾驶》一文,获得了科技界人士的高度赞赏,但事情也仅限于此,当局对此仍然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