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感悟母爱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15258800000020

第20章 母爱无价(9)

带着新鲜与紧张的心情,我终于踏上了北上求学的路。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出那么远的门,总想着外面的世界的精彩,全然没有觉察到父母眼里的那种恋恋不合和放心不下。母亲一直在耳边说个不停,什么“一个人出门在外,要自己小心啊!”“要照顾好自己啊!”“要吃饱啊!”“不要饿着啦,不要冻着啦!”等等,断断续续地传过来又飘远去了,让我觉得有一点儿烦,只以点头和“嗯”好“应对。等到火车启动了,看到满车厢里全都是陌生的脸时,我的心才一颤,这次是真的自己一个人了,忙去搜寻父母的影子。车窗外,父亲母亲互相扶着,盯着我所在的车厢,母亲的眼里早已噙满了泪水。我突然有了一股想哭的冲动,最后还是强忍住了,男儿流血不流泪,这一直是我作为男儿的一种信仰。

开学的第一天,晚上冲完凉后,我将要洗的衣服随手扔在了床角,到第二天要穿的时候才发现它们还在原地;每天下午一下课,便冲出教室往校门外跑,这才记起此处离家已是千里;每次吃完最后一口饭,习惯性地总想点一下头,这才记起已没有了母亲的关问:“吃饱了没有?”经过一段新鲜与适应,日子慢慢趋于平静,我渐渐习惯了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习惯了下课了就赶着去饭堂吃饭;习惯了自己问自己吃饱了没有。这一切,在家里都是由母亲代劳的。一想到这些,心情就变得复杂起来,平时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如一顿供你挑剔的饭菜,一件仍带有清香的干净衣服,都是那么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等到离家远了,一切都得靠自己了,才发现母亲所给予自己的原是那么多。

而平时没有发现,是它不露一点儿痕迹,还是你身处其中,习惯了从而忽视了它日子就这么过着,我写给家里的信由频渐少,而母亲的来信却丝毫没有放慢脚步,一封紧似一封地传到我的手上,如一口幽泉般,徐徐地送来甘甜的母爱滋润着我远离故乡远离父母变得脆弱的心。母亲在信中始终不变的话题是:“这几天的温度是17℃~19℃,会有大雨下,别忘了带伞,当心感冒。”“这几天的温度是18℃~21℃,会出太阳,别忘了晒晒被子……“母亲的家书就像是一个准确温度计一般,测量着我周围的一切。可以想像,母亲现在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就是天气预报了吧!每天7点半,新闻联播一完,母亲就会停下手中正在洗的碗或衣服,认认真真、一字不落地倾听我所处的城市的天气变化,恨不能自己就变成了控制天气的雷公电母,给我以一生的风和日丽、晴天碧日吧?然后她又会逼着父亲拿出那张看了无数遍的中国地图,仔细地按图索骥,找出我所处的城市的地理位置,默默凝视这个容纳着自己的儿子的地方。

当母亲信中的温度慢慢降到了四五度的时候,我才蓦然发觉,这个秋天已经过完了。老天爷总是阴沉着脸,丢失了先前的热情。母亲在信中写道:“冬天到了,多穿点儿衣服,有空再去买几件厚点儿的外套,不要怕去逛街。要不我给你买了寄过去吧?”母亲仍记得我最怕的就是去逛街,所以我的大部分衣服都是母亲帮着去买的。

我回信道:“不用了,我自己会去买的。“雨我要买的那些衣服,在我把所有的厚衣服都加在身上仍能感觉出寒意时,仍没有买回来。只有躲在厚厚的被窝中才能感觉到一种踏实的温暖。想起母亲来,才发觉她是多么的有先见之明。这床棉被是家里最厚的一床,当初我不肯带,是母亲硬逼着我带来的。理由是外面卖的没有家里的暖和。到现在我终于知道家里的任何东西都要比外面的好,真的。

天空低沉得似乎触手可及,北风呼啸着发出狂妄的吼声,目空一切。我躲在被窝中窃笑:是没有多少东西可以跟你抗衡,但是我有母亲准备的棉被,有母亲的爱,已足够藐视你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路过通告栏,顺便看了一下,有我的信和…个包裹,是母亲寄来的。会是什么昵?我猜测着。领回来了拿到宿舍一打开,一件黄色的毛衣膨胀着露了出来……是今年夏天母亲打的那一件。”龙儿,这几天天气预报说你们那里可能会下雪,要多穿点衣服。这件毛衣这两天打好的,冷时就穿上吧!“我一把抓起毛衣,掌心里一团柔柔的,暖暖的。仿佛又看到了母亲默默地坐在台灯下,前面放着编织书,母亲认认真真地用生硬的针法,把一颗爱心融于一条细细的、长长的毛线,绕上千丝万缕的思念,一针一针织就了这件曲曲绕绕的毛衣。穿在儿子身上,却是母亲的一颗心啊!蓦地想起一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我念叨着,突然明白了母亲为什么会在我要走的时候想起为我打一件毛衣,而我呢?却将母亲的一份爱子之情,扔到了一旁。不禁感从中来,反问自己:我将如何去报答母亲的恩情呢?感觉着远方母亲的爱,喉间忽然一紧,鼻子一酸,一股暖流从脸上划过,又流入了心里。那男儿流血不流泪的信仰被我抛诸脑后,泪水终于再也忍不住了。第二天一早醒来,窗外已是白茫茫的一片了,昨晚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雪下得无声无息,覆盖了一切,充斥着每个人的眼睛。一场平凡的雪,却又是不平凡的。它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给我,开启了一扇通向母亲情感世界的大门,让我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母亲对于子女们的爱。

我将母亲织的毛衣穿在了最外面,此刻,心里已没有了一丝寒意。

儿行千里母担忧!不管孩子走到哪里,母亲的爱都会跟到哪里,这是所有母亲的大情怀。天热了别晒坏了,天冷了别冻着了。吃饭要准时,别交不好的朋友——母亲事无巨细的唠叨,有时候是通过电话线,有时候是通过一封封的书信,让你确信,母亲就在你的身边。谁说女人没有远见,每一个母亲都是一个预言家,她们准确判断着孩子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遇到的麻烦,并提前做好了解决的准备,就像《雪落无痕,真爱无声》中的那床御寒的棉被,母亲在儿子临行的那个夏天已经早早做好了预报。一个远行的人,孤独寂寞之时,总会感觉寒冷,总会想念母亲,因为,母亲就是那床御寒的棉被,就是那件防冻的毛衣。生日礼物继母第一次进我家门时,父亲说,永林,叫妈。我头一扭,哼一声说,我妈早死了。父亲很生气,顺手给了我一巴掌。父亲再扬起手时,继母忙把我搂在怀里,继母替我挨了父亲一巴掌。我从继母的怀里挣扎出来,跑到村后的树林里,在母亲的坟前跪下,妈,你咋扔下我不管,爸不要我了……我伤心地哭了许久。

永林,回家吧。我一抬头,继母站在我身后。继母也一脸的泪水。继母对着母亲的坟说,姐,你放心,我会把永林当做我亲生的儿子,该疼时疼,该打时打。

那时我家就父亲和继母两个劳动力,生产队按劳力分口粮。我们姊妹五个都是长身体的时候,特能吃。因而我们家总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继母就在屋后种南瓜,在树四周种丝瓜。继母为了多挣俩工分,每天天不亮就进城挑粪。挑一担粪,队里记两个工分,合8分钱。父亲要去挑粪,继母不让,她说父亲白天做重活儿太累。

继母进我家半年后,竟怀孕了。继母同原来的男人一起生活了七年,没有怀孕,那男人以为继母不能生,对继母不是打就是骂,后来干脆同继母离了婚。

父亲也为继母高兴。晚上,父亲从供销社买来二两白酒,自斟自饮。

但让我们一万个想不到的是,继母竟瞒着父亲去了医院,做了人流。父亲气得脸都青了。继母说,我们家要再添张嘴,咋办昵我的眼睛发涩,忙低下头去。我不想继母看见我眼里的泪。

五天后,继母又进城挑粪了。

还有五天就是继母40岁的生日了。

弟和妹花一块钱为继母买了一双棉纱手套。他们早把继母当亲妈了,嘴里妈上妈下的,叫得极甜。其实我心里叫妈已叫了上千遍,但当着继母的面就是张不开嘴。

我该送什么礼物给继母呢?左想右想,突然眼前一亮,有了。

这晚,我醒了许多次,生怕一觉睡到天亮。迷迷糊糊时,我听到了公鸡叫。公鸡叫第三遍,天快亮了,我悄悄地起了床,出了门,挑着粪桶就走。

走到造船厂,门是关着的。我大声地叫门。一位大爷起床,你干吗?我说,挑粪。我是星火村的。村里把造船厂的粪包下了,每年给造船厂点儿钱。大爷说,现在才两点,你咋这么早来替你妈挑粪?我装满了一担粪,挑在肩上时,两腿晃了一下,我站稳了,试着迈了一步,接着迈了第二步。出厂门时,大爷说,你少挑点儿。我说,挑少了,队里只给记一个工分。

走了一段路,我的肩就痛起来。粪桶从左肩换到右肩,右肩又换到左肩。实在走不动了,就歇一会儿。

后来扁担一上肩,肩就火灼样地痛。肩已磨破皮了,出血了,衣服上也是血。我咬着牙一步步往前移。

那时路上没有一个人,路两旁的树林里不时传来猫头鹰的怪叫声,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怕,只觉得累。

到家了,我把粪桶放下,轻轻地推开了门,蹑手蹑脚上了床。没过多久我听见门”吱呀“一声响,继母开门出去了。片刻,门又”吱呀“一声响,继母回来了。我听见继母问父亲,娃他爸,你去挑粪了?父亲说,没有呀。继母同父亲来到我房里,我故意装睡,打着轻微的鼾声。但我感觉到有人掀我的衣领。我说,谁呀?翻了个身儿。我不想让继母看见我血肉模糊的双肩。继母说,永林,别装睡,我知道是你,瞧你的肩……继母哭出了声。

妈,这是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

我的好娃,妈苦得值……继母一把搂住我,泪水扑嗒扑嗒掉在我脸上。

哦,我娃长大了懂事了……父亲想说的话也哽在喉里了。

一个女人,放弃了当母亲的机会,一手牵起丈夫的五个孩子当成自己的亲骨肉,这样的牺牲,可以称之为伟大。字里行间,我们都能看得出继母所承受的苦难,然而,面对这些磨难,她不仅丝毫没有退缩,相反,却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支撑起了这个家,这样的奉献,可以称之为崇高。当一个伟大而崇高的继母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她抱以怨恨和敌视呢?继母正是凭借着这样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我们“的尊重,也赢得了读者的尊重。当主人公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挑回一担粪作为送给继母的生日礼物时,继母哭出了声,那是由衷的泪水和欣慰的泪水,对于一个曾受到继子排斥的母亲来说,有什么比得上认同更重要呢?是的,是她用自己的爱,赢得了整个世界!七种味在朋友家吃晚饭,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红烧鱼刚上桌,朋友已不声不响地一伸筷,把鱼头夹到了自己碗里。

回去路上,灯火淡淡的小径上,我不禁有点儿疑惑:“一起吃过那么多次饭,我怎么都不知道你爱吃鱼头?”他答:“我不爱吃鱼头。”“从小到大,鱼头一直归我妈,她总说:’一个鱼头七种味‘,我跟爸就心安理得地吃鱼身上的好肉。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那上面说,所有的女人都是在做了母亲之后才喜欢吃鱼头的,原来,妈骗了我二十年。“朋友微笑着看我,声音淡如远方的灯火,却藏了整个家的温暖。”也该我骗骗她了吧,不然,要儿子干什么?”我一下子怔住了,夜色里这个平日熟悉的大男孩,仿佛突然长大了很多。呈现出我完全陌生的轮廓。不久后的一天,我去朋友母亲的单位办事,时值中午,很自然地便一起吃午饭,没想到她第一个菜就点了砂锅鱼头。

朋友的话在我心中如林中飞鸟般惊起,我失声:“可是?”朋友母亲笑起来嘴角有小小的酒窝:“我是真的喜欢吃鱼头,一直都喜欢。我儿子弄错了。”“那您为什么不告诉他呢?”我问。

她慌忙摆手:“千万不要。孩子大了,和父母家人,也像隔着一层,彼此的爱,搁在心里,像玻璃杯里的水,满满的,看得见,可是流不出来,体会不到。“她的声音低下去,”要不是他每天跟我抢鱼头,我怎么会知道,他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大得学会体贴妈妈、心疼妈妈了呢?”砂锅来了,在四溢的香气里,我看见她眼中有星光闪烁。她微笑着夹了一个鱼头放在我碗里,招呼我:“尝一尝,一个鱼头七种味呢。“学着她的样子,我细细地吮咂着。第一次,我那样分明地品出了,它七种滋味里最浓烈、最让人心醉的一种:爱。

我们对待生活,常常只去品尝一种滋味,痛苦的时候只知道辛酸,快乐的时候只记得甜蜜。一个鱼头尚且有七种不同的味道。又何况我们复杂而善交的世界呢?其实。人生就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由不得我们不百感交集。我们常常自以为是地认为了解父母,以为因此能够用行动回报父母的良苦用心,但事实往往背道而驰,就像那个粗心的儿子一样,仅仅凭着自己的感觉就剥夺了母亲喜爱的”美食。”但是,母亲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品尝到了作为母亲最美味的食物——爱。儿子的体贴和关照。是真诚的报答和感恩。也许儿子永远不知道母亲爱吃鱼头的秘密,那么就让这个秘密一直延续下去吧,因为这个秘密,让母子之间的爱,在一道菜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那何尝不是一种意外的收获呢?母亲给出的答案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