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感悟母爱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15258800000011

第11章 谁言寸草心(2)

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从此,母亲为人做佣人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做佣人供他上学。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佣人,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替她洗脚,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说了,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大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年幼时,我们不懂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艰辛,正如故事中的青年,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的血汗钱,却从不曾想过要为父母做些什么。如今的你,是不是和文中的青年犯了一样的错误呢?为我们的父母做点什么,哪怕只是为辛苦了一天的他们捶一捶背妈妈一天晚上,我到朋友家去串门。我们坐在沙发上,天南海北地闲聊起来。突然房门大开,我那位朋友的小儿子站在门口。哭喊着:“妈妈!妈妈!”

“妈妈不在,”朋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妈妈上班去了,你怎么啦?摔了一跤?自己摔的是不是?那还哭什么。”他给儿子擦干眼泪说:“好啦,玩去吧!”

儿子走后,朋友抱怨开了:“总是这样一张嘴就是妈妈、妈妈的喊,你知道,有时我心里真不好受。好像我不如妻子疼爱他,好像我们这些当父亲的除了处罚孩子什么也不会干。其实我常常给他买玩具,疼爱他……你说,为什么小孩儿都这样?”我耸耸肩说,如果家里没有母亲,那孩子肯定就叫爸爸了。“没错儿!”我的朋友深表赞同,“就拿我来说吧,从小没有母亲,所以我向来只叫爸爸。”我正要告辞,朋友的妻子下班回家了。他的小儿子就像被魔杖一指,飞跑到母亲面前,诉说他刚才怎么摔了跤,摔得多么疼,又怎么哭了。母亲又是摩挲他的头,又是吹他摔疼的地方,还不住地亲吻他。

我那朋友皱着眉头看着母子俩,嘲讽道:“真够黏糊的,简直没完没了……”没过两天,我那位朋友干活时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我们把他抬到工棚,并且叫来了急救车。他在昏迷中嘴里只是不住地念着:“妈妈……”

读了这个故事,忽然感觉受了伤也是一种幸福,可以不住地叫着“妈妈”,享受妈妈给予的关怀,那么温暖、细腻。与父亲的爱不同,母亲永远是我们撒娇的对象,为我们抚平伤痛。永恒的雕塑一对登山运动员夫妇,为了庆祝儿子一周岁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五千米的雪山。

他们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旅程。刚开始时天气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带着孩子很轻松地就登上了三千米的高度。

就在他们稍作休息准备向新高度进发时,风云突起,一瞬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紧急之中找到一处山洞,暂避风雪。

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体温迅速降低,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饿致死。丈夫制止了妻子屡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冻死。然而,如果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就会很快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降下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了严重损伤。

由于缺少定位仪,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平常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点点地消失。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她的妻子——那位伟大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

母爱是一种天性,即使明知生命受到威胁,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母亲仍会义无反顾地付出自己的一切,因为孩子是她们心中永远的希望。

母爱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喝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的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左右,放在牛面前。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默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为老牛那深深的母爱感动,仿佛我们也看到一幅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喝水的画面,感受到老牛那充满深情的目光。母爱没有界限,天下的母亲都一样,为了自己的孩子,做什么都可以。

答案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他也想考第一,却只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

妈妈听后非常悲伤。因为她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她没有这么做,她想在这个以几门功课定优劣的应试时代,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了一次海边。就在这次旅行中,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现在这个儿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去年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的时候,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作一个报告。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飞越大洋的还是它们。”

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的母亲。

也许只有深爱着儿子的母亲才能说出如此深刻而富于哲理的话吧!这个答案中包含了母亲深深的期盼,她期待着儿子飞过大海飞越大洋。她的苦心没有白费,终于等到了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