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三思两言实录
15112200000068

第68章 代后记:目送、背影……

——读龙应台的《目送》

今年8月去台湾进行学术考察,登上了高雄的电报大楼眺望高雄港,在台北台湾大学的楼上看101大厦,去了台中在建的新市政府大楼边用餐,想到8月1日才在北大演讲“我怎么会没有中国梦呢?从乡愁到美丽岛”的龙应台,想到别具个性的文化人龙应台出生于高雄,想到龙应台的台北住处藏于山、隐于市,想到收录在龙应台《目送》一书中的《山路》一文讲到的台中露天剧场,文中写道:他(台中的市长胡志强)的身边紧挨着自己大难不死的妻,少了一条手臂。胡志强拾起妻的一只纤弱的手,迎以自己一只粗壮的手,两人的手掌合起来鼓掌,是患难情深,更是岁月沧桑。

我用电脑统计了字数,龙应台写于2005年的《目送》一文共短短的1367个字,但诉说了一种强烈的内心情感冲突,诉说了和儿子华安的三次分别目送中的内心情感冲突,更以强烈的对比,诉说了和父亲的三次分别目送中的内心情感冲突。

目送第一天上小学时的儿子往教室走去的瘦小的背影,儿子的回头视线与作者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目送十六岁到美国做交换生时的儿子高高的身影闪入机场的一扇门,倏忽不见,却一直等候不到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

目送二十一岁在作者教课的大学里上学的高高瘦瘦的儿子上了公交车,不愿与作者同行,公交车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作者的内心情感诉说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作者到大学工作报到,对女儿说: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直到父亲回去的车子转弯看不见了,作者还站在那里,目送……

十几年后每个周末看望已病重的父亲,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作者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必须赶回台北上班,目送坐在轮椅上的父亲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在飘进长廊的雨丝中,作者在火葬场的炉门前,深深、深深地凝望,最后一次目送……

作者激烈的内心情感再次回肠荡气地诉说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背影目送表达的款款深情、真情,让我又想起了80多年前朱自清父亲的背影。朱自清写于1925年的《背影》全文也只有短短的1317个字,描绘了一幅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车站送别远行儿子的图画。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全文也写了三次泪对背影。

第一次,当父亲临别送行时,为儿子买橘子而艰难地在月台上爬上爬下的背影,深深地打动了儿子的心灵,使作者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第二次是送行后父亲离去。“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第三次,从信中得知父亲困顿的际遇和颓唐的心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浮现出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成为了作者终生难忘的一个定格画面。

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情,每年生化学院四百学子的迎来、四百毕业生的送别的那种师生情也是同样的刻骨铭心,要珍惜每一个目送、铭记每一个背影,亲情永恒,师生情永恒。

晚餐时,我跟读初一的女儿介绍龙应台的《目送》一书,82岁的老母亲听到了说:“赶紧把书拿回家吧,我也要拜读。”老母亲一辈子喜欢看书……

(2010年12月13日于小和山的雨夜完成此文,是读初一女儿的老师布置给家长做的一篇作文作业,附上此文以表达由于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而与妻女、老人缺少相处的深深歉意)

●生化院训:“实学实效、创新创业”,学求之于实,实化之于效,新创以实学,业创以实效。

●“工作着是美丽的,创造着是幸福的,思想着是快乐的”。

致谢:

感谢七年中戴佳亮、赵颖、徐芳、奕志英、毛旸昊、方晟、樊超鹏、朱家丽等同学对各次会议发言的记录、整理和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