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史
15100300000001

第1章 绪论

向来学历史之人,比较不重视社会与经济。西方人讲社会学亦不过 200 年而已。

所谓唯物史观,即经济史观。西方人认为由经济形态来决定社会形态, 再由社会形态决定一切历史,遂有社会的分期。唯物史观、经济史观的分期 则称政治跟随社会,社会跟随经济。于是说封建社会是农业社会;资本主义 社会是工商业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则仍是工商业社会。这可说只是部分对, 但东方历史决不能如此讲。

西方讲历史的分期相当紊乱。只能分上古、中古、近古等来讲。中国讲 历史有系统,可按朝代来讲,与西方分期迥然不同。因人类历史演进并不能 照马克思所讲的。人类历史演进有无共同轨道大值商榷。中国人的历史演进 显然与欧美各国的历史演进不同。对各民族历史演进,当用归纳法讲,再来 察看是否有共同轨道。

今日世界之问题,由于不能用政治、宗教等来解决,因此西方人已渐注 意到东方的历史。由于土耳其、埃及等国的历史不完全,唯有中国的历史可 用来研究人类历史如何演进,此所以欧美在今日已注意到文化问题。

从前西方人认为不信基督教的民族为不开化的、不文明的、野蛮的,因 此视中国为半开化的。但今日西方业已改变此种错误观点。未来欲对世界学 术有大贡献的,最好莫如研究中国历史。

今日世界人类已觉醒,各国各民族各有一套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不佩服 他人的。

讲人类历史共同演进的方法,就得用历史,用科学的归纳法。 最古的中国社会非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应称为氏族社会,氏族社会的经济以农业开始,世界文化的开始莫不如此。

历史可分通史、断代史、专门史。经济史属专史,如欲学习中国经济 史,最好先能了解经济与历史之知识。

历史注重以史学之观点方法,作材料之鉴别考订。如研究井田制,先 应鉴别是否古代有此制,是否可信。第二步,即要作出史学解释,并加以评 判。井田制如何产生;影响如何;何以不能继续于今日;井田制在当时之时 代意义为何,此即是史学。

经济史须具备两条件: 一、鉴别的方法; 二、解释其意义及评判其价值。

学历史前应先了解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是根据历史材料。中国 经济史长达 2000 年,历史演进之记载极详,西洋史则仅数百年而已。

过去中国学者研究历史之缺点为: 一、史学与经学不兼通。

二、用西洋历史模式结论套入中国历史中。如西洋有罗马奴隶社会, 但中国没有。又中国之皇位为世袭,传其子孙;罗马则不然。英国则可传女 儿。故中西历史大相径庭,中国之历史实应让西方人作参考。

研究农业经济可分三项目:

1. 生产的经济:就经济价值而言,如种稻、种玉蜀黍(即玉米)等;如 各地同类粮食之价格不同。

2. 农村的经济:中国农村经济活动场合中之地位与西洋农村地位不 同。中国各地之农村经济活动亦各不相同。如上海四周之农村经济 活动与湖南省的农村经济活动不同。又如广东番禺一县城自秦迄 今,已历逾 2000 年,从未变动,但就农业经济生产物的价格来讲, 则番禺迭有变动。苏州自春秋迄今亦未变更。城市附近,必有农 村,二者之间有密切经济关系,应同时讨论。今日中国之城市既非西洋之城市,亦非古封建之堡垒,与西方封建 社会模式有所不同。故中国之农村与城市之关系亦与西洋不同。

3. 农民的经济:讲及农民实际的生活,西方农民是奴隶;中国则为佃农与自耕农。论农民之地位,中西亦不同;至于生产物价格,则中 西略同。

中国文化是大陆文化,而非海洋文化;是村落的,而非都市的(希腊、埃 及之文化其重点在都市);埃及、巴比伦是平原文化,中国则为高地(陵谷)文 化,亦非河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