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女孩,走好青春期的第一步
15079100000005

第5章 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2)

4.产生性烦恼和性困惑

性烦恼是由于性意识觉醒之后,青少年的生理需求不能被社会行为规范所接受而导致的。性困惑是青少年对自身性发育、性成熟的生理变化产生的一种神奇感及探索心理。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和对性教育的神秘化,常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冲突。他们常认为“性是不好的”、“对异性出现性幻想是可耻的”等,出现对性的消极评价和过度的性压抑。因此,有必要净化社会风气,积极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改变家长传统性观念,给孩子正确的性健康教育。

5.心理障碍

青少年经常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如抑郁症、恐怖症等。这些心理障碍会使青少年丧失其特有的活力,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变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失去动力、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进而影响和别人的交往,非常焦虑痛苦,严重时会产生身心疾病。

6.学习压力

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并不少见。由于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

7.对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够

青春期女孩虽然已开始有独立意向,交往范围也比童年期扩大,但终究还是中学生,对社会及周围事物的认识是不深刻的。往往受事物表面现象的影响,直观地反映自己的感受,判断不一定正确。此阶段女孩的情感也不够稳定,容易冲动,因此应教育她们逐步学会冷静观察与思考,不要盲从,但也要克服主观片面。

青春期综合症

“青春期综合症”是青少年特有的一种生理失衡和由此引发的心理失衡病症。在青春期,因适应能力和心理防卫机制尚不成熟而出现的心理失调,其表现是因人而异,各具特色的,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记忆力、思维力、回忆再现力下降,注意力涣散,上课听不进去,思维迟钝,意识模糊,学习成绩下降。

2.白天精神委靡,上课易瞌睡,打哈欠,大脑昏沉。

3.夜晚大脑兴奋,浮想联翩,难以入眠,乱梦纷纭,醒后大脑特别疲困,提不起精神。

4.头昏头痛,眼窝黯黑,视力疲劳,心悸气短,腰酸腿困,疲乏无力,无精打采,消化不良,体力下降。

5.心慌、胸闷、呼吸不畅、抵抗力下降、眼花、手足发凉、多汗、便秘、消瘦、脸色燥红或苍白。

6.心理状态欠佳,自卑自责,忧虑抑郁,烦躁消极,敏感多疑,缺乏学习兴趣,生活冷漠,好动肝火。

7.忧伤、恐惧、自暴自弃、厌学、逃学,甚至自虐。

在现实生活中,“青春期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苛求体貌——一些青少年对自己的容貌和衣着相当敏感,以至于过分挑剔;有些同学会对客观存在的某一些“丑陋”,如体形偏胖,皮肤黑,眼睛小等忧心忡忡,烦恼不已,以至难以接受。

2.异性敏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意识的发展,青少年对异性的言行举止过分敏感,他们常会把异性对自己的好感当做对自己的“倾心”,而把自己对异性的好感当做“爱情”,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苦恼。

3.情感危机——由于青少年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因而当他们在学习、交友、生活等方面出现重大波折时,很容易在极度失望和沮丧的情况下,做出莽撞之事。

4.心灵空虚——这是一种生活无聊、闲散寂寞的心态,表现为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提不起精神,似乎生活中根本没有能引起其兴趣的因素,整天无所事事。心灵空虚是青春期综合症中,负面影响最为严重的心理失衡现象。

此外,青春期综合症还表现为严重厌学,社交障碍,离家出走等现象。尽管青春期综合症不属于严重的心理异常的范畴,可其对青少年心理的良好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却是十分有害的,如果不能迅速地走出这种心理误区,则有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业前途。

所以我们要提前打“预防针”,那么,预防青春期综合症应要注意哪几个方面呢?

1.正确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认识自己就是自我认识,自我认识与行为适应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一般说来,自我认识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越接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也就越能保持心理的健康;相反,自我认识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差距越大,则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弱,也就越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逐步提高抗挫折的能力。挫折锻炼是利用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挫折情景,有目的地进行锻炼,从而增强应付各种难以预料的挫折的能力。挫折锻炼的实质是获取挫折的心理体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挫折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3.努力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良好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控制自己消极的情绪,首先,应该是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懂得万事都不可能按自己的主观愿望顺利发展;其次,必须纠正自我评价的偏差,避免不必要的消极情绪的产生。

4.要有意识地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积极参加各种感兴趣的活动,如打球、下棋、游泳等,以分散青春期综合症对自己的影响,尽可能摆脱这种影响。

青春期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自闭症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5.不与人交往,孤独,没有社会交往能力,没有目光交流,语言发展缓慢,智力水平下降,有刻板的言语、刻板的动作,比如喜欢固定的玩具、喜欢看广告片,分不清人称代词“你”、“我”、“他”。

造成自闭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既有遗传的因素,也有环境的污染,还有后天的教育与养育因素的影响。例如,孩子1岁以内母亲没有给予适当的关照,缺少语言交流,孩子就容易患自闭症。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患有自闭症呢?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家长的性格与教育方式对孩子影响很大。如果家长是粗暴型的,不能理解孩子的需要,打击孩子的想法,孩子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只好求诸自身,那么,他就会逐渐把心灵的闸门向外界关闭。而孩子一旦在自我的内心世界和个人世界中找到了寄托和发泄的渠道,就更不会有跟外界打交道的欲望了。

2.现在网络上的虚拟空间为有自闭倾向的孩子提供了发泄的渠道。孩子们可以通过聊天、社区活动、打游戏等虚拟世界的活动来满足交友、自尊、发泄等基本的心理需求。久之,加剧了在现实中的孤独感。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第一次全美成长失调方面的调查表明,大约有30万美国儿童被诊断患有自闭症,表现在语言社会交往能力和情绪失调等方面,其中男孩子患自闭症的比例是女孩的4倍。

大家都看过《鲁滨孙漂流记》吧,鲁滨孙因为风浪击沉了他所乘的船,随海浪漂流到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开始孤身一人的生活。然而,孤独一直伴随着他,孤独成了他最大的敌人。为了战胜孤独,他先是养了一只狗,后来又发现了一只猫,接着他抓到了一只鹦鹉并教会了它说话,于是听到了“人”的声音。后来,他趁吃人部落在他的荒岛上举行仪式时,解救了一个黑人,取名为“星期五”,并教会他说话。于是他又进入了社会,有了自己的朋友,他的孤独感被完全克服了,日子好过多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孤独的体验。只不过,有的人能够迅速地融入新的人群中,孤独心理能够及时消除,获得新的生活。而有的人则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孤独心理可能要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甚至造成抑郁症,严重时会影响学业、生活和身心健康。